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淨土法要新白話版(三十七)


時間:2017/6/3 作者:夢醒時分

書摘二百九十四

經上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恐怕遭到惡果,預先斷除惡因,於是罪障消滅,功德圓滿,直至成佛而後已。眾生經常造作惡因,想要免去惡果,譬如正當太陽底下想躲開影子,徒勞費力不可能。常見到無知的愚人,稍作了一點小善,就希望有大福,一遇到逆境,就認為作善事反遭殃,沒有因果,從此退悔初心,反謗佛法,哪裡知道因果報應通三世、轉變是由心作用的奧妙呢?因果報應通三世是,現生作善作惡,現生獲福獲殃,叫做現報;今生作善作惡,來生獲福獲殃,叫做生報;今生作善作惡,第三生,或第四生,或第十百千萬生,或等到無量無邊的劫數後,才受福受殃的,叫做後報。後報就遲早不定,凡是所作的業,決沒有不報應的。轉變是由心的作用,譬如有人所作惡業,本應當永墮地獄,長劫受苦,那人後來生起大慚愧心,發起大菩提心,改惡修善,誦經念佛,自己奉行佛法並且勸化他人,求生西方淨土。由於這個原故,現生或被人輕賤,或稍得一點病苦,或略受貧窮與其他一切不如意的事,先前所作永墮地獄長劫受苦的業,就消滅掉了,還能了生脫死,超凡入聖。《金剛經》所謂「若有人受持此經,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意思,就是轉變由心的意義啊。世間人稍遇到災殃,不是怨天,就是尤人,絕沒有作償還欠債的想法,生悔罪的心。須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雜草就不能獲得好穀子,種荊棘就不要指望收稻粱;作惡卻獲福的,是往世的栽培的福根深啊,如果不作惡,那福報就更大了。譬如富家子弟,吃喝嫖賭,揮金如土,而不會立即受凍挨餓,因為他金錢多啊。倘若天天這樣,縱然有百萬的富豪,不幾年就家敗人亡,掃地乾淨了。作善卻遇災的,是往世的罪業深啊,如果不作善,那災更大了。譬如犯重罪的人,還沒有行刑,又立小功,因為功小的緣故,不能全部赦免,改重為輕。倘若能天天立功,因為功多而且大的緣故,就罪盡赦免,又再封侯拜相,世代繼承官爵,與國運一樣長久。

大丈夫生在世間,當具有超出常理的知見,怎麼可以使身外的東西,累壞了自身?譬如金珠滿屋,強盜來搶,只應該捨棄金珠快逃,怎麼可以守財等死?因為金珠雖然貴重,如果比起身命,還是輕賤,既然不能兩方面都保全,只可以舍掉金珠而保全身命了。而且你的財物已經燒毀,白白的憂傷有什麼用?只應該隨緣過日子,竭力念佛,求生西方淨土,那麼在未來際,永遠脫離眾苦,只有享受樂了。這樣的話反倒因這個火災,成就了無上道,應當感恩報德還來不及,怎麼還會這樣的怨恨迷悶呢?請你把我的話詳細參考,就應當心開意解,如撥開雲霧就見到天日了,從此就災殃翻過來成為善導,轉變熱惱當下清涼了啊。倘若還在執迷不悟,勢必發顛發狂,那本心已經喪失,邪魔附體,縱然有千佛出世,也不能救你了啊。(增廣文鈔·與衛錦洲居士書)

書摘二百九十五

果必有因,切不要怨天尤人,君子認命而行。有富貴,面對富貴,富貴的人,有財力勢力就應當用自己的財力勢力,利人利物;是貧賤,就面對貧賤,過去本來富貴,現今已經貧賤,就勤儉節約,好像一直就是貧賤的人;在偏僻貧窮地,就面對偏僻貧窮地,如果遭遇亂世,舍家避難,在偏僻貧窮地,也好像就是那裡的人;遇患難,就面對患難,既然有憂患災難,那也沒有什麼怨尤,好像應該受這樣憂患災難一樣。所以君子沒有什麼情況下而不樂天知命,心中坦然啊。

