念覺學佛網 : 佛教知識

釋迦牟尼佛出現於世的十二事業


時間:2008/2/2 作者:明華居士

(一)從兜率下降事業:於此應引《寶性論》中所說:「婆羅門子『無上』壽盡後,往生兜率,名『聖善白幢』,為天眾說法。」那時,由他的福德力,及諸佛加持力,天樂齊鳴聲中發出偈句:「廣大福資證悟力,無邊智慧放光明,具無等力大幻術,請憶燃燈所授記。世尊勝生福德力,兜率天宮雖美妙,但因具足大悲心,願由悲幢降甘霖。」唱偈已復作頌句說:「請勿棄置時己至,今以悲意而勸請。」這是以偈頌作了勸請。 那時,淨居天諸天子作如是念想:於菩薩入胎前十二年,將化現為婆羅門,如果由下面所說的形相入胎,將具相好,將得轉輪聖王位,或將成佛。並對諸獨覺說:「十二年中,菩薩將誕生,應舍此住處。」話往下傳時,為住在「王舍城」52下「轉尾山」中的一位名「朗波」的獨覺聽得,他當即在石上留下足印以示寂。又在「婆羅尼斯」城53中,也有五百獨覺入火荼毗而示寂。由於有舍利下落,遂傳稱為「下落仙人」。後來,菩薩憶念所有勸請的意義,而觀察了時間為人壽百歲時,生洲為贍部洲54,生處為中土,族姓為王族等四種。如《阿含經》中所說:「觀種姓、觀時、觀生處、觀血統、觀婦女等五觀世間,將開始下降人間時,菩薩對諸天人說:「善友們,這一百零八種見法門,是佛子將往生時所開示。善友們,『信心』即是見法門,能令意思不分散之故;『淨念』即是見法門,能令濁心轉成清淨心之故。」繼之又說:「灌頂處也即是見法門,將從入胎起而至示現大涅槃」。菩薩說後作偈說:「何時從此兜率天,導師獅子往生時,我向諸天所宣說,願友舍離放逸行。」說此等話後,並將寶冠給彌勒菩薩戴在頭上,而復說道:「善友們,我降贍洲去成佛,彌勒開示汝等法。」菩薩說後,諸天人心生憂苦說道:「聖者士夫不住此,兜率天宮失美嚴。」復說:「菩薩,贍部洲中,現有富蘭那迦葉波(意為護國究竟)、未伽黎拘余黎(意為善行黑神男)、刪闍夜毗羅胝(意為男女具勝尊)、阿耆多翅舍欽婆羅(意為具勝)、迦羅鳩羅馱加旃延(意為加旃延子)、尼鍵陀菩提子(意為裸體親男)等六種外道辯論師,以及婆羅門勝因、婆羅門耳擊、婆羅門具善、婆羅門梵天壽、婆羅門蓮心、紅色婆羅門等隨傳外道六師,並喜樂子余行、精藝師遠飛、梵志極賢、婆羅門子普勝、無煩惱仙人、上廣迦葉具髻等外道證會派六師,共十八種外道宗師。彼等正造作不淨兇殘惡業。故此,非下降之時。」菩薩答道:「螺音、樂聲不同他聲,如陽光不同他光一樣,我之法不與彼諸師之法相混雜,我能懾伏彼諸外道。比如一獅可令百獸懼伏,一金剛杵可摧眾多堅岩,一帝釋可威懾一切阿修羅,太陽一出可消除一切黑暗。」菩薩說後,又問:「我當以如何形相下降?」有些天人說:「應以梵天的形相。」有些天人說:「應以帝釋形相為善。」天子「正威」說:「根據吠陀典籍所說應以大象形相為宜。」於是菩薩離諸天人而起行。 (二)入胎事業:那時,淨飯王宮出現十八種瑞相。嚴冬過後,春天氐宿降落時(即四月十五日),月輪圓滿,鬼宿現時,菩薩化作大象形相,適值母住「長淨法」55時,從母右脅入降胎中。同時摩耶夫人夢中見得瑞相,就將瑞相作偈向婆羅門等問道:「金絡妙覆頂頭紅,具足白牙數有六,色如螺雪與白銀,如是勝象入我腹。彼象一入我身心,頓感發生極妙樂,昔日經受未曾有,猶如安住禪定樂。」諸婆羅門記別說:「將生一殊勝王子,如居宮婚配,當為轉輪聖王,如出家則當成佛。」於是菩薩住母胎中,仍不失妙寶莊嚴佛子行以為加持,住胎十月,圓滿受用無漏樂,從而成熟人天眾生三十六那由他數。 (三)誕生事業:此後,復現百花盛開等三十二種瑞相。在「蘭毗尼園」56中,菩薩母手攀「無憂樹」時,菩薩即從母右脅而出,菩薩母在無苦惱和無損害中,生下太子。那時,天神散妙花,梵天、帝釋捧持「迦什迦天衣」,難陀及優波難陀二龍王為之沐浴。菩薩說:「憍屍迦(即帝釋)將我放下,步行到東方說,當是一切善法的加行;到南方說,當成為人天大眾的福田;到西方說,世間中唯我最勝卓越,此為我之最後生,當出離生、老、病、死之邊;到北方說,一切有情中我當成無上;到下方說,當粉碎諸魔及魔軍,當降大法雨,讓雨雲熄滅一切地獄有情住處的地獄火,以滿足地獄眾生所求之安樂;指上方說,一切有情當向上而觀。」菩薩說畢行七七步,步步都生起蓮花。那時,各方都呈現吉祥瑞相:四大國中生四太子;上等種姓生五百男孩,及「具美稱」等八百女子;有名「意樂」等五百男僕;名「堪贊」等牝牡馬駒各萬匹,黃牛萬頭;於洲之中部生長菩提樹;出現美麗園林五百處,及寶藏五百處。王子遂名為「一切義成」。於是去到供奉種姓神祗之所,由於太子在一切釋迦族人中,為最能者,因此命名為「釋迦牟尼」。由於釋迦種姓神名「增盛」(此神最大)向太子敬禮,故諸天神也向太子敬禮,故又取名為「天中天」。摩耶夫人生太子七天後,即壽終而往生三十三天。這不是菩薩有何罪咎,而是如果摩耶夫人親視太子,心將碎裂,實為壽量已至究竟之故。其他經中說:「住在『普持山』中的無煩惱仙人的侄兒『火施子』,他心中有所察覺,即問師道:『教師此間如日聚,同時普照是何因?如是山中諸岩穴,一光照射皆顯明』」。師答道:「日之光明常熾熱,一子所發之光明,觸其末端光涼爽,定是能仁所發光。」於是無煩惱仙人入住「劫毗羅城」57作偈啟請說:「大王!我輩今來此,敬求一見王太子,世間之主作導師,我求一見彼能仁。」那仙人無論夢中或睜眼時都難忘睹世尊面,便作偈說:「具足善種諸良駒,夜間入眠一時辰(即一夜的四分之一),能獲有義諸夢寐,雙目不須久睡眠。」仙人見太子後,心想一切相師都預言王子將作轉輪聖王,何以這些預言有所變化?感而作偈說:「大王!相師皆意亂,諍劫不來轉輪王,子是勝福法寶藏,解脫罪業將成佛。」那時,太子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撫養,並有懷抱太子的保姆八人、哺乳保姆八人、戲玩保姆八人、拭污保姆八人,依此保姆三十二人而長養。如此神異奇蹟,被一位有五種神通住在雪山中名為「黑仙人」的所察覺,同他的外甥「火施」運用神通來到「劫毗羅」城窺視太子相,他知道太子將得怎樣的成就,嘆為希有!並生悲傷!王子足下禮,右繞王子身,同時流淚而作出預言說:「我觀所生太子相,三十二相以莊嚴,將有二成余皆非,在家則成轉輪王。