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智慧型上師:化前留偈,自性真佛


時間:2017/7/10 作者:清蓮

六祖說,我最後留一首偈頌,就跟大伙兒分手了,這個偈頌叫《自性真佛偈》。「後代之人,識此偈意,自見本心,自成佛道。」

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

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

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

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從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

淫性本是淨性因,除淫即是淨性身,

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

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

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痴人。

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

報汝當來學道者,不作此見大悠悠。

六祖在這個偈頌里主要是說,見到自性之後,就能成就,就能成佛;不見自性,永遠都是門外漢。五祖也曾經對六祖說過:「不見本心,學法無益。」當然,不見本心學佛,肯定也有一些利益,但對今生解脫的利益肯定是不大的。

「真如自性是真佛」。六祖這是在強調,這個佛性才是真的佛。我們看到的報身佛是自性的顯現,不是真實的法身佛。

「邪見三毒是魔王」。三毒指的是貪、嗔、痴。邪見是指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以及邊見等這些遠離佛陀正知正見的錯誤知見。我們現在沒有徹證本來,看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都在妄想顛倒當中,都在邪見當中,這個很正常。

「邪迷之時魔在舍」。不具有正見迷惑顛倒的時候,魔就在我們身體裡邊。所有沒有解脫的人都在被魔所攝持,為什麼?魔是迷惑的佛,具有三毒的佛就叫魔。魔和佛就在於轉化,一轉化魔也是佛。

「正見之時佛在堂」。了解了佛陀的知見,這時候,佛就坐在我們心裡邊了。

「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就是本性中貪、嗔、痴特別嚴重的時候,魔性特別大。

「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明了一切都是假相,一切都是如夢如幻的時候,貪心、嗔心、愚痴心就自然轉化成智慧了。也就是說,我們一旦覺醒了,三毒就變成了三種智慧,魔王也就變成佛了。

「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這句話六祖講得太透徹了。法、報、化三身是體、相、用的關係,它是不可分割的,佛把它們分割開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我們執著這個報化身,佛才講法身。一旦了悟法身的時候,那就清楚法身是要靠報身、化身顯現的,三身是一體的三面。

「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如果真正了悟這種道理,真正認識了真心,才能夠解脫,才是成佛、成菩提的因。

「本從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我們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是化身,起心動念的本質是清淨的,本來都生而無生,做而無做,「動上有不動」。

「性使化身行正道」。所謂化身就是這個肉身和妙用,「行正道」就是以利益眾生為前提,以大悲為根本,以方便為究竟。我們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了眾生,為了成佛,這個就叫做行正道——行持八種正道。

「當來圓滿真無窮」。假如我們既了解了法身,又運用化身來行持菩提道,那將來肯定能獲得圓滿。

「淫性本是淨性因,除淫即是淨性身。」男女淫慾是世間人最大的貪慾,實際上它是生死的根本。但它的本性也是佛性,也是清淨的。怎麼了生死呀?就是徹底地斷、離淫慾這個心念,我們修行也是斷、離這個。我在修學禪法的時候,有幾個老師父都跟我說:「修行的過程就是一個離欲的過程。」而這個離欲的過程,不是說在凡夫位持戒,沒有這種淫慾的行為就行了。這個淫性不僅體現在行為上,更體現在心念上。比方說天人的淫慾,他們見面產生歡喜的感情,摟一摟抱一抱,甚至互相看一看,就滿足了。這些也都屬淫慾的表現,只不過比較淡薄罷了。

「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也叫五蓋。修行到最後,對財不貪著,對色不貪著,對名聲不貪著,對吃的不貪著,對睡覺不貪著的話,就能成道。

「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今生遇到了頓教法門,這麼修行見到本性就能見到釋迦佛了。

「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痴人。」六祖這幾句話告訴我們,修行一定要明心見性,要認識自己的真心。如果不認識真心,就找不到佛陀。心外邊沒有佛!另外還告訴我們,不想明心見性的修行者是小根器的人,或者說是愚痴人。

