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淨土法要新白話版(二十八)


時間:2017/5/30 作者:夢醒時分

書摘二百三十

光陰迅速,時序變遷。剎那剎那,一念也停不住。這是造物主出廣長舌,普遍為你我一切眾生說人命無常,榮華富貴不久存,應趕緊尋找歸路,免受六道沉淪的無上妙法啊。你既然厭棄世間繁華,發心出家。必須努力勤修,千萬不要守舊混日子。人是出的氣雖然有,入的氣難保證,一口氣不來,就屬於後世了。應當明白女身雖然有五漏(不能為身主家主人主物主聖主,專指女性),心性原本具有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徹底洗除無量劫累積的女人習氣,努力持念彌陀的聖號。觀照這個娑婆世界,濁惡超過糞坑。深信那個極樂世界,就是我本有家鄉,不求這世來生,人天大王等福樂,只願果報終壽命盡,蒙受佛的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從早到晚,念念不忘,念到極處功夫純熟,感應道交,臨命終時,必能滿足願望。既已生到淨土,頓時了悟無生法忍。回頭觀察世間富貴,不就如同陽焰空花都是虛幻的,完全就是牢籠毒海啊。

然而要往生淨土,先治好染污的習氣。佛經總是說,富貴難學道,女人也難學道。因為富貴的人,驕慢成習慣,奢侈為主要行為。既然不能謙虛接人待物,謙卑約束自己,又怎麼能息止雜念忘掉各種擾亂的因緣,虛心求道呢?女人就是只注意打扮,常懷有妒忌心,不知縱然是天姿國色,也依舊是糞袋皮囊表面光。既然貪戀幻化的形體,怎麼能悟到妙性?如來為了對治這種病,勸修四念處觀。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這四觀如果成就,那麼貪戀自身的習氣,消滅無餘,就像洪大火爐化掉雪片啊。你因為是富貴女人出家,凡是驕奢艷冶的習氣,必須徹底拋棄,不要有一絲一毫留在胸中,將來才有出離苦難的可能。

現今法弱魔強,良師善友最不容易得,直接去找古人作朋友,以古為師。《比丘尼傳》、《善女人傳》、《淨土十要》、《淨土聖賢錄》,應當反覆熟讀。這樣是求取佛法有來源,墮落魔道沒可能了啊。近來僧尼,多有不如法,不可濫收徒眾,壞亂佛法,實在是要特別注意的。應當恪守清規,力修淨業,在生時是模範,死時投入蓮池海會,才不辜負跳出萬丈火坑,親身作為如來的弟子啊。努力努力,不忘我的話。(增廣文鈔卷四·示某比丘尼)

書摘二百三十一

清朝乾隆嘉靖年間,有三個禪僧,本是同參道友,死後,一個生在江蘇,叫彭文章;一個生在雲南,叫何桂清;一個生在陝西,叫張費。三人中,只有彭文章記得前生的事。後來入京城會試科考,彭文章見到二人了,於是說起前生為僧的事。那二人雖然不記得前生,但一見面如同故人,成了莫逆之交。經過殿試(皇上親考),彭文章中狀元(第一甲第一名),何桂清中榜眼(第一甲第二名),張費中傳臚(第二甲第一名)。彭文章也當過主考學台(督學)的官,但很有些貪色,後來死在俗家。何桂清作南京制台(總督)的官,太平天國洪秀全楊秀清造反,南京失守,被皇上問罪處死。張費還教過鹹豐皇帝的書,回族要造反,把他騙去殺害。這三個人,也不是平常的僧人,可惜不知道求生西方淨土,雖然得了點洪福,其中二人不得善終,彭文章竟然貪戀女色,來生後世,恐怕更不如這一生了啊。