離俗出家則成佛,不隨他人之後轉,此世圓證菩提果,殊勝密根隱蔽沒。眾生難見頂髻故,在俗居家將不能。」王問:「那末你何故而哭泣?」作偈答道:「大王,我遇法藏勝丈夫,嘆未成義我壽終,未得解脫見已過,因此悲痛而哭泣。」說偈後,仙人也就返回他的住處。 (四)學書習定事業:以後,太子年漸長大,王命太子向釋迦族姓兒童約萬人一起到教書法師跋陀羅尼(意為普友)的學堂中學書習字。太於問:「教師,梵天文字等六十四種中,我學那種?」教師聽太子一問,很感驚奇,嘆為希有!而作偈說:「正大有情真希有,一切論典雖已學,隨入彼彼世間故,來到此地學書堂。一切字書雖有名,我亦未能盡知曉,彼於此等已熟悉,仍來學書此塾中。」 此後,太子去到林中,在閻浮樹下,止息入定,從初禪證到第四靜慮58。有五位具神變的仙人飛經此地上空時,欲飛不能,只得降落,繞太子身恭敬禮拜。那時,其他樹木的蔭影已沒,獨有太子坐處閻浮樹影未消,諸仙人視此奇景,心生希有!作偈說道:「能仁何時誕生已,彼時修入具光定,導師如是二次修,我今敬禮怙主足。」說偈已畢,即向太子頂禮。 (五)婚配賽藝事業:繼後,釋迦族姓的長輩們都來到國王前,啟請道:「大王,過去相士們都預言太子如留宮婚配,將成轉輪聖王。請為太子選擇賢妃吧!」於是國王吩咐道:「速去看何處有和太子相配的美女吧!」遂有五百釋迦種姓的人說:「我們的女兒能和太子相配。」王說:「此事須問太子。」太子說:「七天後我當答覆。」太子考慮後而作偈說:「我知無邊貪慾過,爭鬥結怨成苦根,猶如可怖毒樹葉,亦加烈火與劍鋒。欲樂功德非我願,我與女會不美嚴,運用禪定息心樂,我願默然住林藪。」太子進而觀察,出善巧方便和悲心之門感覺到:「污泥草塘蓮花茂,眾人群中國王尊,菩薩何時得勝眷,彼時度生千萬億。往昔善巧諸佛子,亦曾納妃生子嗣,我當隨學此諸德,但須無貪住禪樂。」太子想後,將應具之女德寫於書面,回答說:「能有如是德相的女子,我願納受。」國王立即吩咐御前大臣道:「你去看何處有如太子所寫德相的女子,速召進宮來。」並作頌說:「婆羅門及王種女,諸侯庶民種姓中,誰有如是功德女,即時召來我宮中。並非愛執吾太子,種姓高貴與希有,功德真實諸法相,是其心中所喜愛。」於是婆羅門到各地遍訪,見到一位釋迦種姓持杖者的女子名「俱夷」(梵語,藏文意為「地護女」),將女德相書交她看。俱夷看後笑容滿面說:「梵志!我全具如此德,彼具勝相是我夫,太子願納勿遲延,萬一可能娶俗女。」大臣將此情況稟報國王,國王說:「此女子多虛詐,不可盡信,七天內召所有女子前來宮中,將賞賜悅意的物品。」到了七天,所有女子都來到宮中,王賜以物品,眾女子懾於王宮的威風,很快離去。待到俱夷來時,贈品已完。俱夷微笑說:「我有何過錯,討得對我如此的忿恨?」太子答道:「並非忿恨,而是你來遲了。」說罷即將價值千金的戒指給她。俱夷走後,護衛人等向國王稟報:「太子對俱夷垂戀,並且親自對她說了一些話。」於是國王遣使到釋迦種姓持杖者那裡說:「請你把女兒嫁給太子。」持杖者說:「我姓之宗法,須通曉技藝的人,方可把女兒嫁給他,太子生長在快樂的深宮之內,未必能通技藝,不通技藝的人,我怎能將女兒嫁給他呢?」使臣將持杖者的話回稟國王,國王心中暗想這女子我見面兩次,居然對我這般無禮。正在這樣想時,太於得知,當即對父王說:「這有什麼過錯?請下命令,否則是不可以的。」國王雖與太子發生一些爭論,由於太子應允比賽技藝,國王心生歡喜,而宣告比賽技藝。到了七天時,聚集釋迦種姓的五百青年,俱夷豎立得勝旗,約定比賽劍術、射箭、角力等項目,獲勝者奪此旗。首先來比賽者是「拉金」(藏文意為「天賜」),他面對牽來的大象,生起了嫉妒和驕傲之心,用掌一擊將象擊斃。難陀前來將象拋擲在城門之外,繼由太子菩薩前來用足趾挑起象屍拋出七道圍牆和七條溝渠之外,約一「俱盧舍」59遠的地方,象屍落處成一盆形窪地。此地故名為「象窪」。其次,由教師跋陀羅尼作證,比賽文字,仍然是太子菩薩得勝。次由釋迦有成(當時著名數學家)作證。比賽算數,結果仍是太子菩薩獲勝。而且數學家釋迦有成也只能通達到「阿閦鞞」數位60,而菩薩則通達到「阿伽羅婆羅」61的數位。再次比賽跳躍、游泳、跑步等項目,太子菩薩都比他人優越。此後,難陀與阿難陀二人,認為自己的力量超過他人,因而來到太子面前角力,太子剛與他們一交手,二人即倒仆在地。次由拉金來角力,太子菩薩用右手舉起拉金在空中旋轉,然後置於地上,不傷其體。繼而所有釋迦種姓來此的青年們一齊合力襲擊太子,他們剛一接觸太子,就全部倒地。再次比賽射箭,阿難射程達二「俱盧舍」;拉金射程達四「俱盧舍」;阿難陀射程僅達六「俱盧舍」。持杖者於二由旬以外豎立鐵鼓一面作靶。他們只能射到各自所及的射程,沒人能射中鐵鼓。太子菩薩則在十「俱盧舍」以外,置一鐵鼓,鼓的前面排列七輛車,車的後面豎立一頭鐵豬,然後取出天祠中祖父「獅子頰」留下的寶弓,半扣弓弦於指環上,拉弓一射,當即射穿鐵鼓、七輛車和鐵豬等物,並穿入土中小見,穿入處成一井眼般的洞穴,因此將這井名為「箭井」。後又比賽掐算。總之從御象術起,直到配香諸方的一切技藝都是太子菩薩獲得勝利。於是持杖者只得將女兒供與太子。太子菩薩為了隨順世俗習慣,選俱夷為八萬四千宮女中最勝女妃,並為她灌了頂,也和這些女眾嬉戲娛樂。 (六)離俗出家事業:此時有一些天神、龍王,暗地裡為太子憂慮,念道:「哎呀!這樣的聖者如果長久住在美妃眷屬相娛樂之中,將變為不成法器的有情。」顧慮太子此後不能出離欲境。都向太子恭敬頂禮,誠意勸請道:「願太子發出離心成佛說法」。一切諸佛也由樂聲中發出勸請聲道:「觀見盛苦諸眾生,願成怙主皈依處,能作救主親饒益,子昔發願如古德。善士勇行與利眾,所發願語請回憶,此是子之時與量,能仁速作出家行。」從一切妃子所奏的樂聲中也發出這樣的頌聲:「過去生中君曾說,三有老病苦熾熱,不死永生無此怙,眾生不明出生死。輪迴猶如入瓶蚋,三有無定如秋雲,有情生死如觀舞,眾生壽命如閃電,亦如瀑布瞬時逝。」又有偈語道:「請憶宿世諸善行,對被痴暗所縛眾,施與正慧善光明,正法眼藏除煩惱。」太子菩薩聽了這些偈語的聲音,也就斷除了妄自驕慢之心,而發起菩提心。復有三十二億天神子也作偈勸請道:「轉世已安穩,人獅壽亦固,復示納妃等,隨順彼世間。