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藕益大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七)


時間:2017/1/8 作者:妙音居士

導言 淨土宗五經一論分別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菩薩行願品》,淨土五經通常與《往生論》並稱五經一論,為淨土宗之核心經典,《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由淨土宗泰斗印光大師增編合為五經。其中《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三經專談淨土緣起事理。其餘諸大乘經,亦與淨土密切相關。在這五經當中,以《阿彌陀經》最為大家所熟悉,多能熟背如流。但對它的義理,很多人都不甚了解。歷代大德對於這部經的註解有很多,最著名的有——明末幽溪大師所著的《彌陀圓中鈔》,蓮池大師所著的《疏鈔》,及我們要學習的藕益大師所著《彌陀要解》。《彌陀要解》是印光大師極力推薦的一本關於《彌陀經》的註解。大師稱讚此註解是「自佛說此經以來第一註解,妙極確極,縱令古佛再出於世,重注此經,亦不能高於其上矣」。大家都知道: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大勢至菩薩如此讚嘆此註解,可見藕益大師不是普通人,不是阿彌陀佛再來,也是觀音菩薩再來。

《要解》雖然精當簡捷,但是其中涉及很多比較專業的天台名相以及天台思想,且以文言文寫成,這對同修來講,確實有點困難。近代的寶靜法師以及圓瑛法師又先後對《彌陀要解》進行了注釋,寫成了《親聞記》以及《講義》。雖然兩位大師所處年代離我們較近,但他們所註解的這些講義,在一些初學佛的人看來仍然比較吃力。由此我們推薦本源法師用通俗易懂又精準解釋的開講,將分若干期登載,敬請恭敬耐心體會,佛法從恭敬心中得。

《藕益大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七)

己初、釋生處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這段經文是接著昨天所描繪的極樂世界所居住處,七重行樹、羅網,繼續來描繪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個地方佛又告訴舍利弗,極樂世界有七寶組成的池,池中有八功德水,池底以金沙鋪地,四邊階道也是金銀琉璃玻璃這四寶合成,在七寶池岸邊有七寶樓閣,是講經處,池中有青黃赤白四色蓮花,大如車輪。

【上明住處。今明生處。寶池金銀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

昨天講了極樂世界眾生居住之處,今天這段經文講的是極樂世界的出生之處——七寶池。昨天講到,只要我們發起信願心念佛,當下西方極樂世界就有一朵蓮花,我們念佛越精進,蓮花就越長越大,如果念佛懈怠了,不用功辦道了,或者修學其他的法門,那在西方極樂世界這朵蓮花就會枯萎。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業緣盡了,阿彌陀佛乘蓮花台來接引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就住於這朵蓮花當中。

「寶池金銀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在極樂世界,我們的出生地七寶池是由七寶和合而成,即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這部經主要是針對我們這個世界眾生而講的,因為這七寶在我們這個世界非常珍貴,為大眾所熟知,所以佛就列舉了這七寶,其實遠遠不止這些。七寶之物在我們這個世界也有,但是與極樂世界比起來相差很遠。比如此地也有金銀,但是成色跟極樂世界比起來相差很遠,我們這邊黃金有18k、24k的,極樂世界大概都是超級24k的。琉璃是翡翠。玻璃,不是我們現在窗子上的玻璃,它是指水晶。硨磲,是大海之中一種稀有罕見的大貝殼。赤珠,古人講是赤蟲所生之珠,好比我們現在的紅寶石。瑪瑙也是非常珍貴的。在我們娑婆世界,這七種寶物非常珍貴,有些人喜歡炫富,就喜歡買很多金銀寶石來莊嚴自己,就怕別人不知道他有錢,往往因此招受了殺身之禍。在極樂世界這七寶非常普遍,遍地都是七寶所成。娑婆世界的水池都是由鋼筋水泥混凝土組成的,就是有錢人家造的游泳池,也是用大理石所成,沒有像極樂世界七寶所成啊,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出極樂世界是多麼的殊勝。

【八功德者。一澄清。異此方渾濁。二清冷。異寒熱。三甘美。異鹹淡劣味。四輕軟。異沉重。五潤澤。異{氵宿}腐褪色。六安和。異急暴。七除饑渴。異生冷。八長養諸根。異損壞諸根。及沴戾增病沒溺等也。】

極樂世界七寶池中的水具足了八種功德。一、澄清,異此方渾濁。極樂世界的水清澈無染,沒有一點雜質。娑婆世界就是所謂的純淨水,把它放在那裡沉澱下來還是有雜質。當然,水是表法,比喻我們的心。娑婆世界眾生的心皆是渾濁,所感之水也是渾濁,渾表愚痴,濁表煩惱。極樂世界眾生的心清淨有智慧,所感之水也清澈無染。水的渾濁與清澈也是煩惱與智慧的表現。極樂世界的水不但自己清澈,而且能夠清淨眾生煩惱之心。娑婆世界的水不但自己渾濁,而且染污眾生的心。我們做過三時繫念,裡面有這樣一段話,「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二、清冷,異寒熱。極樂世界的水有清涼劑作用,斷除眾生煩躁熱惱之功德。娑婆世界的水冬冷夏熱,去洗澡的時候,冬天水太冷不舒服,太熱了也不舒服,這會增加我們的煩惱。極樂世界的水是隨心所變,想它熱就熱,想它冷就冷,這個溫度調節劑就是我們的念頭。這裡特舉清冷,就是來對治我們眾生煩躁的毛病。三、甘美,異鹹淡劣味。七寶池中的水非常清甜可口,比娑婆世界的飲料喝起來還要舒服。我們這個地方的水要麼比較清淡,要麼就是鹹味,河水比較清淡,大海水比較鹹。四、輕軟,異沉重。極樂世界的水質輕軟,不但可以往下流,而且能夠往上流,人在其中沐浴非常舒適,有輕安的功德。娑婆世界水體沉重,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從來就沒有聽說過水能夠往高處流。五、潤澤,異縮腐褪色。極樂世界的水能夠潤澤,能夠當化妝品用,當然極樂世界的人都是紫磨金身,不需要。而我們此方的水,時間長了會發臭腐敗。我們倒一杯水長時間擺放,它就變色發臭,極樂世界的水永遠不會發臭,永遠不會腐敗。六、安和,異急暴。極樂世界水平如鏡,具有安靜和緩之功德。眾生聽到水流聲皆能得到法忍。但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水經常泛濫,比如去年日本海嘯、泰國暴發洪水,可見娑婆世界的水經常引起災難,而極樂世界的水非常安和。七、除饑渴,異生冷。極樂世界的水不但能除饑渴,喝了之後還能得到三昧無礙辯才。而我們此方的水生冷,不能隨便喝,因為裡面有細菌,喝了會生毛病。八、長養諸根,異損壞諸根,及沴戾增病沒溺等也。極樂世界七寶池中的水能夠長養諸根,滋潤諸根。但是在我們這個地方,如果長期泡在水裡,時間長了身體也受不了,要發白。而且在我們這裡,水能讓我們滅亡,到了夏天,經常有人到河裡游泳,發生溺水事故。講八功德水也是顯現極樂世界的殊勝,在這裡也是略說,其實遠遠不止這八種功德。

【充滿其中。異枯竭泛濫。底純金沙。異污泥。階道四寶。異磚石。陛級名階。坦途曰道。重屋為樓。岑樓名閣。七寶樓閣。異此方土木丹青也。樓閣是住處。及法會處。但得寶池蓮胞開敷。便可登四岸。入法會。見佛聞法也。】

充滿其中,就是告訴我們七寶池中的水不會枯竭也不會泛濫,它會隨著我們的意念而改變,想它水深即水深,想它水淺就水淺。但是在娑婆世界就不隨人意了,冬天河水要枯竭,夏天河水會泛濫,經常引起洪災。七寶池以金沙鋪地,彌陀經中是略說,無量壽經告訴我們不但有金沙,而且有銀沙以及其餘諸寶所合成的沙鋪地。在娑婆世界蓮花池底是淤泥啊,極樂世界它是以金沙鋪地,多殊勝啊。在七寶池的四邊有階道,皆是金銀琉璃玻璃所成,階就是台階,蓮花池邊有台階可以上去,蓮花池的四周有大道,上有樓閣,重屋為樓,岑樓名閣,重屋就是在房子上面還有一層,叫樓房。岑樓就像我們寺院的鼓樓,這樣的建築風格稱為閣。這些樓閣也是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和合而成,稱為七寶樓閣。在我們娑婆世界的樓閣都是鋼筋水泥混凝土和合而成,時間長了還要維修,極樂世界它是天然的,永遠不會改變,這些樓閣不但是諸佛菩薩居住的地方,也是講經說法處。「但得寶池蓮胞開敷,便可登四岸入法會見佛聞法也。」前面講到,我們現在信願具足,七寶池當中就能夠有我們一朵蓮花,我們如果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就住在這個蓮花朵裡面,娑婆世界要十月懷胎,那我們在蓮花朵里要多長時間才能出來呢?上品上生的人,一往生蓮花朵就打開,上品下生的要經一天一夜;中品的時間也不是很長,最長不超過七天;下品往生在蓮花朵裡面要住七七日,下品下生住在裡面最長時間要十二大劫才能開放,為什麼要住這麼長時間呢?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因為我們是帶業往生,在蓮花朵裡面消業。不管是上品上生還是下品下生,只要能夠住在蓮花朵里,蓮花一開就可以登七寶池的東南西北四岸,在七寶池的四岸都有七寶樓閣,其中都有諸佛菩薩在裡面講經,你可以從四岸隨便哪一岸上去,就可以聽聞諸佛菩薩講法,東南西北四岸是表常樂我淨。

