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藕益大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四)


時間:2016/12/27 作者:妙音居士

導言

淨土宗五經一論分別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菩薩行願品》,淨土五經通常與《往生論》並稱五經一論,為淨土宗之核心經典,《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由淨土宗泰斗印光大師增編合為五經。其中《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三經專談淨土緣起事理。其餘諸大乘經,亦與淨土密切相關。在這五經當中,以《阿彌陀經》最為大家所熟悉,多能熟背如流。但對它的義理,很多人都不甚了解。歷代大德對於這部經的註解有很多,最著名的有——明末幽溪大師所著的《彌陀圓中鈔》,蓮池大師所著的《疏鈔》,及我們要學習的藕益大師所著《彌陀要解》。《彌陀要解》是印光大師極力推薦的一本關於《彌陀經》的註解。大師稱讚此註解是「自佛說此經以來第一註解,妙極確極,縱令古佛再出於世,重注此經,亦不能高於其上矣」。大家都知道: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大勢至菩薩如此讚嘆此註解,可見藕益大師不是普通人,不是阿彌陀佛再來,也是觀音菩薩再來。

《要解》雖然精當簡捷,但是其中涉及很多比較專業的天台名相以及天台思想,且以文言文寫成,這對同修來講,確實有點困難。近代的寶靜法師以及圓瑛法師又先後對《彌陀要解》進行了注釋,寫成了《親聞記》以及《講義》。雖然兩位大師所處年代離我們較近,但他們所註解的這些講義,在一些初學佛的人看來仍然比較吃力。由此我們推薦本源法師用通俗易懂又精準解釋的開講,將分若干期登載,敬請恭敬耐心體會,佛法從恭敬心中得。

《藕益大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四)

【(丙)二引大眾同聞三:初聲聞眾、二菩薩眾、三天人眾。聲聞居首者,出世相故,常隨從故,佛法賴僧傳故。菩薩居中者,相不定故,不常隨故,表中道義故。天人列後者,世間相故,凡聖品雜故,外護職故。】

從這部經的聽眾所排列的順序,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等覺菩薩位置的文殊菩薩、阿逸多菩薩(彌勒菩薩)怎麼會排在聲聞眾的後面呢?這有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出世相故。聲聞眾顯出家相,剔除鬚髮,著染色衣,出家為僧。比丘在佛的七眾弟子當中,是排在首要位置的。「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所以對出家人出家的功德,我們要讚嘆,是一切世間功德所不能比的,出家人出世的地位也不是一般世俗地位所能相提並論的。淨土宗的初祖慧遠大師有「沙門不敬王者」之說,就是出家的沙門不需要向王侯將相去頂禮。但反過來,王侯將相要向出家人頂禮,什麼原因呢?出家人是方外之人,不受這個世俗的禮儀去壓束。僧人應該接受世間人的頂禮供養,當然是指受過具足戒的出家比丘。現在末法時期,有一些迷惑顛倒不了解佛法的,為了得到一些利益,向居士去諂曲,低頭哈腰,這都是不如法的。而且我們現在的居士也喜歡出家人來尊敬他、恭敬他,這都是違背佛法的。真正地,出家人有他的清高,一定要把自己的形象樹立好;在家居士一定要恭敬三寶。

第二、常隨從故。這些千二百五十聲聞眾,他們長期跟隨釋迦佛後面。有這麼多人跟在佛陀後面聽法,讓大眾生起聽法的信心。

第三、佛法賴僧傳故。佛在世的時候,佛本身就代表了佛法僧三寶。佛自身是佛寶,講的法是法寶,他示現的出家比丘相,就是僧寶。佛滅度後,常住三寶就變成了佛像、經典、與出家僧人。如果沒有出家僧人,那佛寶跟法寶只能變成工藝品,擺在家裡面裝飾,法寶就成為一門學問,沒有人對它生起信心了。所以佛法的傳承要靠僧寶,如果沒有出家人的弘揚,佛法就沒有辦法延續下去了。現在一些居士看到僧團當中有點不如法的現象,會對僧團失去信心。有不如法,但是也有很多如法的。你不要去看那些不如法的,佛在世的時候也有不如法的。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你自己如法就可以了。所以我們對一切出家僧人,哪怕就是違背戒律的,在家居士都要至誠恭敬。當然我們出家人,也要把自己的形象樹立好,出家人的職責是什麼?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弘揚佛法是我們的家務事情,利益眾生是我們的事業。不要出家以後,剃了個光頭,整天還妄想紛飛。光頭俗漢,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那這個沒意思了,出家沒有意義了。所以我覺得我們一定要思考,為什麼要出家?把這個問題要好好思考一下,出家了就要做一個如理如法的僧人,戒嗔戒躁,斷除一切世俗的妄想,把心安在道上,這個非常重要。如果出家之後還是心繫世俗,身在曹營心在漢,身出家了心不出家,那不是真正出家的意義了。有些人問我,如何能使道場興旺?這個問題我也在反覆地思維,我總結了一下,「四個持」通俗易懂:一諸佛菩薩要加持,二政府要支持,三僧人要住持,四居士要護持。在這四個持當中,僧人如理如法住持好道場,最重要。你把道場住持好了,佛菩薩會來加持你,黨和政府會來支持你,居士也會來護持這個道場。

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煩惱斷了他就成佛了,彌勒菩薩是候補佛啊,「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他為什麼要站在聲聞眾(就是羅漢)的後面呢?我們再看大菩薩居中的原因。

第一、相不定故。菩薩一般都是示現在家相,我們看四大名山這四位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只有地藏王菩薩顯的出家相,其他都是在家相。所以在家居士,不管你學識有多高,你都不能站在出家人的前面。有些居士覺得自己學佛很多年,會唱幾個贊子,讀誦了很多經,就瞧不起那些剛剛出家的沙彌、沙彌尼,從這個地方我們看出是不對的了。我們去看看《法苑珠林》,末法時期的五種亂相在裡面講得非常清晰:末法時期,白衣詐言,我解大乘,當居上首,出家人無識了,當處下座,這就是末法的表現。所以我們哪怕肚子裡面學的東西再多,真正有心修行的人他是不會這樣做的。

第二、不常隨故。這些等覺菩薩,有大慈悲心,不忍眾生在六道中受苦,要去度眾生。他也有能力去度眾生,因為已經是斷無明煩惱的法身大士。所以為度生故,不能常隨佛陀身邊。

第三、表中道義故。菩薩有智慧,不住生死。因為他有大智慧,知道一切法的真相,在這個世俗當中而不會被世俗所污染。菩薩也不住涅槃,因為有慈悲心。不忍眾生受苦,所以要去度眾生。不落有,也不落空,就是中道。居中表中道義。

天人列後的原因如下。

第一、世間相故。這些天人當中,雖然有些是二十八天的天主,忉利天、須焰摩天等等天的天主,就像玉皇大帝。有些是人道的眾生,福報、智慧也不盡相同。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煩惱沒有斷的凡夫,雖然在天道,或在人道大富大貴,但是還要六道輪迴。所以排於最後。

第二、凡聖品雜故。這些天人當中,有凡夫,也有許多是大菩薩示現,品類繁多。比如前面講的須達多長者、祇陀太子,這些都是大菩薩示現。如果沒有大菩薩示現,須達多長者能把那麼多黃金拿出來鋪地嗎。這個世界,我估計一般的人是捨不得啊。

第三、外護職故。天人是佛陀度化的對像,但他們同時又是佛教的大護法,屬於外護。我們比丘是內護,住持佛法。我們講佛教的出家眾與在家眾,如鳥雙翼,缺一不可。內護跟外護結合在一起,佛教才能興旺發達。

【(丁)初聲聞眾又三:初明類標數、二表位嘆德、三列上首名。(戊)今初。】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大比丘,受具足戒出家人也。比丘梵語,含三義:一、乞士,一缽資身,無所蓄藏,專求出要;二、破惡,正慧觀察,破煩惱惡,不墮愛見;三、怖魔,發心受戒,羯磨成就,魔即怖也。】

大比丘,就是受過三壇大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的出家眾。我們讚嘆出家的功德,什麼才是真正的出家人呢?不是說簡單地剃個頭,穿件僧服,這就是出家人。真正的出家有三層意思:第一、出世俗之家。好多人覺得出家人無情無義,父母親把你養這麼大,還沒有盡孝道就去出家了,沒有幫助家裡傳宗接後代。其實不然,出家是出小家為大家,把對父母親的這種自私的愛,來對待一切眾生。所謂「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生生世世輪迴當中,他宿世說不定就是你的父母啊。所以要把一切眾生都視為你的父母,不但是人道的,六道當中都有可能成為你的父母。第二、出三界之家。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淨土法門是橫超三界,通途法門豎出三界。我們出家人一定要出三界這個家,就是要出六道輪迴。第三、出煩惱之家。修學佛法就是要斷煩惱。我們的佛性為什麼不能彰顯出來呢,就是因為有種種的煩惱。(1)見思煩惱——凡夫執著的錯誤見解、錯誤的思想,覺得世間常樂我淨的四顛倒想。(2)塵沙煩惱。(3)無明煩惱。我們要把這三種煩惱全部斷盡。那我們修學通途法門首先要斷見思惑,見惑斷盡才能初入聖流;見思二惑全部斷盡,就證得了羅漢果位。我們修學淨土法門,只要信願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三不退啊。對於現在的眾生來講,修一般的通途法門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們修學信願念佛法門,橫超三界,帶業往生,多麼殊勝啊。出家就要出煩惱之家,把這些煩惱全部斷盡,就成佛了。這是出家的三種意思。

