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如何依止善知識


時間:2017/9/17 作者:妙音居士

主持人:

各位現場以及網路的朋友們,大家晚上好,新年快樂。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我的名字叫Tiffney。今天是2017年第一天,很高興能夠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和大家跟上師仁波切在智悲弘法大學這個空中殿堂相聚。聽說,在藏地有這樣一個傳統,人們把新年伊始當作一年的緣起,而在所有的緣起當中,我們因為善法而產生連線,實在是最為殊勝的。

今天上師仁波切將和我們聊聊上師與弟子之間的種種迷思。仁波切還非常貼心地為大家準備了特殊的新年賀禮。他將在開示之後,為我們傳授《聖大乘金子經》的傳承。那對於海外的觀眾來說呢,我今天將擔任大家的英文翻譯。

好了,話不多說,現在有請仁波切為我們開示《如何依止善知識》。有請仁波切!

索達吉堪布仁波切:

今天是2017年的第一天,在特殊的殿堂里,以比較特殊的方式,大家一起積聚,因緣非常殊勝。也特別感謝大家空出非常寶貴的時間來傾聽,我覺得我們新的一年當中,大家有共同學習的機會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今天,我們學習《如何依止善知識》。我用漢語講,然後用英文翻譯。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懂得雙語的人,可能覺得有興趣,我講的什麼,她翻譯得對不對;但是只懂一種語言,不懂第二種語言的人,也許中間會打瞌睡,睡著了。如果你睡著了的話,我提前跟你說一句:晚安。

今天,我們聽眾當中大多數是佛教徒,也有一些不是佛教徒的,我可能今天著重講一些佛教依止善知識的方式,你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了解佛教到底是怎樣依止自己的善知識,如果這樣依止的話,他會獲得什麼,也希望引起你的思考。

1.依止善知識的現狀

我今天講幾點,首先第一點是,我們現在的狀況。在這個時代當中,人們都依靠自己的努力,在物質財富上得到一定的滿足,但是在內心的追求方面,還比較空虛,甚至有些是很蒼白的。在這樣的時候,人們都拚命地追求內心的安樂,同時也尋找許多的心靈導師。

我記得2015年的時候,美國有一個報導,美國現在追求心靈瑜伽的人有2300萬左右,所謂的有關瑜伽的一系列知識成為一個產業,甚至已經達到了93億美金。從中也可以看出來,西方發達的國家,他們也拚命地追求內心的世界。

2016年8月份的時候《新京報》有一個報導,說是有一個非法機構,辦心靈培訓班,它結合心理學、成功學,還有很多的包括心靈雞湯的一些知識,大量地招收所謂的弟子。有些是交了五萬塊錢,有些是交了八百萬,吸納的資金達到10多億人民幣。所以,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在這個時代當中,人們特別追求在內心當中找到自己的快樂。

這是我講的第一點:現狀。

2.依止善知識的類型

那麼第二點,我想講講現在追求善知識的眾多類型。有正面的類型,也有反面的類型。正面的類型,我們很多人學過《菩提道次第論》當中的依止善知識,有像大地一樣的類型、像僕人一樣的類型,還有像金剛一樣的,在依止的過程中,心永遠都非常堅固,不會變化。裡面講了九種類型的弟子。

下面我結合現在的實際,總結一下弟子的各種類型。首先有一種類型叫作追星型。世間當中有很多追求明星、歌星,包括球星的追星族,同樣的,我們佛教界當中,也有很多人對某個上師產生一種不共的信心的時候,覺得這個上師顯得特別地莊嚴、這個上師特別帥、這個上師身體是胖胖的,或者身體是瘦瘦的……因為每個眾生的業力都不相同,所以很多人沒有更多的道理,但是他特別喜歡這個上師的包括一些表情、微笑等行住坐臥的一切行為,他已經被上師的這些吸引住了。有這麼一群人,這叫作是追星型。

第二種類型叫作缺愛型。有些人沒有安全感,把上師當作父親、母親,甚至把上師當作自己的家屬。比如說,有些男性的弟子對女性的上師特別崇拜,有些女性的弟子就把一些男性上師當作自己生活當中的伴侶、生活當中的依靠處。她所追求的並不是上師的智慧、悲心,或者其他的一些出世間智慧,只是在她的生活當中需要有一種安全感。這樣的話,她所追求的目標並不是獲得解脫,因為她在生活當中缺少愛,缺少可靠的一種依怙,在這種情況下,她為了滿足自己心靈的空缺,把上師當作生活當中最重要的一個人。