【華輪者。輪王金輪大四十里。且舉最小者言。若據觀經及無量壽會。大小實不可量。由同居淨土身相不等故也。】

華輪者,把蓮花比喻成車輪,蓮花不但形狀像車輪,而且具有車輪之運載義。我們在極樂世界的交通工具是什麼?都是蓮花。阿彌陀佛從西方極樂世界來到這裡接引我們這些眾生,也是乘蓮花而來。經中講蓮花大如車輪,不是我們這裡的腳踏車輪,這個車輪最小也有轉輪聖王的金輪寶那麼大。輪王有四位,分別是鐵輪王、銅輪王、銀輪王、金輪王,其中鐵輪王統領南瞻部洲,銅輪王統領東勝神洲與南瞻部洲,銀輪王統領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貨洲,金輪王統領四洲包括北俱盧洲。到人壽八萬四千歲的時候,金輪王會出現統治四大部洲。金輪王有七寶,一千個兒子,金輪寶是七寶之一,是他的交通工具。金輪王統領四大部洲,要經常出去看看,四大部洲距離很遠,金輪寶走一天一夜就可以繞四大部洲一圈。金輪寶如果用我們的里數來講,它有四十里,就是一小由旬。按照觀經,與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來說的話,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最小就是有四十里,上不可限量。在觀經當中講到,「一一池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華。團圓正等。十二由旬。」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講到,「池中蓮華。或一由旬。乃至百由旬。千由旬。」為什麼極樂世界七寶池中的蓮花有大有小,相差這麼大(當然最小的也有四十里這麼大)?這就跟我們現在娑婆世界念佛精進的程度有很大關聯,所以我們要比比什麼,就要比在西方極樂世界將來誰的蓮花大。

【青色名優缽羅。黃色名拘勿頭。赤色名缽頭摩。白色名芬陀利。由生身有光。故蓮胞亦有光。然極樂蓮華。光色無量。此亦略言耳。】

蓮花有四種顏色,「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經文中我們都讀到。青色的梵語叫優缽羅,黃色的叫拘勿頭,赤色的叫缽頭摩,白色的叫芬陀利。「由生身有光。故蓮胞亦有光。」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是由光音天下來的,本來身體是有光的,但是我們現在因為煩惱,自身的光沒辦法通過肉眼看見,只能通過天眼才能見到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光。我們修行人越修越精進,他的身光非常強烈,如果是一個懈怠的人,他的光就非常黯淡。人身上有光,到了極樂世界蓮花也有黯淡跟光鮮的差別。七寶池中的蓮花其實遠遠不止這四種顏色,這四種顏色只是基色,還能組合無量的顏色。

【微妙香潔。略嘆蓮華四德。質而非形曰微。無礙曰妙。非形則非塵。故潔也。蓮胞如此。生身可知。】

微妙香潔者,讚嘆蓮花的四德。一、微。質而非形曰微。蓮花的材質是由七寶合成,沒有一定的形狀,蓮花的形狀也是根據我們念佛功夫的深淺所決定的。念佛功夫深,煩惱斷的多,帶業帶的少,我們的蓮花就非常大,反之蓮花就非常小,但最小也有一小由旬四十里這麼大。這個蓮花我們用手觸摸不到,所以叫質而非形,曰微。二、妙。自在無礙曰妙。極樂世界的一切都是有量的無量,唯獨蓮花有生滅相,其它的東西都可以常住。蓮花為什麼有生滅相呢?前面講到了,如果我們現在發心極樂世界就有一朵蓮花,但是我們懈怠了,或者改修其他法門,這個蓮花就要枯萎。所以蓮花在極樂世界有生滅相,這個地方就能促進我們的信心力啊,我們修學淨土念佛法門一定要專一,不要今天修這個法門明天修那個法門,你今天修念佛法門明天再去修禪宗,或者今天很勇猛精進明天又懈怠了,那你極樂世界的蓮花就枯萎了。所以我們一定要互相比誰念佛念得精進,你念得精進極樂世界七寶池中的蓮花越開越大。三、香。蓮花具有無比的清香。極樂世界的一切都是寶香和合而成,蓮花也不例外,清香無比。四、潔。極樂世界的蓮花沒有一定的大小形狀,隨心所現變化而有故曰潔淨。娑婆世界的蓮花出生於淤泥當中,能夠出淤泥而不染。極樂世界蓮花生長在金沙之中,因為池中以金沙鋪地,那就更加潔淨無比。我們娑婆世界的人都是胎生,母胎骯髒不堪,膿血交加,出生就是不潔。極樂世界出生地是蓮花,在七寶池八功德水的滋潤下,蓮花微妙香潔,所以化生之人也微妙香潔。以上就是極樂世界的出生地——七寶池中蓮花化生。

己二、結示佛力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明上住處生處種種莊嚴。皆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稱性功德之所成就。故能遍嚴四種淨土。普攝十方三世一切凡聖令往生也。】

我們講了極樂世界的居住處與出生處,這些莊嚴皆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大願大行稱性功德所成就的。莊嚴有能莊嚴跟所莊嚴,能莊嚴的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所莊嚴的就是極樂世界的四土。大願是智慧莊嚴,大行是福德莊嚴,我們常講福慧二嚴。諸佛菩薩在因地發願的時候有總願和別願,總願就是我們現在皈依佛門包括出家時候發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別願就是每個人發的和別人不一樣的願。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的時候,他發的別願就是四十八願,在因地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的時候,他總覽了二百一十億個佛土,博採眾長,發願要建立一個國土超越所有的國土。他的大願是從自性當中流露出來的。法藏比丘發了這個大願之後就開始勇猛精進修學佛道,經過無量劫的修學六度,修福修慧,積功累德,修德圓滿他的性德就顯現出來,佛果圓成。由此大願大行所圓滿的自性流露出來的極樂四土也是無比殊勝,能夠普攝十方三世一切凡聖令往生也。法藏比丘經過大願大行所成就的極樂國土能夠普攝一切眾生。前面我們講過,下至沒有斷煩惱的凡夫眾生,上至斷除四十一品無明煩惱的等覺菩薩,皆是阿彌陀佛所攝受的對象,到了極樂世界也根據每個人的修行,念佛程度的深淺,以及斷煩惱的程度決定他生到哪一土哪一品,都有他的位置。

【複次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當。】

這是從眾生的角度來解釋功德莊嚴。阿彌陀佛以大願大行成就了殊勝無比的極樂世界,令我們一切眾生嚮往,又以他的大願大行成就了一句萬德洪名,在阿彌陀佛的名號當中包含了大願所莊嚴的多善根,大行所莊嚴的多福德。如果我們現在信願具足能夠念這句佛號,那就能以佛的善根作為我們的善根,以佛的福德作為我們的福德。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把念佛的功德回向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也就有我們每一個念佛人的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當。」這是藕益大師鼓勵我們念佛人,阿彌陀佛已經是功德圓滿成就的,不是現在成就的,也不是過去成就的,他已經成就的。我們只要現在念佛,念念與佛相應,也就等於與阿彌陀佛是一樣的,非常不可思議,一般的人很難生信。

【此則以阿彌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個地方是從生佛不二的角度來解釋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阿彌陀佛是依靠大願大行成就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個可以作為增上本質。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增上本質來激發我們自性所包含的清淨莊嚴。「全佛即生」,阿彌陀佛所成就的依報莊嚴,其實我們眾生自性中本來就具有,阿彌陀佛西方的淨土就是我們眾生心中的淨土,這個就是講的唯心淨土。「全他即自」,我們以阿彌陀佛作為本質,就是把我們自性當中的無量光壽啟發出來,所以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這個講的就是自性彌陀。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從事相來講,完全是依靠阿彌陀佛所發的大願與所行持的大行,與眾生信願持名功德所成就的。從理上講,這些依正莊嚴是我們眾生自性本來具有的,但是我們要通過事相的修學才能把自性本來具有的清淨莊嚴顯現出來,才能夠去利益一切眾生,所以叫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庚初、正明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這段經文的大意是,佛再次告訴舍利弗等諸大眾,極樂世界經常鳴奏種種天樂,每個人能夠隨順自己的心意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極樂世界皆以黃金鋪地,二十四小時中曼陀羅華猶如下雨一般從天而降,花落在人身上非常舒適,所以曼陀羅花又叫適意花。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有種種神通,常於清晨以衣裓盛滿天花,去他方世界供養無數諸佛,到了早飯時間還能趕回極樂世界用齋,早飯之後又去經行、打坐、聽經等等。我們從這段經文可以看出,極樂世界的生活是非常自在。底下來看蕅益大師對此段的解釋。

【樂是聲塵。地是色塵。華是色香二塵。食是味塵。盛華散華經行是觸塵。眾生五根對五塵可知。】

這段講的是極樂世界的妙五塵勝境,為眾生清淨五根所用。天空中經常鳴奏天樂是聲塵。黃金為地是色塵(黃金有顏色故)。紛落的曼陀羅華是色香二塵,花有顏色屬於色塵,有香味屬於香塵。飯食經行,食是味塵。盛眾妙華,用衣裓盛滿天上落下來的妙華,以及去供養他方十萬億佛,供養的時候需要散花,包括飯食經行,這些都需要接觸,屬於觸塵。眼根對應色塵,黃金地、曼陀羅華。耳根對應聲塵,天樂。鼻根對應香塵,曼陀羅華散發清妙之香。舌根對應味塵,天食。身根對應觸塵,盛花、散花、經行都需要接觸。這是清淨五根對應勝妙五塵。

【常作者。即六時也。黃金為地者。七寶所嚴地界。體是黃金也。日分國中後。名晝三時。夜分國中後。名夜三時。故云晝夜六時。然彼土依正各有光明。不假日月。安分晝夜。且順此方假說分際耳。】

「常作者。即六時也。」常作者,指天樂。晝夜六時,極樂世界的天空不間斷地在鳴奏天樂,每一個人能夠隨順自己的心意,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百聽不厭。稱為「天樂」有兩種意思:一是天人所奏的音樂。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但是有人道與天道,天人用天樂來供養阿彌陀佛,供養清淨大海眾。二是極樂世界依報所發出的美妙音樂。經文中有「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極樂世界依報也能發起美妙的音樂,它不像娑婆世界的言情歌曲,剛聽起來特別好聽,但是聽的時間長了就起煩惱心,極樂世界的天樂是百聽不厭,而且能使人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就是生起精進修行之心。「黃金為地者。七寶所嚴地界。體是黃金也。」極樂世界是以黃金為地體,表面用七寶莊嚴地界,有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娑婆世界的地體是泥土,地界用混凝土和磚頭鋪地,不能相提並論。「日分國中後。名晝三時。夜分國中後。名夜三時。故云晝夜六時。然彼土依正各有光明。不假日月。安分晝夜。且順此方假說分際耳。」佛教常講「六時吉祥」,因為古印度把一天二十四小時分為晝三時夜三時,故有晝夜六時之說。在娑婆世界有白晝和黑夜,極樂世界其實是沒有晝夜之分的,因為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都能發光。這裡把極樂世界分為晝夜六時,是因為彌陀經主要是針對我們這些眾生講的,恆順此地眾生的緣故。

