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祥法師:《金剛經》講解第三十講  


主講:釋慧祥

日期:2006年03月26日

講別:第三十講

請大家合掌。

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並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願令一切眾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於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眾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三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眾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眾生。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請放掌。

【經文】「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

【釋經】須菩提!如果肯上進的男士及女士,在以後佛法末落的時代裡,還願意接受、修持、閱讀、背誦這部金剛經,得到的功德,如果我完全說明其功德的話,或許有的人聽聞了以後,他的心如果亂想、想錯,而會想到發狂,因而就會懷疑、不相信。

【經文】「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釋經】須菩提!您應該知道這部經所教示的現象道理及可能達到的目標效果,不是通過憑空想像、或停留在文字語言的討論商議而能得到的。其果報也不是通過憑空想像、或停留在文字語言的討論商議而能呈現的。

【說明】請大家要知道!「義」這個字,依我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宜解釋為「現象、道理、目標、效果」。如此經所說的「經義」,就是指願意接受、修持、閱讀、背誦之人所得到的效果。而一般人所說的「沒有意義」,就是指沒有意思(也就是所說話沒有指向現象道理),沒有效果(照其話來做是沒有效果的)。

例如:《無量義經》:「善男子,是故初說、中說、今說,文辭是一,而義差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善男子,初說四諦,為求聲聞人,而八億諸天來下聽法,發菩提心;中於處處演說甚深十二因緣,為求辟支佛人,而無量眾生髮菩提心,或住聲聞;次說方等十二部經,摩訶般若華嚴海雲,演說菩薩歷劫修行,而百千比丘,萬億人天,無量得須陀洹、得斯陀含、得阿那含、得阿羅漢、住辟支佛因緣法中。善男子,以是義故,故知說同,而義別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

我是從《無量義經》的經文,及實際運用過程中理解到,「義」這個字,是要理解成「現象、道理、目標、效果」。因為,有時將「義」這個字,從「效果」引申為「目的」、「目標」。如其中「文辭是一,而義差異」,就是指佛陀所說的文辭是一樣的,但是眾生修行之時」目標」不同,所以修行之後的「效果」是各有差異的。

「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就是指:效果之所以有差異,因為是眾生的理解有所差異的緣故。因為眾生理解有差異,所以,所用的「方法」,得到的「果位」,趣向的「道證」就會有差異。

「以是義故,故知說同,而義別異。」:因為以上所說的「實際所呈現的效果」是這樣千差萬別的緣故,所以,可知佛陀的教法是一樣的,但是眾生修行後的結果、效果是因人而異的。

由於如此,我才強調,「義」這個字,在《金剛經》的經文中,我們宜理解為「效果」。

當然,這時又會有人問:如果將「義」這個字,理解為「效果」或「結果」,那又如何來理解這經文接著所說的「果報」這兩個字呢?這是很好的問題,我現在一一說明。

首先,我來說明,四個字的定義:

一、因:自己身口意當下所造作的行為。

二、緣:現有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緣。

三、果:身口意造作後,當時立即呈現出來的結果。

四、報:依此「結果」,再加上新的「因」或「緣」的改變,將來必然會呈現的各種可能性的結果。

舉例說明:

例如:

因:自己說了一個笑話。

緣一:有人沒注意聽。

果一:所以這個人沒有感覺。

緣二:有人覺得這笑話是在故意傷害自己。

果二:所以這個人生氣了。

緣三:有人覺得很有意思。

果三:所以這個人笑了。

如此,「緣」不同,立即呈現的「結果」也就跟著不同。

以緣一為例:依這個人的果是「沒有感覺」,同時又看到別的果「有人生氣,有人笑」,這時他如果造因,想要知道為什麼,則必然會得到一種「報」,那就是問:發生什麼事?

以緣二為例:依這個人的果是「生氣」,同時又看到別人「有人沒表情,有人在笑」。如果這時他再造「因」:是我誤會人家的好意了,那其「報」就可能是「氣消了」。如果他再造的「因」是:他們都是笑我,這時其「報」,就是更生氣。

以緣三為例:依這個人的果是「覺得好笑」,同時又看到別人「有人沒表情,有人生氣」,如果這時他再造的「因」是:是不是我笑錯了啊!這時其「報」就是不敢再笑了。如果這時他再造的「因」是:這很好笑啊!這時其「報」就是:會問您們為什麼不覺得好笑呢?!

如此林林總總,依實際的現況,有千差萬別的「果」與「報」。總之,果,是指現在的結果,報,是未來的結果。如此加起來,來理解《金剛經》的經文中這句「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就可以理解為:

您應當知道:眾生依這《金剛經》來做,每個人所造的「因」不同,及當時的「緣」不同,其「效果」是有很多種可能性的,不是通過憑空想像、或停留在文字語言的討論商議而能得到那些效果的。眾生依「現有的結果」來修持,其「未來的報應」也是千差萬別,不是通過憑空想像、或停留在文字語言的討論商議就可以得到那些報應的。

因此,當知:

「經義」,是指對沒有修行此經者來說明,如依此經來修行,將會有其「現象、效果」。

「果報」,是指對已經修行有效果的人來說明,依其現有的效果再修下去,其未來發展的結果(報)。

好了!今天就說明到此。因為等一下,我還得去參加「大悲懺法會」,所以今天提早下課。祝大家進步,直趣無上正等正覺。

(注:已經慧祥法師初次校正。)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