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十五 第四十三章 成就四妙加行 修入菩薩十地  


第四十三章成就四妙加行修入菩薩十地

內容提要:

四加行地:暖地、頂地、忍地、世第一地。菩薩十地: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如來法流逆流而上,修習位的菩薩順流而下,與如來法流水相接,自心覺智與如來正覺交接,名為等覺菩薩。

一四種妙圓加行

原文

阿難,是善男子,儘是清淨四十一心1,次成四種妙圓加行。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未出,猶如鑽火,欲燃其木,名為煖地2。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名為頂地3。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名為忍地。

數量消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名世第一地4。

【注】

1清淨四十一心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各十,共四十心,歸於一心,故說四十一心。

2煖地《俱舍論》解釋說:譬喻為接近聖道之火,雖然還有退轉的可能,但已種下涅槃種子,所以名為煖地。

3頂地譬喻已到欲界善法的頂點,雖然還有退轉的可能,但已不斷善根,所以名為頂地。

4世第一地到這個境界,已遠勝世間諸法,所以稱世第一地。

白話解

佛接著說:「阿難,這善男子發乾慧心,修行十心、十住、十行、十回向,完成了這清淨四十心,總歸一心之後,再要成就四種妙圓加行。

以佛之知覺為自心知覺,佛之知覺將從自心流出,但還只是處於將出未出之時.恰似鑽木取火,木已暖熱,將燃未燃,名為暖地。

又以自己之心,履行佛之所行,心依佛行,若依非依。譬如登上高山之巔,雖然自身處在虛空之中,而腳下還踏在山上,還覺得微少障礙。此時居山之頂,名為頂地。

心即是佛,是即非即,心佛等同,非一非異。不著二邊,善得中道。譬如人慾作事,忍而未發,處於非懷非出之地,名為忍地。

滅除一切量度之心量,無五蘊,無八識,無十二入,無十八界,迷與覺無二,中道亦不存,名為世第一地。

二菩薩十地

原文

阿難,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1。名歡喜地。

異性入同,同性亦滅。名離垢地。

淨極明生,名發光地。

明極覺滿,名焰慧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

【注】

1盡佛境界佛之境界無盡。這裡說「盡佛境界」,意指自心境界合於佛境界,不要以詞害意。

白話解

阿難,這善男子,已經善通達大菩提,得如來正等正覺正遍知,盡覽三世十方佛之境界,初得法喜,名為歡喜地。

不同的種種色同歸於虛空,而又不著於同相,名為離垢地。

淨極之時,心光發生,靈光獨耀,名為發光地。

眼前明極,焰火照耀,智慧增盛,名為焰慧地。

即同即異,離同離異,說法圓融。執同執異者,難達到如此境界,名為難勝地。

原文

無為真如,性淨明露,名現前地。

盡真如際,名遠行地。

一真如心,名不動地。

發真如用,名善慧地。

阿難,是諸菩薩,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亦自此地,名修習位1。

慈陰妙雲,覆涅槃海,名法雲地。

(溫陵曰:慈陰妙雲,十地果德也。涅槃海,妙覺果海也。十地果滿,智悲功圓,無復自利,純是利他。故大慈之陰,充遍法界。無心無緣而應彼心緣,施作利潤而本寂無作。稱合如來大寂滅海,故云覆涅槃海也。)