【曼陀羅。此雲適意。又雲白華。衣裓。是盛華器。眾妙華。明非曼陀羅一種。應如妙經四華。表四因位。供養他方佛。表真因會趨極果。果德無不遍也。且據娑婆言十萬億佛。意顯生極樂已。還供釋迦彌勒。皆不難耳。若阿彌神力所加。何遠不到哉。】

曼陀羅是梵語,中文翻作適意。曼陀羅是一種天花,在極樂世界晝夜六時,好像下雨一樣地從天空中掉落下來,其花顏色非常潔白,又名白花。衣裓謂盛花器,大概是衣服的下擺,像我們海青一樣把下擺托起來,極樂世界的人用衣裓盛滿了曼陀羅花去供養他方十萬億佛。「眾妙華。明非曼陀羅一種。應如妙經四華。表四因位。」妙華其實不止曼陀羅一種,按照《華嚴經》來講是很多天花。按照《妙法蓮華經》來講有四種天花,分別是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摩訶」是「大」的意思,摩訶曼陀羅華就是大適意花。曼殊沙花,是柔軟花。摩訶曼殊沙花就是大柔軟花,紅色的。這四種花表菩薩因地修學的四種位置。菩薩有五十二種位次,這四種花分別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這四十個位置,是真菩薩位置。「供養他方佛。表真因會趨極果。果德無不遍也。」極樂世界的人民每天一早都要用盛花器盛滿這四種落花去供養他方諸佛,佛是菩薩因地修學的果,菩薩是成佛的真因人,這四十種位置的菩薩不會退轉,不會退轉到凡夫地,也不會退轉到二乘,所以是真因人,他的果地就是要成佛,成佛對於這些菩薩來講只是一個早晚的問題。這裡用花去供養諸佛,代表這些眾生都是以真因在趨向極果。極樂世界眾生供養的佛也不止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而是供養十方一切諸佛,經文有「供養他方十萬億佛」,這是表果德周遍一切。在我們這個世界,我們想供養一尊真佛都不行,釋迦牟尼佛已經離我們而去了,彌勒佛成佛尚早,所以我們每天只能在佛的塑像前禮拜以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心。在極樂世界,不但能在國內見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而且能夠到他方世界去供養無量諸佛,所供養的佛不像我們這裡是去恭敬的塑像,他供養的是真佛,能夠親自聽佛講法。佛以一音說妙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因為佛有妙觀察智,他觀察眾生以何種法能夠得度他就講何種法。所以我們這邊的人是值佛世難,就是得到了人身,但要想生在有佛在世,是要有大福報的。到了極樂世界,不但能夠聽到本國的阿彌陀佛講法,而且能通過如意神足通到他方世界去聽他方佛講法。「且據娑婆言十萬億佛。意顯生極樂已。還供釋迦彌勒。皆不難耳。」前面經文講到,極樂世界距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土,這裡又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的人民可以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土,這就表明我們到了極樂世界,每天可以回到這個娑婆世界來看看。對於那些特別留戀這個娑婆世界的人,你們現在放下,如果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到時候每天想回來看看自己的六親眷屬都是可以的,看到他們得度因緣成熟了,再來度化他們。所以說,可以還到娑婆世界供養釋迦彌勒是非常殊勝啊。「若阿彌神力所加。何遠不到哉。」有些人要問了,像我們這些業障深重煩惱未斷的凡夫,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能不能有這樣的本事,常於清旦前往他方世界供養十萬億佛。我告訴大家,肯定行。我們的煩惱雖然沒有斷,自性本具的神通尚未顯現,但是在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大願力加持下,我們肯定能夠具足這樣的本領。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中,第九神足無礙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他的大願也就有效了。從這個願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不但能夠供養十萬億諸佛國土,甚至是百萬億千萬億,再遠的地方,我們蒙阿彌陀佛大願力加持都能夠到達,無須顧慮。

【食時。即清旦。故云即以。明其神足不可思議。不離彼土。常遍十方。不假逾時回還也。】

這個地方顯示出他方世界的神通力量不可思議。清晨盛滿天花出去供養十萬億佛,吃飯之前又能趕回到極樂世界用齋,這個速度非常驚人,不敢想像。上次跟大家講了,十萬億佛土有多遠,非常不可思議,在這麼短暫的時間能夠去供養這麼多諸佛,所以極樂世界的神足通是非常奇妙的。神足通是六通之一,神通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具有,但是由於無明、妄想、執著障礙了我們種種的功德妙用,不能顯現。神足通有三種能力:一、能到。能夠飛行,像鳥一樣,不管多遠,一剎那就能飛到。二、轉變。能夠變小變大,變大變小;由少變多,由多變少,像分身術一樣。三、身如意。變化莫測,你看到他在這裡,他已經到了他方世界。「不離彼土。常遍十方。」極樂世界人民用這麼短暫的時間供養十萬億佛,其實他本人沒有離開極樂世界,這就更加不可思議了。極樂世界的人都有大乘正定聚,在定中有千百億化身,到他方世界去供養諸佛,有這種奇特的神足通。神足通的產生一方面是淨業行人的行持所感,一方面是蒙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加持。「不假逾時回還也。」不會因為供養他方十萬億諸佛而耽誤回來用餐的時間。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也發了這樣的大願,因中第二十三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乘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傾。不能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從這裡可以看出都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在加持我們,反映出修學信願念佛法門不但是依靠自力,而且是依靠阿彌陀佛的大願力,顯示了這個法門的殊勝。

【此文顯極樂一聲。一塵。一剎那。乃至跨步彈指。悉與十方三寶貫徹無礙。】

上面講到極樂世界的神足通,顯現出極樂世界人民不離此土而能到十方世界去供養諸佛不可思議之理。這一段是顯現出極樂世界的事事無礙法界。文中特舉了極樂世界的「一聲」,聲代表聲塵,代表五塵。一塵,代表微小的空間。一剎那,是很短的時間,凡夫的一個念頭當中有九十個一剎那。乃至於我們一舉一動,隨拈一法,都是我們心性所具造的,心性沒有分別沒有分界,能夠攝盡十方無盡三寶。反過來講,十方無盡三寶的自體也是心性,也沒有分別沒有分界,也能夠攝盡十方無盡三寶,所以能夠不離彼土常遍十方。就像我們在玄義當中講的,一室千燈,光光互遍,重重交涉,不相妨礙,這就是事事無礙法界。

【又顯在娑婆則濁重惡障。與極樂不隔而隔。生極樂則功德甚深。與娑婆隔而不隔也。】

從理上講,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是相通的,那為什麼說從此方到彼方要過十萬億國土呢?其實是娑婆世界的五濁深重,是我們的種種煩惱分別,產生了十萬億佛土之遙。五濁是怎樣產生的呢?眾生由於無明,用身口意造下了種種惡業,就是我們講的業障,它障礙了我們自性德能的顯現,造成了跟極樂世界不隔而隔。現在的人為什麼會有煩惱,為什麼修行不得力,就是惡業形成的業障在障礙我們,所以現在修行要懺悔業障,業障懺悔清淨了,往生也非常容易,非常自在了。懺悔業障的方式很多,我們前段時間舉行的地藏七也是一種事相的懺悔,包括放生、誦經、禮懺都是事相地懺悔業障。而在這麼多法門之中,念佛懺悔業障是最為殊勝,如果念佛能夠念到一心不亂,能夠念到功夫成片,那我們智慧德能就能夠顯現出來了,極樂世界跟娑婆世界沒有距離了。所以極樂世界的眾生是功德甚深,與娑婆世界隔而不隔,雖然相隔這麼遠,但是因為有種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能夠遍知娑婆世界的一切。

【飯食經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畢缽去。不勞舉拭。但經行金地。華樂娛樂。任運進修而已。】

極樂世界的人民去十方諸佛剎供養十萬億佛之後,就回來用早餐。早餐不像我們這裡,頭一天要準備好鹹菜、饅頭,普光居士每天要很早起來。極樂世界不用安排,只要動一個念頭早飯就現前,想吃鹹的就有鹹的,想吃甜的就有甜的,百味飲食任君挑選。吃完之後也不像我們這邊,大菩薩要發心到廚房間去洗碗、收拾,不需要,吃完之後,缽自然退去。實際上極樂世界心地清淨,根本不需要吃飯。不要說極樂世界了,就是三界的色界天這些天人也不需要吃飯,而是以禪悅為食。那為什麼極樂世界眾生要吃早飯呢?因為他是帶業往生的凡夫,娑婆世界有微細的習氣還未斷盡,在極樂世界到了早上自然而然就有了吃早飯的念頭,有了念頭食物就自然顯現出來。早飯之後就去經行,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吃完早飯去散散步,一聽說散步就知道這個人是娑婆世界的,散步把心都散散了,極樂世界的眾生是經行,拿著念珠在念佛,一邊走路一邊念佛,時時刻刻跟佛法僧相應。所以以後在寺院裡面不要用散步這個詞,我們要經行。極樂世界黃金為地,在黃金地上經行的感覺應該是非常殊勝,而且天花繽紛,曼陀羅華像下雨一般墜落,空中鳴奏著種種天樂,在這樣殊勝的情景當中,這些眾生不會起貪念。娑婆世界眾生則不然,我們在寺院裡面,青燈古佛,剛開始來的時候很發心,時間長了道心提不上來,這時就想我還是要回去看看,家裡面住住,廟裡面住住。到了世俗上面,種種五欲六塵,想想還是世俗好啊,心隨境轉。在極樂世界雖然有天花繽紛,天空鳴奏種種音樂,這些眾生不會貪染,而且這些天樂能夠使人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多麼殊勝啊,娑婆世界不能堪比。講這麼多莊嚴,其實都是讓我們生起對極樂世界的嚮往之心。釋迦佛苦口婆心講這些道理,目的就是要讓眾生離苦得樂,藕益大師把每一句每一字展開來講,也是苦口婆心希望我們每一個眾生離苦得樂啊。

庚二、結示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段經文在彌陀經中出現了四次,但是每一次的意思都不一樣,如果我們不學《要解》,很難知道。這段總結五根對五塵的受用,前面講到天樂天花,飯食經行,包括神足通,這些功德莊嚴都是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他的大願大行功德所成就的,所以叫「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己二、約耳根聲塵明受用