你已經貧窮了,還想擺先前的架子,那憂勞不堪。恐怕由此可能引起疾病,或者導致喪命,是嫌往世的業力所感招的苦小,而自己不肯忘情那先前富有的景況,白白受憂勞,使痛苦加大,不但沒益處,反而受大損失。試想天下的人,比我苦的,不知有幾千倍。我有幸半生還好,現在雖然不好,比起出生就不好的好多了。世間男女,給別人作僕人使喚的多了,事事親自做,是人生的本分,就是為別人作僕使,只要我不存壞心,不做壞事,也很有面子。如果自己使用別人,就覺得榮耀,如果給別人使用,就覺得羞辱,這是世間賤男人的心態。如果是大君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隨遇而安,雖然富貴,而守貧賤的本分,即使貧賤,也覺得沒有什麼遺憾。

你是學佛的人,幸好有點錢,就妄想發大財,學做印度香,這香有罪過,我絕不燒它,這就是你不善處富有的表現。如今竟然貧困了,又什麼事都不做,妄想從前富的時候,這也是你不善處貧窮的表現。你能夠忘情於先富後貧的狀況,我保證你決定可以念佛往生西方淨土,否則難免來生比今生還要苦啊。(文鈔三編·復蔡契誠居士書二)

書摘二百九十六

人生世間,貴在守本分。凡是一切人,發顛發狂,甚至常生悲觀心,常想自殺的,都是不真修實行,想得大幸福,事事如意,財色名位,想在別人之上。倘若前生修有痴福,得到了他想要的,就驕奢淫逸,沒有什麼壞事不乾的。這樣的禍,比起自殺來,應當更重萬倍。幸好沒得到痴福,還不至於這樣的慘烈。

你想要消除這個煩惱,應當事事守本分,不要在分外起一絲一毫想多得的妄念。隨緣做事,即使為別人作僕人,也必須盡我為僕人的本分,而不以為恥,以及認為我不是應該做僕人的心。而今做為僕人,我能盡我為僕人的本分,不生矜持自己輕視他人的心,主人了解我,我也不歡喜,主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我盡我的本分,了不了解任隨別人,沒有計較心,沒有抑鬱心。這樣做僕人,別人應當尊為師長,不敢以僕人看待啊。即使別人因為我善於盡僕人的本分,而不敢把我當僕人看,而當老師看,我仍然不起自高自大的心,覺得「僕人」與「老師」都是假名,盡我本分去實行,只怕名不副實,不計較別人的待遇。古代的大德,雖然到了窮困不能生活時,也沒有憂戚抑鬱的念頭;即使是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仍然是山野農夫的態度。這就是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所以坦蕩蕩啊。否則,就是小人常患得患失啊。

你想求我去除你的病,你信上的字,要慢慢的詳細斟酌而看,才認得是什麼字,才認得是什麼話,所以我知道你是志大話大,絕不實際做事的。假使安分不自驕傲,怎麼會有最大的要求,卻寫出這麼難認的字,讓別人費許多心思看懂我的信,給我想辦法,解我的愁悶呢?如果你做了上等人,那一切評論,又不知如何花哨呢?

如馮夢華的字,十封信,就有九封是別人看不懂的,弄得兒子死,孫子死,孫子的孫子死也看不懂,多半由於看不出什麼字的原故,你且不要以為他奇特。凡是寫字,要讓人一目了然,才是大君子利人自利的心。馮給我的信,我費了許多工夫,只認得八成,我回復他說:「尊貴的信,我只認識八成,而意思已經明白了。倘若不怎麼識字的人完全看不懂,那就誤事不小,請以後不要用這樣的大派頭,才好利益別人。」後來給我的信,就用工整的楷書,我以為他改掉習氣了,問到他人,還是舊派頭沒改。

