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的規劃


時間:2015/6/25 作者:悟悠

索達吉堪布: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的規劃

一、現今心理染污

1、當前各種壓力

如今許多年輕人,考上了大學以後,按理來說應該很快樂、很滿足,可是通過一些調查發現,他們也有不為人知的很多痛苦。簡單來說,大學生的壓力主要來自三方面:感情、人際關係、就業。曾有個大學對在校學生的心理進行了統計,結果表明:因戀愛而產生壓力的占32%,因人際關係而產生壓力的占27%,因就業而產生的壓力占25%,剩餘的則是其他方面帶來的壓力。

很多大學生在大一、大二時,還抱有崇高的理想,可在大學呆久了以後,逐漸就發現,現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於是開始自甘墮落、浪費青春。甚至上了大學以後,沒學到什麼有用的知識,反而學了不少壞東西。如今在很多大學裡,大部分女生將電腦當成了影碟機,大部分男生把電腦當成了遊戲機。他們整天在「玩大學」,而不是在「讀大學」,這樣混了幾年之後,畢業出來的肯定不是人才,自己找不到工作的話,也沒有資格抱怨學校、抱怨社會。

2、拜金現象嚴重

現在這個時代,許多年輕人非常拜金,不管是讀書也好、畢業也好,唯一的願望就是賺大錢,心裡除了錢以外,再沒有更大的追求了。這種人如同佛陀在經中所說:「心為境所牽,愚者則迷亂。」自心被外境所牽的話,將來做什麼都會十分迷亂。

其實,特別特別愛錢的人,往往也不容易賺到錢。一個人慾望越來越大時,得到的滿足也定會越來越少。其實,我們一生中不需要有太多錢,畢竟自己離開人世時,錢再多也帶不走一分一毫。就如同「蘋果」的創始人賈伯斯(SteveJobs,1955-2011),前不久他剛剛去世,有資料說,他生前身家七十億美元,但死後又能帶走什麼呢?

有些同學可能想:「我有這麼多錢的話,帶不走也不要緊,活著的時候可以好好享受。」但實際上,你也享受不了多少,最多是買幾棟豪宅、幾輛名車而已。現在很多真正有錢的人,如比爾·蓋茨、賈伯斯,在生活中反而最不看重錢。賈伯斯曾向自己保證:做事從不被金錢影響,也絕不讓錢毀了自己的人生。這種做法,確實相當有智慧。

但現在許多人沒有這種境界,他們對錢財一味地妄想著、貪婪著,白天做事也好、晚上睡覺也罷,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人民幣上,從來沒想過回饋社會、幫助弱小。這樣的人,已經沒什麼希望了,就像一句俗話所說:「有些人死了,但他還活著;有些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

不過,願意正視這個問題的人,如今可能寥寥無幾。誠如魯迅先生在《論睜了眼看》裡所說:中國人對於社會的很多問題,向來就沒有太多正視的勇氣,先是不敢看,後是不能看,再後來,就自然視而不見了。他們一天一天地滿足著,也一天一天地墮落著,卻還把這當成一種光榮……這些話,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3、道德不斷下滑

當今這個社會,道德下滑的趨勢相當嚴重。究其根源,主要是「文革」的十年浩劫,尤其是「批林批孔」大行其道,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滅頂之災,當時孔夫子的像被毀了,佛教寺院也夷為平地了,最重要的是,珍貴的宗教思想被踐踏得一文不值。

近年來,我曾去過很多大學,不管老師還是學生,大多數都對佛教和孔孟思想一無所知,對基本的孝道、人倫、禮節等也嗤之以鼻。正因為如此,如今道德敗壞、人性冷漠的事情層出不窮,前兩天發生的「小悅悅事件」,就可以說是其中一例。

大家都清楚,前不久,廣東佛山一名2歲的女孩小悅悅,走在路上時,被兩輛車先後碾過。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七分鐘內在她身邊經過的18個路人,有騎三輪車的,有騎機車的,還有走路的,竟然對此不聞不問,沒有一個去救她。後來,一位撿垃圾的阿姨把她抱到路邊,並找到了她的媽媽。不過,事後經過醫院的全力搶救,小悅悅仍然離開了人間。