【以此方耳根最利。故別就法音廣明。其實極樂攝法界機。五塵一一圓妙。出生一切法門也。】

彌陀經主要是針對我們娑婆世界眾生而講的,娑婆世界的眾生是以耳根最利,所以在此地特別用音聲來廣作佛事。十方世界的眾生五根有利有鈍,佛隨機教化。佛在《維摩詰經》菩薩行品中告訴阿難尊者,「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這是教導眼根利的眾生。有些地方是以佛衣服臥具而作佛事,教導身根利的眾生。也有些地方是以飲食而作佛事,教導舌根利的眾生,比如香積國眾生舌根最利,就以香飯來廣作佛事。《楞嚴經》中有「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娑婆世界眾生的耳根最利,所以這個地方是以音聲廣作佛事,通過講經說法能讓大眾明了佛的真實義。這就是為什麼誦經念佛一定要念出聲音,大家要明白這個意圖,就是要利益無量的眾生。我們在力用中講到四不退,蕅益大師特舉了畢竟不退,有些眾生雖然沒有福德因緣去解脫,但是能得聞一句佛號、一句經文,也給他種下了得度的因緣。要解謂「如塗毒鼓。聞者皆喪。」像金剛種子一樣種下去了。《法華經》有「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散亂心稱念佛號都成為得度的種子,何況我們在這裡一心用功辦道。因為娑婆世界的眾生以耳根最利,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誦經念佛一定要念出聲音,不但自利,而且能夠利益無量的眾生。一歷耳根,永為道種。「其實極樂攝法界機。五塵一一圓妙。出生一切法門也。」極樂世界不但攝受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還攝受了他方世界無量的眾生。彌陀經中,六方諸佛都出廣長舌相讚嘆這樣殊勝的國土,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可見六方諸佛都教導他們的眾生求生極樂世界,在這些國土當中有些眾生耳根利,也有眼根利、舌根利、身根利的,不管哪一根利,在極樂世界全部統攝,極樂世界的五塵是相融相通的。

《藕益大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七)

己初、釋生處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這段經文是接著昨天所描繪的極樂世界所居住處,七重行樹、羅網,繼續來描繪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個地方佛又告訴舍利弗,極樂世界有七寶組成的池,池中有八功德水,池底以金沙鋪地,四邊階道也是金銀琉璃玻璃這四寶合成,在七寶池岸邊有七寶樓閣,是講經處,池中有青黃赤白四色蓮花,大如車輪。

【上明住處。今明生處。寶池金銀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

昨天講了極樂世界眾生居住之處,今天這段經文講的是極樂世界的出生之處——七寶池。昨天講到,只要我們發起信願心念佛,當下西方極樂世界就有一朵蓮花,我們念佛越精進,蓮花就越長越大,如果念佛懈怠了,不用功辦道了,或者修學其他的法門,那在西方極樂世界這朵蓮花就會枯萎。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業緣盡了,阿彌陀佛乘蓮花台來接引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就住於這朵蓮花當中。

「寶池金銀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在極樂世界,我們的出生地七寶池是由七寶和合而成,即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這部經主要是針對我們這個世界眾生而講的,因為這七寶在我們這個世界非常珍貴,為大眾所熟知,所以佛就列舉了這七寶,其實遠遠不止這些。七寶之物在我們這個世界也有,但是與極樂世界比起來相差很遠。比如此地也有金銀,但是成色跟極樂世界比起來相差很遠,我們這邊黃金有18k、24k的,極樂世界大概都是超級24k的。琉璃是翡翠。玻璃,不是我們現在窗子上的玻璃,它是指水晶。硨磲,是大海之中一種稀有罕見的大貝殼。赤珠,古人講是赤蟲所生之珠,好比我們現在的紅寶石。瑪瑙也是非常珍貴的。在我們娑婆世界,這七種寶物非常珍貴,有些人喜歡炫富,就喜歡買很多金銀寶石來莊嚴自己,就怕別人不知道他有錢,往往因此招受了殺身之禍。在極樂世界這七寶非常普遍,遍地都是七寶所成。娑婆世界的水池都是由鋼筋水泥混凝土組成的,就是有錢人家造的游泳池,也是用大理石所成,沒有像極樂世界七寶所成啊,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出極樂世界是多麼的殊勝。

【八功德者。一澄清。異此方渾濁。二清冷。異寒熱。三甘美。異鹹淡劣味。四輕軟。異沉重。五潤澤。異{氵宿}腐褪色。六安和。異急暴。七除饑渴。異生冷。八長養諸根。異損壞諸根。及沴戾增病沒溺等也。】

極樂世界七寶池中的水具足了八種功德。一、澄清,異此方渾濁。極樂世界的水清澈無染,沒有一點雜質。娑婆世界就是所謂的純淨水,把它放在那裡沉澱下來還是有雜質。當然,水是表法,比喻我們的心。娑婆世界眾生的心皆是渾濁,所感之水也是渾濁,渾表愚痴,濁表煩惱。極樂世界眾生的心清淨有智慧,所感之水也清澈無染。水的渾濁與清澈也是煩惱與智慧的表現。極樂世界的水不但自己清澈,而且能夠清淨眾生煩惱之心。娑婆世界的水不但自己渾濁,而且染污眾生的心。我們做過三時繫念,裡面有這樣一段話,「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二、清冷,異寒熱。極樂世界的水有清涼劑作用,斷除眾生煩躁熱惱之功德。娑婆世界的水冬冷夏熱,去洗澡的時候,冬天水太冷不舒服,太熱了也不舒服,這會增加我們的煩惱。極樂世界的水是隨心所變,想它熱就熱,想它冷就冷,這個溫度調節劑就是我們的念頭。這裡特舉清冷,就是來對治我們眾生煩躁的毛病。三、甘美,異鹹淡劣味。七寶池中的水非常清甜可口,比娑婆世界的飲料喝起來還要舒服。我們這個地方的水要麼比較清淡,要麼就是鹹味,河水比較清淡,大海水比較鹹。四、輕軟,異沉重。極樂世界的水質輕軟,不但可以往下流,而且能夠往上流,人在其中沐浴非常舒適,有輕安的功德。娑婆世界水體沉重,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從來就沒有聽說過水能夠往高處流。五、潤澤,異縮腐褪色。極樂世界的水能夠潤澤,能夠當化妝品用,當然極樂世界的人都是紫磨金身,不需要。而我們此方的水,時間長了會發臭腐敗。我們倒一杯水長時間擺放,它就變色發臭,極樂世界的水永遠不會發臭,永遠不會腐敗。六、安和,異急暴。極樂世界水平如鏡,具有安靜和緩之功德。眾生聽到水流聲皆能得到法忍。但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水經常泛濫,比如去年日本海嘯、泰國暴發洪水,可見娑婆世界的水經常引起災難,而極樂世界的水非常安和。七、除饑渴,異生冷。極樂世界的水不但能除饑渴,喝了之後還能得到三昧無礙辯才。而我們此方的水生冷,不能隨便喝,因為裡面有細菌,喝了會生毛病。八、長養諸根,異損壞諸根,及沴戾增病沒溺等也。極樂世界七寶池中的水能夠長養諸根,滋潤諸根。但是在我們這個地方,如果長期泡在水裡,時間長了身體也受不了,要發白。而且在我們這裡,水能讓我們滅亡,到了夏天,經常有人到河裡游泳,發生溺水事故。講八功德水也是顯現極樂世界的殊勝,在這裡也是略說,其實遠遠不止這八種功德。

【充滿其中。異枯竭泛濫。底純金沙。異污泥。階道四寶。異磚石。陛級名階。坦途曰道。重屋為樓。岑樓名閣。七寶樓閣。異此方土木丹青也。樓閣是住處。及法會處。但得寶池蓮胞開敷。便可登四岸。入法會。見佛聞法也。】

充滿其中,就是告訴我們七寶池中的水不會枯竭也不會泛濫,它會隨著我們的意念而改變,想它水深即水深,想它水淺就水淺。但是在娑婆世界就不隨人意了,冬天河水要枯竭,夏天河水會泛濫,經常引起洪災。七寶池以金沙鋪地,彌陀經中是略說,無量壽經告訴我們不但有金沙,而且有銀沙以及其餘諸寶所合成的沙鋪地。在娑婆世界蓮花池底是淤泥啊,極樂世界它是以金沙鋪地,多殊勝啊。在七寶池的四邊有階道,皆是金銀琉璃玻璃所成,階就是台階,蓮花池邊有台階可以上去,蓮花池的四周有大道,上有樓閣,重屋為樓,岑樓名閣,重屋就是在房子上面還有一層,叫樓房。岑樓就像我們寺院的鼓樓,這樣的建築風格稱為閣。這些樓閣也是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和合而成,稱為七寶樓閣。在我們娑婆世界的樓閣都是鋼筋水泥混凝土和合而成,時間長了還要維修,極樂世界它是天然的,永遠不會改變,這些樓閣不但是諸佛菩薩居住的地方,也是講經說法處。「但得寶池蓮胞開敷,便可登四岸入法會見佛聞法也。」前面講到,我們現在信願具足,七寶池當中就能夠有我們一朵蓮花,我們如果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就住在這個蓮花朵裡面,娑婆世界要十月懷胎,那我們在蓮花朵里要多長時間才能出來呢?上品上生的人,一往生蓮花朵就打開,上品下生的要經一天一夜;中品的時間也不是很長,最長不超過七天;下品往生在蓮花朵裡面要住七七日,下品下生住在裡面最長時間要十二大劫才能開放,為什麼要住這麼長時間呢?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因為我們是帶業往生,在蓮花朵裡面消業。不管是上品上生還是下品下生,只要能夠住在蓮花朵里,蓮花一開就可以登七寶池的東南西北四岸,在七寶池的四岸都有七寶樓閣,其中都有諸佛菩薩在裡面講經,你可以從四岸隨便哪一岸上去,就可以聽聞諸佛菩薩講法,東南西北四岸是表常樂我淨。

