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一位初學佛者的12點經驗教訓和總結


時間:2013/4/2 作者:明華居士

前言:

本人走過的彎路&學佛因緣

末學自小雖然秉性有一兩分善良寬厚,

卻一直清高傲慢、自以為是不斷,而且驕嬌二氣重得很。

所以,雖然家庭和家鄉敬佛的氣氛很好。但自己一直學佛不得其要。

自己自小愛看書,少年時讀西遊記還把《緊箍咒》(就是《心經》)給背了下來。

高中之前也讀過一遍《壇經》,只覺得讀起來很清涼,但是讀不懂,悟不進去。

高中的時候暗戀、思慮疑惑不斷,幾乎到了精神分裂的境地。

大學出來到工作以後,也一直因為傲慢隨便狂妄不曉得紀律自制、處處不講規矩。做事不細謹,又沒有電耐心恆久專一;所以一直僅僅糊飽肚子,談不上什麼照顧父母兄弟親戚。雖然自己心繫空門,卻不得法要,把出世與入世當兩回事,以為不管凡間家庭事業算計恩怨這些煩惱事,自己不做齷蹉事也不作惡不受惡報,自己貪個清淨修個什麼樣的金身就算是修行學佛。那時候只是想從塵世家庭凡間逃了出去,不知曉「本無可逃,真正要逃離的不是境界地域舊人;而是自己的心念,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發心,自己的執著。」

2005年之前自以為愛讀書,其實還是讀書少,入世淺見識也少。某個時候甚至有佛教不如其他宗教好。差點點找個教堂拜了上帝。(當然基督教的上帝也很慈悲,仁愛)。

2008年前後認識了2位好老師,一位老師本事就是學心理學的,感謝他給我一些很好的入門基礎,更加強了我學佛的信心。而後根據他的啟發,我發心先從戒肉食做起,培養一分定力,漸漸的魚肉雞蛋也不吃了,慢慢的定力得一點增長。而後慢慢得體會到自己平時為人處世中,發脾氣的過程中「貪心,嗔心」的變化過程。

另一位老師帶我一起念大乘經典,每個月2個周末花一個上午或一天的時間,一群朋友有年輕的、有年紀很大的,一起敲打唱念,經常讀誦《法華經》《金剛經》《地藏經》《藥師經》。有時也會花好幾天再某個寺廟道場裡念《涅槃經》《華嚴經》。

讀原本佛經以前,我自己的煩惱很重,妄想很多。心裡很多打不開的結。當時聖賢書又讀不進去,看不懂。現在想想,那個時候雖然讀了大學,其實還不曉得「心,腦」的區別。不懂「分別心,無分別心的區別」,更不能照看自己的「一念心」。(懂得「一念心」,是我學佛很大的一個進步,和入門)

因為身體的關係(可能是脾胃濕氣太重)、也是心念性格的關係。

那個時候一直身體沉重,嗜睡,老是睡不夠,賴床,情緒波動,有時候情緒一下子不好可以懶睡好幾天不肯動,什麼事情不要做,三餐無規律。對世間的事情充滿了疑惑,想做點事情,又不想隨波逐流,做自己不願意做的那些種種人。

自從讀了原本佛經之後,慢慢煩惱心也少了身體也輕安了,智慧也慢慢打開了。

佛經里的文字至美至善的,好比是清涼純潔的泉水,洗滌了我頭腦里很多莫名的妄想和心結,有時候不讀佛經的時候,頭腦了也在回放很多佛經里的美妙字句。

而且最大一個發現,就是大概讀了半年到一年左右,我高中苦讀抑鬱後久久失去的形象思維能力又回來了。能夠很輕鬆地、合適地打比方,頭腦里有了很多形象生動的思維活躍能力。理解能力也增強了。身邊的人也誇獎我,會經常打很恰當形象的比喻。自己對世間的事情的領悟能力也增長了。思維條理清楚多了。稍等懂得些取捨放下。