【注】

1修習位仍屬有學位。如來乘以菩薩地第十法雲地為無學位,其餘階位都是有學位。

白話解

對現前種種法相,如實見,如實知,安處無為,入真如境界,名為現前地。

盡真如際,理入、行入無邊際,名為遠行地。

真如一心,事事如真,永不動搖,名為不動地。

真如起用,阿賴耶識轉大圓鏡智,名為善慧地。

阿難,這些菩薩修行真三摩提,到了善慧地境界,就可以說,從此以後,修習之功已經結束,即是說,到此功德已臻圓滿。這善慧地仍然屬於修習位。

無緣大慈之妙雲,普蔭眾生,覆蓋著圓滿成就的大涅槃海,名為法雲地。

三等覺菩薩

原文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為等覺。

(吳興曰:理無順逆,由權實智而得二名。如來權智下隨機感,故謂之逆。菩薩實智,上合覺心,故謂之順。瓔珞雲:等覺照寂,妙覺寂照,即其義焉。至此位時,當二智相交之際,故名等覺。溫陵曰:十地菩薩,混俗利生,與如來同。但所趣順逆,與如來異。蓋如來逆流,出同萬物,菩薩順流,入趣妙覺。已至覺際,故名入交。與佛無間,故名等覺。)

阿難,從乾慧心至等覺已,是覺始獲金剛心中初乾慧地,如是重重單復十二1,方盡妙覺,成無上道。

是種種地,皆以金剛觀察如幻十種深喻2。奢摩他中,用諸如來毗婆舍那,清淨修證,漸次深入。

阿難,如是皆以三增進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3真菩提路。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白雲按:從「阿難如是」到「名為邪觀」,此兩小段原來屬於卷第十五,為照顧內容的完整性,提前移到這裡。)

【注】

1重重單復十二前賢對此詮釋不一。一種說法,十心、十住、十行、十地都是單十;十回向與前三個單十齊修,是復十;單修復修為二,所以說「單復十二」。十心是發心表願,十住是十種功夫,十行是十種德行。心是動力,功是法身,德是報身,動力、法身、報身,同是一體。一切言說,都是心量。修十回向,能逐步滅除心量,離一切量,才是如來智。要離一切量,必須反反覆覆單修復修,重重單復十二,才有可能得妙覺無上道。

2十種譬喻對那些幻相,如來用幻人、陽焰、水中月、空中花、空谷迴響、乾闥婆城、夢境、泡影、畫像、如幻如化等十種現象來作比喻。

3五十五位諸經對修行階位的施設不一。《勝天王般若經》只說十地,即是只分十個階位;《金光明經》十地加妙覺,為十一個階位;《成唯識論》說十信(即十心)、十住、十行、十回向、妙覺,共四十一個階位;《大智度論》加等覺成四十二階位;《仁王般若經》說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覺,共五十一個階位;《華嚴經》、《纓絡經》加等覺成五十二個階位;《秘藏記》說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善根(即四加行)、十地,共五十四個階位;《楞嚴經》集諸經大成,十心、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共五十五個階位。一般經論多以十住、十行、十回向為三賢位,十地為聖位。《楞伽經》只提到十地,認為十地無次第,任一地都是如來地,從任一地起修,都可修入佛地。《楞伽經·卷四》說:心量無所有,此住及佛地。去來及現在,三世諸佛說。心量地第七,無所有第八。二地名為住,佛地名最勝。自覺智及淨,此則是我地。自在最勝處,清淨妙莊嚴。照耀如盛火,光明悉遍至。熾焰不壞目,周輪化三有。化現在三有,或有先時化。於彼演說乘,皆是如來地。十地則為初,初則為八地。第九則為七,七亦復為八。第二為第三,第四為第五,第三為第六,無所有何次。」

白話解

如來法流逆流而上,修習位的菩薩順流而下,與如來法流水相接,自心覺智與如來正覺交接,名為等覺菩薩。

阿難,從發乾慧心起直到修成等覺,到這時才算是獲得金剛心初乾慧地。此中,從初乾慧地起,反覆照此修習,單修復修,重重深入,單復反覆做十二輪修習,才能圓滿成就妙覺,成就正等正覺無上道。

這裡說的種種地,都是以金剛不壞之心觀察如幻三昧中十種譬喻的幻相。在至靜的狀態中,面對種種幻相,止而觀之,寂而照之,即能識得其本來面目。清淨修證,漸次深入,便見如來。

阿難,這裡所說的五十五階位修行,都是在實現了前面說的三種增進決定義,破了三關的基礎上,才能成就如是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只有作如是觀,才說是正觀。別的觀點,都說是邪觀。」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