【華輪者。輪王金輪大四十里。且舉最小者言。若據觀經及無量壽會。大小實不可量。由同居淨土身相不等故也。】

華輪者,把蓮花比喻成車輪,蓮花不但形狀像車輪,而且具有車輪之運載義。我們在極樂世界的交通工具是什麼?都是蓮花。阿彌陀佛從西方極樂世界來到這裡接引我們這些眾生,也是乘蓮花而來。經中講蓮花大如車輪,不是我們這裡的腳踏車輪,這個車輪最小也有轉輪聖王的金輪寶那麼大。輪王有四位,分別是鐵輪王、銅輪王、銀輪王、金輪王,其中鐵輪王統領南瞻部洲,銅輪王統領東勝神洲與南瞻部洲,銀輪王統領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貨洲,金輪王統領四洲包括北俱盧洲。到人壽八萬四千歲的時候,金輪王會出現統治四大部洲。金輪王有七寶,一千個兒子,金輪寶是七寶之一,是他的交通工具。金輪王統領四大部洲,要經常出去看看,四大部洲距離很遠,金輪寶走一天一夜就可以繞四大部洲一圈。金輪寶如果用我們的里數來講,它有四十里,就是一小由旬。按照觀經,與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來說的話,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最小就是有四十里,上不可限量。在觀經當中講到,「一一池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華。團圓正等。十二由旬。」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講到,「池中蓮華。或一由旬。乃至百由旬。千由旬。」為什麼極樂世界七寶池中的蓮花有大有小,相差這麼大(當然最小的也有四十里這麼大)?這就跟我們現在娑婆世界念佛精進的程度有很大關聯,所以我們要比比什麼,就要比在西方極樂世界將來誰的蓮花大。

【青色名優缽羅。黃色名拘勿頭。赤色名缽頭摩。白色名芬陀利。由生身有光。故蓮胞亦有光。然極樂蓮華。光色無量。此亦略言耳。】

蓮花有四種顏色,「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經文中我們都讀到。青色的梵語叫優缽羅,黃色的叫拘勿頭,赤色的叫缽頭摩,白色的叫芬陀利。「由生身有光。故蓮胞亦有光。」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是由光音天下來的,本來身體是有光的,但是我們現在因為煩惱,自身的光沒辦法通過肉眼看見,只能通過天眼才能見到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光。我們修行人越修越精進,他的身光非常強烈,如果是一個懈怠的人,他的光就非常黯淡。人身上有光,到了極樂世界蓮花也有黯淡跟光鮮的差別。七寶池中的蓮花其實遠遠不止這四種顏色,這四種顏色只是基色,還能組合無量的顏色。

【微妙香潔。略嘆蓮華四德。質而非形曰微。無礙曰妙。非形則非塵。故潔也。蓮胞如此。生身可知。】

微妙香潔者,讚嘆蓮花的四德。一、微。質而非形曰微。蓮花的材質是由七寶合成,沒有一定的形狀,蓮花的形狀也是根據我們念佛功夫的深淺所決定的。念佛功夫深,煩惱斷的多,帶業帶的少,我們的蓮花就非常大,反之蓮花就非常小,但最小也有一小由旬四十里這麼大。這個蓮花我們用手觸摸不到,所以叫質而非形,曰微。二、妙。自在無礙曰妙。極樂世界的一切都是有量的無量,唯獨蓮花有生滅相,其它的東西都可以常住。蓮花為什麼有生滅相呢?前面講到了,如果我們現在發心極樂世界就有一朵蓮花,但是我們懈怠了,或者改修其他法門,這個蓮花就要枯萎。所以蓮花在極樂世界有生滅相,這個地方就能促進我們的信心力啊,我們修學淨土念佛法門一定要專一,不要今天修這個法門明天修那個法門,你今天修念佛法門明天再去修禪宗,或者今天很勇猛精進明天又懈怠了,那你極樂世界的蓮花就枯萎了。所以我們一定要互相比誰念佛念得精進,你念得精進極樂世界七寶池中的蓮花越開越大。三、香。蓮花具有無比的清香。極樂世界的一切都是寶香和合而成,蓮花也不例外,清香無比。四、潔。極樂世界的蓮花沒有一定的大小形狀,隨心所現變化而有故曰潔淨。娑婆世界的蓮花出生於淤泥當中,能夠出淤泥而不染。極樂世界蓮花生長在金沙之中,因為池中以金沙鋪地,那就更加潔淨無比。我們娑婆世界的人都是胎生,母胎骯髒不堪,膿血交加,出生就是不潔。極樂世界出生地是蓮花,在七寶池八功德水的滋潤下,蓮花微妙香潔,所以化生之人也微妙香潔。以上就是極樂世界的出生地——七寶池中蓮花化生。

己二、結示佛力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明上住處生處種種莊嚴。皆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稱性功德之所成就。故能遍嚴四種淨土。普攝十方三世一切凡聖令往生也。】

我們講了極樂世界的居住處與出生處,這些莊嚴皆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大願大行稱性功德所成就的。莊嚴有能莊嚴跟所莊嚴,能莊嚴的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所莊嚴的就是極樂世界的四土。大願是智慧莊嚴,大行是福德莊嚴,我們常講福慧二嚴。諸佛菩薩在因地發願的時候有總願和別願,總願就是我們現在皈依佛門包括出家時候發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別願就是每個人發的和別人不一樣的願。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的時候,他發的別願就是四十八願,在因地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的時候,他總覽了二百一十億個佛土,博採眾長,發願要建立一個國土超越所有的國土。他的大願是從自性當中流露出來的。法藏比丘發了這個大願之後就開始勇猛精進修學佛道,經過無量劫的修學六度,修福修慧,積功累德,修德圓滿他的性德就顯現出來,佛果圓成。由此大願大行所圓滿的自性流露出來的極樂四土也是無比殊勝,能夠普攝十方三世一切凡聖令往生也。法藏比丘經過大願大行所成就的極樂國土能夠普攝一切眾生。前面我們講過,下至沒有斷煩惱的凡夫眾生,上至斷除四十一品無明煩惱的等覺菩薩,皆是阿彌陀佛所攝受的對象,到了極樂世界也根據每個人的修行,念佛程度的深淺,以及斷煩惱的程度決定他生到哪一土哪一品,都有他的位置。

【複次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當。】

這是從眾生的角度來解釋功德莊嚴。阿彌陀佛以大願大行成就了殊勝無比的極樂世界,令我們一切眾生嚮往,又以他的大願大行成就了一句萬德洪名,在阿彌陀佛的名號當中包含了大願所莊嚴的多善根,大行所莊嚴的多福德。如果我們現在信願具足能夠念這句佛號,那就能以佛的善根作為我們的善根,以佛的福德作為我們的福德。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把念佛的功德回向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也就有我們每一個念佛人的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當。」這是藕益大師鼓勵我們念佛人,阿彌陀佛已經是功德圓滿成就的,不是現在成就的,也不是過去成就的,他已經成就的。我們只要現在念佛,念念與佛相應,也就等於與阿彌陀佛是一樣的,非常不可思議,一般的人很難生信。

【此則以阿彌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個地方是從生佛不二的角度來解釋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阿彌陀佛是依靠大願大行成就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個可以作為增上本質。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增上本質來激發我們自性所包含的清淨莊嚴。「全佛即生」,阿彌陀佛所成就的依報莊嚴,其實我們眾生自性中本來就具有,阿彌陀佛西方的淨土就是我們眾生心中的淨土,這個就是講的唯心淨土。「全他即自」,我們以阿彌陀佛作為本質,就是把我們自性當中的無量光壽啟發出來,所以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這個講的就是自性彌陀。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從事相來講,完全是依靠阿彌陀佛所發的大願與所行持的大行,與眾生信願持名功德所成就的。從理上講,這些依正莊嚴是我們眾生自性本來具有的,但是我們要通過事相的修學才能把自性本來具有的清淨莊嚴顯現出來,才能夠去利益一切眾生,所以叫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庚初、正明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這段經文的大意是,佛再次告訴舍利弗等諸大眾,極樂世界經常鳴奏種種天樂,每個人能夠隨順自己的心意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極樂世界皆以黃金鋪地,二十四小時中曼陀羅華猶如下雨一般從天而降,花落在人身上非常舒適,所以曼陀羅花又叫適意花。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有種種神通,常於清晨以衣裓盛滿天花,去他方世界供養無數諸佛,到了早飯時間還能趕回極樂世界用齋,早飯之後又去經行、打坐、聽經等等。我們從這段經文可以看出,極樂世界的生活是非常自在。底下來看蕅益大師對此段的解釋。

【樂是聲塵。地是色塵。華是色香二塵。食是味塵。盛華散華經行是觸塵。眾生五根對五塵可知。】

這段講的是極樂世界的妙五塵勝境,為眾生清淨五根所用。天空中經常鳴奏天樂是聲塵。黃金為地是色塵(黃金有顏色故)。紛落的曼陀羅華是色香二塵,花有顏色屬於色塵,有香味屬於香塵。飯食經行,食是味塵。盛眾妙華,用衣裓盛滿天上落下來的妙華,以及去供養他方十萬億佛,供養的時候需要散花,包括飯食經行,這些都需要接觸,屬於觸塵。眼根對應色塵,黃金地、曼陀羅華。耳根對應聲塵,天樂。鼻根對應香塵,曼陀羅華散發清妙之香。舌根對應味塵,天食。身根對應觸塵,盛花、散花、經行都需要接觸。這是清淨五根對應勝妙五塵。

【常作者。即六時也。黃金為地者。七寶所嚴地界。體是黃金也。日分國中後。名晝三時。夜分國中後。名夜三時。故云晝夜六時。然彼土依正各有光明。不假日月。安分晝夜。且順此方假說分際耳。】

「常作者。即六時也。」常作者,指天樂。晝夜六時,極樂世界的天空不間斷地在鳴奏天樂,每一個人能夠隨順自己的心意,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百聽不厭。稱為「天樂」有兩種意思:一是天人所奏的音樂。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但是有人道與天道,天人用天樂來供養阿彌陀佛,供養清淨大海眾。二是極樂世界依報所發出的美妙音樂。經文中有「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極樂世界依報也能發起美妙的音樂,它不像娑婆世界的言情歌曲,剛聽起來特別好聽,但是聽的時間長了就起煩惱心,極樂世界的天樂是百聽不厭,而且能使人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就是生起精進修行之心。「黃金為地者。七寶所嚴地界。體是黃金也。」極樂世界是以黃金為地體,表面用七寶莊嚴地界,有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娑婆世界的地體是泥土,地界用混凝土和磚頭鋪地,不能相提並論。「日分國中後。名晝三時。夜分國中後。名夜三時。故云晝夜六時。然彼土依正各有光明。不假日月。安分晝夜。且順此方假說分際耳。」佛教常講「六時吉祥」,因為古印度把一天二十四小時分為晝三時夜三時,故有晝夜六時之說。在娑婆世界有白晝和黑夜,極樂世界其實是沒有晝夜之分的,因為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都能發光。這裡把極樂世界分為晝夜六時,是因為彌陀經主要是針對我們這些眾生講的,恆順此地眾生的緣故。