在這段時間也讀了一些其他老師師傅的書。

讀了《印光大師嘉言錄》十分喜歡。有一段時間也能堅持念佛。身心清爽,甚至念佛得力的時候,喝開水嘴巴也是甜冰凍的。

在我懷疑世間的心理學的時候,我找到了妙境長老的《八識規矩頌》講義,讀了幾遍,現在想來收益很多。

思辨能力比較強,對唯識論敢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搜尋來看。很容易找的。

因為隨隨便便,不自律自愛自重,托大以為自己、自以為與眾不同,我吃邪淫的苦也很多。

各位同修和朋友,無論修行還是老老實實做人做事業,一定不要沾染邪淫色情的資料和行為。

千萬千萬。

到今年才差不多能照看住邪淫心,也千萬不敢再沾染邪淫行了。

感謝三寶加持護念,願從此老老實實,不要沾染不要托大。

大家多修修「白骨觀」「不淨觀」。

對一切女性作「親人想,母親,女兒想」,女人天生比男人要辛苦,受到苦累就更多。大部分女人最後都是要作人家母親的。一個真正孝順的男人,應該尊重禮待一切女性。

唯恐幫助愛護救濟不及,

怎麼可以對一切女性作邪念呢?哪怕是自己的妻子,如果存此禽獸心,而不是愛護心。

亦是十分之不該的。

普通人雖然不能斷卻男女之事。但是也要以有禮,有節制為要。

看到美色就起沾染邪念心的,是非常要不得的。

普通心思純樸的男子都不會如此,何況有志學道人呢。

2009年有了女兒,從嬰兒和孩提時的女兒身上覺悟到了很多。

在辛苦撫養女兒的過程中,我體會很多,一個父母養一個小孩哪怕一個月都是多麼不容易啊。

在這個娑婆世界,有這麼一對人,他們在有限的生存空間裡努力給你創造一個天堂,他對外可能行善也可能對外人作惡,他也可能為了你不憚對外人做不同層次的惡,他們可能為了你犧牲了自己的夢想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點滴時間。

這一對人就是我們的父母啊。

而我們中國的父母生存下去又是多麼的不容易啊。

何況要撫育一個孩子呢?

一個真正覺悟的成人,應該只看到父母的好。

看不到父母的不是。

父母的一切缺點都應該加以理解,寬容。好比我們做無知嬰兒孩提時,父母對我們的那樣。

一個開始覺悟的人,怎麼能不懂孝道,不懂體會父母的慈愛可貴,不懂感恩呢?

特別是2010年的夏天,女兒坐在涼蓆上咿咿呀呀的玩,我幸福著我慈愛地看著她,一念間我突然想到了,在我也是這麼大的時候,我的父親一定也是這樣地這一地眼光看著我,而且三十多年來他一直這樣地看著我。可是為什麼我總感覺不到幸福呢??...........

在此之前,很久很久我好像忘記我曾經也是一個嬰兒過,我曾經也是孩子過。

有父親,母親這樣兩位菩薩慈愛地忘我地照顧我愛護我撫育我.....

猛然間,我似乎曉得了:這個娑婆世界就是極樂世界,不因為別的,至少至少有父母和母親這兩位偉大的菩薩。

這一悟,對我幫助很大。

從此我快樂了,知足了,放下了,也感恩,知道慚愧了。

2010年,因為讀《壇經》突然恍然有所悟,去了一趟南華寺住了幾天。寺廟裡一位師傅十分慈悲,賜了我喔一本書。而後我苦讀書裡的《壇經》《維摩經》《金剛經》《證道歌》《傳法心要》。反覆多遍,而後有所得。

2010年後,從儒家《大學》《中庸》,和儒家《菜根譚》《格言聯璧》中;從《易經》與圍棋中;從道家《道德經》《莊子》乃至中醫書籍中,也吸取了很多營養,幫我自己或直接或間接地更深入通達地多層次地理解這個世界,理解佛經。

這一期間學中醫書籍,曉得怎麼保養身心,血氣精神,打打五禽戲(五禽戲對我腰椎的幫助非常大,大家腰椎痛的,都應該打,到優酷網搜尋「健身氣功五禽戲完整示範教學口令」),打了之後身體會「變暖,變輕,變熱,改變之前經常坐電腦身體苦澀,血氣不通的毛病)