又有蘇州吳引之先生,是清朝探花(第一甲第三名),學問道德相貌都很好。民國十年(1921年),朝拜普陀山法會閒余時,自己說自己前生是雲南和尚。因為是燒香過客來去匆匆,不能多說,也沒有詳問是怎麼回事。民國十一年(1922年),我前往揚州刻書,住到蘇州一位弟子的家裡,於是查訪吳引之,以為他沒有忘記過去的事。等見面後交談,他已經完全忘失了,從此沒有來往。民國十九年,我閉關在報國寺,到十一月,他與李印泉,李協和二先生來我這裡。我問:「你怎麼知道你前生是雲南僧人?」他說:「我二十六歲做了一個夢,夢到一寺院,知道是雲南某縣某寺,所見的殿堂房舍,樹木形狀,都像是經常見的,也以為自己是僧人。醒來後記得清楚,一一記錄下來。後來有一友人去那裡作官(張仲仁先生,尚知此人姓名),把記錄拿去一對照,絲毫不錯。」我說:「先生已八十歲,來日不多了,應當恢復前生和尚的事業,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才不辜負前生修持的苦功啊。」他說:「念佛怎麼希奇?」我說:「念佛雖然不希奇,世間沒有多少人念,最不希奇的事,就是吃飯,全世界沒有一個人不吃飯,這種最不希奇的事,你為什麼還要做?」他不能回答,但也不肯念。他問二位李先生:「您二位念嗎?」答說:「念。」他還是沒有接著說什麼。至十二月三十日夜晚,將點燈時去世,恰好滿八十歲。這位先生前生也很有修持,所以今生感應到大功名,大壽命。今生只是盡到一般的人倫,佛法也不相信了,豈不是非常可悲嗎?不過這四個人,都是還沒有證到的。但即使已經有所證的,沒有能斷盡煩惑,也難出離生死。

如唐朝圓澤禪師,曉得過去未來,也還不能了生死,何況只是臨終去得好,就會了生死嗎?唐朝李源的父親,住守東都洛陽,安祿山造反,殺了他父親,李源於是不願做官,把自己洛陽的住宅,改造為慧林寺,請圓澤禪師做住持和尚,他也在寺中修行。過幾年,李源要朝拜峨眉山,邀請圓澤一同去,圓澤要走陝西旱路,李源不願經過京城長安,一定要由荊州水道去。圓澤已經知道自己不能回來了,於是將後事一一寫明,夾在經卷中,還沒有聲張,就隨李源乘船去。到荊州上游,將進峽谷,那地方水勢艱險,不到天黑就停下住宿。忽然看見一婦女,穿著錦緞褲子,在江邊打水,圓澤一見,雙眼流下淚來。李源問怎麼回事?圓澤說:「我不肯從這條道走的原因,就是怕遇見這個女人。這個女人懷孕已經三年,等候我做兒子,不遇見還可以躲掉,現在既然見到,非做她兒子不可了。你應該念咒,助我快速投生,到第三天,應當來我家看我,我見你一笑作為憑據。過十二年後,八月十五日夜,到杭州天竺山葛洪井畔來會見我。」說完,圓澤坐脫身亡,婦女就生下孩子了。三天後,李源去看,一見,那孩兒就笑。後來李源回到慧林寺,見經中有預先寫好後事的字條,更相信圓澤不是平常人。到了十二年,李源提前到杭州,八月十五日夜,前往所預約的地方等候。忽然隔河對岸有一個放牛的孩子,騎在牛背上,用鞭子打牛角唱道:「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易性常存。」李源聽了,就打招呼問訊,交談。談完,又唱道:「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游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然後乘牛而去。(文鈔三編卷四·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書摘二百三十二