世法後得中,成熟人天眾,現在是出離,發心時已至。」又有勸請偈句道:「妙音祥和音,速憶燃燈記,如記勿差遲,請發佛聲音。」那時,國王在夢寐巾,夢見太子菩薩出家,問侍從等太子在宮內否?答道:「在宮內」。國王想到這恐是太子出家的徵兆,為了使太子貪戀欲樂起見,增修了春和、夏涼、冬暖的華美宮殿三座,每座宮門梯欄間,用五百人守護。在建造過程中,不讓任何青年察覺,迅速建成。若於此處,說話聲音可以傳到半由旬62遠。相師們又作出預言說:「將由吉祥門出離俗家」。於是國王又增設可發聲達半由旬的大閘門,各以五百人監守開關。 後來,太子希望一遊園林,命駕車者配備車馬,駕車者將太子的希求向國王啟請。國王認為少見太子有歡悅的行動,今有此歡喜準如所請。於是太子從東門出行,由感召力天神等變現出所有老苦的形相,太子見此情景,問道:「御者此人形色衰,血肉枯瘦筋皮縮,頭白齒脫身枯槁,倚杖歪行是何人?」駕車者答道:「殿下!此人被老所迫害,諸報衰殘精力弱,親眷欺侮無怙主,不能作事如朽木。」太子吩咐道:「快探詢這『老』者之法,是宗族種姓法?抑是眾生都有此一法?照我話快去問來,我聽得回答後,對所說的意義,當如法思考之。」駕車者回答道:「殿下!老非宗法非國法,眾人至壯被老殘,王之父母親眷等,定皆老去無他途。」太子菩薩道:「駕車童子智淺薄,年輕狂妄未見老,今欲返宮速回車,我為老至何可樂!」於是驅車返宮。繼後,太子復出南門,見一病人而問道:「御者:此人形色惡,諸根衰弱氣息喘,肢枯腹隆容顏痿,二便遺地此何人?」駕車者答道:「殿下!此人已被病纏身,病卮常在將近死,永健不存神形衰,此世難尋救怙友。」太子道:「夢想無病等兒戲,病之煎熬極難忍,智者今見此病狀,如何能生遊覽樂。」此後,太子復出西門見死者而問道:「御者此人在輦中,發殘頭上散黃土,雜聲呼號捶胸泣,人眾繞輦是何人?」駕車者答道:「殿下!贍洲此是已死人,以後難見兒孫悲,舍離資財與親屬,轉趣他世不見親。」太子說道:「何能變老為青春,轉諸病害為無病,變不長存為常活,貪者轉為善巧士。老病死苦縱成無,執此五蘊仍大苦,老病死隨何須說,應思善遣謀解脫。」太子復出北門遇見比丘而問道:「御者此士心安靜,目視路行一軛量,身著緇衣持戒行,持缽無驕此何人?」駕車者答道:「殿下此名比丘僧,斷除欲樂調柔行,自尋安靜已出家,遠離貪瞋行乞食。」太子說道:「此謂善業我亦求,是諸智者所常贊,此行利已又利他,安養將成無死果。」 於是太子菩薩返回宮內住下,國王得知太子所見所聞,為了監視太子,增修圍牆、溝渠、門柵,在城中十字街頭設定守護隊,井命宮妃等作一切嬉戲以娛樂太子。那時,出現了太子菩薩發心出家的各種徵兆:如眾鳥不鳴、蓮花萎謝、樹不開花、琵琶斷弦、擊鼓無聲等。國王對此等徵兆,有所驚覺,王妃俱夷也在夢中夢見大地震動等相。而太子菩薩於夢中,則夢見以手足攪翻大海,大地變為臥褥,須彌山壓伏枕下,光明普照,除盡黑暗,從地面湧出一傘,覆蓋三界。現出黑白四獸,和四色飛鳥,一時都變為一色。登吐污山,而身不沾穢。取來清泉,治癒諸病。夢坐在須彌山上的獅子座上,受一切天神恭敬禮拜等。這時太子菩薩認為得不到父王許可出家,是不好的。於是去到父王座前稟求道:「我出離的時辰已到,願父王不必作障和不悅。」國王說:「你無論希求作何勝施,郁必須在家。」太子道:「請父王賜我以不老、不病、不死和不衰敗。」父王說:「這種希求,正是我所無,無能賜與你。請求其他吧。」太子道:「父王,老病死衰等不變,四勝施等若難賜,請王賜我一勝施,即是賜斷生死流。」於是國王只好應允說:「我願圓滿你所願。」太子菩薩便回到自己的住處。但是國王仍然為了此事,命釋姓人等嚴加監視防守,並同釋姓人眾共商後,就在四門,每門各安置五百釋姓青年,每五百人配備五百車輛,每五百車輛配備五百少年軍。釋姓長輩等都安置在十字路口和三岔路上巡邏。國王也親自巡查。那時,一切藥叉和五百遍入天神子63也為太子菩薩將在今晚出離俗家,而辛勤地作一切供事;四大天王64也在考慮抬托乘騎;三十三天界諸神也在作供事。於是太子菩薩就能以實踐自己的四大宏願。法行天子以神變之力使宮妃等變為各種不淨相。太子生起此地為屍林的想像,而說偈道:「噫嘻!徒眾已極苦,妖魔群中有何樂,貪慾非法執為法,痴暗緊纏智慧劣。如同飛鳥入網中,何時能出不可得。」說偈畢,便觀察三十二相修不淨觀65。於是太子菩薩登上美妙宮的宮頂,向一切諸佛恭敬頂禮,而仔細觀察,見帝釋66和四大天王及日、月神等也都在向他禮拜。同時一見「勝星」67出現,便對駕車者說:「此吉象徵成諸義,今宵成義定無疑,御者迅速牽勝馬,備裝鞍具供我騎。」駕車者稟道:「請示有何趣向?」太子道:「我當實現出離。」駕車者多次勸太子回心轉意。而太子向駕車者說了許多貪慾的過患,而自己心愿堅決,毫無轉意。靜慧天子、悲嚴天子等眾神,以神力使迦毗羅皤聖地人眾都昏睡不醒,聲音不響。太子遂命駕車者將馬牽來。那時,帝釋、四大天王來到迦毗羅皤聖地。駕車者又懇求道:「沒有到出離時候。」太子說偈道:「為求利益眾生義,願證菩提無老死,解救眾生我久願。於今成熟時已至。」同時諸天神也作偈勸請道:「由緣聖者已速起,解救一切苦難眾,迄今出離時已至。」於是由帝釋開了吉祥門,駕車者備好寶馬「堪贊」(舊譯為「犍陟」),侍奉太子起身上馬,四大天王托著馬足向空中飛騰而出,梵天帝釋作前導指路,頓時光明照耀,消除夜間的黑暗。在一切供養和各種樂聲中,太子菩薩離開王城越過「力士城」(古印度一城名),而到了清淨塔前。太子將寶馬和自身上的一切飾具賜給駕車者,命他返宮。後來在此處建塔,名為車匿還宮塔。於是太子菩薩在清淨塔前剪下頭髮,諸天神當即請發造塔供養,以此命名「下發塔」。太子菩薩認為「迦屍迦」裝(珍貴俗家衣裝),與出家裝不合,想求一件出家裝時,淨居天神知道後變成獵人相,將出家緇衣供與太子菩薩,太子也將迦屍迦裝送給獵人,獵人捧置頭上,為了供奉將衣裝迎到了淨居天界。車匿見此情景後,即在當地建塔,取名叫「受緇衣塔」。那時,傳出「薩婆悉達」(釋迦牟尼少時名諱,意為:「一切成義」)出家了的聲音,響徹色究競天界。車匿遂將寶馬和飾具帶回宮中,用以解除國王和妃眷等的憂苦。 (七)行苦行事業:太子菩薩下發畢,身穿緇衣出家之後,往婆羅門「具種」的住處走去,來到了「毗舍離」城68,去到「通藝子」名為「遠飛」有門徒三百人的「無所有處」69師的座前,獲得允諾作為弟子而修學,真實生起了「無所有」之心。