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智慧型師父:《壇經心要直解》般若品2


時間:2017/6/10 作者:清蓮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這段經文的大概意思是說,我們的智慧時時刻刻都不滅,說話做事都是智慧的妙用,也就是所謂的「一行三昧」。當一念糊塗的時候,般若就不顯現了?實際上也顯現,只是忘了。忘了自性般若,就叫「一念愚」。我們現在不知道自己的般若在放光,不知道能說法的、聽法的都是般若在起作用,這就是「不見般若」。

實際上般若是用來起妙用的,並不是修來的,是大家本有的。我們必須要了達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是般若的光芒,這時候就不愚了。

修行是為了了達諸法實相,我們卻不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諸法實相。想事情的時候也要了達它是諸法實相,正所謂「想即是空」。

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波羅蜜」是印度話,唐朝時用中國話翻譯就是到彼岸。這段的大概意思是說,當所有的事情都變成「波羅蜜」了,都變成智慧了,就「心不住法,道即流通」了。意思是這個心在任何時候都不執著在一個地方上,事情過去就過去了,如水上畫圖一樣,畫過去了不留任何痕跡。這也就是《金剛經》中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智慧到彼岸也是這個意思,「故號波羅蜜。」

善知識!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我們要了解所有的起心動念、所有的行為都是般若的光芒,現在聽法是般若的光芒,走路也是般若的光芒。不僅要明白這個道理,還要落實在生活中,這就是般若行。六祖反覆講這個道理,說明它是何等的重要!

「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我們把所有的心行都變成了般若行的話,煩惱也就變成了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這裡反覆講的,仍然是讓我們了解所有的事情都是般若智慧的顯現,了解了之後,就要把生活中的事情都變成自性光芒,而且念念不愚,念念像流水一樣,能真正做到的話,我們的心就解脫了,也就達到智慧的頂峰了。

六祖這是從不同的方面講這個道理。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綜合上一段講的,在座的各位如果真的做到了把所有的事情變成了般若的行持,那貪、嗔、痴三毒,自然就轉變成戒、定、慧三無漏學了,所有的煩惱就轉變成智慧了。

禪法其實並不複雜,明白這個道理馬上就運用,運用完了就解脫了。就像《圓覺經》裡面講的「知是空華,即無輪轉。」知道一切事情都是空花水月,不再做夢就行了,而且在任何時候都是清醒的,都知道是智慧顯現,這時候就解脫了。六祖這是在反反覆覆、苦口婆心地給我們講這些道理。

善知識!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當知此經功德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讚嘆,莫能具說。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龍下雨於閻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棗葉。若雨大海,不增不減。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從天有,元是龍能興致,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善知識!小根之人,聞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長。小根之人,亦復如是。元有般若之智,與大智人更無差別,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猶如大雲覆蓋於日,不得風吹,日光不現。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開悟頓教,不能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善知識!內外不住,去來自由,能除執心,通達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無差別。

這一段六祖在講大根器人和小根器人在修般若時的差別。《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在講「般若」,六祖《般若品》這一段也是在闡述這個問題。

什麼叫大根器人呢?就是明白所有能想、能說、能做的都是自性的作用,都是自性的光芒,或者說都是金剛心的妙用。明白了這個道理,並能在生活中運用,這樣的人就是大根器的人。

我們要相信自己的金剛心,相信自己的佛性在時時地放光芒,從來就沒離開過。每個人的佛性都在放光,哪為什麼有的人解脫,有的人不解脫呢?不解脫的就是因為:一、不相信自己有佛性;二、不認識自己的佛性;三、不會運用。差別就在這兒。我們每個人,不管認識或不認識佛性,佛性都在放著光,只是迷惑顛倒看不到。

所謂大根器的人,就是不僅認識佛性,而且相信它,還會運用它。小根器的人心存疑心——這到底是不是啊?我的佛性就這麼簡單嗎?佛性不應該是這樣的吧?這就是小根器人。根器大小的差別就在於此。

如果信心建立起來了,敢於承當,就能在信中生起運用來。生活中本來就沒離開過金剛心,所有的事情都是金剛心的作用,無論閉眼睡覺,還是睜著眼睛看東西,都是金剛心的光芒。

在座的聽法也都是金剛心在聽,除了金剛心能找到別的嗎?不是耳朵在聽,是金剛心藉助耳朵而已。「反聞聞自性」,就是通過聲音,回到本位上了。金剛心通過耳朵,聽到這個幻化的聲音,這就是金剛心的運用。大根器的人就是首先相信金剛心,然後認定它,並會運用它。

有的人相信,但不會用也不行。「用」是一種心力。我們對金剛心的認識往往不夠堅固不夠穩定,一會兒知道金剛心在起作用,一會兒金剛心又沒了。為什麼沒了呢?就是忘了金剛心在起作用了。力量大的,明白什麼時候都沒離開過金剛心,幹什麼都是金剛心,而且念念都知道是金剛心,這就是「力」。這個「力」叫心力,也叫定力。定力是讓金剛心恆常的,是金剛心穩固的基礎,所以把「定」比做長養慈悲和智慧的土壤,這就是「定」的作用。

根器小的就是不相信——金剛心哪有這麼簡單的事啊?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祗劫,而且開悟證果需要累劫的修行,還得需要根塵脫落,大地平沉,虛空粉碎。所以就說:「不行,不行,我還是先證悟再說吧」。

我告訴大家,「虛空粉碎,大地平沉」和我們現在理解的一念的金剛心沒什麼兩樣,大小根器的區別只是達到證悟的時候力量強弱不同:大根器的人一旦證悟的時候,這種狀態能恆常;小根器的一出了禪堂的門就又忘了,睡一覺起來又不是金剛心了,都是煩惱心了。一會兒修修法,金剛心又來了。就是這樣反反覆覆,頓悟漸修,漸修頓悟。

六祖講的頓悟法門也是由於積累而成的,頓悟因為漸修得來的,都有一個磨合漸進的過程。信心也是源於修行提高而產生而堅固的。為什麼菩薩有十信位呢?因為隨著對佛法的理解和證悟的程度,逐漸會產生十種不同信的差別,也就是十信位。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