一個小孩被車撞了,這種不幸和意外並不罕見,但小悅悅真正悲慘之處,在於路人的見死不救。現在很多人極端自私,從小在家裡、學校里學的,就是怎麼樣維護自我的利益。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的精神和美德,不知從何時起,已在我們身邊悄然褪色,現今人們更推崇的信條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日本在報導這個事件時,認為中國過於追求經濟的高速發展,忽視了社會道德的建設,才導致了小悅悅悲劇的發生。中國要想成為世界強國,光有物質財富是不行的,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

然而遺憾的是,如今國小到大學的課本里,強調應懂得為人處世、接人待物、尊老愛幼、互敬互愛的,可以說屈指可數。北大教授張維迎也發出感慨說:「中國整個幾十年的教育是失敗的。這個失敗在於,教育在培養人時,沒有注意培養人的自主創造性,沒有注意培養人的道德。」

正因為如此,前不久,新聞上還出現了「13億人扶不起一個老人」的悲哀。說是一個88歲的老人在離家不到100米的地方,面朝下摔在地上,他想站起來,但力氣不夠。他躺在地上一個小時,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但就是沒人敢上前扶一把。直到老人的家人獲悉後,才送往醫院救治,但老人終因呼吸窒息死亡。

那麼多的旁觀者,為什麼不上前去幫他呢?就是因為他們害怕。現在新聞時常報導,某某老人摔倒之後,有好心的人去扶,結果不是他撞的也賴上他了,最後還要打官司賠錢,所以,誰都不敢再向老人伸援手了。

面對這種現狀,北大副校長吳志攀站出來,對北大學子說了一句話:「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北大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北大替你賠償!」短短的這一段話,立即就紅遍網路,引發了各種回響和支持。不過也有些人覺得,如果我們缺乏應有的良知,凡事都要依賴法律的保護,那實在是這個社會的悲哀。

對此,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教授、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丁兆林也認為:「13億人扶不起一個摔倒的老人,這是一個社會的悲哀。套用一句不大合適的話說,中國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時候。在這種可怕的冷漠中,所有人都是失敗者。」

儘管他這樣說,但現在人們還是面臨著同一個問題:如果看見一個老人摔倒了,自己去扶還是不扶?今天在座的各位,以後若是遇到這種情況,你們願意扶的請舉手——

不願意扶的人,當然也有自己的理由。正如剛才所說,假如你去扶了,也許被他反咬一口,甚至到了法官那裡,法官也說:「不是你撞的話,幹嘛要把他扶起來?」曾經出現的這種糊塗判決,帶來的負面影響無法想像,這也恰恰是當今道德淪喪、信任危機的一種體現。

二、構建心理健康

1、「健康」不單指身體,更重要的是心靈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健康,但真正的健康,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更需要是心理上的。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並解釋說,健康不僅指一個人沒有疾病的症狀,而且是一個人良好的精神以及社會適應狀態。理察·格里格(RichardJ.Gerrig)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他在《心理學與生活》中也說:「心理學是一門與人類幸福密切相關的科學。」可見,健康的心理,與幸福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當然,若想獲得健康的心理,我個人認為,最好能學習一些佛法。今天在座的大學生中,有一部分可能是學佛的,有一部分既不學、也不關心。不過,你若沒有正確的信仰,一輩子都特別現實,只要有錢就可以了,找個好對象、好工作就滿足了,那以後就算自己有了這些,內心也會非常空虛。

我經常看到一些老年人,退休之後身心日漸衰朽,整天渾渾噩噩的,過一天算一天,特別可憐也特別可悲。試想,假如他們有一個信仰,就不會如此無所事事了,肯定會抓緊時間為來世做些準備。所以,一個人有信仰真的非常有必要!