菩薩問遠飛道:「你內心所領會的,僅此一法麼?」遠飛答:「僅此一法」。菩薩說:「僅此一法,我也能通達了。」遠飛說:「我所知的,你既知道,你所知的我也知道,我二人可一起開導徒眾吧!」菩薩認為僅以此種法門,是不能獲得出離的。故求一種更為優越之法,漸次來到「摩揭陀」70,在「灰白山」中安住。次由「溫泉門」來到「王舍城」中住下。那時,城內市民和「影勝王」71對菩薩十分敬信,以一半江山供於菩薩,未被納受。繼後,菩薩見「喜樂子余行」(外道師名)給其七百門徒,宣說「有頂心識」(外道修定法)。菩薩自念:「我今開始修此禁戒苦行,當生起殊勝超越的想念,並可破除有漏禪定。」菩薩得到「余行」允許收作弟子,不久,菩薩也就通達了「有頂心識」。他如過去問遠飛那樣,並說以此種法門是不能獲得解脫涅槃的。菩薩作破斥後而他去。那時,憍陳如等五人仍追隨著菩薩,菩薩修行境界漸次登峰造極,昔日未知的三喻也已通達,而來到尼連河畔,菩薩心想:「五濁惡世眾生,念行卑劣,勤修惡劣的禁行,而執為清淨。我為破除邪謬,解度眾生,當修禁行和苦行。」於是在「周遍虛空三摩地」(一種禪定名)住了六年,只食一粒芝痲或一顆柏實或一粒米。這樣苦行了六年,連呼吸運行都已停止。那時,有部分天神之子對已住天界的摩耶夫人說:「太子死了。」摩耶夫人來到釋迦靜坐處,只見菩薩的身體乾如朽木,真象死去一般。因此,悲嘆地說道:「你剛誕生說,這是我最後發的誓言,也未完成;黑仙人的記別也成虛妄。」菩薩作偈答道:「日月星群可墮地,雖非聖者我未逝,但願母親勿憂苦,不久即見我成佛。」摩耶夫人聽說後,心生歡喜而返回原處。當菩薩對其母說話時,那村莊的牧牛人等也故作擤鼻涕、塞耳孔等各種譏笑姿態,以表示自己不願聽信;惡魔等也故意花言巧語,說「請你愛護自己的生命吧!」說著想尋機擾害,但未得逞。 (八)誓得大菩提事業:於是菩薩為了破除行苦行可以得解脫的謬見,心念我當受食,遂走向菩提樹下。憍陳如等五人,聽得菩薩說要受食,認為菩薩修心不堅,而對其失去信心,都離開菩薩而到了「鹿野苑」72。菩薩接受了「善供母」的女僕「仰瑪」用潔巾包蓋的食品後,入於「天掘池」中,帝釋所置大石板上作沐浴,浴後疲乏,想從池中登岸時,惡魔故意變化高岸,使菩薩不得出池。天女等為菩薩捺低樹枝,使其攀著樹枝出池,繼之走到「梵王樹」前,穿好糞掃僧衣,這時淨居天神也供上黃色法衣,菩薩接受下來,即安住於行境中。「善供母」得到天神的告知後,她用千頭母牛的乳汁提煉七次取出乳中的精華和以米及鮮谷熬成乳糜,她見糜中現出吉祥八結等相,心生歡喜!當初相師們也曾說過獲得甘露的預言。於是敬請菩薩赴宴受食,以金器滿盛加蜜的乳糜供於菩薩,菩薩接受乳糜去到尼連河畔,安置食品和法衣後,而作沐浴。此時天眾也向菩薩禮供,並將浴水取去,剃下鬍鬚為「善供母」取得。菩薩安住在龍女所供的獅座上,而受用乳糜。盛糜金器墜入水中,為「海龍王」獲得,帝釋復取此器到三十三天,每年都作「糜器勝會」。菩薩沐浴受食後,體力充沛。為了降伏魔軍,菩薩運用大士之氣力而來到菩提樹下。那時,和風細雨自然地清掃地面,弄淨了菩薩走的道路,一切山峰和樹梢以及初生嬰兒的頭部也都朝著菩薩走的方向,這時三界主大梵天王向所屬神眷發出號令說:「菩薩今日去到菩提樹下,你等速作一切供事。」作供天眾遂化現出了不可思議的莊嚴供物。於是菩薩放大光明,止息一切煩惱和痛苦,淨治了器世間。黑色龍王也向菩薩作了讚頌。當時,道路的右邊有一賣草人正在割吉祥草,菩薩向他說道:「快給我吉祥草,草今於我成大義,降伏魔軍和魔眷,將證寂靜妙菩提。」賣草人立即將柔軟發青的吉祥草奉獻與菩薩。菩薩受草繞菩提樹三匝後,將草尖向內,草根向外鋪設座墊,面向東而坐,並端正身體,安住正念,發誓說道:「我今坐此身可枯,皮肉骨血毀亦可,多劫難得菩提果,不獲誓不起此坐。」一切天神為了守護菩薩,分布十方嚴加守護。於是菩薩放出名為催動一切菩薩的光明,遍照無量剎土,一切菩薩頓時來集,向菩薩作供。 (九)降魔成佛事業:菩薩復念我今成佛不可不令眾魔知道,於是從眉間放出名為摧毀魔壇的光明,遍照一切魔官,令其搖撼,頓成黑暗。並且發出偈句的聲音道:「淨飯王太子,極淨勝有情,多劫行善業,今舍王位等。彼能作饒益,現求獲甘霖,菩提樹前座,放光示留神。」那時,罪惡魔王(有人說即「他化自在天王」)在其夢中,見住處普遍黑暗等三十二種夢相。魔王即時傳知他的魔屬等。魔王子「妙音商主」雖作勸阻而無效。於是所有藥叉鳩槃荼73,摩睺羅伽74及羅剎75,食肉鬼眾並魔屬,齊來顯現極惡相。菩薩雖見許多兇殘極惡形相,但仍如偈句所說:「釋迦太子證諸法,依緣所生無實性,心如虛空泰然住,雖見魔軍亦不迷。」於是魔王從右方命令一切迷人悅意的魔女,從左邊發動一切令人可怖的魔類向菩薩進攻,所有魔軍射向菩薩的各種軍器,不僅未傷害菩薩,而且變成花朵。於是魔王對菩薩說道:「以你這點福德,怎能獲得解脫?」菩薩道:「你因作了一次『無遮供施』76所感褔果,而獲得『他化自在天王』77。我作了許多次的『無遮供施』」。魔王說道:「往昔我作唯一施,雖無計冊有你證,今你於此無證者,徒說無益你已負。」菩薩說道:「這大地是我的作證者。」一面用右手壓地,一面作偈道:「眾生住處是此地,動靜平等無愛憎,此地作證我無誑,對此汝須作我證。」說偈已畢,大地頓起六種震動78,此時,「地堅母」79即從金剛際(即金剛地基的底基)的地縫中現出半身,合掌對佛說道:「如世尊所說,真實不虛,我親見此。世尊即成為人天大眾世間之作證者。」說後,遂入土不見。於是「詭魔一聞地母語,如狐乍聞獅吼聲,石擊烏鴉頓驚起,驚懼心裂皆潰散。」這時魔王心中很不安然!便從自己的魔女中挑選妖艷媚巧的,遣去迷惑菩薩,她們施展出三十二種媚術迷惑菩薩,菩薩心裡不動。魔王心中更感不樂?那時有名「具德」等八樹女神齊聲唱出:「菩薩之功德,猶如中夜月,正圓復美妙……」等十六贊偈以頌揚菩薩。此時淨居天神80也齊聲說道:「魔王汝極惡,猶如陷泥牛,頹弱不得出……」等十六種貶詞以責魔王。眾天神復作了十六次阻止,魔王也仍沒有回心轉意。魔軍復拋擲各種軍器,現出各種幻變也未能得到絲毫損害菩薩的機會。魔軍敗陣潰散,時過七天,也沒有聚合攏來。