【曼陀羅。此雲適意。又雲白華。衣裓。是盛華器。眾妙華。明非曼陀羅一種。應如妙經四華。表四因位。供養他方佛。表真因會趨極果。果德無不遍也。且據娑婆言十萬億佛。意顯生極樂已。還供釋迦彌勒。皆不難耳。若阿彌神力所加。何遠不到哉。】

曼陀羅是梵語,中文翻作適意。曼陀羅是一種天花,在極樂世界晝夜六時,好像下雨一樣地從天空中掉落下來,其花顏色非常潔白,又名白花。衣裓謂盛花器,大概是衣服的下擺,像我們海青一樣把下擺托起來,極樂世界的人用衣裓盛滿了曼陀羅花去供養他方十萬億佛。「眾妙華。明非曼陀羅一種。應如妙經四華。表四因位。」妙華其實不止曼陀羅一種,按照《華嚴經》來講是很多天花。按照《妙法蓮華經》來講有四種天花,分別是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摩訶」是「大」的意思,摩訶曼陀羅華就是大適意花。曼殊沙花,是柔軟花。摩訶曼殊沙花就是大柔軟花,紅色的。這四種花表菩薩因地修學的四種位置。菩薩有五十二種位次,這四種花分別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這四十個位置,是真菩薩位置。「供養他方佛。表真因會趨極果。果德無不遍也。」極樂世界的人民每天一早都要用盛花器盛滿這四種落花去供養他方諸佛,佛是菩薩因地修學的果,菩薩是成佛的真因人,這四十種位置的菩薩不會退轉,不會退轉到凡夫地,也不會退轉到二乘,所以是真因人,他的果地就是要成佛,成佛對於這些菩薩來講只是一個早晚的問題。這裡用花去供養諸佛,代表這些眾生都是以真因在趨向極果。極樂世界眾生供養的佛也不止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而是供養十方一切諸佛,經文有「供養他方十萬億佛」,這是表果德周遍一切。在我們這個世界,我們想供養一尊真佛都不行,釋迦牟尼佛已經離我們而去了,彌勒佛成佛尚早,所以我們每天只能在佛的塑像前禮拜以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心。在極樂世界,不但能在國內見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而且能夠到他方世界去供養無量諸佛,所供養的佛不像我們這裡是去恭敬的塑像,他供養的是真佛,能夠親自聽佛講法。佛以一音說妙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因為佛有妙觀察智,他觀察眾生以何種法能夠得度他就講何種法。所以我們這邊的人是值佛世難,就是得到了人身,但要想生在有佛在世,是要有大福報的。到了極樂世界,不但能夠聽到本國的阿彌陀佛講法,而且能通過如意神足通到他方世界去聽他方佛講法。「且據娑婆言十萬億佛。意顯生極樂已。還供釋迦彌勒。皆不難耳。」前面經文講到,極樂世界距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土,這裡又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的人民可以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土,這就表明我們到了極樂世界,每天可以回到這個娑婆世界來看看。對於那些特別留戀這個娑婆世界的人,你們現在放下,如果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到時候每天想回來看看自己的六親眷屬都是可以的,看到他們得度因緣成熟了,再來度化他們。所以說,可以還到娑婆世界供養釋迦彌勒是非常殊勝啊。「若阿彌神力所加。何遠不到哉。」有些人要問了,像我們這些業障深重煩惱未斷的凡夫,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能不能有這樣的本事,常於清旦前往他方世界供養十萬億佛。我告訴大家,肯定行。我們的煩惱雖然沒有斷,自性本具的神通尚未顯現,但是在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大願力加持下,我們肯定能夠具足這樣的本領。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中,第九神足無礙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他的大願也就有效了。從這個願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不但能夠供養十萬億諸佛國土,甚至是百萬億千萬億,再遠的地方,我們蒙阿彌陀佛大願力加持都能夠到達,無須顧慮。

【食時。即清旦。故云即以。明其神足不可思議。不離彼土。常遍十方。不假逾時回還也。】

這個地方顯示出他方世界的神通力量不可思議。清晨盛滿天花出去供養十萬億佛,吃飯之前又能趕回到極樂世界用齋,這個速度非常驚人,不敢想像。上次跟大家講了,十萬億佛土有多遠,非常不可思議,在這麼短暫的時間能夠去供養這麼多諸佛,所以極樂世界的神足通是非常奇妙的。神足通是六通之一,神通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具有,但是由於無明、妄想、執著障礙了我們種種的功德妙用,不能顯現。神足通有三種能力:一、能到。能夠飛行,像鳥一樣,不管多遠,一剎那就能飛到。二、轉變。能夠變小變大,變大變小;由少變多,由多變少,像分身術一樣。三、身如意。變化莫測,你看到他在這裡,他已經到了他方世界。「不離彼土。常遍十方。」極樂世界人民用這麼短暫的時間供養十萬億佛,其實他本人沒有離開極樂世界,這就更加不可思議了。極樂世界的人都有大乘正定聚,在定中有千百億化身,到他方世界去供養諸佛,有這種奇特的神足通。神足通的產生一方面是淨業行人的行持所感,一方面是蒙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加持。「不假逾時回還也。」不會因為供養他方十萬億諸佛而耽誤回來用餐的時間。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也發了這樣的大願,因中第二十三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乘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傾。不能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從這裡可以看出都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在加持我們,反映出修學信願念佛法門不但是依靠自力,而且是依靠阿彌陀佛的大願力,顯示了這個法門的殊勝。

【此文顯極樂一聲。一塵。一剎那。乃至跨步彈指。悉與十方三寶貫徹無礙。】

上面講到極樂世界的神足通,顯現出極樂世界人民不離此土而能到十方世界去供養諸佛不可思議之理。這一段是顯現出極樂世界的事事無礙法界。文中特舉了極樂世界的「一聲」,聲代表聲塵,代表五塵。一塵,代表微小的空間。一剎那,是很短的時間,凡夫的一個念頭當中有九十個一剎那。乃至於我們一舉一動,隨拈一法,都是我們心性所具造的,心性沒有分別沒有分界,能夠攝盡十方無盡三寶。反過來講,十方無盡三寶的自體也是心性,也沒有分別沒有分界,也能夠攝盡十方無盡三寶,所以能夠不離彼土常遍十方。就像我們在玄義當中講的,一室千燈,光光互遍,重重交涉,不相妨礙,這就是事事無礙法界。

【又顯在娑婆則濁重惡障。與極樂不隔而隔。生極樂則功德甚深。與娑婆隔而不隔也。】

從理上講,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是相通的,那為什麼說從此方到彼方要過十萬億國土呢?其實是娑婆世界的五濁深重,是我們的種種煩惱分別,產生了十萬億佛土之遙。五濁是怎樣產生的呢?眾生由於無明,用身口意造下了種種惡業,就是我們講的業障,它障礙了我們自性德能的顯現,造成了跟極樂世界不隔而隔。現在的人為什麼會有煩惱,為什麼修行不得力,就是惡業形成的業障在障礙我們,所以現在修行要懺悔業障,業障懺悔清淨了,往生也非常容易,非常自在了。懺悔業障的方式很多,我們前段時間舉行的地藏七也是一種事相的懺悔,包括放生、誦經、禮懺都是事相地懺悔業障。而在這麼多法門之中,念佛懺悔業障是最為殊勝,如果念佛能夠念到一心不亂,能夠念到功夫成片,那我們智慧德能就能夠顯現出來了,極樂世界跟娑婆世界沒有距離了。所以極樂世界的眾生是功德甚深,與娑婆世界隔而不隔,雖然相隔這麼遠,但是因為有種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能夠遍知娑婆世界的一切。

【飯食經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畢缽去。不勞舉拭。但經行金地。華樂娛樂。任運進修而已。】

極樂世界的人民去十方諸佛剎供養十萬億佛之後,就回來用早餐。早餐不像我們這裡,頭一天要準備好鹹菜、饅頭,普光居士每天要很早起來。極樂世界不用安排,只要動一個念頭早飯就現前,想吃鹹的就有鹹的,想吃甜的就有甜的,百味飲食任君挑選。吃完之後也不像我們這邊,大菩薩要發心到廚房間去洗碗、收拾,不需要,吃完之後,缽自然退去。實際上極樂世界心地清淨,根本不需要吃飯。不要說極樂世界了,就是三界的色界天這些天人也不需要吃飯,而是以禪悅為食。那為什麼極樂世界眾生要吃早飯呢?因為他是帶業往生的凡夫,娑婆世界有微細的習氣還未斷盡,在極樂世界到了早上自然而然就有了吃早飯的念頭,有了念頭食物就自然顯現出來。早飯之後就去經行,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吃完早飯去散散步,一聽說散步就知道這個人是娑婆世界的,散步把心都散散了,極樂世界的眾生是經行,拿著念珠在念佛,一邊走路一邊念佛,時時刻刻跟佛法僧相應。所以以後在寺院裡面不要用散步這個詞,我們要經行。極樂世界黃金為地,在黃金地上經行的感覺應該是非常殊勝,而且天花繽紛,曼陀羅華像下雨一般墜落,空中鳴奏著種種天樂,在這樣殊勝的情景當中,這些眾生不會起貪念。娑婆世界眾生則不然,我們在寺院裡面,青燈古佛,剛開始來的時候很發心,時間長了道心提不上來,這時就想我還是要回去看看,家裡面住住,廟裡面住住。到了世俗上面,種種五欲六塵,想想還是世俗好啊,心隨境轉。在極樂世界雖然有天花繽紛,天空鳴奏種種音樂,這些眾生不會貪染,而且這些天樂能夠使人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多麼殊勝啊,娑婆世界不能堪比。講這麼多莊嚴,其實都是讓我們生起對極樂世界的嚮往之心。釋迦佛苦口婆心講這些道理,目的就是要讓眾生離苦得樂,藕益大師把每一句每一字展開來講,也是苦口婆心希望我們每一個眾生離苦得樂啊。