打打太極拳,也收益匪淺。

《大顛和尚的心經註解》《寶志禪師十二時頌,十四科頌》,也對自己的幫助很大。

---

目前我也還是一個在半路,一個剛剛入門的普通學佛人,沒幾分斤兩也沒幾分定力的。

大德講「白天100分功夫,夢裡才10分,死的時候才一分」。每次想到這句話,想到自己夢裡經常不由自主,就十分懺悔。

應該老老實實念佛,觀心,一門深入不間斷。

實在我自己不應該這點水平就寫什麼文章去好為人師。

因為最近進去了幾個佛學群,發覺很多熱心誠心學佛的朋友他們非常想上進,想悟入佛的知見,想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對最好的。但是他們可能在走我之前走過的很多彎路。(貪嗔慢很大,而且不自覺,喜歡找別人的錯,而不是自己的錯)

所以我才不怕知見斷,人微言輕。搜腸刮肚,拼湊了這些不成熟文字,希望對大家有一絲毫的幫助或啟發。(今日想想,或許我寫篇文章,還有幾許幾絲有求之心吧。)

感謝好幾位QQ里的群友,素昧平生,也給了我很多鼓勵,給了我這些文字很多指點。

不圓滿和錯誤的地方,請各位菩薩老師多多批評指定。

----------------

第一部分:初學容易犯的幾個錯誤:

--

1.1違平等心

初學很容易把「我慢」帶進學佛的氛圍里。把「我慢」心帶進學佛的知見里。

(慢,驕慢,貢高,自大心,我天生比別人應該高一等的心理)

故不能平等恭敬佛說的一切法門。親近一切善知識。

百川到海,眾法平等,無有高下。一切法門都為證得菩提。

學一切法門要同等恭敬、讚嘆其他法門的學習者。

海水不能斗量,我們初學的智慧淺薄,怎麼能洞達一切法門的微妙奧妙呢?

因此以謙虛,恭敬、寡言為好。

佛陀智慧無邊,慈悲也無邊,師尊傳不同的法門為了針對不同的根器秉性者。

學佛之人,要有這樣平等開闊的胸懷。

我曾經也是個狹隘傲慢的人,看某本佛經十分喜歡,又因為朋友慈悲結緣一部新的佛經。

一念間就生大不耐煩心,

怎麼有這麼多經書啊,讓我怎麼看啊。

但是心燥,傲慢,不是生慈悲,讚嘆,殊勝心,而是就自己的妄想、偏執念上生心。

再次一同懺悔過去的傲慢,淺薄。

1.2因學法增傲慢

因為學法而增傲慢:傲慢瞧不起不學佛的眾生。

祖師尚且不輕慢殺生過錯眾生,何況我輩?

因學法而增傲慢,無有是處。

初學看佛經,學佛法,有矛盾疑惑,心地嘀咕透不過的地方很多,是很正常的。

但千條萬條第一條,平等恭敬尊重佛講的一切法,乃至一切眾生。

如此則能早日業障消除,智慧開朗,思維清明,理解力和悟性不斷提升。

慢慢地會發現人生的境界其實是在自己的分別心的層次之中。

你的心念有多少個層次,就有多少種不同的人生感觀。以前看到的是世態炎涼,荒唐自私的世界。現在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不斷破除錯誤的知見的同時,我們的心就慢慢地通達、覺悟、接近佛菩薩的智慧與心量境界。

1.3向心外求法

向心外求學佛法,佛法本自讓我們一切福慧向心頭去求,不假外求。

當然很多法緣非常重要,有時候一本經書、乃至一句話「法語」能改變我們一生。

但時刻記住,一切福德要向自己的內心去求。

1.4把學佛佛法和世間法隔離。

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中開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覓兔角」。

大證悟者,出世入世不二。

懇切平實修行的人,也應該這樣。

起點即終點啊。

對普通初學來講,一般不要急著出家,萬事自有因緣條件。

如果覺得出家才能修行,在家不能修行,那就錯了。

在家裡做好本份,孝養父母,和睦兄弟朋友同事,夫妻禮敬,教育好下一代也是修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很多大居士如維摩詰居士、傅大士、龐蘊居士、裴修居士等等在家一樣修行得非常好,弘法利益眾生。