遂之許多魔類也生起了趣向菩提的心。 於是菩薩生起了四禪定81、三明82,到了後半夜東方發白時,通達了十二緣起,及四諦具足剎那智慧而現證了正等正覺(即成佛)。於是說:「多羅樹間我聖超,道流已斷等……」頌詞。眾天神普散沒及膝蓋的天花以作供養。一時世界大放光明,無處不照,大地震動。十方諸佛也敬祝法喜,作禮說道:「今佛如我等,所證菩提果,酥油與酥汁,本質實相同。」一切天女也都齊來贊佛。佛世尊也作偈道:「福果獲勝樂,解除一切苦,具福諸人士,如願亦成就。降伏眾魔軍,速即證菩提,從此大解脫,獲得清涼果。」一切天神也作廣大的讚頌。 於是佛在一七天裡,未解開跏趺坐,雙目注視菩提樹王。在二七天裡,行遍三千大千世界83。在三七天裡,佛說:「我今於此超出苦邊際。」說畢,一心注視廣大地方(即指菩提道場)84。在四七天裡,佛作東西間的短程遊行,魔王請佛入涅槃85,佛允以所應度者都得度後,方入涅槃。魔王聽說,心中憂惱!遂遣其魔女「喜女」等來到佛前,佛即令她們變作老嫗。在五七天裡,發生大災害(其他經中說是風雨災),佛安住在「持施龍王」處。在六七天裡,佛前往「尼拘盧陀」樹前,救護了風神羅剎等。並對一切風神作偈道:「歡喜見聞佛正法,住寂靜處是安樂,防護一切眾生命,勿作損害世界安。」在七七天裡,佛安坐於「救度樹」前,受商主「迦貫」(意為蔓青)與「妙賢」二人所供之蜜和麥粥,及淨蔗(已剝皮的)等。佛世尊心想,不宜用手受食,應象過去諸佛那樣用器受食。那時,四大天王等當即以金質所造缽供佛,佛未接受。繼由「毗沙門」86天王從「額那山」取來天神所賜四個石缽,每一缽中滿盛香花,恭敬頂禮而供於佛前。佛說偈道:「如來座前供此缽,汝將成就勝乘器,如我諸佛前供缽,正念智慧永不失。」佛說偈後而受缽,並加持四缽,使四缽合成一缽,佛即捧持此缽。於是「迦貫」及「妙賢」二人用千牛乳精凝結的奶皮置於寶盤中而供佛,佛受用後,寶盤落下,為大梵天王拿去供養。同時,佛說偈道:「天中吉祥成利義,諸方吉祥由此興,願汝一切義成就,迅速皆得順利成。」佛說吉祥偈後,並授記供者將來成佛,名為「蜜生如來」。 (十)轉法輪事業:繼後,佛意轉淡而說偈道:「甚深離垢染,光明如虛空,甘露微妙法,我今已獲得。我雖欲示說,他人莫能解,意欲趣林藪,不說默然住。」佛生起如此意念後,復念本願而說偈道:「於諸世間中,悲願我無邊,他者若啟請,我亦難默坐。但此諸眾生,皆信梵天王,若由梵王請,我即轉法輪。」佛作如是念後,便放光照徹十方。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大梵天王「具髻」知道佛之意旨,告知友伴六十八億(十萬為億)大梵天眾,皆向佛合掌頂禮而說偈啟請道:「成就大智勝壇城,放光遍照十方界,慧光照世蓮正開,世尊因何等居住。」他們說偈勸請後,佛仍默然不語。他們暫行退去,以此情告知帝釋,帝釋作偈啟請道:「佛心猶如圓滿月,從曜蝕中得解脫,請起戰勝諸怨敵,世間暗中顯慧光。」經如是啟請,佛仍默然不語。最後大梵天王啟請道:「由此普遍恭請佛,啟請世尊示正法。」佛說道:「眾生被縛諸欲中,相繼不斷極增長,此為大難我盡知,故此宣說亦無益。」說偈畢,佛再度意趣平淡。此時出現升火而不燃等不祥徵象。梵天王「頂髻」再三啟請說偈道:「於此摩揭陀,往昔法不淨,來此宣說法,皆為染垢心。今有聞法眾,故我來請佛,大開甘露門,宣說無垢法。」經梵天王再三啟請後,佛觀察不定眾生,而接受啟請說偈道:「梵王汝須知,摩揭陀眾生,已具聞法耳,與具敬信根。認識人生義,常聞於正法,我於此等眾,願啟甘露門。」於是菩提樹神等請示道:「世尊先在何處轉法輪?」佛說:「應在鹿野苑,因彼處眾生不多而垢障較輕。」樹神復請道:「宜在他處。」佛開示說:「諸賢首,勿說此言,我因念最初誰為易受教化者而為之說法。我已觀知『喜樂子余行』87已逝世七日,『遠飛師』也已死去三日。因此我應先為憍陳如等五人說法。」佛說此意願後,即從摩揭陀赴光明城。在那裡遇見一位活命外道88,交談甚久。活命外道問佛道:「你從何教下修梵行,而獲得如此諸根明智,膚色光潔?」佛說:「我無阿闍黎,無與我倫比,佛陀我唯一,無漏得解脫。」活命外道說:「那末,你親口承認自己是『阿羅漢』89麼?」佛說:「我是世間阿羅漢,我即無上之導師,天與非天尋香90等,無有與我等倫者。」活命外道說:「那末,你親口承認自己是佛麼?」佛說:「漏盡聲聞皆倚我,與我等者即是佛,我已戰勝諸惡法,故應承認我是佛。」活命外道問道:「擬往何處去?」佛說:「我今擬往鹿野苑,去到光明大城中,此處如盲人世間,我放無等大光明。」活命外道聽偈後說:「將如是成就。」說後往南方去了。佛往北經過「迦耶山城」、湧泉、(印度金剛座附近地名)檀香山、調御城等處,而來到恆河91畔。恆河船師撐來破舊的船隻,佛說:「不用這破舊之船。」當即騰空而過。繼後「影勝王」聽說此事後,下令以後不準再以破舊船隻渡出家僧眾。佛來到鹿野苑,受用供食後,去到「降落仙人」住處(舊譯作波羅奈仙人住處)。憍陳如等五人見佛來,互相私議道:「沙門喬答摩甚是懈怠,他已廢棄禁食苦行。今既來此,我等誰也不去迎接,不必起座,不須給他捧持法衣及缽。這裡有一空座,他願坐的話,隨他的便罷。」他們私下立約後,遍知一切的佛世尊心中不以為然,來到他們的面前,而他們五人不由自主,各背私約,從座而起,有的去恭迎佛世尊;有的為佛鋪設座處;有的為佛陳設洗足水。他們對佛說道:「世尊來得太好!請在這座上安坐。」佛就坐後,為了使他們滿足,對他們進行了不少開導。五人問佛道:「具壽喬答摩,你的身心諸根,很是明智,你的膚澤也很光潔,你已真實證得殊勝智慧麼?」佛說道:「汝等勿對如來稱呼具壽,如此當成永久不安!我是已獲甘露者,我已成正覺,已是一切智。汝等不是已定下如是的私約麼?」佛說後,他們都發心成為比丘,頂禮佛足而懺悔罪過,心中生起了虔誠的恭敬。佛身涼爽後,心念當坐於何處轉法輪。於是繞千佛七寶座(其處將出現)的前三佛座三匝後,自己坐在第四座上,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大地震動,淨治一切有情。此時一切天神在佛前,供上千輻金輪,而啟請轉法輪。