庚二、結示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段經文在彌陀經中出現了四次,但是每一次的意思都不一樣,如果我們不學《要解》,很難知道。這段總結五根對五塵的受用,前面講到天樂天花,飯食經行,包括神足通,這些功德莊嚴都是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他的大願大行功德所成就的,所以叫「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己二、約耳根聲塵明受用

【以此方耳根最利。故別就法音廣明。其實極樂攝法界機。五塵一一圓妙。出生一切法門也。】

彌陀經主要是針對我們娑婆世界眾生而講的,娑婆世界的眾生是以耳根最利,所以在此地特別用音聲來廣作佛事。十方世界的眾生五根有利有鈍,佛隨機教化。佛在《維摩詰經》菩薩行品中告訴阿難尊者,「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這是教導眼根利的眾生。有些地方是以佛衣服臥具而作佛事,教導身根利的眾生。也有些地方是以飲食而作佛事,教導舌根利的眾生,比如香積國眾生舌根最利,就以香飯來廣作佛事。《楞嚴經》中有「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娑婆世界眾生的耳根最利,所以這個地方是以音聲廣作佛事,通過講經說法能讓大眾明了佛的真實義。這就是為什麼誦經念佛一定要念出聲音,大家要明白這個意圖,就是要利益無量的眾生。我們在力用中講到四不退,蕅益大師特舉了畢竟不退,有些眾生雖然沒有福德因緣去解脫,但是能得聞一句佛號、一句經文,也給他種下了得度的因緣。要解謂「如塗毒鼓。聞者皆喪。」像金剛種子一樣種下去了。《法華經》有「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散亂心稱念佛號都成為得度的種子,何況我們在這裡一心用功辦道。因為娑婆世界的眾生以耳根最利,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誦經念佛一定要念出聲音,不但自利,而且能夠利益無量的眾生。一歷耳根,永為道種。「其實極樂攝法界機。五塵一一圓妙。出生一切法門也。」極樂世界不但攝受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還攝受了他方世界無量的眾生。彌陀經中,六方諸佛都出廣長舌相讚嘆這樣殊勝的國土,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可見六方諸佛都教導他們的眾生求生極樂世界,在這些國土當中有些眾生耳根利,也有眼根利、舌根利、身根利的,不管哪一根利,在極樂世界全部統攝,極樂世界的五塵是相融相通的。

壬初、鳥音法利

『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這段經文的大意是,釋迦牟尼佛再次告訴舍利弗等大眾,極樂世界有很多種奇妙雜色之鳥,比如我們這個世界比較稀少的白鶴、孔雀以及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其實極樂世界遠遠不止這些鳥,「種種」說明有很多,還有一些鳥在我們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也就不舉出了。這裡例舉了一些娑婆世界比較稀少珍貴的鳥,六時之中出和雅音,常宣妙法,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就是三十七道品。眾生聞者能夠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由此而能圓會一體三寶,圓證三不退。

【種種奇妙雜色。言多且美也。下略出六種。舍利。舊雲鶖鷺。琦禪師雲是春鶯。或然。迦陵頻伽。此雲妙音。未出殼時。音超眾鳥。共命。一身兩頭。識別報同。此二種西域雪山等處有之。皆寄此間愛賞者言其似而已。六時出音。則知淨土不以鳥栖為夜。良以蓮華托生之身。本無昏睡。不假夜臥也。】

這段是介紹極樂世界的眾鳥。「種種奇妙雜色。言多且美也。下略出六種。」這些鳥形象與我們平時所見之鳥不同,很少見,故曰奇。能夠出和雅之音,以音聲說法,說的是三十七道品,故曰妙。雜色,眾鳥顏色不盡相同,色彩斑斕。下面從這些鳥中列舉出娑婆世界能夠見到的六種珍稀名貴之鳥。

白鶴,我們彌陀寺後面一塊空地經常看到白鶴鳥,立於水邊捕食魚類,顏色潔白,亭亭玉立,氣質非常高貴。孔雀,去過動物園都可以看到,孔雀開屏色彩斑斕,非常漂亮。鸚鵡,能夠學人講話,非常聰明。這三種鳥是我們能夠經常見到的,藕益大師在《要解》裡沒有詳細地講。底下三種鳥在我們這裡很少見,西域印度雪山才有。

舍利,舊稱舍利,中文翻作鶖鷺,它的眼睛非常漂亮,透明雪亮。元朝楚石梵琦禪師稱此鳥為春鶯,並有詩云「舍利即春鶯。修眉漆點睛。」形容鶖鷺鳥非常美麗,眉毛修長,眼睛明亮。「或然」二字,謂藕益大師也是聽說,他也不敢確定。

迦陵頻伽,中文翻作妙音,此鳥音聲奇妙,未出世前,在蛋殼裡就能發出美妙的聲音,超越眾鳥之音,出殼之後,其聲更是美妙,只有如來音聲才能超越其上。

共命之鳥,有一個身體兩個頭,各有意識分別,關於共命之鳥有一個因果典故。大家知道,釋迦牟尼佛跟提婆達多是堂兄弟,提婆達多也追隨釋迦牟尼佛出家了,但他一直蓄意謀害佛陀,那是什麼原因使他們結下這樣的冤讎呢?往昔一世,提婆達多與佛陀就是一隻共命之鳥。有一天這隻共命之鳥落在一棵果樹上,提婆達多睡著了,佛陀很清醒,肚子餓了,他不想影響提婆達多休息,就摘了樹上一顆果實吃掉了。吃飽之後飛走了,提婆達多醒了過來,因為他們是一個身體,他感覺到肚子裡面有東西,就問佛剛剛你吃了什麼東西,佛陀講剛剛吃了水果,你在休息就沒有叫醒你,提婆達多就埋怨佛,說你怎麼不叫醒我一道吃呢,從此以後就懷恨在心。有一次他們又來到一顆果樹旁停下來,這次釋迦牟尼佛睡著了,提婆達多就不叫醒他,自己去享用果樹的果實,不料這棵果樹是有毒的,提婆達多吃了之後非常難受,釋迦佛就驚醒了,問他吃什麼東西了,他說我剛剛瞞著你偷吃果樹上面的果實,結果中毒了,因為他倆是一個身體,就都死掉了。因為這樣一段因緣,從此兩個人就結下了冤讎,冤冤相報,佛陀一直牽掛著提婆達多,而提婆達多一直要害佛。從這個典故我們可以看出,冤家宜解不宜結,就因為前世這樣小小的事情,造成了他們生生世世都成為冤家對頭。

「皆寄此間愛賞者言其似而已。」顯現出阿彌陀佛慈悲的細微之處。阿彌陀佛知道我們這個世間很多人把鳥作為寵物來養,喜歡聽鳥的鳴叫,所以佛在此地變化這些鳥,主要目的就是吸引那些喜歡玩鳥之人,讓他們生起對極樂世界的信心,極樂世界鳥的種類特別繁多,而且非常稀奇珍貴。

「六時出音。則知淨土不以鳥栖為夜。」前面講過,印度把一天二十四小時分為晝夜六時,這些鳥兒六時出音,就是在晝夜不間斷地鳴叫。娑婆世界的鳥是晝鳴夜棲,晚間需要休息,不但鳥這樣,人也如此。「良以蓮華托生之身。本無昏睡。不假夜臥也。」極樂世界的眾生是蓮花化生,清虛妙體,沒有睡眠之欲,整天就是用功辦道,精進修持,這也是在極樂世界成佛很快的原因之一。極樂世界的人是這樣,其鳥也在晝夜不間斷地演暢各種微妙之音,說法利益眾生。所說之法,請看下文。

【五根等者。三十七道品也。所謂四念處。一身念處。二受念處。三心念處。四法念處。】

三十七道品大家很少聽聞,而它對於修學佛法非常關鍵。有些人認為三十七道品是小乘法,其實它不但通小乘,也通一切大乘法。三十七道品按照內容分為七科: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阿彌陀經中只講到了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後四科,前面的沒有說到,但是這七科當中每一科都非常重要,不能缺少。我們修學佛法,一定要從這三十七道品下手。有些人認為,修學信願法門不要修學這三十七道品,這是誤解。為什麼現在念佛的人念佛不得力,念佛的人最後不能自在往生,甚至不能往生,其原因就是忽略了三十七道品,而這三十七道品恰是包括在「信願」裡面。藕益大師告訴我們,得生與否全由信願,如何才能有真信切願呢?就是要修學這三十七道品。

第一科、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念處」,念是能觀之智,處是所觀之境。娑婆世界眾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情執很重,所以叫作「有情眾生」,愛欲很強。正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我們看老菩薩最後往生的時候,很多都是不能放下自己最親的人,就是愛欲太強。釋迦佛臨入涅槃的時候,阿難尊者代表大眾去請教佛幾個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這樣問的,佛在世時,我們依佛安住,佛涅槃後,我們依何安住?佛陀告訴阿難尊者,應依四念處安住。我們在座的佛弟子,有幾位能夠記住佛陀這些遺言的。可見四念處在修學佛法當中的重要性。為什麼佛最後要強調四念處呢?因為娑婆世界眾生有四顛倒想,認為世間一切有為法是常樂我淨,無常執常,非樂執樂,無我執我,不淨執淨,就是要用四念處來對治這四顛倒想。

