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淨土法要新白話版(十四)


時間:2017/5/27 作者:夢醒時分

書摘一百零四

福峻的事,如果像你所說的,生前死後,種種情況都是事實,那可以決定是往生西方淨土了。因為活著的時候已將軀殼看破,這是最大的一種利益。由於女人總是特別貪戀幻像,天天妝飾打扮,既然沒有這個念頭,自然也就與淨土法門,容易相應。臨終時的身體瘦削,以及病苦,那是過去多劫的業障,因為他認真修行淨土法門,於是轉重報、後報,為輕報、現報了。你說的「由於修持精進,致使身體越來越弱」,這話不恰當,會有讓信心淺的人,因這話而退惰的過錯。須要知道念佛的人,決定能消除業障,其中有業障現前的,那是轉將來墮三途的惡報,因而現在的病苦就了結了。《金剛經》上說,持《金剛經》的人,由於被人輕賤的小辱,就滅掉過去多劫三途惡道的苦報。那麼福峻將往生西方淨土,當然是以臨終前的小苦,了結無量劫來的惡報,實在是極大的幸運。千萬不可以學不知事務的人,認為是因修持而生病及死亡的啊。念佛人平時有真信切願,沒有一個不得往生的,何況福峻臨終正念明顯,作問訊、頂禮等表現,而死後身體柔軟潔淨,顏貌如生,又何必懷疑他的工夫淺呢?而阿彌陀佛是大願王,十念念佛都會度脫,何況他精進修持,已有二三年,又有什麼可懷疑的呢?

世上有一種人,志向下劣,雖然常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淨土,只要求人天福報,這種人縱然是一生都在修行,也只是得到來生的痴福而已。有正信的人,自己以信願感通佛,佛以慈悲護佑,感應道交,必能依靠佛的慈力,帶業往生,又哪裡須要問他見不見佛,才可以下判斷呢?至於人在臨終前,如果他自己能沐浴更衣,那就很好。如果他不能,絕不可以預先沐浴更衣,讓他難受疼痛,導致失掉正念。你覺得還沒有給他穿法衣、讓他盤膝趺坐為遺憾,不知道正當這個時候,最好就是一心同聲念佛,萬萬不可張羅鋪排(指沐浴、更衣、令坐等)。如果一張羅鋪排,就成了落井下石,切記切記。

你母親年紀大了,我如果不說明這些弊端,你以後會以盡孝之心,阻礙母親往生,那要經很長的劫數流轉在生死輪迴中,都沒有辦法出離啊。我們只要實際利益,不要那些虛名,你的記憶力比較好,不必要求別人作什麼文字流傳,這些都是世間虛浮的事。應該是只要自己,並且和家屬念佛,以此能夠同生西方淨土就可以了。我每天早晚課誦回向時,也兼帶著稱福峻的名,回向頭七天,以盡師徒之誼。再說福峻這一番生與死,可以說是不曾虛生浪死啊,幸運!至於骨灰作面丸的事,甚好,但不可粗率的做,必須將骨質磨成細粉,用細篩子篩過,與麵粉沒有差別才可以。倘若粗心大意的大概研磨,就和面作丸,那樣擔心小魚吃了,會有硬鯁刺壞魚肚子的後患。我怕你粗心,不得不說。(增廣文鈔·復郁智朗居士書)

書摘一百零五

淨土法門,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所建立的,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所指歸的,是馬鳴菩薩、龍樹菩薩所弘揚的,是淨土初祖廬山慧遠大師、天台智者大師、華嚴清涼國師、淨土六祖永明大師、八祖蓮池大師、九祖蕅益大師所發揮倡導的,為了普勸聖人凡人愚人智人信願往生啊。這些菩薩大士,在千百年前,早已為我們研究遍了三藏教,特地選擇出這個不斷煩惱業障,就得到預補成佛的境界,就在這一生,一定出牢籠,是最圓滿頓超,是最簡單易行,包括禪教律的精華而又高出禪教律,既是淺又是深,既是方便又是實際,殊勝特別超越了天然的妙法啊。我信仰佛祖,以古人為師,難道不比親近現今的知識人更好嗎?《華嚴經》一經,是三藏經典里的王,最後結尾,歸重普賢菩薩大願王。華藏世界的大海眾,全部證了法身,都要求往生西方淨土,希望圓滿佛果,我是什麼人呢?敢不景仰追隨嗎?捨棄你的狂心,努力行持這個法門,功德利益,自己理當證知。何必要到處參訪,才知道什麼法呢?(增廣文鈔卷一·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書摘一百零六

