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宏圓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三十願辯才無限願


時間:2017/7/31 作者:修心

好,我們現在來看第三十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這是辯才無限願。

上一願,我們說的是極樂菩薩通過持誦得辯才智慧,但是如果這些菩薩的智慧辯才有限量的話,在碰到一些難題時,就有可能回答不了,這樣就會給度化眾生帶來障礙。辯才,指的是宣說佛法的才能,只有具備了無量無邊的智慧辯才,才能在面對任何人、任何情況時,用佛法來度化眾生。尤其在面對一些外道的時候,如果被外道的教理說的啞口無言,對佛法的弘揚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阿彌陀佛緊承上一願,又發此大願,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國中的菩薩都是智慧辯才無可限量,如果是這一願不能實現的話,我就不成正覺。所以極樂世界的菩薩,都能具足種種的無礙辯才,還入十方世界,還入三界為眾生自在宣說佛法,常轉法輪,度化無量的眾生。

在我們的公案當中,我們的佛教史上,有好多的高僧大德,以智慧辯才降伏外道、度化眾生的例子數不勝數。玄奘法師在印度那爛陀寺的時候,跟戒賢法師學習了五年,又花了五年的時間南巡印度諸國。公元六百四十年的時候,玄奘法師這時候四十一歲,他決定回國之前,繞道那爛陀寺再去看看。這一回去不得了了,遇到了一場以命相搏的辯論,就這麼厲害,以命來相搏。辯經,辯的就是佛法的真理,是印度佛教重要的交流方式,印度的辯經是非常激烈的,失敗者往往會銷聲匿跡,重的會割掉舌頭,甚至拿命以生命來相搏。玄奘法師一回到那爛陀寺,就碰到一位小乘佛教的人來挑戰辯經,而且他寫了宣傳自己觀點的四十條標語,掛到寺廟的外面,宣稱你們大乘佛教,有一個人能駁倒其中一條,我就自殺,而且戒賢法師選定了四個人來應戰,其他的三個人都不敢應戰,只有玄奘法師站了出來。玄奘法師最後把他給辯倒了,對方非常佩服他,而且要實現自己的諾言,就是要自殺,被玄奘法師給阻止了,這次辯經大會讓玄奘法師,贏得了很高的榮譽。後來統治古印度的戒日王,舉辦了一場由全印度的學術界、知識界、思想界、還有宗教界、一切的有識之士參加的無遮大會,以玄奘法師為大會的論主,連續十八天,都沒有人出來挑戰他的觀點,玄奘法師贏得了勝利。所以,當時印度的大乘佛教尊稱他為大乘天,小乘佛教尊稱他為解脫天,可以說他是名震了整個印度,玄奘法師的辯才,對於大乘佛法的弘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還有我們近代的高僧虛雲大師,他和李根源將軍的一段公案,對我們今天的人來說,也非常的有教育意義。雲南新軍的統領李根源,他一向厭惡佛神,他認為這個是迷信。有一次,他抓到了兩個不守戒律的僧人,這更增加了他的厭惡,他以雞足山數萬僧眾有武裝抗拒為藉口,親自帶著隊伍開赴雞足山。入山以後,他駐在悉檀寺,把山上的金頂雞足大王的銅像,以及佛殿都給毀壞了。當時虛雲老和尚正在祝聖寺講經,這個僧人就把這個訊息報告給了老和尚,虛雲大師不顧眾人的勸阻,果斷地決定下山去說服李根源將軍。虛雲大師來到悉檀寺山門口的時候,衛兵班的班長正好認識他,勸他趕快逃命去,說李根源只要抓住你,就要槍斃你的。但是,虛雲大師堅持進去去見李根源,進到殿內,虛雲大師就對李根源將軍說了,請大帥立刻停止拆寺毀佛的事情。李根源厲聲說,你叫我不要毀寺,我問你,佛教有何益處?虛雲大師就說了,釋迦牟尼佛設立佛教,總的來說是濟世利民,從最根本的來說,是幫助人去惡為善。自古以來,政教並行,政以齊民,教以化民。佛教教人治心,心為萬物之根本,那如果這個本正的話,萬物得以安寧,而天下太平。李根源一聽老和尚這麼一說,覺得有些道理,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些,又問道,那這泥塑木雕有什麼用?白白地浪費了錢財。大師就說了,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於法不張。雕塑佛像是為了讓人見到佛像的莊嚴慈悲,而生起畏敬之心,人心如果沒有敬畏,就會無惡不作,無作不惡,導致禍亂。比如世間的尼山塑聖,丁蘭刻木,中國的各宗的祠堂,以及各國的銅像,也不過是讓人心有所歸,能夠生起敬仰,功效不可思議,語其極則,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老和尚給他講了這麼一番道理,李根源聽得非常有道理,直點頭,這個時候就緩和了,讓他的衛兵給大師送上茶點來。又問道:為什麼和尚不做好事,反而做很多的怪事呢?那豈不成了國家的廢物?虛雲大師說,和尚是佛教僧人的通稱,有聖凡賢劣之別,不能因為一兩個僧人做的不好,就唾棄所有的僧人,就像不能有一兩位不好的秀才,你就去罵孔子;又好比大帥雖然統領兵將,軍紀嚴明,但是也會出現一兩個不好的現象。海不棄魚蝦,所以為大,佛法以性為海,無所不能。僧人秉佛的教化,護持三寶,濟度眾生,對國家社會方方面面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並非完全都是廢物。李根源越聽越覺得有理,就留虛雲老一起吃晚飯,然後秉燭深談,最後,對虛雲老和尚佩服的五體投地,最後他認識到了自己毀寺的罪過,發心以後全力的護持佛法。在以後的四十年間,李根源將軍作為佛教的外護,出了很多的力。非常有因緣的在一九五四年,兩個人的名字,同時出現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的名單裡,非常有因緣的。