一、觀身不淨。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由於無明、妄想、顛倒,不但貪愛自己的身體,而且貪愛別人的身體,所以叫「愛不重不生娑婆」。要想離開娑婆,首先要離開愛欲,如何能夠離開愛欲呢?就要了解這個身體的真相是怎麼一回事情。我們非常愛護自己的身體,每天都要清洗,化妝、美容等等,但是仔細想想看,我們洗來洗去好像從來沒有把這個身體洗乾淨過,剛剛洗好,要不了多長時間又要重新洗,所以這個身體它是根本不淨。具體來講有九種不淨:(1)種子不淨。我們這個身體是由於無明、妄想、執著產生的貪愛心,感召去投胎所受生的業報身,它種子就不淨。(2)受生不淨。這個身體的由來,是由男女交歡血氣所成,阿賴耶識投入其中,是受生不淨。(3)住處不淨。在母胎當中住胎十月,這種環境骯髒不堪,吃喝拉撒全部在裡面,整天與糞尿相伴。我們在座的都經歷過這樣的胎獄,大家都忘記了。(4)食啖不淨。十月住胎,唯食母血,想想都噁心。(5)出生不淨。十月懷胎之後,出胎之處也不乾淨。(6)外相不淨。出生之後更是髒的不得了。我沒有見過人出胎,但是見過狗出胎,滿身膿血,骯髒不堪,我想人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啊。九孔常流不淨,眼睛流眼淚,雙耳出穢物,鼻孔流鼻涕,大小便道常出屎尿,毛孔經常流汗,這個身體外相是非常不淨。(7)自性不淨。這個身體是業報身,靠穢物所養,它的本性是不淨,不管怎麼裝飾它,用最好的沐浴露、洗頭膏、化妝品,天天吃山珍海味,但是過了一晝夜香味也變成臭味了,排出來的是大便,所以這個身體不管怎麼洗就是不會幹淨。(8)舉體不淨。我們再仔細觀察這個身體,表面一層皮,裡面皆是膿血、屎尿,蛆蟲遍腹,就是一個臭皮囊啊。有些人喜歡把臉上塗得白白淨淨的,身上穿好衣服,但是在衣服裡面的身體有啤酒肚,就像雞大腿一塊一塊的難看死了,這叫舉體不淨。(9)究竟不淨。哪一天我們壽命結束了,去火葬場焚燒,現在還好一點,焚燒的時候沒什麼味道,如果在露天燒會臭氣熏天,平時貪吃的人肥胖的人燒的快一點,脂肪多。要是不去燒,把屍體放在家裡邊,大熱天,要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腐爛發臭,蛆蟲遍覆,最後爛成白骨,所以這個身體是究竟不淨。好色的人,情執重的人,就要修學這個不淨觀,才能放下對自己身體的貪愛,放下對別人身體的貪愛。我還是要講,修行的人一定不能化妝,不能塗紅嘴唇,臉上塗白粉。修學淨土法門的人一定要修不淨觀,你才會對娑婆世界產生厭離心。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是相反的,娑婆世界眾生身體有九種不淨,極樂世界眾生身體有九種乾淨。(1)所有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是發菩提心念佛求生到極樂世界的,它種子是乾淨的。(2)托質七寶蓮台,是受生清淨。(3)住於蓮台之中,住處清淨。(4)以禪悅法喜為食,食啖清淨。(5)花開見佛,出生清淨。(6)得紫磨真金色身,外相清淨。(7)此身從信願念佛而生,到極樂世界蒙佛加被得三不退,與佛同等,是自性清淨。(8)往生到極樂世界與佛一樣,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舉體清淨。(9)一生成就,究竟成佛,是究竟清淨。我們看到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的對比,了解了這些,以後大家就不要把心思,把短暫的時間花在美容方面,要把有限的時間用到用功辦道上面,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就具足與佛一樣的相好莊嚴,紫磨金色之身。

二、觀受是苦。受是領納的意思。大家要知道,在娑婆世界我們感受的這一切都是痛苦的。有人說,我不是感受到快樂了嗎?五欲之樂,天倫之樂,這些不都是快樂嗎?前幾天我們剛剛學過了,這些樂是壞苦,不長遠的,它背後都隱含了痛苦,所以是苦受,在這個娑婆世界沒有樂受,所感受的都是苦受。到了極樂世界,佛在經中告訴我們,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極樂世界是清淨五根對應妙五塵,享受的是絕待不思議之樂,我們明白了這個娑婆世界的苦,就不能執苦為樂,而要追求究竟的快樂。對於我們末法眾生來講,要想離苦得樂,最究竟的方法就是具足信願老實念佛。

三、觀心無常。這個心是妄心,非是真心,真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但是我們現在是妄心當家作主,整天胡思亂想,想東想西,從不停息。妄心指導我們的身口意三業不斷地造業,而且所造皆是惡業,這些業成為業力牽引著我們在六道之中生生世世地輪迴,所以這個妄心從來沒有停息過。我們今世有緣得到人身,有緣聞到佛法,能夠修行,就是我們的大福報。八萬四千種法門,這麼多法門都是要降伏我們的妄心,止住我們的妄念,能夠止住妄念,達到無念我們就成就了。對於修學淨土法門的人,我們是要把萬念,一切的妄念轉變成一個念頭——阿彌陀佛,安住在這句佛號上面,以這句佛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我們再通過修學,最後連這一個念頭也沒有了,那就成就了啊。如果現在還沒有斷煩惱,我們只能把念頭跟這句佛號相應,如果不與佛相應那必然跟貪嗔痴相應,那就是跟三惡道相應了。所以,對於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同修來講,這句佛號一定要常掛心頭,保持這一念。

四、觀法無我。我,有自在義與主宰義。我們現在迷惑顛倒了,執著於四大五蘊和合的假我認作真我,這個假我是沒有辦法主宰一切的。比如說身體要生毛病,你能主宰它不生毛病嗎?它要衰老,你能主宰它不衰老嗎?沒有辦法主宰。我們連自己都沒有辦法主宰,怎麼可能去主宰外面呢。極樂世界就不一樣了,極樂世界眾生皆具有常樂我淨四德,於一切法之中無不主宰無不自在。

這四念處對於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人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四念處作為修學的基礎,那我們所修的就是空中樓閣。念佛念到最後,你還是沒有放下最親的人,還是執著於自己的色身,怎麼可能往生呢?所以我們回頭要好好地在四念處上下點功夫,特別是年輕眾。

【四正勤。一已生惡法令斷。二未生惡法不令生。三未生善法令生。四已生善法令增長。】

正是正而不邪,勤是精進,四正勤又叫「正精進」。四念處主要是講智慧的觀察,是要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了解了世間是苦空無常無我的,就要開始修行離開這個世間,而修行就要從四正勤開始。四正勤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斷惡,二是修善。簡單地說,就是諸惡莫作和眾善奉行兩部分。善與惡的標準如何來界定?如果用佛法的標準,凡是跟自性相應的就是善的,凡是跟自性相違背的就是惡的,對於普通凡夫俗子來說,這個要求非常高。那我們講簡單一點,凡是利益他人的就是善的,凡是搞自私自利損害他人的,那就是惡的。或者用十善業道來講,與十善業道相同的就是善的,與十善業相違背的那就是惡的。

「一已生惡法令斷。」我們在得聞佛法之前,都是魔王的眷屬,是魔子魔孫,因為我們之前都是在搞名聞利養,搞貪嗔痴慢。現在有幸聞到了佛法,知道以前所做的不如法,這時要懺悔,所以我們在皈依之前首先就要懺悔,懺悔過去所造的業,要斷除一切惡業,用功辦道。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可以帶業往生,有些人在這裡容易產生誤解,認為帶業往生那現在造業就不要緊了。大家要明白,所謂的帶業往生,帶的是過去的業不是現在的業。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還不斷地造業,那邊在念佛,這邊在兩舌惡口妄語綺語,還搞人我是非,這樣的人能往生嗎?決定不能往生。

「二未生惡法不令生。」學佛的人要守護住我們的身口意三業,要讓它遠離一切惡法,守住善業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持戒。現在很多人,特別是一些在家居士,對受戒存在很多誤解。比如五戒,很多居士不願意去受五戒,不敢去受五戒,認為自己沒有做到,就不去受,這是一個誤區啊。修行一方面要修心,一方面要修身。修心就是讓我們的妄心定下來,這就要用定,一般的同修很難做到。那我們從修身著手,就是要持戒,用戒律來管住我們,當我們要去造惡的時候會想起,我是一名受過五戒的佛弟子,就是造惡業了,也是懷著慚愧心跟懺悔心去做的。難道你沒有受五戒,去造了這個業,這個罪過就輕嗎?不可能的。而且沒有受過五戒的人,他覺得自己理所當然,我去犯戒不要緊,因為我沒有受過戒,這顯然是不對的。所以我們要鼓勵別人受戒,讚嘆別人受戒。再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的出家人,比丘戒,如果做不到就不去受比丘戒了嗎?對受戒我們要鼓勵和讚嘆。以上兩條是斷惡,下面兩條是修善。

「三未生善法令生。」我們現在開始學佛了,知道了很多善行,我們應該發起菩提心,發心受戒,行持四攝六度,利益一切眾生,讓一切未生善法統統生起。

「四已生善法令增長。」已經開始學佛了,我們要不斷地精進不懈,大家要知道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讓自己不斷地發更大的心去利益無量的眾生。對於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同修來講,就是要信願具足,一句佛號不間斷地念,同時兼行六度。

【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二精進如意足。三心如意足。四思惟如意足。】

第三科、四如意足。又稱四神足,如意就是如我們的心愿,足是滿足。修此四法能夠滿足我們的心愿,所以叫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我們信願具足老實念佛,將來必定蒙佛接引滿足我們往生西方的願望。「二精進如意足。」精進就是精而不雜,進而不退,修學淨土法門的同修一定要專一、不懈怠地去執持彌陀名號求生西方。不要一會兒聽別人講修學禪宗好就去坐禪,一會兒聽別人講修學密宗好就去修密,修來修去最後都不能成就,修學一個法門一定要持之以恆要專一,淨土法門也不例外。現在比較流行一個說法就是專修跟雜修,好多同修對這個問題有誤解,覺得專修淨土法門就是念一部經,一句佛號。大家要知道,所謂專修就是我們這一輩子要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作為我們的最終目標,不要一會兒要到彌勒淨土去,一會兒要到藥師國土去,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要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淨土三福講到讀誦大乘,有些人就誤解為讀誦大乘無量壽經,大乘是包括一切大乘經典,我們把讀誦一切大乘經典統統發願回向成為往生的資糧。所以專修就是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我們的最終目標,這個目標永遠不改變。「三心如意足。」又名念如意足,對於我們念佛人來講,就是要將萬念轉為一念,這一念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別無他念,沒有一切雜念,這樣我們的心才能夠定下來。「四思惟如意足。」又名慧如意足,不管做什麼事情,一定要起觀照,比如念佛,一定要都攝六根,自念自照,觀照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了不可得,雖然了不可得,但是要把能念之心跟所念之佛曆歷分明,制心一處,心不外馳,就是思維如意足。

未完待續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