比丘,就是受過三壇具足大戒的出家男眾。比丘是梵語,多含不翻,具足三義:

第一、乞士。(1)上乞法以資慧命。這個法什麼地方給你?法師,師父。要乞法來資自己的法身慧命。我們比丘啊,要不斷地學習,才能讓自己有資本去度化眾生。(2)下乞食以資色身。在古印度,出家僧人是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修頭陀行。每天要出去托缽,乞食來維持這個色身,乞不到就要餓肚子。印度是以乞討為榮,奉行苦行。佛教傳入到中國,在中國的國情,認為乞討是比較低下的。佛教為了要在中國傳承下去,要契機啊,所以它借鑑了本土道教的思想,做佛事道場,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大眾來供養三寶。所以我們現在的出家人,跟佛在世古印度的那些出家人不好比。我們現在坐在這個道場裡面,不要你去乞討,但是還是不能安心修道。我們有這麼好的環境,有這麼好的條件,不用擔心四事供養的問題,為什麼不能好好地修學呢?今生不了道,來世披毛戴角還啊。

第二、破惡。惡就是煩惱,要用正智慧去破除一切煩惱惡。比丘一定要自己有修學,有學識,來破除一切惡知見。你自己都沒有修行,沒有學識,怎樣去教化大眾,怎樣去分辨正邪呢?現在末法時期,種種的邪惡現象都有,有很多附佛外道,打著佛教的旗號,做一些違背佛教教義的事情。有些出家人還去給人家算命看風水,去看看《佛遺教經》,「為佛弟子,不得占相吉凶,仰觀星宿。」這些行為都是不允許的啊,佛在遺教裡面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啊。但是我們到了現在這個時期,就是喜歡搞一些光怪陸離的事情,真正的佛法不肯去學習。看到經典,看到祖師大德的講解,「哎呀太深奧了」,什麼原因呢?真正的佛法到了現在是沒有人願意去學習啊,都喜歡看那些神神叨叨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德行有學識的比丘,不能自己無知,一盲引眾盲啊。出家比丘真正發起了無上菩提之心,就不會墮入世間的情愛。

第三、怖魔。當年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佛的時候,魔王波旬害怕了,因為佛會度化眾生,那他的魔子魔孫就少了,所以派魔女誘惑釋迦佛,派魔兵魔將來威嚇釋迦佛,但釋迦佛不為所動,最後都將他們降伏住了。如果一個人發心受比丘戒了,做羯磨的時候,那些夜叉,地行夜叉、空行夜叉、天行夜叉就會輾轉相告,互相讚嘆,傳到第六天魔王波旬那,他就會非常害怕,魔子魔孫又少了一個。但是如果我們受了這個戒,你不持戒,還是在搞六道輪迴的事情,還是在搞貪嗔痴慢,動不動就發脾氣,這個看不起那個,那個看不起這個,好了,你又變成魔子魔孫了,魔王又高興了。這是比丘的三種意思。

那什麼叫「大」比丘呢?這些比丘都不是一般的人,也不是小乘果位的僧人,他們是內秘菩薩行,外現聲聞身。都是大菩薩示現來協助釋迦牟尼佛一起度化眾生的。所以稱為大比丘,表讚嘆。

【僧者,具雲僧伽,此翻和合眾。同證無為解脫,名理和。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見同解,戒同修,利同均,名事和也。】

僧,全稱是僧伽,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和合眾。所以我們講「僧」不是指一個出家人,而是一個團隊,四個人以上才可以稱為僧團。僧團最大的特點就是和合,如果一個僧團這些出家人不和合,互相排擠,互相詆毀,那就不叫僧團,就不叫僧了。要想佛法興,僧要贊僧啊。不但僧團要和諧,我們這個世間,小到一個人,大到整個世界,都要和諧。如果一個人他的器官不和諧,那身體就要出問題。一個家庭,家庭成員不和諧,哪裡有幸福可言?一個單位勾心鬥角不團結,那還有發展嗎有前途嗎?一個國家不和諧,那這個國家就要分裂了,不會繁榮昌盛。世界不和諧,那是戰火連連,民不聊生啊。我們這個寺院是四眾弟子道場,也要和諧,否則就不清淨了,它就沒有發揮它道場的真正意義,道場是修道的地方啊。那個旅遊的地方叫什麼?遊樂場啊。所以來到寺院,我們一定要在這個地方修道。你不和諧,那造業啦,造惡業。到了這樣一個團體裡面,是個和合的地方,你搞是非矛盾,搞個人主義,那是決定不行的。

和合,有理和合與事和合。理和合,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成佛。我們到了這個道場來,就是要求往生。所以我們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明白這個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你就不會注重當下的這些小問題。別人來講你,忍一下嘛,他成就你的忍辱波羅蜜,是你往生的助緣。始終記著你的目標,就不會計較當下的一些小小的事情啊。所以理上我們目標是一致的,要證無上菩提,要證中道實相。事相上面,我們有六和,是我們四眾弟子共住寺院所必須遵守的。

一、身和同住:我們住在一個道場,必須要保持身業清淨,大家要統一行動,統一來聽經,要隨眾。同時和睦相處,不能發生磨擦,甚至於打架這些行為決定不能有。

二、口和無諍:口業是最容易犯的了。我們人道的眾生啊,有一個最大的劣根性,總是喜歡嘴巴去說別人,動不動就說別人。學了一點佛法,他把這個佛法當做指責別人的工具,你什麼地方做得不如法,什麼地方違背了戒律。佛法不是用來指責別人的,佛法是學過來對治自己修行的。不要去講別人。守住口業,成佛一半。口業包括很多種,妄語、綺語、兩舌、惡口。一定要讓自己的語業清淨。還有講話不要粗聲粗氣的,要柔和,要讓別人聽了舒服,「這個法師講話挺好的,挺溫和的。」

三、意和同悅:我們大家在一起,要用真誠心對待別人。每一個人都是發自內心地去對待別人,那我們道場自然和諧了。不要老是去嘲笑別人,譏諷別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那就不對了。

四、見和同解:這個知見啊非常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有強烈的我執思想,都有我見。我們在一個道場,知見一定要保持一致。目前,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還有很多的派系,什麼原因呢?我覺得根本的原因就是我見太多,自己的成見太多。我們統統放下自己的成見,按照佛的聖言量,按照祖師大德的教誨,講法就沒有爭議了。你亂講,或違背聖言量去講,那就痲煩了。所以經過這麼多年,我們彌陀寺的依止,淨土法門就按照五經一論,按照印光大師的思想去做。我相信這個是決定有保障的啊,不會走冤枉路,不會走錯路。

五、戒和同修:佛教四眾弟子,都有自己的戒律。我們每個人都按照我們的戒律去做,那就沒問題了,也就和諧了。我們不但要遵守佛制戒律,同時還要共同遵守寺院的規章制度。

六、利和同均:這是考驗我們的平等心,面對一切供養,要有利和同均的思想。以上是六和的思想,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大家要有所改變。學習之後,真正地能夠明白六和,按照六和去做,那你就得到了利益了。

【千二百五十人者,三迦葉師資共千人,身子、目連師資二百人,耶舍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先得度脫,感佛深恩,常隨從也。】

這是介紹佛陀千二百五十常隨弟子的情況。當初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之後,去度化憍陳如等五比丘。後來他覺得這樣度化不行啊,要去度化一個有名望的人皈依佛門,就會感召更多的人。佛用妙觀察智觀察到迦葉三兄弟出家得度的因緣成熟了。在古印度有很多外道法門,這三兄弟是修學事火外道的,很有名氣,其中大迦葉,優樓頻螺迦葉還是頻沙王的國師。佛陀就決定去度化三迦葉。他首先來到優樓頻螺迦葉的住處木瓜林借宿。對優樓頻螺迦葉來講,佛陀是外道,就不允許他留宿。佛陀說天色已晚了,就指著門口的一個石窟,說我就住在這裡。優樓頻螺迦葉和佛陀講到,石窟裡面有一條毒龍不能住人,會被毒龍吃掉的。佛陀說不要緊,就住下了。優樓頻螺迦葉的弟子不忍佛陀住到石窟里,優樓頻螺迦葉說他自己要住在裡面,就讓他去吧。到了晚上,毒龍真的出來了,佛陀就用三昧真火把它降伏住了。第二天,優樓頻螺迦葉和弟子出來看看佛陀有沒有被毒龍吃掉,看到毒龍被佛降伏在腳下都大驚失色。優樓頻螺迦葉見狀,擔心弟子會跟佛陀走,忙說你們不要相信這種小沙門的雕蟲小技,不足為奇。雖然他嘴上這麼講,心裏面還是對佛陀生起了恭敬心,就把佛陀留下來住在他的木瓜林。佛陀接下來多次顯神通最終把他度化了,優樓頻螺迦葉就帶領他的五百徒眾跟佛出家修行。二迦葉伽耶迦葉,看到大哥跟隨佛陀出家修行,他也率徒眾二百五十人跟隨佛陀出家,並把從前修行的火器扔到河裡。小迦葉那提迦葉有一次在河邊修道,看到了哥哥拋棄的火器漂在河裡,以為哥哥被人害死了,就去尋找,發現兩位哥哥已經帶領徒眾跟隨佛陀出家修行,於是他也帶著二百五十徒眾出家。這樣三迦葉的徒眾一共是一千人。