那時,正當初夜,佛默坐不語;中夜發露清淨語;於後夜開示五比丘道:汝等比丘,彼二邊者,非進入出離所應作業,實為欲樂福德衰損之邊,疲勞困苦之邊。如來宣說正法,是以離二邊而顯中道。如是所謂「八聖道分」92,汝等比丘應知此為苦、集、滅、道四諦。苦應知,集當斷……等。已知苦,已斷集……等。當三次宣示四諦、十二行相法輪時,憍陳如當即證得阿羅漢果,而成為三寶(已有「佛寶」及正「法寶」,憍陳如證得阿羅漢,而始有聖「僧寶」,故言成為三寶。)。如頌所說:「由示如是十二行,廣轉微妙正法輪,彼憍陳如皆解知,現前成就聖三寶。」 一、初轉四諦法輪:關於「法輪」,分轉法輪的處所、時間、眷屬(即聽法眾)、法、效用等五方面來說:第一、處所,即為「柯摩季」(意為「破圍城」);第二、時間,有人說是六年六月,欽巴譯師說是七年;恰譯師說是七年少二月;第三、眷屬,為憍陳如、馬勝、婆沙波、大名、跋提等五人,以及許多天神等眾。第四、法,為三轉四諦、十二行相法輪。《俱舍論》中有頌說:「見道93為法輪,速行具輻故……」。所謂「見道」,即喻如輪,能速行,能拋離,能進入。又從尚未獲得尊勝者中,能獲尊勝,能建立心中的泰然尊勝,能作升降等,它與法相順,所以名為「法輪」。準巴央卓(意為傳音尊者)說:「八聖道分中的見、尋思、勤行、念想等如輪之輻。語、無間業、生計三者如輪的軸心。三摩地(即定)如輻的邊緣。此等與法相順,所以稱為『輪』。『見道』即是法輪,對憍陳如今生起如是法輪,所以稱『轉法輪』。所謂『三轉』者,即是說『此即是苦……等;應當知苦……等;已知是苦……等』」。每一轉法輪中,生起了法眼、知、明、慧等;以及生起加行、無間斷、清淨解脫、勝道等,是為十二行相。那末,如果改變說為十二轉六十四行相,由於三的數品和十二的數品,法數相同(三四為十二),這種說法也是無過失的。又「說一切有部94的人士說:「由三轉開示見道、修道、無學道三者。」如此就不成為三轉十二相法輪,這是因其所說不只是三轉見道十二行相的原故。因此應知法的品類本身即是法輪,是作三次轉的,這是指三轉「四聖諦」95。所謂十二行相,即是苦、集、滅、道、應知、應斷、應證、應修等;並已知、已斷、已證、已修等。所謂「轉」者,是說能使他人心中了解,或能使他人得知,因此叫作「轉」。所謂「效用」,即第一轉時憍陳如及許多天神生起了「見道」;當二轉時,憍陳如證阿羅漢,其餘四人也生起「見道」;當三轉時,其餘四人也證阿羅漢。這即是現實的效用。至於由傳承所產生的效用,或說特殊的效用,則是能攝受應度的眾生,使其轉化並安置於四果96。 二、中轉無相法輪97。關於處所,即為靈鷲山98。關於時間,措譯師說:三十年。欽巴譯師說是二十七年,恰譯師說是三十一年。還有人說是十二年。當時的眷屬:為一千二百五十人;或五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菩薩百千萬億眷屬等。那時所轉的「法」,則為「無相法輪」——即般若波羅密多教法,及屬於中轉法輪的一切法等。關於般若波羅密多教法,法友論師說:有示說要義,及示說現觀義兩種。第一種為示說勝義空性或三解脫門99,如《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等。第二種,為廣義《般若十萬頌》、中廣品《般若二萬五千頌》、中義中品《般若一萬八千頌》、中略品《般若一萬頌》、略義廣品《般若八千頌》、略義略品《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密多經》。此等與示說八種現觀沒有差別,只是在詞句上有廣略之分。如釋論中有頌句說:「其中之差別,唯有廣略等。」此諸經中,初五種是同時宣說的;而且啟請者也都相同。在淨治剎土中,恆河女神記別也是相同的。是有周遍的意義。因為一佛僅為一有情屢次授記菩提,是於理不合的。那末,這與多次授記龍樹,豈非矛盾麼?須知授記各有不同,一類是為顯明聖教而授記;一類是為菩提而授記,授記恆河女神和為菩提而授記的一類相同。那末,緣起分(即經的序分)中,說那時眷屬眾為一千二百五十人俱,這與說五千大眾,豈不是有多寡不同的矛盾麼?應該知道這是計算僧伽數和計算一般有情數的差別而已。又《般若十萬頌》中,沒有「常啼法聖」四段結尾,這是當時「龍樹」還未到龍宮取出《大般若經》的原故。但是如頌句所說:「本說一語教,亦可別若干。」又如頌所說:「法語本一說,可成若干語,因人而說教,大眾皆得解。」這是結集者依照聞法眾鈍根、中根、利根三種根器的人,所能知的廣、中、略三種語教(即佛經)而結集的。假如說結集者不能如是作結集,也是沒有過失的,因為這是佛的加持力(能使攝知)。或者說這是佛的神變。這是「繃察松巴」(意為三般若譯師)、措普譯師及恰譯師所說的。在《般若釋論》中也說:「結集者,為了後來的四眾弟子生喜,以摩揭陀語100而說。」關於中轉法輪的效用:則為所教化的眾生遮除一切成見,而安置於一致通行的道路——空性理中。《普曜經》(亦名大遊戲經)的頌中說:「無阿賴耶101無戲論,無有生命無取捨,空性一理正法輪,是為佛陀最善轉。」以上屬於中轉法輪。如《般若經》中說:「諸天眾聞到空中發出鼕鼕之聲,齊聲讚嘆,盛哉!重見贍部洲中正轉第二法輪。」 三、勝義抉擇法輪:轉此法輪的處所,是摩羅耶山,及毗舍離城等處。關於眷屬聞法眾:有人說是能勝解各乘的有情,但應說為清淨住入於一切教乘的菩薩眾,較為合法。關於時間:欽巴譯師說是十年,措譯師說是十二年,恰譯師說是七年或九年,也有些人說是二十六年,或二十八年。總之,著者還未見有明文根據的肯定性時間。關於所轉的「法」:即為勝義抉擇法。先是以初轉法輪遮除計無之見(計諸法無有自性),此後大部分又成為計有(計諸法有自性)。次由中轉法輪,而使大部分成為計無之見。由此開示說「遍計無」;(指轉般若空性法輪);依他起世俗有;兩種圓成實勝義有(以上三句是唯識宗見解)。因此,這是遮除二邊執,成為無淨了義(此二句是唯識宗所主張的了義)。最初兩種法輪,為有諍不了義。以上說法,系是「唯識派」102所承認的。《解深密經》中說:「於是啟請薄伽梵,以最清淨勝義作如是說,薄伽梵最初於「鹿野苑」「降落仙人」住處,為清淨住入聲聞乘諸人,宣說四聖諦希有法輪。