堅持學習,點滴積累。慢慢地、學佛之前的很多錯誤的知見會慢慢地破除,發覺在在處處都可以學佛都可以修行。

覺得不能修很可能是自己理解的錯誤。

因為不能放下虛榮面子,放下享受,放下某種身外之物,心外之物的原因吧。

1.5好高騖遠,知見與實踐隔離。

「高高山頭立,深深海底行」。知見越高,起心動念言行越是要謹慎。

初學可能非常喜歡鑽研深奧的佛學道理,但是可能不肯踏踏實實地從「十善業」做起;這是非常錯誤的。(我學佛幾年來,何嘗一直不在犯這個錯誤啊。)

萬丈高樓平地起,起點即終點。佛學道理精深,但一切都不離「每個人自我的起心動念的一念之心」。

「聞思修」,佛學的修行之中,讀書認識道理,明白正確的知見,只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知行合一,邊學邊行,邊進步邊修正邊破過去執著,積累小悟成大悟。

這個與世間法中打電腦遊戲升級的道理卻是十分相似的。你某方面的改進會增加你的心量,同時也會對其他方面的進步起正面的影響。

如果要到十全十美才去做,天下有什麼事情能做成呢?變學邊做邊改進,邊整理。

如果佛學的道理只是用來裝點面子和頭腦,而不切實地反省,修正自己的言行,念頭。

那好比空入寶山,就賺個眼球明亮。

學佛是自己靈魂的革命,身口意點點滴滴都要慢慢做到做好趨向圓滿。

1.6用佛學的道理要苛責別人,而不是自我反省要求。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一句話在哪裡都是非常正確的。

學佛的人,要做人天師,救濟一切苦難眾生包括自己,

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脫離生死,離苦得樂。是大丈夫行。更要如此嚴格要求自己。

我自己開始學佛的時候,也經常犯這個錯誤。

不是用佛法的道理去要求苛責自己,而是用這個標準去照看其他人。

去菜場就想,這些魚販子殺生這麼重,嘿嘿將來一定沒好報。看到別人一點佛法都不懂,自己讀了那麼一點佛書就非常傲慢,看不起別人。

還經常以一些本來應該自我要求的知見,去傲慢看不起家裡人。

其實這樣錯誤得很。

每個人都大便,但基本上大部分都受得了自己的臭味。

卻難受得了別人的臭味。

每個人的性格上的臭味也是這樣的。

大部分人都看不見自己的錯誤,而放大首先看到別人的不是。

其實大部分身上都有非常閃光的地方,你看見了麼?

如果你看見了,你就能學習到,虛則能提高。

如果你看大部分人都是首先看到人家的不是。那麼你要首先反省自己是個「傲慢,偏見,不能謙虛」的人,這樣的偏見會妨礙你的學習進步,已經與大家的融洽的。

修行應該努力地去去除自己的臭味,又能寬容放下別人的錯位。

你若放得下,別人未必那麼臭。

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掏化糞池,但是掏糞工人就受得了,而且幾乎很多人一做幾十年。

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度量、純潔的心靈,他們奉獻精神。

佛講一切法,為除一切心,治一切病。

《金剛經》講「乃至無有少法可得」。大德講「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則名為觀自在」。

佛陀智慧無上,慈悲也是無上。不為某個人,某些人說法,而是為罪苦一切眾生,無論根器上中下分別說一切法。

我們要恭敬尊崇這一切法,同時要恭敬饒益一切眾生。學

佛的人應該如此廣博心量發心,如此看師尊的講一切法。

況且我們還是初學,怎麼可以因為一些知見,認識就傲慢其他的眾生,甚至父母,師長,大德呢?

讀佛經而增長傲慢、自大的肯定是入了邪路,無有是處的。

第二部分:學佛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2.1對佛經,大德們的講法覺得有矛盾和疑惑。

這個很正常,初學沒有疑惑怎麼能叫初學呢?

佛為眾生,根據不同根器因緣,講了很多不同的經,不同的法門。

好比一個數學公式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法,一個棋局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法,下法。對人生對宇宙隊心體的理解,也有千萬種世間法的哲學。

也好比老師教育學生數學物理下圍棋,不斷地設以工具,定義,公理定理誘導你不斷的上升進步。當你成了圍棋大師的時候,你可以忘記放下甚至批判那些工具,定義,定勢。

但是沒有這些工具的幫助,大部分人能輕鬆地理解、悟入、運用麼?