你憤憤不平想要自殺,我說的話,恐怕你不接受。前年一位軍官,是山西繁峙縣人,姓續,因為國家不得太平,到中山陵剖腹自殺,被人救下來沒死成。有一個皈依弟子,因為軍官是憂國自殺,特勸他來蘇州皈依,他在蘇州住了好多天,他妻女也帶來過。有一天,軍官領他女兒與僕人同來,他女兒已有十歲了,僕人有近三十歲,他與我談話,他女兒與僕人戲玩。他呵斥,女兒不聽,發大脾氣呵斥,稍靜一會兒,又玩鬧起來。我明白了他是只知道憤世,沒有治世的才能,只一個女孩,在我這裡還不受約束,何況統帥兵馬呢?不能教兒女,怎麼能訓誡兵士呢?說這事,是恐怕你不認同我所說的話,而作一個證明罷了。(文鈔續編·復某居士書)

書摘二百九十七

你在銀行,應當一切時間,小心勤慎,且不要學說大話,不認真用心於小事。須知這種派頭,是敗家子的派頭,因為還沒做大事,就忽略小事,以為我是大才,何必拘小節,須知這是自欺欺人的下流種子。凡是做大事的人,在小事上決不肯輕忽;凡輕忽小事的人,決定不能擔任大事。怎麼能知道呢?因為君子是隨緣隨命做事的。你在做小事的地位,不肯盡職盡分,以為我何必用心於小事,等到一得大事,就驕奢淫逸起來,因為根本沒有立穩,枝節怎麼會暢茂發達呢?

比如一個人,小有才,也有點修持,心中便覺得我很高明,很有修持,因此貢高我慢的心,招來往世曾受怨害的怨家對頭,給他現身惹事,入他的心竅,弄得他才不成才,修不成修。假使這個人謙恭孝順,由於有修持的力量,應當能消滅過去的業,增長善根,將來臨終,往生西方淨土,得到超凡入聖的真利益,比以前貢高自誤,那利害哪裡是天與淵的懸殊差別。這事你應該知道,所以用這件事作為你前途的借鑑。(文鈔續編·復周法利居士書三)

書摘二百九十八

僕人丫環多不知好歹,在大戶人家做事,不知道愛惜米谷各類物品,那折福折壽的事,每天不知有多少次。最近聽曹崧喬說,一仙人附人體上看病,一大戶人家的老媽子,稍微有點半身不遂,也去求看。沒到跟前,仙人說:「你不要來,你遭踏主人米飯食物太多,不久就會全身瘋癱而死。」這話應當與汝貞、昭娥二女子說,讓她們愛惜主人的東西,培植自己的福壽,也可以把這個功德,回嚮往生淨土。(文鈔續編·復江易園居士書四)

書摘二百九十九

是罪是福的賞罰,陰間確實有主管的人,但也不像陽間那麼痲煩複雜。因為記錄簿都是自然出現自然消失,並不是有人登記勾消啊,所以陰間沒有錯判。倒是有因為那省的某人該死掉,陰間誤勾了這省同名的某人死掉又活過來的例子,是借這個不應該死的人,表明確實有陰間地獄刑罰等事,可以期望世上的人相信罷了。所以常有世間正直的上流人士,暫時代理閻羅王管理陰間的事;有世間的平民作陰間的差使,因為誤勾人命,挨打而被開除的事。這都是因為固執的儒生,因為眼不見而不信,並且因此誹謗佛法,所以特別顯現這種事,以此希望儒生開開眼光見識見識吧。這種事很多,就舉一件,讓大家都知道。蕅益大師《見聞錄》記載:湖北一位秀才,暫時代理五殿閻羅王的事。一天夜裡到陰間,見一個記錄簿,記錄他妻子盜殺鄰居的雞,連雞毛共一斤十二兩重(過去一斤是十六兩),因而摺疊記錄簿的角作記號。醒來問他妻子:「為什麼盜殺鄰居的雞。」他妻子不承任,秀才說:「你還瞞我,陰間記錄簿上已有記錄,你盜殺鄰居的雞,連雞毛共一斤十二兩。」妻子說:「在院中曬東西,雞來吃,用東西投擲雞,就打死了,還沒有動。」讓妻子稱量雞,果然一斤十二兩。讓妻子把雞和一隻雞的價錢歸還鄰居,為鄰居說明情況,請不要見怪。當夜入陰間看視記錄簿,那摺疊的角還在,一個字也沒有了。你認為陰間刑罰是佛設下的,可真是太辜負佛恩了啊。(文鈔續編·復某居士書)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