2、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有了信仰之後,還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一顆無我利他的心。當然,講佛教的「菩提心」、「慈悲心」,你們也許不太熟悉,但可以換句話說,只要不是天天想著自己,而想去幫助身邊的一切生命,這就是正確的人生觀。若能如此,不但你自己會是快樂的,對周圍乃至整個社會,也能產生很好的影響。

假如你是家長,對孩子會有非常正面的引導;假如你是老師,對學生能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假如你是領導,對下屬也會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利益。這樣一來,僅憑你一個人的力量,就能波及很廣的範圍。哪怕你的文憑不是很高,今後也仍能有一番大的作為。

曾經就有個教授叫金克木,他只有國小文憑,後來卻成了大學教授。他小時候因各種原因而失學,後來去了北京求學,利用一切機會博覽群書,依靠自學掌握了英語、法語、德語、世界語等多種語言。1941年,他到印度擔任一家中文報紙的編輯,同時學習印地語和梵語,然後去了佛教聖地鹿野苑,跟隨印度著名學者法喜教授學習梵文和巴利文,鑽研釋迦牟尼佛三轉法-輪的教義。1946年,他回到中國,應聘為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1948年又在北京大學任教。2000年因病逝世,他臨終的遺言是:「我是哭著來,笑著走。」

所以,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對畢生成敗會起著主宰作用,相比之下,有時候文憑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儘管在當今,文憑高的話,比較容易謀得一份好差事,但你若是人格不好、做事不努力,時間久了,也不一定能得到領導重用。

當然,在積極努力的同時,我們也不能急功近利,而要學會一切隨緣。隨緣,並不是一種消極的態度,而是一種積極的人生。假如你什麼都無所謂,每天只是得過且過,這叫做消極;但若能做到全力以赴、盡心盡力,同時又不是特別耽著結果如何,這才是真正的隨緣。

3、培養道德觀念

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後,還要培養自己的道德觀念。那麼,怎麼樣培養呢?最好能從古聖賢的智慧中汲取。像傳統文化的話,應該多學習《弟子規》、《論語》、《大學》、《中庸》等等;另外,佛教中對人生的認識,如因果觀、大乘教義等,對自己也特別有好處。很多大學生學了以後,確實受益無窮。若是以前沒有遇到佛法,他們遇到無法解決的痛苦時,可能早已經崩潰了,而今學了這些甚深法要,比如從頭到尾學了一遍《入行論》以後,利他心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對自己也沒有那麼執著了。

人若是有了利他心,時時刻刻想到別人,一點一滴都是為別人著想,這樣的人生絕對會迸發出美麗的火花。從前就有個非常感人的故事:一個印度的年輕人乘火車去往孟買,上火車的時候,他不小心把一隻鞋掉到了站台上。當時人群擁擠不堪,根本無法去撿那隻鞋。火車緩緩駛出,他迅速把另一隻鞋脫下來,朝第一隻鞋掉下去的地方,毫不猶豫地扔了下去。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回答說:「如果一個窮人正好經過那裡,就可以撿到一雙鞋,這雙鞋或許對他很有用呢。」

這位年輕人,就是以後的甘地(MohandasKaramchandGandhi,1869-1948)。在印度,他被人們尊稱為「聖雄」。

這個故事文字雖然少,但意義卻發人深省。試問,假如我們不慎掉了一隻鞋,會馬上想到利益他人嗎?放眼當今社會,很多人的心充斥著自私自利,一有機會就自我吹捧,這樣的人也許剛開始受人歡迎,但最後必定會原形畢露。所以,也是我對各位的一個忠告吧,希望你們以後一定要有幫助別人的這顆心。

剛才我講「小悅悅事件」時,問你們看到老人摔倒了,會扶還是不扶?或許有人在心裡嘀咕:「你讓我們都舉手了,那你自己遇到會怎麼做呢?」對我而言,肯定毫不猶豫去扶。扶了以後,倘若被別人冤枉了,跟我打官司要醫藥費;甚至他死了,要我給他償命,那我也認了。這是做人的基本良知,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可能受損,就置他人的生死於不顧。