身子,即舍利弗。目連,是目犍連。這倆人都是著名的外道,有徒眾二百人。有一次舍利弗在外面行走看到佛陀的弟子馬勝比丘,很莊嚴,很安詳。他就問馬勝比丘,你是跟誰在學法,學的什麼法?馬勝比丘告訴舍利弗,我是跟在釋迦佛後面學法,我學的法可以用一首偈子概括,就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就是一切法,它是隨順因緣而生,隨順因緣而滅。舍利弗聽了這首偈子,當下就證果,隨即率領徒眾皈依佛陀出家了。耶舍長者子也率領五十同學皈依佛陀出家,再加上最初度化的五比丘,一共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個地方零頭省略掉了,就是千二百五十眾,是佛的常隨弟子。以上就是眾成就。

戊二、表位嘆德

『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阿羅漢亦含三義:一、應供,即乞士果;二、殺賊,即破惡果;三、無生,即怖魔果。復有慧解脫、俱解脫、無疑解脫三種不同,今是無疑解脫,故名大。】

上次我們學習了佛的常隨弟子,千二百五十五人,經典中一般稱千二百五十人。這些大比丘不是一般的僧人,都是大阿羅漢。比丘是因,羅漢是比丘的果地。比丘具三義,羅漢也有三義。因中比丘是乞士,在果地羅漢福德智慧具足,為世間福田,應該接受世人的供養,所以稱為應供。在因地比丘叫破惡,破除一切煩惱惡知見,果地叫殺賊,這個「賊」是煩惱,要殺除一切障礙我們法身慧命之賊。因地比丘叫怖魔,果地見思煩惱斷盡,出離三界,出離六道,不再受三界內的分段生死。

羅漢果位根據修學的深淺分為三種:

一、慧解脫。凡夫覺得這個世間恆常,非常快樂,有一個真實的我,覺得正報跟依報都非常乾淨。羅漢修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用這四念處來對治凡夫常、樂、我、淨的四顛倒想。這是別相修四念處,可以得慧解脫,能夠破除一切智外道。

二、俱解脫。除了修四念處,還修四禪八定,能夠得到三明八解脫,破除五通外道。

三、無疑解脫。就是總相修四念處。比如觀身不淨,總相修四念處,不但觀身不淨,觀受也不淨,觀心也不淨,觀法也不淨,其他三條也是這樣修法。總相修四念處能夠精通世出世間一切法,解決一切眾生的疑惑,破除圍陀外道。

這裡之所以稱「大」阿羅漢,一者,這些羅漢就是修的總相四念處得無疑解脫。再者,就是底下:

【又本是法身大士,示作聲聞,證此淨土不思議法,故名大也。從佛轉輪,廣利人天,故為眾所知識。】

這些阿羅漢其實都是法身大士示現作聲聞,法身大士都是開始斷無明證法身的大菩薩。他們倒駕慈航示現聲聞眾,協助釋迦牟尼佛一起轉*輪,度眾生。我們稱「說法」叫轉*輪,把佛法比喻成車輪,有兩層意思:一是佛法像車輪一樣能夠碾壓眾生的煩惱;二是運載義,佛法能夠將眾生從凡夫地運載到聖人位置。這些大阿羅漢都是法身大士示現,所以能夠作如來使,代佛宣揚,利益一切眾生,都熟識,故為眾所知識。

戊三、列上首名

『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少/兔}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

【德臘俱尊,故名長老。身子尊者聲聞眾中,智慧第一。目連尊者神通第一。飲光尊者身有金光,傳佛心印為初祖,頭陀行第一。文飾尊者婆羅門種,論議第一。大膝尊者答問第一。星宿尊者無倒亂第一。繼道尊者因根鈍僅持一偈,辯才無盡,義持第一。喜尊者佛之親弟,儀容第一。慶喜尊者佛之堂弟,復為侍者,多聞第一。覆障尊者佛之太子,密行第一。牛呞尊者宿世惡口,感此余報,受天供養第一。不動尊者久住世間,應末世供,福田第一。黑光尊者為佛使者,教化第一。房宿尊者知星宿第一。善容尊者壽命第一。無貧尊者亦佛堂弟,天眼第一。此等常隨眾,本法身大士,示作聲聞,為影響眾。今聞淨土攝受功德,得第一義悉檀之益,增道損生,自淨佛土,復名當機眾矣。】

我們每天早晚功課都誦這段經文,但是對這十六位尊者不一定了解,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首先,為什麼佛陀單獨把這十六尊者列出來呢?這是表法,他們代表了十六種類型的人,作為修學信願念佛法門的當機眾,其中有智慧第一的,也有非常愚笨的、神通第一的、修苦行第一的等等。列舉此十六尊者,目的是讓我們大眾對信願念佛法門生起信心。有好多人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非常困難,但是看到周利槃陀伽,我們就會增加信心了,我們覺得自己很笨,再笨也會比周利槃陀伽強多了。

「長老」,此地不單指舍利弗尊者,以下十六尊者都包括在內。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長老呢?要德臘俱尊,一要德高,有道德、德行;二戒臘很長,戒臘就是受戒的時間。長老有兩種,戒臘久年紀長,又有一定德行,稱為耆年長老。法性長老,是真正證得了聖果的聖人。如果一個人有德行但沒什麼戒臘,證果了但受戒時間不長,也可以稱為長老。如果受戒時間很長但是沒有德行,這樣的人是不可以稱為長老的。我以前有位朋友是公司的老總,他講到他用人有一個標準,有德有才的他要重用,有德無才的人可用,有才無德的不能用,無德無才就不要想了。我覺得跟我們長老的解釋非常相近。

身子尊者,就是舍利弗。他的名字是從母親那兒得來的,舍利弗的母親身材非常苗條,長得也非常漂亮,所以叫「身」,舍利弗是她兒子,就叫「身子」。舍利弗尊者出生之前,還在母親肚子裡時,就能夠顯現出他的大智慧。他的母親經常跟他的舅舅在一起辯論,他的舅舅就是摩訶俱絺羅,一般都是舍利弗的母親輸掉。自從她懷上了舍利弗,情況發生了轉變,姐弟倆再辯論,每次都是舍利弗的母親勝出。摩訶俱絺羅感覺到奇怪,就意識到這是姐姐所懷的孩子有大智慧,他想現在沒有出生就有這樣的大智慧,將來我這個做舅舅的跟外甥辯論如果敗下陣來,那多沒有面子,摩訶俱絺羅就發心出去學習了。舍利弗是聲聞乘當中智慧第一的,他出家後七天內就能夠通達所有的法藏。釋迦牟尼佛說文殊菩薩是菩薩中的智慧第一,是實智。舍利弗尊者是聲聞乘當中智慧第一的,是權智第一。釋迦牟尼佛每說一部經典都有人啟法,像《法華經》都是舍利弗尊者代眾請法。這部《彌陀經》呢,大家看發起序,沒有人啟法,是佛無問自說來宣講這部彌陀經,宣講信願念佛法門。沒有大智慧的人,是很難接受這樣一個法門的。所以佛選了聲聞乘當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以及菩薩中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作為當機眾。

目連尊者,就是目犍連,是神通第一。神通,就是神妙莫測,通達十方。其實神通是我們每個眾生本來具有的,為什麼我們的神通不能顯現?正因為無明妄想執著覆蓋於上。羅漢具有六神通,一如意通,二天眼通,三天耳通,四他心通,五宿命通,六漏盡通。外道除了漏盡通,前五通都具足。在這些尊者當中,目犍連的神通是第一的,但是神通再大也抵擋不了業力,這裡有一個典故。目犍連和舍利弗尊者一起去度化眾生(可以看出二乘人不是完全的自利,也去利益眾生),他們來到地獄,看到外道的首領護光圓者在地獄道受苦,他看到目犍連舍利弗來了,就請兩位尊者帶信給他的徒眾,叫他們不要再修學外道法了,要跟佛陀修正法,因為修外道法墮落地獄道。而且他的徒孫把他的骨灰建成靈塔供奉,只要有人向靈塔頂禮膜拜的時候,外道首領就在地獄裡面受熱鐵澆身之苦,非常難過。回到人間,舍利弗尊者就把這個情況轉告外道首領的徒眾,由於他跟外道這些人沒什麼緣分,他們就沒聽進去。後來目連尊者又去跟他們講,你們的首領在地獄道里受苦,叫你們不要修外道法,叫你們來修學佛法。外道徒眾一聽,以為目犍連是在誹謗他們的教法,誹謗他們的首領,就起來用石頭、木棍打他。目犍連是神通第一,以他的神通道力任何人傷不了他,但是因為宿世的業力,他難免一死,最後被外道用亂棒跟石頭打死了。其他尊者聞訊非常難過,目連尊者又用神通示現出來,跟他們講,神通再大也抵擋不住業力,所以大家就一起示寂入涅槃,不肯再出來度化眾生了,視三界如牢獄。現在很多同修喜歡搞一些神神叨叨的事情,而且現在學佛的大環境就是這樣,從這裡我們要明白,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都逃脫不了業力。所以我們只有老老實實念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帶業往生,就得三不退。