「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但我們登頂的時候,會覺得其實這些說法工具其實也不難啊,其實也一點都不矛盾啊。

但是當我們還是在爬山的過程中,要尊重恭敬,不要亂講。

2.2學佛的目的

學佛可以有很多目的。

有些人是為了解決煩惱,解決心理上的矛盾糾葛。

有些人為了積累福德升天做神仙。

有些人開始是為了孝心,利益父母。

有些人是為了研究。

還有那麼一群大丈夫大勇士大智慧者,在自己經歷過痛苦和疑惑後,

他們會思考:

為什麼這個世界會這樣?

為什麼周圍的人都和我一樣活得那麼苦那麼累那麼疑惑呢?

為什麼世間有這麼多不幸和不公平呢?

這些勇士們發願救濟一切眾生,

如牧童放牛在後一樣發無上之願望,願意普渡一切眾生,眾生未度盡,不願成佛。

地藏王菩薩因母親的受苦罪報,就是如此發無上慈悲心。

大家可以多讀《地藏經》,努力學習。

你是怎麼樣發心呢?

這個世界、這顆心是最奧妙的物件、是密中之密。

起點即終點,你怎麼樣去發心,你就在種怎麼樣的種子。

2.3學佛的次第,路子

末學是自學的,基礎很不紮實。大家可以向更好的老師去請教。

末學覺得有這樣一條路:

(當然也有很多非常好非常對的路子,大家向好的祖師大德師傅學習,選師傅選法門一定要慎重)

第一:《地藏經》學習啟發孝心,大願慈悲心。

第二:《心經》《金剛經》《壇經》多讀,開悟般若空性智慧。

祖師大德的書籍:

《達摩大師血脈論》《寶志禪師十二時頌,十四科頌》《四祖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大顛和尚心經註解》《信心銘》《證道歌》《傳法心要》都是無上法寶。

第三:攝心:(一門深入,不間斷,努力堅持)

多念佛(念佛強烈推薦看印光大師的文章,或者歷代祖師的文章;

以淨土五經,以祖師大德為綱要,而非其他)

或念某部自己喜歡的經文,名號,咒語。

或修止觀等等。

多多照看一念心,時常攝心。

打坐時與坐下一共做功夫。能打成一片才好啊。

第四:很多好的佛學網站上多學習,或者搜尋一些疑問,一些基礎知識。

現在網路上有很多好的傳播佛法的部落格,網站。大家要會用,會甄別。

也有不少誤人的網站。

但一切以攝心為要。

切忌好多聞,而不切實改造身心。

修道人應該這樣看:

「聞過則喜,多多多照看自己是非的念頭,多多看看別人的好處」

而不應該反過來。

能如此,一切障礙自然消減。

2.4關於好的老師和壞的老師。

第一:關於信心。

學佛要能疑惑,而且初學一些疑惑和質疑是很自然的,因為佛經和佛陀給我們開示的智慧和境界,是一種清淨圓滿清新的有別於以前我們接觸的價值體系、思想體系。

但是隨著學佛的深入,和自己對照現實生活的煩惱和真相,很多朋友是越來越堅信佛陀所教導的是無比圓滿真實的。

我們也應當堅定這個信心:

好比《藥師經》裡講的「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

在《金剛經》裡,師尊也講「「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我們每個初學應該在自己的心頭,不斷去體會佛的這2段話,不斷加強對佛陀,對佛經,對三寶的信心。

信是道源功德母。

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事。

但是對三寶的信息,不等於迷信,盲目相信,迷信一切打著佛教旗號的種種說法。

初學一定要懂得智慧去甄別,該質疑就得質疑,不要被壞老師誤入歧途。

我自己學佛也走了很多彎路。認了很多老師。

有一些老師可能現在看看講法不是很圓滿,甚至有些被說成是壞老師。

但當初在我入門的時候也給了我很多幫助啟發,一同感恩謝謝。

之前我也有過不屬於感恩心的想法,再次一起懺悔改過。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一切以真理為準,以佛陀的教誨為準。

以前的老師講得如果不圓滿,有錯誤,甚至別人講是「邪師」,我們初學一樣要起「感恩心」,要感謝人家帶給我們的「正知見」和引導,其不對不妥當不圓滿的地方,我們一切尊重佛經|、根據佛陀的教誨予以甄別選擇。