「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六祖壇經》就是六祖整個的修行法要,就是六祖留給後人的頓教法門。

「報汝當來學道者,不作此見大悠悠。」以後的修道者,如果不想明心見性,不想追求見性解脫,不想見到自己真心,那修行解脫是很難很難的,路途也是非常遙遠的。六祖實際上還是在說,只有見自本心了達實相,才能夠成佛做祖,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方法。

以上是六祖苦口婆心地最後勸導。可是,在末法時代,真正想求得解脫求得真心的人,還是少之又少。在這個時代如果能夠有這種發心,而且能認識並能運用心性,我覺得這種人就是六祖真正的弟子,或者說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真正的弟子。

師說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滅度後,莫作世情,悲泣雨淚,受人弔問,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無是無非,無住無往。恐汝等心迷,不會吾意,今再囑汝,令汝見性。吾滅度後,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違吾教,縱吾在世,亦無有益。」復說偈曰: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

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六祖大師說完了偈頌,又叮囑說,你們在這兒住下來,一定要好好修行。我走了以後,你們別大聲哇哇地哭,又穿孝服又舉行些儀軌的話,那就不是我真正的弟子,也不是佛法所提倡的正法。你們時時的「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無是無非,無住無往。」就行了,一切都做到無住、無相、無念,這樣才是我真正的弟子。

六祖最後又說了一個偈頌。對於這個偈頌,有些人理解上有偏差,我們一定要正確地透徹地理解。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有的人把六祖的這句話理解成什麼了呢?理解成善法也不要修了。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六祖是想告訴我們,在真正遠離善惡這種解脫的諸法實相中,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會是沒有造作的任運利他。如果這樣的話,自然就會行一切善法,也會斷一切惡了。不是不讓我們修善,是要修一切善法,只是不要執著在善和惡上,不要被善惡所左右。正像《金剛經》講的:「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寂寂斷見聞」這句話看似和六祖前面的「見聞覺知」有衝突。六祖以前講,「見聞覺知」都是自性的光芒,我們的佛性離得開「見聞覺知」嗎?離不開。我們要「不斷百思想」,要「見聞覺知」,只是對它不產生掛礙和執著。那麼現在六祖為什麼又講「寂寂斷見聞」呢?就是因為我們在凡夫位上的「見聞」都是執著,一定要在見聞上做到不執著,要常「寂寂」。所以下面「蕩蕩心無著」就是說,在任何時候,我們的心都不要執著在「見聞覺知」、善法和惡法上,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師說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謂門人曰:「吾行矣!」奄然遷化。於時異香滿室,白虹屬地,林木變白,禽獸哀鳴。

六祖囑咐完這四句話之後,就回到臥室開始打坐,坐到三更天的時候,他跟侍者們說了句:「吾行矣!」就圓寂了。這時候,瑞相就開始出現,什麼瑞相呢?「異香滿室」,就是屋子裡飄滿了香味;「白虹屬地」,就是白光從天上直接照到地下;「林木變白」,實際上不是說樹木都白了,是諸佛菩薩和諸大護法的光芒一加被,看著樹木好像都變白了;「禽獸哀鳴」,六祖是人天仰慕,各種鳥啊、猛獸啊,也知道六祖要暫時回歸本位了,它們就發出了悲哀的鳴叫聲。

六祖大師的道力和成就,可以說在漢地屬於第一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除了佛陀之外,只有六祖大師講的這個《六祖壇經》叫做了「經」,其他祖師所講的法都沒有稱為「經」的,只稱作「論」或其它的什麼。所以說,六祖大師在中國佛教史上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

