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知識

佛門四威儀:行、住、坐、臥


時間:2016/6/6 作者:君合

【四威儀】[出菩薩善戒經]

謂修道之人。心不放逸。若行若坐。常在調攝其心。成就道業。雖久於行坐。亦當忍其勞苦。非時不住。非時不臥。設或住臥之時。常存佛法正念。如理而住。於此四法。動合規矩。不失律儀。是為四威儀也。

一得謂修道之人。舉止動步。心不外馳。無有輕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也。(梵語三味。華言正定。)

二住謂修道之人。非時不住。若或住時。隨所住處。常念供養三寶。讚嘆經法。廣為人說。思惟經義。如法而住也。(三寶者。佛實。法寶。僧寶也。)

三坐謂修道之人。加趺宴坐。諦觀實相。永絕緣慮。澄湛虛寂。端肅威儀。如法而坐也。

四臥謂修道之人。非時不臥。為調攝身心。或時暫臥。則右脅宴安。不忘正念。心無昏亂。如法而臥也。

欲了生死,先要循規蹈矩,如孔子之制禮作樂,亦無非教人規矩,與佛弁(biàn)律威儀無異。執身即除習氣,身得自申則心有依處,故古人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有執身次序的偈語曰:

四威儀偈

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游;

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

瞻前顧後輕移步,左右迴旋半展眸;

威儀動靜常如此,不枉空門作比丘。

行威儀

行步徐徐牛顧視,高觀下盼不移神。

縱使觸目繞諸境,了了知心不受塵。

無塵莫未執為宗,心境雙亡不住空。

任運安養到處所,行與行來豈異同。

不記山河是南北,誰知途路向西東。

住威儀

住立端然絕思慮,寂寂不慮亦不緣。

縱使風塵千遍度,六入無聞玄更玄。

諸塵所以本來前,良由淨慮覺心源。

念念無依著究竟,菩提真門當自詮。

坐威儀

坐等須彌不傾動,事緒縱橫心拒生。

閉目自知心不起,開眼觀塵與理平。

平與無乾支可住,於中皎潔息無明。

明與無明俱不起,貪慾之心自不住。

臥威儀

高臥清虛住法印,外示乖慵內精進。

傍眠側臥不隨塵,展腳橫腰絕戲論。

心中慧劍利如霜,相貌觀瞻卻似鈍。

破納搭肚守真如,曲肘抵頭看漏盡。

一、行如風

「舉止動步,心不外馳,無有輕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也。」

即行走時,眼睛要平視,不可左拋又瞄,不可腳跟拖拉出聲,舉止莊重而安然,心存正念,此即如法之行,具威儀之相。

二、立如松

「非時不住或住時,隨所住處常念供養、讚嘆經法,廣為人說,思惟經義,如法而住也。」

即站立時,應如松樹般地安穩,不可輕率、扭斜或身體抖動,並於適當立時則立,立於適當的位置,並心存正念,如此之具威儀之相。

三、坐如鐘

「跏趺晏坐,諦觀實相,永絕緣慮,澄湛虛寂,端肅威儀,如法而坐也。」

即坐時,應將精神統一、身心放鬆。由後觀之,彷如大鐘一般穩定。切不可坐姿前傾、後仰、左右倒斜。當心存正念而坐,觀照自心,如此之坐,具威儀之相。

四、臥如弓

「非時不臥,為調攝身心,或時暫臥,則右脅晏安,不忘正念,心無昏亂,如法而臥也。」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