在我們現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眾生的知識的見解特別的多,我們如果沒有智慧辯才,很難去度化眾生的,對於眾生提出的問題,我們根本回答不了,就沒有說服力。那麼,怎麼樣才能去提高我們的辯才呢?就是要誦經念佛,修清淨心。只要是妄想分別少了,清淨了,你的智慧才能增長,我們不是靠知識的積累,這個是智慧,這個是錯誤的。

古人講,讀經有兩種,第一是求根本智。根本智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涅槃妙心,無相實相,也叫無分別智,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讀經的時候,假如在讀經的時候,你想著這一句經文是什麼意思,那一段經文怎麼解釋,那你就把這個佛經,當成知識當成世間的書來讀了,得不到效果。讀經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恭恭敬敬,念茲在茲。從如是我聞開始,一直到信受奉行,作禮而去,只是恭恭敬敬的念,一個字也沒有錯,字字分明,不求解義,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懷疑。就是我們常說的,離文字相,離語言相,離心緣相,這種讀經就是修定,就是修根本智。就像師父常跟大家說的悟一樣,我們的悟不是叫你翻江倒海,把你的知識都再翻出來,這叫妄心,這叫所知障。我們的這個就是讓我們的心清淨下來,你的智慧自然顯露出來,這樣讀經就是修定,就是修根本智。

第二種讀經的方法,就是更深入一層了,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隨文入觀。這就是在得根本智以後才有這個能力,得根本智已經得了定了,才有能力把經裡面佛所講的理論、境界,跟我們的心融合為一體。就像我們讀《阿彌陀經》的時候,我們念到了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能和我們自己的心融成一片,這個才是真正的隨文入觀,這個境界是非常高的,和阿彌陀佛沒有兩樣,這樣讀經的利益是非常大的。現在我們見文解義,把隨文入觀理解錯了,認為我一邊讀著經,一邊想著經里的意思,我的心思入到經文所表達的意思裡面去了,這就錯了。這叫什麼?這叫妄想心,你用的是心意識,而不是這個清淨心,這樣讀經,對大家說,其實是干擾自己的清淨心,根本得不到智慧的,這種就是一種干擾了,用的意識心而不是清淨心。念佛也是一樣,《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的時候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印光大師為了大家能夠更好的方便下手,跟我們講,「須知都攝,注重在聽,即使心中默念,也要聽,因為心中起念,即有聲相,自己的耳根,聽自己心中之聲,果能字字句句聽得清楚,則六根通歸於一,這種念法最穩當、最省力、也最契理契機」。當我們念這一句佛號的時候,任何的念頭沒有,就是耳朵聽,在用心,師父說的明了一點,用心在聽這叫聞,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所以我們不要一邊念佛,一邊觀想阿彌陀佛或者蓮花,我們這種修學的方法叫做持名念佛,也不是觀想念佛,也不是觀像念佛,我們就是執持名號,句句名號都入我們的耳朵,入我們的心。如果我們一邊念著佛,一邊觀想彌陀的佛號,又一邊觀想著蓮花,這叫什麼?這叫三心二意,心怎麼能清淨下來?我們用的都是意識心。當我們念佛的時候,就是這一句佛號,字字流入我們的心海中,這就是念茲在茲,這樣,不假時日,我們的心就會清淨下來了。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一定要分辨清楚,辯才無礙和世智聰辯,這個我們不能混為一談的。有的人,他有一些世間的知識,有一些世間的理論,遇事好和人辯論,誇誇其談,在佛法裡面這叫世智聰辯,不是智慧。世智聰辯是佛說的八難之一,佛在《無量壽經》中說:但以世智聰辯,增益邪心,云何出離生死大難?世智聰辯的人我見很深,自以為是,很容易產生貢高我慢之心,助長邪心,助長邪見。世智聰辯他是知識的積累,我們就說他是經驗,都是所知,執著所知的經驗,就會給自己帶來障礙了,與修行解脫之道違背而馳,不能出六道輪迴的。所以說世智聰辯是有分別執著的,它是染濁的、不淨的,是世間的貪嗔痴中所生出來的這種小聰明,小的這叫意識經驗,不是大智慧。而智慧辯才是從真如本性當中流露出來的,離一切妄想分別,不執著,不是意識的思維所產生的,隨問隨答,不要事先準備,而且講出來的道理契機契理,能讓人生起正信。

師父跟大家舉一個例子,大家就能明白。就像當我們遇到比較棘手的問題,用我們所有的經驗想法都處理不了的時候,師父說把他放下,你去休息一下。然後我們睡一覺,早上起來,突然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大家都有這個方面的經驗,這個時候就是什麼原因?沒用世智聰辯,而且你心靜下來了,把它放到一邊,把心靜下來,寧靜而致遠。寧靜而致遠不是單指的一個長遠的遠,他可以橫遍十方,豎窮三界,根據你放下的多少,你心清淨的多少,你的智慧就會延伸到多少。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悟和想它是兩回事,這個智慧和世智聰辯也是兩回事。大家不要一聽說,師父叫你們去悟悟去,你們就苦思冥想,不是這樣的,悟悟是什麼?把一切的東西放下,我們去靜靜,念念佛,把一切的事情放下,自然而然的你本來的智慧就會顯露出來。我們本來都具足的,只不過我們都被這個經驗、被所知,障礙住了,所以這就叫所知障,就是我們說的世智聰辯。所以我們一定要會學佛,一定要會用佛法,不要把佛法當成學問來研究,不要落到世俗的經驗和小聰明裡面去。那樣只會增長邪心,亂了智慧,離佛法、離真理越來越遠了。

好,今天時間到,謝謝大家。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