飲光尊者,就是摩訶迦葉。迦葉尊者宿世是一位冶金師,他與一位貧女一起為佛菩薩裝金,就感得了九十一劫身有金光的果報。他的身光非常強烈,超過日月之光,所以叫飲光尊者。有一次,大梵天王供養釋迦牟尼佛一朵金缽羅花,佛祖就拈起這朵金缽羅花,底下弟子都不明白佛陀的用意,只有大迦葉尊者,悟佛心旨,破顏微笑。佛陀就講他有正法眼藏,這樣一個殊勝的法門傳給摩訶迦葉。就是我們現在的禪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將他的衣缽也傳給迦葉尊者,摩訶迦葉就成為禪宗西天的初祖。摩訶迦葉是以修頭陀行第一。我們現在也有很多法師行頭陀行,佛法以苦為師,行苦行非常了不得。佛教裡面講頭陀行有十二種:一、住阿蘭若。修頭陀行的人不住鬧市區,要住非常清靜的地方。二、常行乞食。不住在寺院裡面接受常住供養,要出去托缽乞討。三、次第乞。乞討的時候不會專門挑選學佛的人家乞討,也不可能挑選大富長者家,而是挨家挨戶地去乞討。連續七家沒有乞討到,就不能去第八家乞討,就回去打坐了,這一天就餓肚子了。四、日中一食。中午只吃一頓。五、節量食。雖然只吃一頓,但是也會注意節量。我以前遇到一位比丘,非常發心,行持日中一食,但是到了吃中飯的時候,他就拚命地吃幾大碗,最後把胃搞壞了,得癌症去世了。所以我覺得修行像調琴弦一樣的,調的太緊,就繃掉了;調的太松,過於放逸自己,琴弦也就沒有聲音了。六、過中不飲漿。過了中午飲料也不喝。七、著糞掃衣。就是百衲衣,從垃圾堆裡面撿別人不要的衣服縫縫補補穿在身上。八、但三衣。只有三件衣服,五衣、七衣、祖衣(大衣)。九、冢間坐。經常坐在墳墓當中,便於修無常觀,修白骨觀,知道生死無常,修行不敢懈怠。十、樹下宿。隨遇而安,走到哪兒睡到哪兒。十一、露天住。沒有任何遮擋,露天而住。十二、但坐不臥。就是我們講的不倒單,睡覺不躺下來,坐在那兒。這是十二頭陀行。大迦葉尊者出身富貴之家,但是他行持的就是頭陀行,非常了不得。佛陀看他年紀很大了,就勸他住到精舍裡面來。當初那些精舍都是一些大富長者供養佛陀的,金碧輝煌,這部彌陀經所講之處祇樹給孤獨園,非常精緻。摩訶迦葉來到精舍睡也睡不好,修道也修不好,就跟佛陀講還是讓我住到墳墓間去,我在這裡道心發不起來,只能在那種環境下才能發起殊勝的道心。佛陀後來很讚嘆,說末法時期,只要我們都行持苦行,佛法就能夠持續下去。我想這十二苦行我們就是行持一樣都做不了,所以非常慚愧了。

文飾尊者,就是摩訶迦旃延。在古印度包括現在有四種種姓:一、婆羅門。掌管宗教祭祀,最為尊貴。二、剎帝利。王種,像皇帝、當官的。三、吠舍。做生意的,像手工藝者。四、首陀羅。最低下的農奴階層。摩訶迦旃延尊者屬於婆羅門種,出身很高貴。他是論議第一,辯才無礙,他利用出眾的辯才度化了無量眾生。

大膝尊者,就是摩訶俱絺羅,舍利弗的舅舅。剛剛講到,摩訶俱絺羅尊者知道外甥非常有智慧,於是出去學習,就來到了南印度學習外道的十八經以及四圍陀典。他夜以繼日地看書,連指甲都沒有時間去修剪,所以他的指甲長得很長,別人就稱他為長爪梵志。經過了十六年時間,他覺得自己學得差不多了,胸有成竹地回來找舍利弗辯論,姐姐告訴他說,你的外甥已經跟佛陀出家了。摩訶俱絺羅勃然大怒,心想是什麼樣的人能夠做我外甥的師父啊。他就去找佛陀,正巧佛陀在跟大眾說法,他氣勢洶洶地跑過來,指著佛陀說,你快把我外甥叫出來,我要帶他回家。佛陀一看來者不善,就說只要你來回答我的問題,答對了,就把舍利弗給你帶回去。摩訶俱絺羅也非常傲慢,說如果我答錯了,你就把我的頭砍掉。佛陀就問:你以何為宗?摩訶俱絺羅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以不受一切法為宗。佛陀又問:既然不受一切法,那你自己剛說的這一條受不受?摩訶俱絺羅腦子一動,今天遇到高人了,如果回答受,那和自己的宗旨矛盾了;如果答不受,連自己的話都不受,怎麼讓別人受用呢。摩訶俱絺羅知道自己輸掉了,就叫佛陀拿刀來,他要砍頭。佛陀講我不砍你的頭,我要給你剃頭,摩訶俱絺羅以後就跟著佛陀出家修行。他出家後非常精進,很短的時間就把佛典學通了。他的答問第一了。

《藕益大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四)

【(丙)二引大眾同聞三:初聲聞眾、二菩薩眾、三天人眾。聲聞居首者,出世相故,常隨從故,佛法賴僧傳故。菩薩居中者,相不定故,不常隨故,表中道義故。天人列後者,世間相故,凡聖品雜故,外護職故。】

從這部經的聽眾所排列的順序,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等覺菩薩位置的文殊菩薩、阿逸多菩薩(彌勒菩薩)怎麼會排在聲聞眾的後面呢?這有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出世相故。聲聞眾顯出家相,剔除鬚髮,著染色衣,出家為僧。比丘在佛的七眾弟子當中,是排在首要位置的。「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所以對出家人出家的功德,我們要讚嘆,是一切世間功德所不能比的,出家人出世的地位也不是一般世俗地位所能相提並論的。淨土宗的初祖慧遠大師有「沙門不敬王者」之說,就是出家的沙門不需要向王侯將相去頂禮。但反過來,王侯將相要向出家人頂禮,什麼原因呢?出家人是方外之人,不受這個世俗的禮儀去壓束。僧人應該接受世間人的頂禮供養,當然是指受過具足戒的出家比丘。現在末法時期,有一些迷惑顛倒不了解佛法的,為了得到一些利益,向居士去諂曲,低頭哈腰,這都是不如法的。而且我們現在的居士也喜歡出家人來尊敬他、恭敬他,這都是違背佛法的。真正地,出家人有他的清高,一定要把自己的形象樹立好;在家居士一定要恭敬三寶。

第二、常隨從故。這些千二百五十聲聞眾,他們長期跟隨釋迦佛後面。有這麼多人跟在佛陀後面聽法,讓大眾生起聽法的信心。

第三、佛法賴僧傳故。佛在世的時候,佛本身就代表了佛法僧三寶。佛自身是佛寶,講的法是法寶,他示現的出家比丘相,就是僧寶。佛滅度後,常住三寶就變成了佛像、經典、與出家僧人。如果沒有出家僧人,那佛寶跟法寶只能變成工藝品,擺在家裡面裝飾,法寶就成為一門學問,沒有人對它生起信心了。所以佛法的傳承要靠僧寶,如果沒有出家人的弘揚,佛法就沒有辦法延續下去了。現在一些居士看到僧團當中有點不如法的現象,會對僧團失去信心。有不如法,但是也有很多如法的。你不要去看那些不如法的,佛在世的時候也有不如法的。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你自己如法就可以了。所以我們對一切出家僧人,哪怕就是違背戒律的,在家居士都要至誠恭敬。當然我們出家人,也要把自己的形象樹立好,出家人的職責是什麼?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弘揚佛法是我們的家務事情,利益眾生是我們的事業。不要出家以後,剃了個光頭,整天還妄想紛飛。光頭俗漢,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那這個沒意思了,出家沒有意義了。所以我覺得我們一定要思考,為什麼要出家?把這個問題要好好思考一下,出家了就要做一個如理如法的僧人,戒嗔戒躁,斷除一切世俗的妄想,把心安在道上,這個非常重要。如果出家之後還是心繫世俗,身在曹營心在漢,身出家了心不出家,那不是真正出家的意義了。有些人問我,如何能使道場興旺?這個問題我也在反覆地思維,我總結了一下,「四個持」通俗易懂:一諸佛菩薩要加持,二政府要支持,三僧人要住持,四居士要護持。在這四個持當中,僧人如理如法住持好道場,最重要。你把道場住持好了,佛菩薩會來加持你,黨和政府會來支持你,居士也會來護持這個道場。

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煩惱斷了他就成佛了,彌勒菩薩是候補佛啊,「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他為什麼要站在聲聞眾(就是羅漢)的後面呢?我們再看大菩薩居中的原因。

第一、相不定故。菩薩一般都是示現在家相,我們看四大名山這四位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只有地藏王菩薩顯的出家相,其他都是在家相。所以在家居士,不管你學識有多高,你都不能站在出家人的前面。有些居士覺得自己學佛很多年,會唱幾個贊子,讀誦了很多經,就瞧不起那些剛剛出家的沙彌、沙彌尼,從這個地方我們看出是不對的了。我們去看看《法苑珠林》,末法時期的五種亂相在裡面講得非常清晰:末法時期,白衣詐言,我解大乘,當居上首,出家人無識了,當處下座,這就是末法的表現。所以我們哪怕肚子裡面學的東西再多,真正有心修行的人他是不會這樣做的。

第二、不常隨故。這些等覺菩薩,有大慈悲心,不忍眾生在六道中受苦,要去度眾生。他也有能力去度眾生,因為已經是斷無明煩惱的法身大士。所以為度生故,不能常隨佛陀身邊。

第三、表中道義故。菩薩有智慧,不住生死。因為他有大智慧,知道一切法的真相,在這個世俗當中而不會被世俗所污染。菩薩也不住涅槃,因為有慈悲心。不忍眾生受苦,所以要去度眾生。不落有,也不落空,就是中道。居中表中道義。