---------

附上《學習佛法的正確依據》:

第一:三法印,四依法,八正道。現在很少人懂得學佛的正確依據是什麼,即使懂得也不夠重視,沒有常常憶起,沒有常常的提醒自己和別人。我們學佛,辨別正法與邪法的根本依據是三法印、四依法和八正道。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這是釋迦如來的大印,是用來判斷佛法是否究竟的根本準則。)大乘法還可用一實相印。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第二:多以原本佛經,祖師和無爭議的大德的開始文章為綱要。

第三:尊崇「戒定慧」,重視戒律,知行合一。

第四:謙虛,利人利己,智悲雙運。

-----

初學不應當妄議大德,也不要捲入爭議的一些人和事,也儘量遠離爭議。這是一種智慧。

要學會忽略,把時間聚焦在最核心的事上。

一個人一生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都非常難。哪有心裡管那麼多呢。

遠離是非,把時間用於學習和實踐上(修正自己的心念,口,行為)。

不對的人和現象自然會有更高水平和資歷的老師們、在其位的那些人去制衡。

初學要學會謙虛、恭敬、寡言、無諍。

沉默是大智慧。

初學應該慎重選擇師傅,法門。多比較觀察,多方參學,耐心選擇才下決心。

一切正法都是師尊傳的,一切正法都是屬於三寶這個大集體的,某個老師是沒有私法的。

要警惕不要上一些講得很動聽,其實知見不圓滿甚至是錯誤的壞老師的當。

不要被壞的老師洗腦。

特別是不要隨隨便便關上心門。

有一些所謂老師的「傳法」可能是錯誤的。比如:

「如果認我做老師,只能修我的法,以後別的法絕對不能修。要到菩薩護法面前發誓.....」。

初學一定要小心謹慎。

皈依也是皈依三寶,而不是哪個老師。

當然可能有些老師也非常好,需要一門深入。(很多好的法門也有很多嚴格的規矩,我不懂也不能亂講)

但是遇到這樣的情況、每個初學的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某個老師讓你一門深入,不能看其他的經書、法門的時候。只能看這個老師的講義。

一定要起疑情的,輕信不是堅信,真正對老師的堅信都是建立在某些基礎上的,建立在時間和了解的基礎上的。

迷信和盲目信是不能長久的。

而且我也不覺得初學最開始不能疑惑某位老資格的老師(如果是自己熟悉深信的師傅,當然要堅信,相信。)

普通人看佛經幾乎不可能不出現疑惑質疑的念頭,

佛陀慈悲自然不可能以此為謗佛,

那麼再高的大德師傅,我心裡因為水平不夠或者別的原因,

很自然地生起的某種疑惑心,怎麼可能是謗佛誹謗呢?(壞的老師倒經常這樣亂扣帽子嚇人。好的老師不會這樣。)

真正的真理是經得起質疑的,真金不怕火煉。

(真正的體悟證道之前,講完全百分百的相信,也是非常難,不容易做得的。)

歷史上,古代的法師也經常互相辯論質疑,提高修養見識的。

初學一定不要離開原本的佛經。不能離開這個法門的祖師大德的文章。

要多讀經得起時間考驗公認的大德的文章。

在世的有爭議的師傅,要謹慎,雖然不一定就有問題。也有可能是真正的大德。

但是這份小心,真正的大德師傅是不會怪罪的。

如今網路上騙取錢財或其他歧途的壞老師很多。大家要多多小心甄別。

網路上也有教育我們如何識別壞老師的一些帖子。可以多找來看。

網路上學佛很容易,但是有些資料也要善於甄別其中的良莠。

選擇好的老師也特別重要,慎重慎重,不要誤入歧途。

2.5初學學佛的幾個綱要。

我只是一個初學入門者,水平還很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圓滿。

我說說我的理解:

我覺得學佛初學人應該這樣看學佛的大綱:

第一:般若空性。

佛乃空王。但此空不是虛空烏有之空,乃是真空妙有。好比空氣看不見,卻時時受用的空。

好比鏡子照見一切,能照之性似乎找不到,但是卻是時刻妙用,點滴纖毫畢現。

第二:慈悲心。

舍慈悲心,救濟眾生,談什麼學佛,作佛呢?