記得美國偉大的總統羅斯福,一次他家中被盜,丟了許多東西。朋友寫信安慰他,他回信說:「謝謝你的來信,我現在心中很平靜,因為:第一、竊賊只偷走了我的財物,並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竊賊只偷走一部分東西,而非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故事的重點在最後一句——是他,不是我。所以,不管別人對我們怎麼樣,我們也不能做有愧於良心的事。寧可自己受傷害,也不讓別人有危險,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捨棄善良的品質。

現在這個社會,存在著很多複雜問題,人們之所以不敢扶老人、不敢救孩子,也是因為一些新聞媒體的誤導,為了吸引大眾的眼球,他們大肆宣揚個別的惡性事件,以至於如今人人唯求自保,個人主義泛濫成災,人們一看到類似的事件,馬上就避而遠之,生怕一不小心會惹上痲煩。但我們作為有良心的人,尤其是學了大乘佛法的人,見到這種情況時,必須要去救!

在我們藏地,現在好像還沒有這麼糟,不管在哪裡,只要見到有人遇難,旁邊的人都願意伸出援手。前段時間,我在路上看到一個五十來歲、騎機車的人,因為雪大路滑而摔斷了腿,傷勢特別嚴重,流了很多很多血。當時,路上的十幾輛車全部停下來,大家都不走了,為傷者而忙前忙後:有些人拿出衣服給他禦寒,有些人開始包他的腳,有些人準備送他去20公里外的醫院……我看了以後非常感動,覺得「小悅悅事件」在藏地,暫時應該不會發生。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心裡有一種信仰。

你們很多年輕人可能不知道信仰的珍貴性。有了信仰的話,人生就會有一種方向。要知道,我們來到這個世間,並不是無因無緣的,像蘑菇從草地突然冒出來一樣;離開這個世間,也不是死後如燈滅,可以一了百了。我們的生命,從無始以來就漂泊在這個輪迴中,這一世隨業力變成了人,下一世會變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今生的善惡。

但是,很多人對此根本不懂,認為人生只有幾十年,死後的事從來不考慮,如此目光短淺實在不應理。其實,你們有空的話,最好能翻閱一些佛經論典,看看裡面是怎麼描述的。我們將來流轉輪迴的話,也不是短短的一世兩世,今生若造下了一些惡業,就算暫時看不到果報,來世也必定會無欺感受。

本來,文化不太高的人不懂這一點,也情有可原。但大家都是大學生,按理來講,因為受過了正規教育,知識水平比農民、牧民要高,可你們若是也不懂這些人生真理,不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規律,那就真的太遺憾了!

現在大學有些老師,講完課就走人,從來不管學生的心態。但也有些老師,特別特別關心學生,很希望引導他們找到人生的方向。若是這樣,就需要從這些方面入手,幫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三、成功必備的要素

當然,我今天講這些,並不是勸你們皈依佛門,只是建議大家有興趣的話,最好研究一下佛教。若能如此,相信你從中得到的價值,肯定會遠遠超過金錢。

佛教,是有史以來人類文明的精華,古往今來無數人依靠它,內心都獲得了真實的安樂。對一個人來說,心靈若沒得以調伏,光是用財富、感情等來尋求快樂,恐怕不太可能。你們有些人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幻想,覺得它是通往快樂的階梯,可是真正到了那個時候,或許你更懷念現在的學生時代。為什麼呢?因為屆時會比現在更痲煩、更痛苦、更複雜,需要面對的問題更多。

當然,以後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情,能否成為你痛苦的因,取決於以什麼心態去面對它。而在佛教中,就有最完美的調心之法,可惜的是,很多人卻對此棄之不顧。著名心理學家榮格(CarlG.Jung,1875-1961)也說,現代人心理疾病的增多,與宗教的衰落有極大關係。他在《尋求靈魂的現代人》一文中就提到:「一種有人引導的宗教生活,比起一種飄渺的生活,要好得多、豐富得多,而且健全得多了。」