天人列後的原因如下。

第一、世間相故。這些天人當中,雖然有些是二十八天的天主,忉利天、須焰摩天等等天的天主,就像玉皇大帝。有些是人道的眾生,福報、智慧也不盡相同。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煩惱沒有斷的凡夫,雖然在天道,或在人道大富大貴,但是還要六道輪迴。所以排於最後。

第二、凡聖品雜故。這些天人當中,有凡夫,也有許多是大菩薩示現,品類繁多。比如前面講的須達多長者、祇陀太子,這些都是大菩薩示現。如果沒有大菩薩示現,須達多長者能把那麼多黃金拿出來鋪地嗎。這個世界,我估計一般的人是捨不得啊。

第三、外護職故。天人是佛陀度化的對像,但他們同時又是佛教的大護法,屬於外護。我們比丘是內護,住持佛法。我們講佛教的出家眾與在家眾,如鳥雙翼,缺一不可。內護跟外護結合在一起,佛教才能興旺發達。

【(丁)初聲聞眾又三:初明類標數、二表位嘆德、三列上首名。(戊)今初。】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大比丘,受具足戒出家人也。比丘梵語,含三義:一、乞士,一缽資身,無所蓄藏,專求出要;二、破惡,正慧觀察,破煩惱惡,不墮愛見;三、怖魔,發心受戒,羯磨成就,魔即怖也。】

大比丘,就是受過三壇大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的出家眾。我們讚嘆出家的功德,什麼才是真正的出家人呢?不是說簡單地剃個頭,穿件僧服,這就是出家人。真正的出家有三層意思:第一、出世俗之家。好多人覺得出家人無情無義,父母親把你養這麼大,還沒有盡孝道就去出家了,沒有幫助家裡傳宗接後代。其實不然,出家是出小家為大家,把對父母親的這種自私的愛,來對待一切眾生。所謂「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生生世世輪迴當中,他宿世說不定就是你的父母啊。所以要把一切眾生都視為你的父母,不但是人道的,六道當中都有可能成為你的父母。第二、出三界之家。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淨土法門是橫超三界,通途法門豎出三界。我們出家人一定要出三界這個家,就是要出六道輪迴。第三、出煩惱之家。修學佛法就是要斷煩惱。我們的佛性為什麼不能彰顯出來呢,就是因為有種種的煩惱。(1)見思煩惱——凡夫執著的錯誤見解、錯誤的思想,覺得世間常樂我淨的四顛倒想。(2)塵沙煩惱。(3)無明煩惱。我們要把這三種煩惱全部斷盡。那我們修學通途法門首先要斷見思惑,見惑斷盡才能初入聖流;見思二惑全部斷盡,就證得了羅漢果位。我們修學淨土法門,只要信願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三不退啊。對於現在的眾生來講,修一般的通途法門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們修學信願念佛法門,橫超三界,帶業往生,多麼殊勝啊。出家就要出煩惱之家,把這些煩惱全部斷盡,就成佛了。這是出家的三種意思。

比丘,就是受過三壇具足大戒的出家男眾。比丘是梵語,多含不翻,具足三義:

第一、乞士。(1)上乞法以資慧命。這個法什麼地方給你?法師,師父。要乞法來資自己的法身慧命。我們比丘啊,要不斷地學習,才能讓自己有資本去度化眾生。(2)下乞食以資色身。在古印度,出家僧人是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修頭陀行。每天要出去托缽,乞食來維持這個色身,乞不到就要餓肚子。印度是以乞討為榮,奉行苦行。佛教傳入到中國,在中國的國情,認為乞討是比較低下的。佛教為了要在中國傳承下去,要契機啊,所以它借鑑了本土道教的思想,做佛事道場,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大眾來供養三寶。所以我們現在的出家人,跟佛在世古印度的那些出家人不好比。我們現在坐在這個道場裡面,不要你去乞討,但是還是不能安心修道。我們有這麼好的環境,有這麼好的條件,不用擔心四事供養的問題,為什麼不能好好地修學呢?今生不了道,來世披毛戴角還啊。

第二、破惡。惡就是煩惱,要用正智慧去破除一切煩惱惡。比丘一定要自己有修學,有學識,來破除一切惡知見。你自己都沒有修行,沒有學識,怎樣去教化大眾,怎樣去分辨正邪呢?現在末法時期,種種的邪惡現象都有,有很多附佛外道,打著佛教的旗號,做一些違背佛教教義的事情。有些出家人還去給人家算命看風水,去看看《佛遺教經》,「為佛弟子,不得占相吉凶,仰觀星宿。」這些行為都是不允許的啊,佛在遺教裡面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啊。但是我們到了現在這個時期,就是喜歡搞一些光怪陸離的事情,真正的佛法不肯去學習。看到經典,看到祖師大德的講解,「哎呀太深奧了」,什麼原因呢?真正的佛法到了現在是沒有人願意去學習啊,都喜歡看那些神神叨叨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德行有學識的比丘,不能自己無知,一盲引眾盲啊。出家比丘真正發起了無上菩提之心,就不會墮入世間的情愛。

第三、怖魔。當年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佛的時候,魔王波旬害怕了,因為佛會度化眾生,那他的魔子魔孫就少了,所以派魔女誘惑釋迦佛,派魔兵魔將來威嚇釋迦佛,但釋迦佛不為所動,最後都將他們降伏住了。如果一個人發心受比丘戒了,做羯磨的時候,那些夜叉,地行夜叉、空行夜叉、天行夜叉就會輾轉相告,互相讚嘆,傳到第六天魔王波旬那,他就會非常害怕,魔子魔孫又少了一個。但是如果我們受了這個戒,你不持戒,還是在搞六道輪迴的事情,還是在搞貪嗔痴慢,動不動就發脾氣,這個看不起那個,那個看不起這個,好了,你又變成魔子魔孫了,魔王又高興了。這是比丘的三種意思。

那什麼叫「大」比丘呢?這些比丘都不是一般的人,也不是小乘果位的僧人,他們是內秘菩薩行,外現聲聞身。都是大菩薩示現來協助釋迦牟尼佛一起度化眾生的。所以稱為大比丘,表讚嘆。

【僧者,具雲僧伽,此翻和合眾。同證無為解脫,名理和。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見同解,戒同修,利同均,名事和也。】

僧,全稱是僧伽,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和合眾。所以我們講「僧」不是指一個出家人,而是一個團隊,四個人以上才可以稱為僧團。僧團最大的特點就是和合,如果一個僧團這些出家人不和合,互相排擠,互相詆毀,那就不叫僧團,就不叫僧了。要想佛法興,僧要贊僧啊。不但僧團要和諧,我們這個世間,小到一個人,大到整個世界,都要和諧。如果一個人他的器官不和諧,那身體就要出問題。一個家庭,家庭成員不和諧,哪裡有幸福可言?一個單位勾心鬥角不團結,那還有發展嗎有前途嗎?一個國家不和諧,那這個國家就要分裂了,不會繁榮昌盛。世界不和諧,那是戰火連連,民不聊生啊。我們這個寺院是四眾弟子道場,也要和諧,否則就不清淨了,它就沒有發揮它道場的真正意義,道場是修道的地方啊。那個旅遊的地方叫什麼?遊樂場啊。所以來到寺院,我們一定要在這個地方修道。你不和諧,那造業啦,造惡業。到了這樣一個團體裡面,是個和合的地方,你搞是非矛盾,搞個人主義,那是決定不行的。

和合,有理和合與事和合。理和合,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成佛。我們到了這個道場來,就是要求往生。所以我們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明白這個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你就不會注重當下的這些小問題。別人來講你,忍一下嘛,他成就你的忍辱波羅蜜,是你往生的助緣。始終記著你的目標,就不會計較當下的一些小小的事情啊。所以理上我們目標是一致的,要證無上菩提,要證中道實相。事相上面,我們有六和,是我們四眾弟子共住寺院所必須遵守的。

一、身和同住:我們住在一個道場,必須要保持身業清淨,大家要統一行動,統一來聽經,要隨眾。同時和睦相處,不能發生磨擦,甚至於打架這些行為決定不能有。

二、口和無諍:口業是最容易犯的了。我們人道的眾生啊,有一個最大的劣根性,總是喜歡嘴巴去說別人,動不動就說別人。學了一點佛法,他把這個佛法當做指責別人的工具,你什麼地方做得不如法,什麼地方違背了戒律。佛法不是用來指責別人的,佛法是學過來對治自己修行的。不要去講別人。守住口業,成佛一半。口業包括很多種,妄語、綺語、兩舌、惡口。一定要讓自己的語業清淨。還有講話不要粗聲粗氣的,要柔和,要讓別人聽了舒服,「這個法師講話挺好的,挺溫和的。」

三、意和同悅:我們大家在一起,要用真誠心對待別人。每一個人都是發自內心地去對待別人,那我們道場自然和諧了。不要老是去嘲笑別人,譏諷別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那就不對了。

四、見和同解:這個知見啊非常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有強烈的我執思想,都有我見。我們在一個道場,知見一定要保持一致。目前,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還有很多的派系,什麼原因呢?我覺得根本的原因就是我見太多,自己的成見太多。我們統統放下自己的成見,按照佛的聖言量,按照祖師大德的教誨,講法就沒有爭議了。你亂講,或違背聖言量去講,那就痲煩了。所以經過這麼多年,我們彌陀寺的依止,淨土法門就按照五經一論,按照印光大師的思想去做。我相信這個是決定有保障的啊,不會走冤枉路,不會走錯路。