《高僧傳》第三集,《法照大師傳》說:大師在大曆二年(唐代宗公元767年),住在衡州雲峰寺,多次在粥缽中,看到顯現非常殊勝的景像,不知是什麼名山。有曾經到過五台山的人,說必定是五台山,於是後來前往五台山拜謁。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到了五台縣,遙遠就看見白光,尋找光源,來到大聖竹林寺。大師進入寺中,上了講堂,看見文殊菩薩在西邊,普賢菩薩在東邊,坐在師子座上,正在說深妙的佛法。大師禮拜二位菩薩,問道:「末法時期的凡夫,距離佛的年代越來越遙遠,知見越來越下劣,罪障尤其深重,佛性無法顯現。佛法浩瀚廣大,不知道修行什麼法門,最為合適。希望大聖,解除我的疑惑。」文殊菩薩回答說:「你正在修念佛法門,現在念佛正是時候。所有的修行法門中,沒有超過念佛法門的,供養佛法僧三寶,福慧雙修,這兩個法門,最為方便適合,為什麼呢?我在過去,因為觀想佛,因為念佛,因為供養三寶,如今得到了圓滿的佛智。所以知道念佛,是所有修行佛法中的王。你應當常念無上法-王,不要休止。」大師又問:「應當怎麼念?」文殊菩薩說:「這個世界的西方,有阿彌陀佛,那佛的願力,不可思議。你應當堅持念,不要有間斷,壽命終結後,決定能往生西方淨土,永不退轉。」說完這個話,當時文殊普賢二位大聖,各自伸出金手,按摩大師的頭頂,為大師授記:「你因為念佛的原故,不久就覺證無上正等菩提。如果有善男女等,希望快速成佛,沒有比念佛法門,更能快速證無上菩提了。」說完,二位大聖,互相說讚嘆的偈語。大師聽了,歡喜激動,所有疑惑都消除了。這是法照大師(淨土宗四祖),親身到竹林聖寺,得到文殊普賢二位大聖所開示的情況。(文鈔續編·致廣慧和尚書(民國二十九年正月))

書摘一百零七

念佛的人,也不是不可以持咒。但須要主次分明,那「次」也是歸主的。如果隨隨便便的沒有什麼分別,一樣的對待,那主也不是主了。《準提咒》、《大悲咒》,哪有優劣不同?心如果至誠,法法都靈驗,心不至誠,法法都不靈。一句佛號,包括了一大藏教,沒有遺漏。通宗通教的人,才能作真念佛人,而一無所知、一無所能的人,但只要口會說話,也可以作為真念佛人。除了這兩種,那真不真都在自己的努力,依不依教奉行了。至於修行淨土法門,有決定不疑的道理,何必要問他人的效驗?就算是舉世所有的人,都沒有效驗,也不會生一念的疑心,因為佛祖的誠實語是可信的。如果問他人效驗,就是對佛的話信心不夠,而以別人的話為準了,就是有投機的心,就不會成事。英烈漢子,絕不會捨棄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心中沒主見,總是要驗證別人的話作為前途的導師,可不悲哀嗎?(增廣文鈔·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書摘一百零八

念佛和回向,不可偏一邊廢一邊。回向就是信願通過口發出來,但回向只適合在夜課完畢後,以及在白天的念佛誦經完畢後進行。念佛應當從早到晚不間斷,只要心中具有願意往生的念頭,就是常在回向。如果是依照儀誦文回向,就不要常常這麼做。大乘的經典,每部經都是讓所有眾生直接成就佛道。只可惜人們不誠心念誦,所以得不到全部利益啊。《楞嚴經》第五卷末,《大勢至菩薩圓通章》,是淨土宗的最上乘開示。只是這一章,就可以與《淨土四經》並列其中了,哪裡有文字太長的問題呢?君子的學習是為自己,是念念都在反省自己啊,夢著醒著都一樣,只有功夫到家的人才能做到。但在醒覺時常持念,時間久了夢中自然和醒著一樣沒有大的差別了。(增廣文鈔·復永嘉某居士書四)