第三種類型是交易型,也就是把上師當作一種工具,需要打卦的時候用一用,需要看病的時候用一用,需要交念經錢的時候用一用,等等。在生活當中偶爾需要用上師來合作的時候,他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說:我現在需要做這樣的事情,包括給我做什麼佛事,給我做什麼加持。這樣「使用」上師,就像我們世間當中一樣,把上師當作佛教方面的一種工作人員,以這樣的方式來依止上師。

第四種叫跑跑型。我們經常說的跑跑居士,他可能不會很好地去某個上師那裡求一些正法,好好地修行。就像蜜蜂到不同的花里吸花汁,然後又飛走了。其實這在佛教當中有時候也是開許的,但是如果去依止一位上師,又拋棄他、誹謗他,然後又到另外一個道場,找另外一個上師,不斷地換、不斷地換,自己也跑得特別累,昏頭轉向,最後自己也一無所獲。也有這樣依止的人。

第五種類型:華妃型。很多人可能看過《甄嬛傳》,裡面有個華妃娘娘,她經常對其他妃子產生特別大的嫉妒心,性格比較蠻橫。我們有些弟子為了獲得上師的獨寵,獲得上師特別的加持和開悟,不願意上師跟其他任何佛教徒接近,通過種種方式來排除其他相關的弟子,而自己很想在上師的左右「維護上師,弘揚佛法」。

第六種呢,叫權貴型。也就是說把上師所有的政治、經濟、學習、生活全部都自己一個人控制起來,讓上師除了自己吃飯、睡覺以外沒有很多的權利。尤其是一些大施主、一些比較權威的弟子身邊的上師,感覺比較孤獨,比較不自在,很多事情要看弟子的面。他把上師的方方面面,包括對外交關係等都掌控起來,掌握得比較全面。然後讓上師在可以使用的時候,可以出場,除此之外,權利都比較微小。也有這樣的。

第七種類型:毒藥型。比如說吃毒藥的話,會生病的。那麼,這種弟子呢,不管是對自己的上師還是別的上師,他都經常誹謗,經常造過失,經常背後或當面宣傳上師有或沒有的負面的一些情況。很多人接觸他,都比較害怕:喔,這個人對誰都會誹謗。這樣的弟子,他的專業是依靠誹謗、尋找過失,經常說自己的功德,說上師的過失,這是非常可怕的,可能接觸誰都會令別人不同程度地染上一定的痛苦或者不好的結果。

第八種類型叫上帝型。按照有些宗教的說法,上帝是萬能的,所以,有些弟子把上師當作今生來世一切的依託者,自己不用修行,全是依靠上師的加持、威力、功德來獲得今生來世的一切快樂。實際上,佛陀告訴我們:我給你開示解脫道、解脫的方便法,解脫依賴於自己。作為弟子,自己應該要去如理如法地聞思修行,可是有些人認為:我已經依止了上師,一切都拜託你了。也有這樣的。

以上這八種類型主要是闡述負面的一些弟子的狀況,也許我們有個別人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管怎麼樣,如果我們不能如理如法地尋找上師,可能是我們還沒有認識到,佛教當中所謂的上師,實際上就是給我們開示真正解脫道的善知識。

如果我們沒有找到真正的善知識,或者我們的目標不正確的話,可能很多人會藉此機會來滿足你暫時的一些希求——因為你需要的不是解脫,你需要的是暫時緩解一些心靈的壓力、生活的痛苦或感情上的折磨等等。所以,我們很有必要觀察內心:你為什麼依止善知識?