五、戒和同修:佛教四眾弟子,都有自己的戒律。我們每個人都按照我們的戒律去做,那就沒問題了,也就和諧了。我們不但要遵守佛制戒律,同時還要共同遵守寺院的規章制度。

六、利和同均:這是考驗我們的平等心,面對一切供養,要有利和同均的思想。以上是六和的思想,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大家要有所改變。學習之後,真正地能夠明白六和,按照六和去做,那你就得到了利益了。

【千二百五十人者,三迦葉師資共千人,身子、目連師資二百人,耶舍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先得度脫,感佛深恩,常隨從也。】

這是介紹佛陀千二百五十常隨弟子的情況。當初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之後,去度化憍陳如等五比丘。後來他覺得這樣度化不行啊,要去度化一個有名望的人皈依佛門,就會感召更多的人。佛用妙觀察智觀察到迦葉三兄弟出家得度的因緣成熟了。在古印度有很多外道法門,這三兄弟是修學事火外道的,很有名氣,其中大迦葉,優樓頻螺迦葉還是頻沙王的國師。佛陀就決定去度化三迦葉。他首先來到優樓頻螺迦葉的住處木瓜林借宿。對優樓頻螺迦葉來講,佛陀是外道,就不允許他留宿。佛陀說天色已晚了,就指著門口的一個石窟,說我就住在這裡。優樓頻螺迦葉和佛陀講到,石窟裡面有一條毒龍不能住人,會被毒龍吃掉的。佛陀說不要緊,就住下了。優樓頻螺迦葉的弟子不忍佛陀住到石窟里,優樓頻螺迦葉說他自己要住在裡面,就讓他去吧。到了晚上,毒龍真的出來了,佛陀就用三昧真火把它降伏住了。第二天,優樓頻螺迦葉和弟子出來看看佛陀有沒有被毒龍吃掉,看到毒龍被佛降伏在腳下都大驚失色。優樓頻螺迦葉見狀,擔心弟子會跟佛陀走,忙說你們不要相信這種小沙門的雕蟲小技,不足為奇。雖然他嘴上這麼講,心裏面還是對佛陀生起了恭敬心,就把佛陀留下來住在他的木瓜林。佛陀接下來多次顯神通最終把他度化了,優樓頻螺迦葉就帶領他的五百徒眾跟佛出家修行。二迦葉伽耶迦葉,看到大哥跟隨佛陀出家修行,他也率徒眾二百五十人跟隨佛陀出家,並把從前修行的火器扔到河裡。小迦葉那提迦葉有一次在河邊修道,看到了哥哥拋棄的火器漂在河裡,以為哥哥被人害死了,就去尋找,發現兩位哥哥已經帶領徒眾跟隨佛陀出家修行,於是他也帶著二百五十徒眾出家。這樣三迦葉的徒眾一共是一千人。

身子,即舍利弗。目連,是目犍連。這倆人都是著名的外道,有徒眾二百人。有一次舍利弗在外面行走看到佛陀的弟子馬勝比丘,很莊嚴,很安詳。他就問馬勝比丘,你是跟誰在學法,學的什麼法?馬勝比丘告訴舍利弗,我是跟在釋迦佛後面學法,我學的法可以用一首偈子概括,就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就是一切法,它是隨順因緣而生,隨順因緣而滅。舍利弗聽了這首偈子,當下就證果,隨即率領徒眾皈依佛陀出家了。耶舍長者子也率領五十同學皈依佛陀出家,再加上最初度化的五比丘,一共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個地方零頭省略掉了,就是千二百五十眾,是佛的常隨弟子。以上就是眾成就。

戊二、表位嘆德

『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阿羅漢亦含三義:一、應供,即乞士果;二、殺賊,即破惡果;三、無生,即怖魔果。復有慧解脫、俱解脫、無疑解脫三種不同,今是無疑解脫,故名大。】

上次我們學習了佛的常隨弟子,千二百五十五人,經典中一般稱千二百五十人。這些大比丘不是一般的僧人,都是大阿羅漢。比丘是因,羅漢是比丘的果地。比丘具三義,羅漢也有三義。因中比丘是乞士,在果地羅漢福德智慧具足,為世間福田,應該接受世人的供養,所以稱為應供。在因地比丘叫破惡,破除一切煩惱惡知見,果地叫殺賊,這個「賊」是煩惱,要殺除一切障礙我們法身慧命之賊。因地比丘叫怖魔,果地見思煩惱斷盡,出離三界,出離六道,不再受三界內的分段生死。

羅漢果位根據修學的深淺分為三種:

一、慧解脫。凡夫覺得這個世間恆常,非常快樂,有一個真實的我,覺得正報跟依報都非常乾淨。羅漢修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用這四念處來對治凡夫常、樂、我、淨的四顛倒想。這是別相修四念處,可以得慧解脫,能夠破除一切智外道。

二、俱解脫。除了修四念處,還修四禪八定,能夠得到三明八解脫,破除五通外道。

三、無疑解脫。就是總相修四念處。比如觀身不淨,總相修四念處,不但觀身不淨,觀受也不淨,觀心也不淨,觀法也不淨,其他三條也是這樣修法。總相修四念處能夠精通世出世間一切法,解決一切眾生的疑惑,破除圍陀外道。

這裡之所以稱「大」阿羅漢,一者,這些羅漢就是修的總相四念處得無疑解脫。再者,就是底下:

【又本是法身大士,示作聲聞,證此淨土不思議法,故名大也。從佛轉輪,廣利人天,故為眾所知識。】

這些阿羅漢其實都是法身大士示現作聲聞,法身大士都是開始斷無明證法身的大菩薩。他們倒駕慈航示現聲聞眾,協助釋迦牟尼佛一起轉*輪,度眾生。我們稱「說法」叫轉*輪,把佛法比喻成車輪,有兩層意思:一是佛法像車輪一樣能夠碾壓眾生的煩惱;二是運載義,佛法能夠將眾生從凡夫地運載到聖人位置。這些大阿羅漢都是法身大士示現,所以能夠作如來使,代佛宣揚,利益一切眾生,都熟識,故為眾所知識。

戊三、列上首名

『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少/兔}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

【德臘俱尊,故名長老。身子尊者聲聞眾中,智慧第一。目連尊者神通第一。飲光尊者身有金光,傳佛心印為初祖,頭陀行第一。文飾尊者婆羅門種,論議第一。大膝尊者答問第一。星宿尊者無倒亂第一。繼道尊者因根鈍僅持一偈,辯才無盡,義持第一。喜尊者佛之親弟,儀容第一。慶喜尊者佛之堂弟,復為侍者,多聞第一。覆障尊者佛之太子,密行第一。牛呞尊者宿世惡口,感此余報,受天供養第一。不動尊者久住世間,應末世供,福田第一。黑光尊者為佛使者,教化第一。房宿尊者知星宿第一。善容尊者壽命第一。無貧尊者亦佛堂弟,天眼第一。此等常隨眾,本法身大士,示作聲聞,為影響眾。今聞淨土攝受功德,得第一義悉檀之益,增道損生,自淨佛土,復名當機眾矣。】

我們每天早晚功課都誦這段經文,但是對這十六位尊者不一定了解,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首先,為什麼佛陀單獨把這十六尊者列出來呢?這是表法,他們代表了十六種類型的人,作為修學信願念佛法門的當機眾,其中有智慧第一的,也有非常愚笨的、神通第一的、修苦行第一的等等。列舉此十六尊者,目的是讓我們大眾對信願念佛法門生起信心。有好多人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非常困難,但是看到周利槃陀伽,我們就會增加信心了,我們覺得自己很笨,再笨也會比周利槃陀伽強多了。

「長老」,此地不單指舍利弗尊者,以下十六尊者都包括在內。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長老呢?要德臘俱尊,一要德高,有道德、德行;二戒臘很長,戒臘就是受戒的時間。長老有兩種,戒臘久年紀長,又有一定德行,稱為耆年長老。法性長老,是真正證得了聖果的聖人。如果一個人有德行但沒什麼戒臘,證果了但受戒時間不長,也可以稱為長老。如果受戒時間很長但是沒有德行,這樣的人是不可以稱為長老的。我以前有位朋友是公司的老總,他講到他用人有一個標準,有德有才的他要重用,有德無才的人可用,有才無德的不能用,無德無才就不要想了。我覺得跟我們長老的解釋非常相近。

身子尊者,就是舍利弗。他的名字是從母親那兒得來的,舍利弗的母親身材非常苗條,長得也非常漂亮,所以叫「身」,舍利弗是她兒子,就叫「身子」。舍利弗尊者出生之前,還在母親肚子裡時,就能夠顯現出他的大智慧。他的母親經常跟他的舅舅在一起辯論,他的舅舅就是摩訶俱絺羅,一般都是舍利弗的母親輸掉。自從她懷上了舍利弗,情況發生了轉變,姐弟倆再辯論,每次都是舍利弗的母親勝出。摩訶俱絺羅感覺到奇怪,就意識到這是姐姐所懷的孩子有大智慧,他想現在沒有出生就有這樣的大智慧,將來我這個做舅舅的跟外甥辯論如果敗下陣來,那多沒有面子,摩訶俱絺羅就發心出去學習了。舍利弗是聲聞乘當中智慧第一的,他出家後七天內就能夠通達所有的法藏。釋迦牟尼佛說文殊菩薩是菩薩中的智慧第一,是實智。舍利弗尊者是聲聞乘當中智慧第一的,是權智第一。釋迦牟尼佛每說一部經典都有人啟法,像《法華經》都是舍利弗尊者代眾請法。這部《彌陀經》呢,大家看發起序,沒有人啟法,是佛無問自說來宣講這部彌陀經,宣講信願念佛法門。沒有大智慧的人,是很難接受這樣一個法門的。所以佛選了聲聞乘當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以及菩薩中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作為當機眾。

