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心理健康永葆青春


時間:2015/1/20 作者:君合

心理健康永葆青春

人到老年的時候,常愛聚在一起,說些家長里短,雖是家長里短,卻都是經歷世事滄桑後的人生感悟。一天,在家前的小花園裡,不少老人聚在一起,談起了「比」的話題,說法很多,但談到最後集中到一點,都認為,現在活到咱們這個歲數了,比什麼?比的就是健康。我聽了,覺得的確言之有理,人到老年的時候,健康是第一位的,是任何高官厚祿、大房香車、美女嬌妻都無法取代,無法比擬的。1健康從何而來?現在的老人都重視體育鍛鍊,這是沒有錯的,「生命在於運動」,堅持體育鍛鍊,確實能夠讓老人健康長壽。但這隻做對了一個方面,問題的另一個方面,往往容易被忽略,那便是在於心理。過去有句老話叫做:「萬病心中生,萬境心中起」,這就是說大大小小所有的病根兒都是從自己的心裡得來的。人的情緒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有的是引人高興、欣慰和愉快,有的則是惹人煩惱、痛苦和失望,尤其步入老年,觸景激思的事更多,因為他們中的一些人會在社會生活的某個側面處於不適應狀態,不善於適時調節,久而久之,會通過心理中介作用影響到身心健康。我國古代的養生學說,歷來把精神養生放在重要位置,如《黃帝內經》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其意就是養生之道,不應該只停留在鍛鍊、飲食、起居的一般保健上,精神的保健更重要。心理學家曾把情緒稱為「生命的指揮棒」、「健康的寒暑表」。掌握了心理健康,就會擁有健康的鑰匙。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身體健康是外表健壯,心理健康則是內在素質,健康的身體有賴於健全的心理,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動力。可見重視心理保健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心理活動,融洽的社會關係能使身體分泌出有益的物質,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系統功能,使神經系統及時溝通骨骼與內臟,產生抵抗感染細胞,免受各種疾病的侵襲。那麼,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呢?筆者談幾點膚淺的感想。2要有朝氣。人到老年,性情變化,易悲觀。許多人把自己比喻成「落葉」、「枯荷」、「風前燈」、「瓦上霜」等等,以衰翁自嘆的消極情緒,有了不良情緒,可引起機體機能紊亂,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致使縮短生命。朝氣不是年輕人的專利,朝氣即是早晨的空氣,引申為精神振作、積極向上、蓬勃進取。朝氣比年齡更重要,充滿朝氣,使人永遠年輕、青春常駐;充滿朝氣,使人富有生機活力、激情盎然,給人以希望和憧憬。只要我們永葆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身心定能健康,精力定能旺盛,壽數定能延長。3要想得開、放得下。老年人一般最容易想不開,其實都是些過往的陳芝痲爛穀子;或是眼前兒女的一些瑣事;或是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自認為不盡人意的繁事……這些疙瘩解不開,有時會越系越緊,最後成為一個死疙瘩。所以,心情開朗,心境恬然,心情舒展,心裡坦蕩,人到老年的時候尤為重要。不要什麼事都「往心裡去」,為雞毛蒜皮的瑣事弄得焦躁不安,傷肝動脾。朱德元帥曾有詩云:「開心才見膽,破腹任人鑽;腹中天地闊,常有渡人船。」一個人有了如此寬廣、豁達的心境,遇事就能「拿得起,放得下」,就能驅散憂慮、恐懼、煩惱、苦悶等等縈繞心頭的烏雲,不會有什麼「想不開」的事,精神自然會輕鬆而愉快。人到老年,不該計較的東西更多,看淡的事情更廣,過去爭得你死我活的東西,現在只淡然一笑。這樣,你就能夠天天睡個踏實覺。我有位八旬老友,發現他耳聰目明,身板硬朗,還如此健康時,他微笑著向我介紹了他的養生要訣——「三不看」,即不往前看、不往後看,也不往左右看。我笑問:「那你看哪裡?」他答道:「看眼前,想方設法把每一個今天過得開開心心、快快樂樂。」這話很有哲理,此招不失為一種「養心養生法」,值得一學。4要知足常樂。一個人在工作上要有永不滿足、積極進取的精神,在做人的心態上要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思想,要知足,尤其是人到老年。知足是一種境界,一種對洞悉世界以後的正確取捨自我行為的理性的表達。知足,使人心態平衡、安祥、達觀、超脫。常樂,心情舒暢,身體健康。俗語說:儲水萬擔,用水只一瓤;廣廈千間,夜眠只六尺;黃金萬兩,一日只三餐。千萬不要有「人心不足蛇吞相」的欲望,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記住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家裡無病人,牢中無親人」,要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平平安安退休,快快樂樂過日子。老人每天運動鍛鍊是必要的,但別忘了每天的心理保健。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相輔相成的,只要都去努力做好,就能讓青春常駐壽而康。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