智悲雙運,才是真學佛啊。

第三:時刻不忘記一念心,一切福德,不離一念心。

離開一念心,談一切法是心外求法,是外道。

第四:以戒為師,每一念,念念要戰戰兢兢。

不尊重戒,不曉得戒的重要性。讀幾部經書一切,就無視一切,狂妄一切,言行隨隨便便。容易走上邪路。

「凡夫畏果,菩薩畏因。」

對這一句我的理解是:菩薩曉得眾生心性平等,因此戰戰兢兢不敢隨便大意。而凡

夫反而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高人一等,了不起;犯一些過錯做一些事,沒關係,不為過。

想想、我當初就是這樣托大,覺得自己了不起與別人不一樣。掉到驕慢邪淫的坑裡,賴三寶加持,祖先恩德去年才爬得出來,沒有墮落更深更遠。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啊。

第五:謙虛,恭敬,饒益一切眾生,不斷積累。

人只能看見自己理解得到的東西,只能看見自己在意的東西。

謙虛恭敬則能看得見身邊的好老師,好緣分,好寶貝。

所以「聖賢是聞過則喜」的。普通人卻相反。

不斷反省懺悔修正,學習進步。積小悟為大悟。

一個謙虛向上的學佛人,處處時時都不缺乏好的老師來幫助他。

當你遇到疑惑和某個台階節點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去向身邊的人請教。

為學不怕臉皮厚。

第六:說食不飽,學得一點正知見要用於去改造,修正自己的身口意。

不能拿這個寶貝在口頭,頭腦里把玩炫耀,而不切實地去照看改進自己的身心。

筆者在修改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前幾天)也因為家庭的煩惱和一些在「空性,大悲心」之間的矛盾疑惑不能透達,而生一些煩惱心和大疑惑。

之前所學,口頭所講的那些祖宗大德的知見,頃刻間,都起不到絲毫的用處。

那些都是他人的寶貝,「心裡元無一錢,日夜數他珍寶」。

修佛知見也重要,但不能貪多,貴在「能實踐,能改造自己的性命」。

初學的朋友,一定要銘記。

好比真正的無論高手,武器不在多,招數不在花花好看,而在管用。

李尋歡如果家裡的那本武林秘籍,如果武器武藝每樣學一點,也成不了天上地下,神出鬼沒的小李飛刀啊。

「眾檀越矛戟如林,不若老僧寸鐵殺人。」

一個老和尚對別人講:「你們武器刀槍矛戟種樣繁多,不如我寸鐵妙用」。

因此在此強烈推薦一本書《印光大師嘉言錄》

努力珍惜,實踐印祖的教誨。

如其口頭狂禪,數人家的珍寶,心裡不得一分受用。

不如老老實實念佛,

無論天賦高低,肯老老實實的才是最大的捷徑。

可惜古今多少人,自持天賦高,不肯老老實實結果卻走了大大的彎路。

世間法如此,

奉勸有緣者,多多念佛。老老實實念佛。

第六:邪淫害人,

學佛人一定要警惕。哪怕是夫妻之間,不合適過度不合禮節的也是錯的。

邪淫的人沒有一個身體好的,事業恆久,修養好的。

一個臉盤底下破一個洞,能盛水長久麼?

寡言寡慾寡飲食,可以養神氣,神氣充足身體健康自然心念清明,不斷進步。

初學,慎重慎重。

不要托大,隨便,沾染不得的。

我自己自小就是清明渾厚的,高中之後因為無知,托大,覺得沾染一點沒關係,自己透得過去的。結果調到邪淫,色情的坑裡,沾染得出不來。大大地傷害了身體,甚至腰椎里空空,腰椎經常痛,心念經常因為習氣黏到邪淫淫慾那邊去了

至今還經常受苦,困惱。

在準備學習「不淨觀,白骨觀」努力上進,改進,戰勝邪淫邪念,做自己的主人。

事業也因此十多年一無所成。

才相信,邪淫最傷害身體,最傷害福德,最傷害德行修養這句話啊。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古人這句話,現在看來是再正確不過了。

初學的朋友,一定要遠離遠離。

不要學我托大或者因貪戀一時之樂,而掉到大糞坑裡。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這句話非常正確啊。

年輕的時候不懂得約束自己,做好紀律,而是不斷地放縱自己。

不是有德行,福德深厚之人的做法。

孔子這位聖人要到」五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規矩」,何況我們慾念深重的凡夫呢?

