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論語》十則


時間:2016/5/1 作者:君合

第一則: 為人處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老師傳授過的知識並時常溫習,不也非常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到這裡與你做朋友,不也非常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卻不生氣,不也稱得上是君子嗎?"

第二則:為人處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了呢? "

第三則:學習方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第四則: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唯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讀書,就會疲倦而無所收穫。」

第五則:學習方法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第六則:學習態度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

孔子說:「看見別人的優點就向他學習,希望和他一樣;看見別人的缺點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

第七則:學習態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第八則:怎樣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第九則:怎樣做人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罕》)

孔子說:"(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後凋謝的."

第十則:怎樣做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都不願意的事情,不要強行施加在別人身上。」

成語

死而後已: 死了以後才罷手。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鬥終身。

溫故知新: 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任重道遠: 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

擇善而從: 選擇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見賢思齊: 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三人行必有我師: 必定有可以作為我的老師的人。指應該虛心地向一切有長處的人學習。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做學問態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誠實。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