如今大城市裡人特別多,到處是車來車往、絡繹不絕。可在這些人當中,大多數都追求鈔票、享受、肉體的接觸,真正為來世準備的,則如鳳毛麟角。當然,來世的存在,也許你們並不認可,但不認可的話,我們可以互相交流。在這個問題上,大家不能自以為是,而需要一定的理性。

人類總認為自己比動物聰明、睿智,但實際上,有些人對自身的問題一無所知,這也比動物好不了多少。比如說,本來「我」不存在,你反而去執著「我」——這一點,沒有學過空性的人,或許無法理解:「怎麼會沒有『我』?『我』不就在這兒嗎!」但佛教里專門有一種觀察方法,剖析所謂的「我」在何處,這樣觀察下來,「我」的確是了不可得。這對有些同學來講,可能是一個新知識,但我特別希望你們能種下「空性」的種子,以後善根成熟時,就很容易通達這個真理。

還有佛教中講「萬法無常」,我們眼前的東西,剎那剎那都在變化。若能明白這個道理,在你未來的生涯中,一旦遇到突如其來的意外,比如感情出現不順了,就用不著想跳樓自殺、吃安眠藥。這時候你會明白,不僅僅是自己的愛人,所有人的心都是無常的,身體也是無常的,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的,變化也在情理之中。反之,假如你沒有這方面的思想準備,面對挫折就會非常脆弱。

現在有些大學生,畢業到了社會上以後,一兩年找不到工作,結果就精神崩潰了。其實找不到也沒有什麼,倘若你明白因果的道理,就會知道這是自己前世沒有積福,所以才會出現諸多不順,故沒必要去怨天尤人。

而且,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也並不樂觀。據說2008年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是560萬,找到工作的只有不到三成,也就是說,還有七成約400萬是「待就業者」。這邊尚未解決,那邊2009年的畢業生馬上也要走出校門了,這次人數更多,610萬!所以,就業問題確實空前嚴峻。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北大才子成了養豬的;蘇州公開招公廁管理員,46名大學生去報名應聘……

因此,你們不要認為找不到工作,就活不下去了。假如你是個佛教徒,尤其是有一點修行的話,不管遇到了什麼問題,都比較容易想得開,知道這一切是因緣。這種因緣,又跟自己的前世、今生有關。若能懂得這個道理,面對什麼都會有一種勇氣。

所以,大家學會調整心態非常重要。漢地的《宗鏡錄》中也說:「心若正,萬法皆正;心若邪,萬法亦邪。」心若是擺正了,一切現象都會擺正;心若是顛倒了,所作所為也會變得顛倒。現在有些人因為求職不順利,就開始搞各種違法活動,給他人帶來了極大的損害,這也是源於他們錯誤的心態。因此,大家以後就算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好人,也千萬不要隨波逐流。

在座各位都是師範學校的,將來很可能會做老師,所以,你們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對以後的學生非常重要。而在所有的心態中,以慈悲心無條件地幫助眾生,這一點最為關鍵。如果沒有這樣一顆善心,光是注重分數的競爭,這絕對不是真正的教育。

如今的教育,就比較欠缺這一塊的內容。看一個孩子是否成才,只是以分數的高低來衡量,從來不管他做人怎麼樣。這樣,他們到了社會上以後,肯定很糟糕。我就遇到過不少碩士、博士、博士後,單看他們的文憑,是某某名牌大學畢業的,應該特別了不起,但跟他們接觸了一段時間後,好多事情都讓人非常失望。

所以,香港中文大學的郎鹹平教授曾建議:現在的年輕人不要讀研究生、博士生。包括他對自己的兒子,也只要求讀完大學就可以了。這種觀點,我雖然並不完全認可,但它從某個側面,也正說明了現今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

現在很多年輕人,滿腦子只是怎麼賺錢、怎麼享受,讀了一輩子的書,卻不知在生活中怎麼運用。他們經不起任何磨難,遇到一點點事情就想不開,工作中不願意吃苦,也不願意看別人的臉色,這樣的話,就算你學問再大、學歷再高,也不會有成功的本錢。所以,大家在讀大學的過程中,不但要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同時,對心理的訓練也一定要值得重視!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