往昔無論轉為天眾,或轉為大眾,也都隨順正法。世界中轉此法輪,為有上、為有時分、為不了義、為有諍論處(此為唯識派承認最初兩種法輪為不了義的根據經典)。 薄伽梵示現一切法從無自性中而生起;不生、不滅、本來寂靜,從圓滿涅槃自性中生起而為清淨住入大乘諸人,示現勝勝解空性,而轉第二希有妙法輪。薄伽梵轉此法輪,也仍是為有上、為有時分、為不了義、為有諍論處。 薄伽梵示現諸法從無自性中生起,不生、不滅、本來寂靜,從圓滿涅槃自性中生起而為住入一切乘諸人,轉第三具善分別希有妙法輪。薄伽梵轉此一法輪,為無上、為無時分、為了義、為無諍論處。關於效用:是除二邊執,建立中道義。 一切「中觀見」的人承認,初轉與末轉兩種法輪,是有例外的(或譯為是有考慮的),中轉法輪才是了義。前面引用的論文,可認為是例外。又有人為了消除初、二兩轉的矛盾,而引《楞伽經》所說:「於世俗中一切有,勝義諦中非有故,事物因法一性中。有無云何成相違。」這是「中觀派」103所樂許的經典,而不是「唯識宗」所意趣的。因為唯識宗不承認於勝義中無諦實(即無自性);唯識宗它不能離開聲聞和中觀見中的矛盾。有部分人說:「初轉為四諦法輪;二轉為二諦法輪;末轉為未安立諦法輪。而在末轉中,是以量來成立四諦或二諦。又有人說:「末轉中宣說種種乘,即轉種種乘法輪。」而且引據《普曜經》中說:「如夢幻陽焰,水月與回聲,喻種種法輪,我佛怙主轉。」班智達倖澎桑波(利他賢)說:「為無種姓者轉增上法輪。」桑扎羅師說:「為獨覺種姓者轉獨覺法輪。」恰譯師說:「在三種法輪中,顯然,沒看到有相違之處,也沒見到另有如此之教藏。」如來已斷語的「等起」(即動機)習氣,沒有用語說法,從成佛直到示現涅槃雖未說一字。然而由於眾失意樂而示說種種之法。正如《如來不可思議大乘經》中說:「造出鈴鐺等,風吹髮響音,實無敲擊者,亦能出音聲。此喻佛語淨,不起彼此別,眾意勸請力,而來佛語教。」由此看來,佛觀一切眾生被「無明」104的眼翳所蒙蔽;被我見的繩索所束縛;被我慢的高山來壓倒;被貪慾的猛火來燒毀;被瞋恨的軍器來刺傷。而仍住在輪迴修院中,還未渡過生、老、病、死等河之苦。因此,為了解救眾生從這些苦中獲得解脫,佛尊從他的吉祥妙喉到白雪般的牙齒之間,伸展幻化廣長之舌,發出妙梵音而轉所有一切法輪。 (十一)從天降臨事業:即佛升三十三天度化其母后,復降臨人世間,詳前初敘事業文中。 (十二)示涅槃事業:次為示涅槃事業:佛世尊為了啟發阿難勸請佛不般涅槃,佛告阿難:「諸有修四神足,多修習行,常念不忘,在意所欲,可得不死,一切有餘。阿難!佛四神足已多,如來可止一劫有餘。」當時,阿難默然不語。如是再三啟發,阿難為魔王所蔽,朦朦不悟!……爾時魔王波旬道:「佛意無欲,可般涅槃」。……佛告波旬,是後三月……當取滅度。……佛捨命住壽。當此之時,大地震動,流星隕落,諸方焦熱,天鼓齊鳴。……」阿難問佛是何因緣?佛告阿難:「地動有八因緣。」因此,阿難知佛捨命,請佛留住,未得佛許。於是佛告誡「離遮毗」(古印度一地名)諸僧伽後,來到毗舍離城,注視右方而轉赴「枳正城」北沉香林,對諸比丘開示「三學」,漸次又到「受用城」北沉香林。地大震動,佛說即將入涅槃因緣,開示深入經藏,明毗奈耶(即戒律),與法性不相違等。如是為受持正法,否則為未受持正法等語。繼後來到「薩巴城」(譯音,佛經作「拘屍城」),佛接受工師之子「純陀」的最後供養,而為之說法。佛赴「扎金城」(義為草城)行至「波旬城」,於具寶河之間的途中病倒,阿難取來迦拘達羅河的濁水,佛洗足之後,轉現身安,遂即起立。為了使「力士城」豪門所轄的「補羯娑」(低級種姓)圓滿敬信,佛接受「補羯娑」所供金色布一對,裁去布的機頭,呈佛服用後,佛身之色極其明朗光耀,問佛是何因緣?佛說:「此種因緣,為示今晚滅度。為消除『純陀』的失望,佛受誰供食,無論佛初成道時作供食者,或佛臨滅度時作施食者,此二功德,正等無異」。阿難問佛如何教化眾生?佛說:「應使畏懼犯梵罪過,生起厭離。」於是令迦旃延那受教。佛說已行至「扎金城」(佛經作「拘屍那城」)途中,突然病臥。阿難喚菩提支起來,於「扎金城」力土地區附近「娑羅雙樹」間,敷置床座。佛右肋貼臥,兩足重疊,作明空想念,具正念正知。念想涅槃而臥。阿難握著床沿哭泣而發悲聲。希有的四法(即四法印)消除其憂苦後,問佛何以要在這裡示寂?佛說:「往昔這地區有國王名『大善見』等反覆六生作轉輪聖王,都是在這裡示寂,今我在這裡示寂,是第七次了。」那時,具范比丘光輝普照,威風凜凜,使諸天神難忍而驚遁。阿難問道:「應如何供奉舍利?」佛說:「應如轉輪聖王,用毛褐纏裹佛身,用五百匹布包裹全軀,奉入鐵棺盛滿香油,上而蓋兩大鐵蓋,然後,堆以香木焚化。佛骨裝於金瓶,於十字路上建塔供養,並作紀念盛會。」預先傳告「拘屍那城」的力士等,說今晚如來滅度。一切力士頓時聚集而來到佛前。佛為他們說法;阿難為他們傳授「優婆戒」(即在家居士戒)後,他們也就暫返住處。佛為了圓滿度化最後應度化的有情「極賢」和「極喜」二人,首先調伏「極喜」,佛化現為「乾闥婆」,手持吠琉璃空弦琵琶,來到「極喜」門前,和「極喜」比賽音樂,「極喜」彈至各弦均斷,只餘一弦時,聲音仍與前一樣。佛彈到此弦也斷,在無弦空處彈奏,聲音仍如前美妙。以此摧伏了「極喜」的驕慢,心生希有。佛方出現真容。「極喜」心生敬信,頂禮佛足,為了聽法,也就請佛住下,開示正法。他獲得證見真諦。那時,「拘屍那城」有一位享壽一百二十歲,傳稱為阿羅漢(外道所稱的阿羅漢)名叫「極賢」的,他見徐流池畔青蓮園中的香花萎謝,聽到佛將滅度的訊息,他想消除自己心中的驚疑,而來到阿難面前,經三次請求見佛,都未得到許可。佛知此情形後,吩咐道:「放他進來吧!這是我和外道最後的交談。」佛對「極賢」說了許多大生歡喜的話。佛說:「極賢!我二十九歲出家以來,在五十一年中,凡是善業,我都完成。極賢!任何調伏法,它既沒有八聖道分,也就沒有聲聞四果;如果有八聖道分,也就有聲聞四果。除此之外是無聲聞。」由於佛的開示,極賢獲得親見真諦。同時來到佛前受具足戒,證得阿羅漢果。他不願見佛般涅槃,動此念頭後,即得加持處所,而示寂了。於是佛吩咐道:「除異教徒,『俠加』及事火『長發外道徒』退出外,囑四眾弟子當誦十二部經,依別解脫教誡;長老輩用財具聚集青年後輩,青年後輩不得直呼老輩之名。