目連尊者,就是目犍連,是神通第一。神通,就是神妙莫測,通達十方。其實神通是我們每個眾生本來具有的,為什麼我們的神通不能顯現?正因為無明妄想執著覆蓋於上。羅漢具有六神通,一如意通,二天眼通,三天耳通,四他心通,五宿命通,六漏盡通。外道除了漏盡通,前五通都具足。在這些尊者當中,目犍連的神通是第一的,但是神通再大也抵擋不了業力,這裡有一個典故。目犍連和舍利弗尊者一起去度化眾生(可以看出二乘人不是完全的自利,也去利益眾生),他們來到地獄,看到外道的首領護光圓者在地獄道受苦,他看到目犍連舍利弗來了,就請兩位尊者帶信給他的徒眾,叫他們不要再修學外道法了,要跟佛陀修正法,因為修外道法墮落地獄道。而且他的徒孫把他的骨灰建成靈塔供奉,只要有人向靈塔頂禮膜拜的時候,外道首領就在地獄裡面受熱鐵澆身之苦,非常難過。回到人間,舍利弗尊者就把這個情況轉告外道首領的徒眾,由於他跟外道這些人沒什麼緣分,他們就沒聽進去。後來目連尊者又去跟他們講,你們的首領在地獄道里受苦,叫你們不要修外道法,叫你們來修學佛法。外道徒眾一聽,以為目犍連是在誹謗他們的教法,誹謗他們的首領,就起來用石頭、木棍打他。目犍連是神通第一,以他的神通道力任何人傷不了他,但是因為宿世的業力,他難免一死,最後被外道用亂棒跟石頭打死了。其他尊者聞訊非常難過,目連尊者又用神通示現出來,跟他們講,神通再大也抵擋不住業力,所以大家就一起示寂入涅槃,不肯再出來度化眾生了,視三界如牢獄。現在很多同修喜歡搞一些神神叨叨的事情,而且現在學佛的大環境就是這樣,從這裡我們要明白,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都逃脫不了業力。所以我們只有老老實實念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帶業往生,就得三不退。

飲光尊者,就是摩訶迦葉。迦葉尊者宿世是一位冶金師,他與一位貧女一起為佛菩薩裝金,就感得了九十一劫身有金光的果報。他的身光非常強烈,超過日月之光,所以叫飲光尊者。有一次,大梵天王供養釋迦牟尼佛一朵金缽羅花,佛祖就拈起這朵金缽羅花,底下弟子都不明白佛陀的用意,只有大迦葉尊者,悟佛心旨,破顏微笑。佛陀就講他有正法眼藏,這樣一個殊勝的法門傳給摩訶迦葉。就是我們現在的禪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將他的衣缽也傳給迦葉尊者,摩訶迦葉就成為禪宗西天的初祖。摩訶迦葉是以修頭陀行第一。我們現在也有很多法師行頭陀行,佛法以苦為師,行苦行非常了不得。佛教裡面講頭陀行有十二種:一、住阿蘭若。修頭陀行的人不住鬧市區,要住非常清靜的地方。二、常行乞食。不住在寺院裡面接受常住供養,要出去托缽乞討。三、次第乞。乞討的時候不會專門挑選學佛的人家乞討,也不可能挑選大富長者家,而是挨家挨戶地去乞討。連續七家沒有乞討到,就不能去第八家乞討,就回去打坐了,這一天就餓肚子了。四、日中一食。中午只吃一頓。五、節量食。雖然只吃一頓,但是也會注意節量。我以前遇到一位比丘,非常發心,行持日中一食,但是到了吃中飯的時候,他就拚命地吃幾大碗,最後把胃搞壞了,得癌症去世了。所以我覺得修行像調琴弦一樣的,調的太緊,就繃掉了;調的太松,過於放逸自己,琴弦也就沒有聲音了。六、過中不飲漿。過了中午飲料也不喝。七、著糞掃衣。就是百衲衣,從垃圾堆裡面撿別人不要的衣服縫縫補補穿在身上。八、但三衣。只有三件衣服,五衣、七衣、祖衣(大衣)。九、冢間坐。經常坐在墳墓當中,便於修無常觀,修白骨觀,知道生死無常,修行不敢懈怠。十、樹下宿。隨遇而安,走到哪兒睡到哪兒。十一、露天住。沒有任何遮擋,露天而住。十二、但坐不臥。就是我們講的不倒單,睡覺不躺下來,坐在那兒。這是十二頭陀行。大迦葉尊者出身富貴之家,但是他行持的就是頭陀行,非常了不得。佛陀看他年紀很大了,就勸他住到精舍裡面來。當初那些精舍都是一些大富長者供養佛陀的,金碧輝煌,這部彌陀經所講之處祇樹給孤獨園,非常精緻。摩訶迦葉來到精舍睡也睡不好,修道也修不好,就跟佛陀講還是讓我住到墳墓間去,我在這裡道心發不起來,只能在那種環境下才能發起殊勝的道心。佛陀後來很讚嘆,說末法時期,只要我們都行持苦行,佛法就能夠持續下去。我想這十二苦行我們就是行持一樣都做不了,所以非常慚愧了。

文飾尊者,就是摩訶迦旃延。在古印度包括現在有四種種姓:一、婆羅門。掌管宗教祭祀,最為尊貴。二、剎帝利。王種,像皇帝、當官的。三、吠舍。做生意的,像手工藝者。四、首陀羅。最低下的農奴階層。摩訶迦旃延尊者屬於婆羅門種,出身很高貴。他是論議第一,辯才無礙,他利用出眾的辯才度化了無量眾生。

大膝尊者,就是摩訶俱絺羅,舍利弗的舅舅。剛剛講到,摩訶俱絺羅尊者知道外甥非常有智慧,於是出去學習,就來到了南印度學習外道的十八經以及四圍陀典。他夜以繼日地看書,連指甲都沒有時間去修剪,所以他的指甲長得很長,別人就稱他為長爪梵志。經過了十六年時間,他覺得自己學得差不多了,胸有成竹地回來找舍利弗辯論,姐姐告訴他說,你的外甥已經跟佛陀出家了。摩訶俱絺羅勃然大怒,心想是什麼樣的人能夠做我外甥的師父啊。他就去找佛陀,正巧佛陀在跟大眾說法,他氣勢洶洶地跑過來,指著佛陀說,你快把我外甥叫出來,我要帶他回家。佛陀一看來者不善,就說只要你來回答我的問題,答對了,就把舍利弗給你帶回去。摩訶俱絺羅也非常傲慢,說如果我答錯了,你就把我的頭砍掉。佛陀就問:你以何為宗?摩訶俱絺羅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以不受一切法為宗。佛陀又問:既然不受一切法,那你自己剛說的這一條受不受?摩訶俱絺羅腦子一動,今天遇到高人了,如果回答受,那和自己的宗旨矛盾了;如果答不受,連自己的話都不受,怎麼讓別人受用呢。摩訶俱絺羅知道自己輸掉了,就叫佛陀拿刀來,他要砍頭。佛陀講我不砍你的頭,我要給你剃頭,摩訶俱絺羅以後就跟著佛陀出家修行。他出家後非常精進,很短的時間就把佛典學通了。他的答問第一了。

星宿尊者,就是離婆多尊者。他是無倒亂第一,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境界,都不會因為境界轉他的心。他是心能轉境,保持一心。離婆多又譯為假和合。這位尊者在跟佛陀出家前喜歡遊山玩水,有一天到外面遊玩天色已晚,他在路邊涼亭住下來,看到一個小鬼背著一個屍體跑來,後面一個大鬼追著搶這個屍體,跑到涼亭,請離婆多尊者評理。小鬼說這個屍體是我背過來的,他要跟我搶,請你給評評理,到底這個屍體是誰的(因為鬼要吃屍體)?離婆多尊者一想,這下糟了,如果他說真話,大鬼不高興要把他吃掉,說假話的話,小鬼生氣也要把他吃掉,他想著反正是死,就豁出去了,說一句真話吧。於是說這個屍體是小鬼的,大鬼無理。大鬼一聽,就把離婆多尊者的胳膊給卸下來了,小鬼也特別講義氣,看到大鬼把他胳膊卸下來,馬上從屍體卸下一隻胳膊幫離婆多尊者裝上去,大鬼把他腿卸下來,小鬼又從屍體卸一隻腿給他裝上,折騰一番,等兩個鬼走了以後,離婆多尊者想著,我這個身體已經裝滿了別人的部件,到底這個身體還是不是我的啊?他就在思考這個問題。第二天,他來到大街上,碰到人就問:你們看我還像我嗎,我還是我嗎?別人都覺得這個人是不是有毛病,問出這樣奇怪的問題。他滿街的人都問下來了,別人就當他是神經病,這時正好有兩位阿羅漢經過,一聽他問的問題,就知道這個人的得度因緣成熟了,就跟他講四大五蘊和合的我是一個假我,離婆多尊者從這裡就悟道了,心無倒亂,所以是無倒亂第一。