書摘一百零九

「回向」的人,對於自己所修念誦的種種各功德,如果放任不管,那就會得到各種人天福報。如今將所作功德本來會得人天福報的因,迴轉歸向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用作超凡入聖,了生脫死,甚至將來究竟成佛的佛果,不要只是得人天福報而已。用一個「回」字,就看出有決定不隨順世情的意思;用一個「向」字,就看出有決定希望出離世間的目的。這就是所謂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啊。所作功德,是人天福報的因啊,回而向涅槃的果。所作功德,是生滅中的事啊,回而向不生不滅的實相妙理。所作功德,原本屬於自己的行為,回而向法界一切眾生,就是發願立誓,決定所要趨向的名詞啊。有三種意義,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這就是回事向理的意義。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這就是回因向果的意義。三,回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這就是回自向他的意義。回向的意義,太大了啊。回向的方法雖然不一樣,但必須以回向西方淨土,作為唯一不二的最妙法。因為其它大願,不求往生西方淨土,總是很難成就。如果往生西方淨土,沒有不成的願。因為這個道理,凡是一切所作的功德,即便有別的期望,也必須再回向西方淨土啊。(文鈔三編·復愚僧居士書)

書摘一百一十

這個心,是一身的主宰,萬法的源頭。順著它就迅速成就菩提,逆著它就永遠沉淪生死。一切眾生,迷惑背離本心,追逐妄想的境界,常生起貪嗔痴,拚命造殺盜淫的惡業。輪迴在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的六道中,出沒在欲色無色的三界內,久經無量的長劫,也不能出離。你既然發心歸依三寶,作為佛弟子。須要發菩薩四宏誓願,自利利他。四宏誓願的意思,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須要知道這四宏誓願,是三世一切諸佛誓願的根本。你在日常生活行為中舉心動念,要與這個誓願相合。如果是相合的,就要擴大讓它更圓滿;如果不相合,就要斷除讓它乾淨滅盡。然而要想利他,先必須自利,如果不是自己先出離生死,怎麼能度其它生死眾生?比如正在海水中掙扎要淹死的人,是不能救海水中別的要淹死的人的。

如來所說解脫生死的法門無量無邊,只有淨土念佛一法,下手容易而成功率高,用力很少而得效益快。如果想要這一生就了結生死大事,除了這個淨土法門沒有別的。所謂「淨土」指的是,要生信發願,念阿彌陀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啊。如果能信願真切,一心念佛,到了臨命終時,決定蒙佛接引,往生極樂國。既已得到往生,那就脫離凡夫體質,高高的參預到聖人群中,仰見阿彌陀佛聽聞佛法,證悟無生法忍,神通智慧,不可思議。然後乘著本願輪,再回入娑婆世界,有種種方便,度脫眾生。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應該以什麼身分得度的眾生,就現什麼身分而為他說法。要讓一切眾生,共同出離生死,共同成就佛道。才可以圓證自己本來具有的妙真如心,才可以究竟契合菩薩的四宏誓願,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以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啊。

心愿的意義,就是這樣。如果能顧名思義,身體力行,可以說是超常的大丈夫,火里的蓮花,如來的真佛子,大菩薩的真正繼承人啊。努力吧努力吧!(增廣文鈔卷一·與心愿居士書(代友人作))

書摘一百一十一

佛經教人們常行懺悔,這樣可以斷盡無明,圓滿成就佛道。雖然階位達到等覺如彌勒菩薩,還要在二六時中,禮敬十方諸佛,以此徹底滅盡無明,圓滿證悟法身。何況等覺菩薩以下呢?而博地凡夫通身都是業力,不生慚愧,不修懺悔,雖然一念心性,與佛平等,但由於煩惱惡業障蔽了心源,不能顯現。(增廣文鈔卷一·復鄧伯誠居士書二)

書摘一百一十二

而末法眾生,無論有善根、沒善根,都應當決定專修淨土,法門是什麼也就不須要問佛。善根有,固然應該努力,善根沒有,更應當認真培養,那麼善根怎麼樣也不須要問佛。只應該持咒,助修淨土法門,不要隨便作法問佛,痲煩褻瀆佛聖。倘若動不動作法,如果身心不恭敬、不至誠,或有可能引起魔事。(增廣文鈔卷一·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