《律藏》不允許沒有受戒的人看,一來恐怕那不明白深遠道理的人,見到那犯戒的痕跡,不知是大權菩薩示現,想要使佛制定的戒能夠約束後世,所以現作不如法相,用來啟示大家知道如來的立製作為一個示範啊。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根據眼前所見,就認為如來在世,佛的許多弟子多有不如法的,從此起邪見並藐視僧人,那個罪過不小;二來《律藏》中的事,只有僧人知道,倘若讓不是僧人的人閱讀,或者有外道假冒比丘,作不法的事,誣謗佛法,那禍害不小,所以要嚴禁而預防啊。至於好心護法,校正流通,怎麼可以按平常的道理對待?如果執著「沒有受戒的人不能看律藏」這樣的話,那戒律方面必須僧人書寫、僧人刻制、僧人印刷、僧人流傳,才可以不違反佛的規制啊。

天下萬事,都有一定的道理。而當事的人,必須秉持一定的道理,而去按「隨機處理」的道理行事。道理與方便相契合,法理與宗旨相符合,這才是明白人。律藏中必有明文規定,我因為老眼昏花,不能全部看遍。蕅益大師《毗尼集要》,也有這樣的說法,也不須查找。但是無上他不明白深遠道理,只根據眼前現象,以及想知道佛法中機密的事,就認為有假冒比丘等過錯。那可以放心安意,校正流通,那功德無量無邊,何須過慮呢?但必須保持沉默,不可以把律中的內容,對無知無識的人宣說,並且隨隨便便寫錄在尋常文集中,給無知的人妄造口業的機會。世出和世間,道理都有定規,法是沒有定規的。大的方面管理國家治理世間,小的方面喝一口水啄一口米,沒有不是一樣的道理,為什麼對《律藏》的事就死板執著呢?(增廣文鈔卷二·復徐蔚如居士書一)

書摘二百三十三

二祖善導大師五祖少康大師弘揚淨土宗,街頭巷尾,佛號聲廣泛傳播,如唱秧歌,人人願聽,如傳聖旨,各各遵行。誰說沒有寺廟不能弘法?必須知道有真心,自然可以勸化。以自身作榜樣,使人人各儘自己的本分;引古人作典範,那麼家家都是道場。正當在這個大亂的世道,正好弘法在不知不覺中,比那搞大建築的吃力痲煩、勞心擔憂的人,相差太懸殊了。(文鈔三編卷三·復淨善居士書二)

書摘二百三十四

如今的人一般都帶一分誇大氣派,比如沒有弘法,先要求外國沒有翻譯的經,而本國已有的經,是不是已經一一研究得很透呢?況且佛經中的義理,懂得其中一二,就可以上弘下化了,更何況數千卷那麼多,還不夠用,而要尋訪印度各國嗎?凡是這種提倡,我都不以為然。那都是出於好高務勝,見異思遷,以為「我」應當出人頭地,如果別人說什麼也跟著說什麼,那不足為奇,顯不出「我」的本領啊。根據閣下的才智而論,應當依我所說的,那利益就大了。否則選擇一個寂靜隱晦的地方,努力修淨土法門,將從前所得的學問文章,拋向東洋大海外,就當自己原本是一個無知無識的人,在不生分別心中,晝夜六個時辰(一時辰四小時),專持一句洪名聖號(阿彌陀佛)。如果能徹底放下僥倖的心,必定親見本來面目,從此高舉佛法大旗,使一切人同歸淨土法海。在生時是聖賢一類,死後投入蓮池海會,才可以不辜負所學到的,是大丈夫真佛子啊。(文鈔三編卷一·複葉玉甫居士書)

書摘二百三十五

所說用文字書畫音樂,接引初學的人,入佛法海,是菩薩大願。但是須要衡量自己有不隨境緣所轉的定力,那對自己對別人,都有大益。否則總是向外事上用心,恐怕對於了脫生死這一招,弄得難以成就啊。(文鈔三編卷二·復張覺明女居士書一)

書摘二百三十六

不知求生西方淨土,才能弘法利生。不把求生西方淨土作為主事,那辜負佛恩也太大了。世上多有不自量的人,往往把菩薩所行的事,直接當作自己的本事。而不知自己在苦海中還沒有出離,怎麼能普遍救度苦海中的人?(文鈔三編卷二·復志梵居士書三)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