繼道尊者,就是周利槃陀伽。古印度有一個風俗,女人生子一定要回娘家去生。周利槃陀伽有一個哥哥,名叫「周利」,譯為大路邊。「槃陀伽」,翻作繼道,相繼於道路而生。因為這兄弟二人是其母先後兩次在歸家途中所生。哥哥隨佛陀出家修行,非常聰明,很快就證果了。周利槃陀伽也從佛出家修行,但是非常愚笨,哥哥教他念首偈子,他學了一年都背不下來。後來他哥哥就勸他說,你還是還俗吧,這麼笨的人學什麼佛法呢。周利槃陀伽不想還俗,就在那邊哭哭啼啼的。佛陀知道了,就跟他哥哥講,你怎麼教他這麼複雜的偈子啊(其實這個偈子很簡單),還是教他簡單一點的吧,就教他念四個字——掃塵除垢。就這簡單的四個字,周利槃陀伽還是背不下來,他念到「掃塵」,就忘記了後面的「除垢」,記住了除垢,又忘記了掃塵。所以佛陀就叫他去幫助僧眾打掃房間,讓僧眾提醒他,當他念到「掃塵」的時候,僧眾就說「除垢」,他忘記掃塵的時候,大家再提醒他掃塵。因為他太笨了,僧眾也不要他在這邊打掃衛生,佛陀就講你們要行持六和幫助他。周利槃陀伽反反覆覆地念,忘記了別人就提醒他,念到後來他終於明白這個道理:不但要掃外面的塵,而且要把內心的塵掃盡。最後他的見思惑斷就證果了,成了羅漢。所以他是義持第一。所以我們大家要有信心,你決定會比周利槃陀伽要聰明多了,這麼笨的人都能成就,一定要老老實實念佛,必定得解脫。

喜尊者,就是難陀尊者。他是佛陀同父異母的弟弟,佛出生之後母親就去世了,是他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把他帶大的,後來摩訶波闍波提也出家了,叫大愛道。喜尊者是儀容第一,他是一位美男子。有一次佛陀回家鄉迦毗羅衛國弘揚佛法,正巧碰到難陀尊者準備結婚,他的妻子是迦毗羅衛國最漂亮的女子。佛陀回來後,也不祝賀難陀,就把他的缽交給難陀轉身走掉了,難陀要把缽還給哥哥,就一路跟在佛陀後面跑,直到回到釋迦佛的住地。佛陀勸難陀出家,難陀不好拒絕他的要求就跟著佛陀出家了。過了一段出家人的生活,難陀尊者感到非常枯燥無味,太孤單、太寂寞了,沒有意思,就跟佛陀講,我太想念老婆了,我還是還俗去吧。雖然出家人的生活很高尚,但是我受不了這種生活,我要回家去過世俗生活。佛陀沒有講話,帶他走出精舍,來到一塊空地,看到一隻猴子。佛陀就問難陀,是你老婆漂亮還是這隻猴子漂亮?難陀說,佛陀你不要開玩笑了,我老婆這麼漂亮怎麼能跟猴子比呢,當然我老婆漂亮啊。佛陀就用神通力把他帶到三十三天,天宮裡面很多天女每一位都長得很漂亮,難陀的眼睛看直了。佛陀又問難陀,難陀啊,是你老婆漂亮還是這些天女漂亮啊,難陀回答說,佛陀您又開玩笑了,跟這些天女比起來,我老婆簡直就像那隻猴子一樣(你看這些男人啊,喜新厭舊)。佛陀告訴他,只要你好好地修行,你就會得到這些天女。難陀真的有了動力,回去以後認真地修行,精進不懈,終於有一天證果了,他明白了再漂亮的人,都會很無常,都要衰老、死亡。明白了一切法的生滅相,難陀也不再要得到天女了。從這裡可以看出,佛陀為了度眾生,真正是方便善巧,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慶喜尊者,就是阿難陀尊者。為什麼叫慶喜呢?因為他出生那一天,正好是釋迦牟尼佛成道的日子。淨飯王先聽說佛成道了,他的弟弟白梵王又來報告說他生下了一個兒子,所以就給他取名叫慶喜。阿難尊者非常聰明,多聞第一,記憶力非常好,佛的這些典籍都是由他最後誦出來的。他是提婆達多的弟弟,提婆達多是要害佛的一位污行比丘。

覆障尊者,羅睺羅尊者,密行第一。當初釋迦牟尼佛看到了四門的生老病死,發心要出家修行,他的父親淨飯王不允許,後跟佛陀講,你要出家可以,但要給我留一個兒子。那時釋迦佛已經結婚了,他的妻子是耶輸陀羅。父親有這個要求後,佛陀就用手指著耶輸陀羅的腹部,指腹就懷孕了,懷孕了六年才生下羅睺羅。其他人就開始誹謗說耶輸陀羅的作風不檢點,請淨飯王治她的罪。耶輸陀羅非常冤屈,她就請淨飯王建一個火坑,裡面是焚燒的烈火,她發誓說,如果我的作風不檢點,我跳到火坑裡面就化為灰燼,如果我的作風正派,我們母子二人跳入火坑火焰化紅蓮。說完她就跳進火坑,火焰頓時化為紅蓮托住他們母子二人。從此再無人誹謗。羅睺羅尊者為什麼會住胎六年呢?這裡也有一個因果,他宿世用東西堵老鼠洞堵了六天,所以今世就感召到要住胎六年的果報。

牛呞尊者,有一種怪毛病,他的嘴巴始終像牛在嚼草一樣嚼個不停,是什麼原因呢?他宿世也是一位出家人,看到一位老比丘在誦經,老比丘大概年紀大了,牙齒掉了,誦得屋裡吧唧的,他就嘲諷老比丘,「你誦得太難聽了,就像牛一樣的。」老比丘連忙跟他講,「我已經是證果的聖人,你快抓緊時間懺悔」——誹謗阿羅漢果位的人罪過大的不得了啊。他馬上就去懺悔,但還是感召了五百世墮入畜生道做牛的果報。所以他今世雖然成為阿羅漢,但是還有牛的習氣,嘴巴不停地嚼動。所以佛陀考慮到他出去應供時,別人看到他這個樣子又要誹謗他,為了防止別人再造業,就叫他不要在人間了,住到天上去接受天人的供養(因為天人知道他是羅漢,不會去譏諷)。所以他是天供養第一。

不動尊者,就是賓頭盧尊者。又叫伏虎羅漢,他能降伏老虎,是福田第一。賓頭盧尊者每次都把受供的食物分給後山的老虎,長期下去老虎跟他相處得很好,他把老虎降服住了,所以叫伏虎羅漢。佛滅度三千年,不允許他入涅槃,叫他接受大眾的供養,現在只要哪個地方供養千僧齋,他就會去應供,一千個僧眾當中就有賓頭盧尊者。

黑光尊者,迦留陀夷,教化第一。迦留陀夷的學問很深,是佛陀未出家時的老師,妻子善歲也跟他一起皈依佛陀出家修行。迦留陀夷有個特色,人長得非常黑(大概是非洲人)。有一天他傍晚出去托缽,來到一戶人家,男主人外出了,女主人懷孕在家,昏暗之中她看到外面有個黑黑的人影,女主人以為是鬼來了,就嚇了一跳,導致流產了。後來得知黑光尊者是佛陀的弟子,人家就開始誹謗佛教了。佛陀此後就制定了一條戒律——比丘過午不得乞食。

房宿尊者,就是劫賓那尊者。這位尊者是父母祈禱星宿而生,房宿是二十八宿之第四星,所以他是知星宿第一,用現代話來講,他就是一名天文學家。

善容尊者,就是薄拘羅尊者。薄拘羅尊者在過去世九十一劫前,毗婆尸佛時,嚴持不殺生戒,並施藥給重病比丘,他因為這些因緣,感召到九十一劫在人道中沒有毛病。所以我們要想自己身體好啊,就要持好不殺生戒,供養僧人醫藥。薄拘羅尊者出身於婆羅門種,出生以後就打坐念佛,母親就覺得會不會生了一個怪物,就用火去燒他,燒不死,扔到水裡也淹不死,被一條魚吞進去了,在魚腹之中還是不死,後來這條魚被一位漁民網捕上來,用刀把魚腹剖開,他毫髮無損地出來了,生命力相當頑強,五害不死,這就是前世不殺生、布施醫藥給出家人感得的果報。他的壽命是第一。

阿{少/兔}樓陀,天眼第一。這位尊者每次聽經的時候就打瞌睡、昏沉,佛就呵斥他,說他像螺螄跟蚌蛤一樣,一睡一萬年,不聞佛法,所以凡是聽經睡覺的這些人啊,螺螄投胎的,一睡一萬年,不聞佛名,佛這樣呵斥他以後,他就發憤精進,七晝夜不合眼,把眼睛搞壞掉了,佛就教他修一種定,感得了天眼。

我們發現,十六位尊者每個人都是「第一」,這就教導我們不要看別人的短處,任何人都有缺點,我們只能看別人的長處,每個人都有他的特長,要明白這個道理。

這些聲聞眾,常隨眾,不是一般的二乘果位的人,都是法身大士示現過來的,法身大士是什麼人?都是像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樣,斷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大菩薩。一佛出世千佛扶持,他示作聲聞,為影響眾。佛在講法的時候底下沒有人聽那是不行的,底下一千二百五十人聽佛講法,那個場面多大啊,能攝受很多人,影響別人來聽法,叫影響眾。第一義悉檀,是四悉檀之一,第一義悉檀就是中道實相之理。聞到了淨土能夠攝受上、中、下三根,我們看到前面的十六尊者作為當機眾,有上乘根機的人,也有下機的人,能夠攝受三種根器的人,聞到了以後,就能夠契入中道實相的理性。增道損生,就是能夠斷無明煩惱證法身。自淨佛土,悟出當下即是極樂世界,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復名當機眾,所以選這些聲聞眾列為上首弟子,作為聽聞這部經典的當機眾,讓我們大眾生起無比的信心。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