十一月,廣、韶、新三郡官僚,洎門人僧俗,爭迎真身,莫決所之。乃焚香禱曰:「香菸指處,師所歸焉。」時香菸直貫曹溪。十一月十三日,遷神龕並所傳衣缽而回。

次年七月出龕,弟子方辯以香泥上之,門人憶念取首之記,遂以鐵葉漆布,固護師頸入塔。忽於塔內白光出現,直上沖天,三日始散。韶州奏聞,奉敕立碑,紀師道行。

六祖大師八月三日圓寂,到了十一月,廣州、韶關、新州這三個地方的不管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包括地方官員,都想把六祖的肉身迎請過去供奉。這三個地方都在爭,就決定不下來,這怎麼辦呢?有人就想出了一個辦法,點根兒香,看香菸往哪邊跑,就把六祖請到哪邊去。就是說六祖指到哪兒,咱們就送他到哪兒。按這個方法,六祖的肉身後來就到了曹溪。

第二年七月,給六祖塑像的那個叫方辯的弟子,用香泥給六祖塗上身體。門人還記得六祖大師說過五、六年之後有人要砍他的頭,於是就做預防,在六祖的脖子上先墊上漆布,然後再用鐵環包住,這一切做好之後,才把六祖放入塔中。

六祖的預言一一得到了應驗:五、六年之後,張淨滿真的來砍六祖的頭,一來就被抓住了;七十年之後,馬祖道一和龐居士大弘禪法。

「韶州奏文,奉敕立碑,紀師道行。」這個就是說,後來蓋了塔,立了碑,再寫上傳記,以此來紀念六祖的功德。

師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傳衣,三十九祝髮,說法利生三十七載。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數。達摩所傳信衣,中宗賜磨納寶缽,及方辯塑師真相,並道具等,永鎮寶林道場。流傳《壇經》,以顯宗旨,興隆三寶,普利群生者。

這一段實際上是六祖的生平簡介。

六祖大師從出生到圓寂,住世七十六年。二十四歲在五祖弘忍大師那兒獲得了衣缽,然後離開五祖,開始了逃亡避難的生活,在獵人隊裡經過十五年韜光隱晦,三十九歲在廣州的法性寺出家,現了僧相。一生講經說法三十七年。

「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六祖真正的得法弟子,修行跟他差不多的,一共四十三人。這些人叫什麼?叫法嗣,這裡面叫嗣法者。按禪宗講,修行者達到了一行、一相兩種三昧,就是三關齊破,煩惱斷盡,已經得到十地菩薩的果位了,這種人是六祖的法嗣。我們前面講過的十幾個大禪師都是六祖的嗣法者。

「悟道超凡者,莫若知其數。」所謂「悟道超凡者」就是明心見性的人,也叫初地菩薩。六祖這樣的弟子成千上萬,數不勝數。

六祖大師的成就,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大家想一想,成就十地菩薩果位的有四十三位,證初地菩薩的不計其數,這種成就是不得了的!只有佛陀應世的時候,教化人的功德和成就才超過了六祖,除此之外,包括現在的一些高僧大德,都沒有超過六祖的。現在能找一位十地菩薩都很難,何況是四十三位。

「達摩所傳信衣,中宗賜磨納寶缽,及方辯塑師真相,並道具等,主塔侍者屍之,永鎮寶林道場。」這是說把達摩祖師傳下來的法衣、皇帝賜的水晶缽、紫磨袈裟,還有方辯塑的像,一併與六祖的真身都放到了一塊兒。

《六祖壇經》記錄下來六祖整個的修證和弘法歷程。我們後人了解六祖修行的概況,這個當然非常好,但最重要的是什麼?是要理解六祖的精神,了解六祖圓滿無礙的智慧。

我們後人如果能夠了悟到諸法實相,了悟到心即是性的妙用,了悟到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這種解脫的證境,這才算是佛陀真正的弟子,才算是六祖真正的弟子。所以說,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的修行者,如果能夠遵循著佛陀、六祖的足跡往下修行,將來一定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到此,《六祖法寶壇經》我們就全部學習完了。感謝各位同修!

現在大家一起做回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唯願一切諸眾生,為獲菩提做回向

祈願六道眾有情,無餘獲證如來位

南無阿彌陀佛!

《六祖壇經心要直解》付矚品4 化前留偈,自性真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