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在家學佛男眾的模範人物--[釋了幻]婚姻與佛法


時間:2008/10/13 作者:明華居士

佛法住世,全靠出家僧眾的主持和在家信眾的護持。佛陀得道行化不久,度了許多人出家,同時又有許多受了佛陀感化而皈依佛教的在家信眾。在這些信眾裡面,包括有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商販、工人、農夫、乞丐等各階層的人物。其中能自己虔誠奉行佛法,又能本佛陀精神去做社會慈善事業的,真不知有多少。現在舉幾個模範人物來說:(1)、博施濟貧的須達多長者須達多是佛世時代印度的一個大富長者,他的財產、商業、貸款,遍於恆河的兩岸。自從見佛起信而皈依了佛教,就用金磚布地構築祗園來供佛及弟子行道說法。又能本佛教的布施精神,去救濟一切鰥寡孤獨的平民,因此被人稱為“給孤獨長者”。雜阿含經說他是“家有錢財,悉與佛弟子共”。他自己也說:“自今以後,門不安守,亦不拒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行路乏糧者”。(2)、助揚佛化的頻婆娑羅國王摩竭陀國的國王頻婆娑羅,和佛頗有緣分,當佛初經他的首都——王舍城的時候,那時佛還是悉達多太子,正在出家,看到王舍城平原,風景優美,就在那裡過著托缽的生活。當時頻婆娑羅王見到他的相貌莊嚴,儀表堂堂,願把國家分一半給他,要他做王。佛答覆他:“我為煩惱箭所傷,願求寂滅膏藥塗;縱使能得到天帝宮,竟猶不貪況王位”?王知無法挽留,就求他將來成道先來度他。別了十年,佛成正覺,度了三迦葉歸化之後,想起這件事,就帶領三迦葉等千多徒眾,到王舍城外的靈鷲山說法行化。這時頻婆娑羅王就率領了許多臣民去見佛請法,皈依了佛教。並在迦蘭陀竹林,為佛建築一間竹林精舍,請佛和弟子們同住,專做研究佛法的教育工作。這間精舍計分十六大院,每院六十房。更設有五百個樓閣,七十二所講堂,規模的宏大,可以想見。當時佛很高興,曾對王說:“布施是去除貪慾,忍辱是壓制瞋恚,作善是遠離愚痴。這三者是進入涅槃之門的路徑”。王受了佛這種言教的啟示和感召,所以能不惜犧牲種種財物,來助揚佛化,為一般的眾生謀福利。(3)、舍己救群的摩訶男摩訶男是淨飯王的二弟甘露飯王的大兒子,是佛的族弟。淨飯王死後,是他攝理迦毗羅衛國的國政。他也是一個誠信佛法的忠實弟子。在《增一阿含經等見品》中說,當時琉璃王舉兵攻伐釋迦族,大肆屠殺,他不忍同族都被殘害,就在宮中的後花園池邊,對琉璃王說:“我現在請求你履行施行一個方便,在我跳沒池水中沒有浮上來之前,你暫時停止屠殺釋迦族人,讓他們儘量逃走,待我浮上來,你便隨意殺戮吧”。琉璃王以為跳入池水中再浮起來,那不過很短的時間,任釋迦族人逃也逃不了多少,就答應了他的要求。誰知他投入水中,宮中的釋迦族人幾乎逃光,他還未浮上來。後來知他在跳水自殺時,自己用發系在水底的樹根上,使身體不致浮起來。這事大大地感動了琉璃王,才停止殘酷的大屠殺,救出了許多釋迦族人的生命。(4)、忠誠護法的波斯匿王波斯匿是橋薩羅國的大王。他對釋須達多長者能以金磚布地,買了他的太子祇的花園去,建築精舍供佛講學,曾經表示很驚異:佛究竟是個怎么樣的人?居然能使人民如此的感動和崇敬,不惜視金如土,來買花園供他住宿?後來他很誠懇他去見到佛。知道佛很年輕,不過是三十幾歲的人,又表示驚異。當時佛就開示他說:“很多人都蔑視年輕的人,終以為年老的人才值得敬重,這種觀念是不很對的,須知世間有四事是不可輕視的:一是王子雖小、不可輕視,因他已具國王的身份;二是龍子雖小,不可輕視,因它必有龍王的大力;三是星火雖小,不可輕視,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四是沙彌雖小,不可輕視,因精進用功,便可證道。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須要向真理低頭,當著一個覺悟的聖者面前,要捨去我慢,不可輕視惡口,自招罪業”。波斯匿王本是一個個性很強、固執習氣的人,經過佛多次的開導,就折服了他的傲慢,也至誠地皈依了佛教,深信因果,廣做善事,愛護人民,一改他從前那種專制政治、苛捐重稅的作風了。(5)、勞作養親的難提波羅:在家皈依佛教的人,能守護戒法,過著正命的生活,同時又能依照佛的教誡去孝養父母,這是極不容易的事情。而難提波羅,正是兩者兼而有之的人。他曾受過五戒和八戒,遵守不蓄金財寶的戒條;但他的家庭是很貧苦的,還有一對盲目的父母,要靠他養活,所以他不能出家。他是一個極窮苦的人,靠什麼來維持生活,奉養雙親呢?據《中阿含頻婆陵書經》說:他不做農工,做農工多少傷害生命;他不經商,經商以小利侵欺他人,也不免要從中剝削;他也不畜牧,畜牧是間接的殺業;那么,他做什麼呢?他是專內靠收拾剩土殘灰,用作陶器來維持生活。為了要守戒,要養親,他採取工業的手藝,過著在家佛徒的正命生活。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