並吩咐具淨眾信徒宣說佛降生、成佛、說法、示涅槃等四分事業。汝等比丘,對於三寶及四諦,如有所疑,今可問明。」於是佛世尊掀開上衣,告訴諸比丘:「如來儀容,難得親睹,汝等速觀如來身容。諸比丘你們暫作靜默,應知一切有為,皆是終歸壞滅之有法(即一切因緣和合而有的萬事萬物都無常存者),此是如來最後所說。」於是世尊入四禪定、四無色定、滅盡定、順行定、還滅定。復入四禪,從極邊際起而般涅槃。阿闍黎「戒護」說:「《經雜事釋》中說,到極邊際之後,從無記心識而般涅槃。它與極邊際相近,以此說為極邊際。當佛般涅槃時,大地震功,流星隕落,諸方焦熱,天樂齊鳴。那時,大迦葉105住在王舍城中,知佛示寂,心念一切有為,法爾如是。不過此噩耗,如被『阿闍世王』106(即未生怨王)得知,將昏厥而喪命。我當想一方便解脫此危。」大迦葉便吩咐婆羅門「雅界」道:「你可快到林園去,將佛的入胎、成佛、轉法輪,於『舍衛城』示現神變,從天降到未生怨王城,將在拘屍那城示寂等繪成畫,於長盤中滿注鮮酥,用白檀香裝滿,然後呈王觀覽,王必暈倒,繼之將王安放於第七長盒及第八檀香中,王即可復甦。」雅界依照迦葉的教導,依次呈於王前,說這是佛在拘屍那城示寂,王問道:「何故以此示我?難道佛示寂了麼?」雅界默不作聲,王昏厥而倒,雅界當即依照迦葉教導的方法,使王復甦得愈。那時,有一比丘說偈道:「於此妙花苑,婆羅雙樹間,世尊示涅槃,散花以供養。」帝釋也作偈道:「噫嘻有為皆無常,生是壞滅之有法,生已轉變成壞滅,此諸寂滅獲安樂。」梵天作偈道:「此世眾生究竟田,欲樂世中唯佛尊,具佛諸力與慧眼,如是世尊亦涅槃。」阿泥律陀作偈道:「意堅作救怙,獲證不動寂,解脫今還滅,世尊般涅槃。」那時,一部分比丘倒地痛哭,悲痛欲絕;一部分比丘嚎陶大哭;一部分比丘悲苦交集;一部分比丘依法性理,心中有所通達,坦然安住。 第二天,阿難告知「拘屍那城」的一切力士,在七天之內,作了應作的準備。到了第七天,力士們的妻室兒女都來張掛寶蓋,青年力士們設定奉安佛身的輦床;諸天神齊供名香、薰香、幡蓋、纓珞。然後,擬從拘屍那城西門到中心地點奈毗(即火化)。出東門到達寶天冠塔前,安置好佛身,諸天神散放大量的香花,高積齊膝以為供養。那時,有一位「尋行資生修行」的外道(古印度教派之一)捧了很多花朵,去到「波旬城」中,在佛身未焚化之前,與前來禮拜的大迦葉相遇,從他的口中得知佛入滅的訊息,耳邊有如是話音:「唯!汝等比丘:此等應作,此等不應作。」又有:「可能的去作!不可能的不要去作」等話音。天神故作阻障,因此除大迦葉聽到這種話音之外,其餘的人都聽不到。大迦葉為使諸僧伽在佛身未焚化之前,都能親睹佛身,他催促眾人快走。那時,力士們依照對火葬轉輪聖王的法俗,雖欲立即火化佛身,但舉火不燃。阿泥律陀得知乃是由於大迦葉尚未到來,便說明緣由。大迦葉一來,便開棺取掉布棉等纏裹物,親睹佛的真身而作禮拜。那時,大聲聞弟子有阿若憍陳如、純陀、十力飲光、大迦葉等四人,由其中的智慧、福德較大的大迦葉以棉花和五百匹布,另裹佛身,裝入鐵棺,滿注香油,蓋以兩鐵蓋,架起所有香木,火未舉而自燃。阿難作偈道:「導師具有大寶身,神變顯示梵天界,法衣及布五百匹,用以纏裹我佛身。由我尊者福慧力,纏固佛身猛熾燃,其中內外二層衣,即佛法衣全未燃。」於是力土們用牛奶撥滅了火,乳汁中生出金色、淡黃、五彩、青色四種鄔波羅花。將所有「舍利」107裝入金瓶,安放在城內中央,並作一切供養。此後,波旬城的所有的力士們得知佛已示寂七天的訊息,立即點齊四種甲兵前來拘屍那城,對該城的力士們說道:「佛世尊長久慈愛我等,今於你城附近示寂,請將佛舍利分給我們一份,以便在我波旬城修塔供奉,並聚會紀念。如果不給,我們將用兵奪取。」眾人答道:「本應照辦,但前來索取者,還有遮羅頗國的跋離種民眾、羅摩伽目的拘利種民眾、毗留提國的婆羅門眾、迦維國的釋種民眾、毗舍離國的離車民眾等,也當分給。特別是摩竭陀國阿闍世王聽得這些國家的民眾前往取佛舍利份的訊息,立即乘大象起程,但思念起佛的恩德,一時悲慟倒地,只好遣使名「雅界」前來傳話說:「問候諸位力士,無病少惱,諸行輕利,生活力健,起居安樂!世尊長久愛我,為我所依上師。今在你土附近示寂,請分以佛舍利一份,我將在王舍城修塔供養,並按期聚會紀念。「雅界」依照阿闍世王的話傳達後,力士們回答道:「我們也同樣要供養舍利。」使者說:「你等如此無理,我們只得出兵奪取。」力士們答道:「我們將照樣奉陪!」於是力士們的妻小和年輕人等也都學會射藝,以便迎戰他國的兵甲。力士們即點齊四種甲兵來到現場。那時,有婆羅門種「平斛氏」(經中作「香姓婆羅門」)心想:一旦爭戰爆發,定有一場廝殺傷亡。於是對拘屍那城的力士們說道:「佛世尊長久以來,告誡忍辱!如今為了舍利,互相殘殺,豈能合理。因此我主張將舍利分作八份,分給你們大家。我只取瓶回去供養。」拘屍那城的力士們答道:「願如『平斛氏』所說辦理」。依次從波旬城的力士們,到使者「雅界」也都同意按「平斛氏」所說辦理。於是將舍利分作八份,從拘屍那城的力士,到使者「雅界」都分得舍利。人們各自將舍利迎回本土,修塔供奉,並定期聚會紀念。而「羅婆迦」國所分得舍利,被龍神奪去供奉,裝舍利的瓶,則由婆羅門「平斛氏」迎回平斛城中,修塔供奉。佛身火化後,地上的焦炭,則給與「畢缽村」人,由婆羅門子迎回「畢缽村」,修塔供養,並舉行定期紀念會。因此共修成十塔,連同四座佛的四虎牙塔共十四座。如頌所說:「世尊舍利計八斗,贍洲共得七斗供,所余佛舍利一斗,羅婆迦土龍王供。佛所具全四虎牙,三十三界供第一牙,持語城供第二牙,迦陵王供第三牙,世尊虎牙第四枚,羅婆迦城龍王供。阿育王住『甲那布』(城名),廣大興建七佛塔,於此大地以塔力,並以實願作莊嚴。如是世尊之舍利,天與龍王國王等,人與龍族藥叉主,深生恭敬而供養。具悲智力生釋迦,於摩偈陀證菩提,迦屍迦國轉法輪,拘屍那城示涅槃。」 關於十二種事業:在《阿含經》、《出離經》、《普曜經》等經中,有各種不同的說法,這裡是引據《普曜經》來說的。至於涅槃的情況,是根據《佛經雜事》而說的。此等密意,應在善巧方便的經論中,細心研究而得知。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