大家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啊。

千萬要站戰戰兢兢,(戰戰兢兢,克始克終,這樣才是大德啊)

要守紀律,守戒律

要耐得苦,耐得煩,耐得細,耐得癢(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慎重心念之處,之微非常重要。

學習紀律,戒律非常重要。

培養良好,高尚的價值觀,審美觀,快樂管非常重要。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不要沾染啊。

一定一定。

戒邪淫網WWW.jiexieyin.org

地藏孝順網:www.dizang.org

2.6學佛需起大疑惑。

但是「信是道源功德母」,對佛陀對佛經對三寶的堅信是第一位的。

一切的疑惑應該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

當然可以隨著學習的深入,對生活和舊的價值思想體系、對世間舊的知見認識的不斷質疑,疑惑,破除自己以前堅信的那些「迷信」--自然自己對三寶的信心會不斷加強。

因為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因為「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

人世間某些人,某些外道可能有所求,

故意或者認識不足而講錯誤的話....

佛陀是智慧無邊,慈悲無量,辯才無礙。

佛陀利益一切眾生,而無所求。

是不可能欺騙眾生的,不可能講假話,錯誤的話的。

我理解,學佛需要也可以對佛經,特別是對自己的人生,經歷,身邊的一切發大疑惑。

這才是覺悟的開始。

學佛不是迷信,迷信學佛不能得堅固信心。經得自己體悟的才是真金。

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會有生老病死?

為什麼我們的身體會死亡?

為什麼會有因果規律?

為什麼《心經》講:「色不異空」「以無所得故」?

為什麼我們的一念心,念念變化,念念不能停留?

剛才我的那一念在哪裡去了,現在這一念從哪裡來?

時間是什麼?

念頭,起心動念的地方是密中之密。

各人得自己去體悟。

補充

第七:以戒為師,自律第一,自制力第一。(自制力強,而後要培養自己的執行力)

世間法中「自律」對一個成人也是第一重要的。

紀律對一個稍微大一點的組織來講,也是第一重要的。

無論是盈利性的,還是國家,集體等等組織,一個沒有紀律的組織是難以想像的。

無論在哪個領域,你有見過沒有「自制力」的成功人士麼?

我2010年再次讀《富蘭克林自傳》才發現,自己的紀律性,自律自制能力是多差啊。

我自己就是因為自制力不足,自小到大走了多少彎路,慚愧面對父母啊。

附:

富蘭克林所講的十二條美德:

1自制力(能戒,有規矩才能聚焦心力,好用一切力)

2.寡言(開口神氣散,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3.條理(有條理,才能養成好習慣高效,簡潔)

4.決斷(不決斷比錯誤的決斷危害還要大,寧錯而再改進不要寡斷)

5.節儉(少花即多賺,另外賺了無數時間心力,且能養福)

6.勤勉,富於執行力(行動力是第一營養,缺乏行動力滋潤的知識與思考是枯萎的)

7.誠實(誠實最好的吸引力,最好的信用)

8.公正(公正則人人敬重)

9.中庸中道(中道、恰當,合適,分寸的把握非閱世深者不能知其妙)

10.寧靜(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11.純潔(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不斷淨化自己的心靈,是最高的享受)

12.謙虛(大海唯能謙下,能生養一切寶貝魚龍)

「摩訶」方能度量大,心量大;多讀《道德經》

大家可以網上去多多搜尋相關資料。

學佛也是一項偉大的事業,雖然講「無為」,但是大部分人卻必須「以幻修幻」。

世間法中的紀律,美德,品格一樣非常重要。

何況真正的出世,本來就是出世入世不二的。

我以前也傲慢瞧不起那些汲汲名利的人士,但是這些人身上依然有很多美德。比如「自制力,高度的紀律,高度的執行力」值得我去學習啊。

附《四祖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摘錄:

今明佛弟子,亦不計心性是滅,常度眾生,不起愛見;常學智慧,愚智平等;常作禪定,靜亂不二;常見眾生,未曾是有,究竟不生不滅,處處現形;無有見聞,了知一切,未曾取捨;未曾分身,而身遍於法界。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