幾年前有一個紀錄片,講的是一個假聖者的真實故事。這是一個美國人拍的,他是印度人的後裔。他當時看到美國很多人追求心靈的瑜珈士,但是很多瑜珈士並不是很專業的,有些是依靠種種外在的形象或包裝來滿足一些人,所以他決定自己也進去扮演一個角色。

當時他裝扮成真正印度瑜珈士的樣子,(我以前看過這部紀錄片),留著長長的頭髮,滿面都是鬍鬚,還帶著他奶奶的一些印度口音。其實他完全是試探性的,他想測試自己裝扮成一個瑜珈士會怎麼樣。他在各個不同的地方找一些瑜伽老師,學了一些瑜伽的知識,然後他開始講瑜伽,講得特別成功,而他知道自己不是瑜珈士,也不是印度人。但他在各個地方攝受的弟子越來越多,他也暫時地給他們講一些表面上的瑜伽課。最後有一天,他在視頻上說:我不是瑜珈士,也不是印度人,我是美國人。他把真相說了出來。說出真相之後,很多弟子特別傷心,很失望;有些也比較能接受,也引起了一些弟子的思考。

其實現在尋找心靈老師的時候,可能有些老師也知道自己不具備這個資格,而弟子可能會盲目地追求,結果師徒兩者都從中拔不出來。其實這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值得我們看一看、想一想。

他的這部電影得到了當時電影界的最佳獎,他當時用的演員是印度的Smary——以後你們也可以演這樣的角色。

這是第二點。

3.依止善知識的動機

第三點,我要講一下依止善知識的動機。剛才講了,因為很多人依止善知識有可能是暫時的一種目標,但實際上應該是獲得長遠的解脫,而並不是貪求我們短暫的今世。這就是佛教希求善知識的最好的動機。

我們依止善知識的主要目標是解脫,這一點藏傳佛教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教言,叫作《離四貪》。《離四貪》當中說:如果貪執今生,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如果貪執輪迴,他沒有出離心。從中可以看出來,真正的修行人,他是想獲得解脫,在自心當中能生起真正的出離心。

以前仲敦巴尊者在熱振寺的時候,經常有人請他去講法,他都沒有答應,而是讓他的弟子去。他經常說一句話:我是希求解脫者,莫為名聞利養縛。我們也引用過。所以一般真正的善知識,不會被世間八法所染。

4.依止善知識的重要性

第四點,我想講一下依止善知識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我們世間當中任何的技能,唱歌、跳舞、學電腦、開車,甚至旅行——比如你要爬一座非常著名的山,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嚮導,怎麼樣爬山你不一定知道;路上有沒有危險?山頂雖然可以看到非常美好的風景,但你能否到達目的地?心裡沒有安全感的。這一系列都需要導師或引導者,你才可以掌握這門知識,或者達到你的目標。

追求佛教更不用說了,因為佛教是特別的高深和廣大。記得《華嚴經》當中有一句話: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了。意思就是說,千年黑暗的屋室裡面,如果有一個珍寶,沒有燈是見不到的;同樣的道理,雖然有些人有智慧,但是沒有人講經說法,沒有人把佛法的道理給你開示的話,通過自學,依靠自己看本書,自己去了解一下,在寺院裡面去自己翻翻書,或者說是側面了解的話,真正佛法見修行果的道理,很難懂得。所以,佛教當中依止善知識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善知識的開導,世間的知識也不能通達,更何況說佛教的深奧意義。

還有一個重要性,《阿含經》裡面有一段對話,當時佛陀應該是在釋迦國吧,阿難尊者過來跟佛陀請示說:我發現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我們佛教當中,依止善知識非常地重要,重要性在佛教中至少占一半。依靠依止善知識,與善知識結伴、與善知識相處的話,很有意義的。當時佛陀糾正他的話,說:你說一半那麼重要,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在佛教當中,佛教的全部,也就是方方面面,依止善知識都已經涉及到,所以,依止善知識,與善知識交往、與善知識相處,實際上是佛教的全部。這說明,我們在修行過程當中都需要上師的教言、上師的智慧和慈悲攝受,有了它的話,我們的修行會善始善終。

關於善知識的這一段,在藏文當中專門叫作《依止善知識經》,漢文當中好像攝在《阿含經》裡面。

5.依止善知識前要觀察

第五點我想講的是,依止善知識前要觀察。也就是說,還沒有結上上師和弟子關係之前,通過各種途徑來了解這個上師具不具足上師的法相、上師的條件,這些應該觀察。蓮花生大師也說過:弟子沒有觀察上師,就像喝毒藥一樣;上師沒有觀察弟子,實際上和跳崖一樣。

上師在某種意義上也要觀察弟子。可能現在顯宗傳法過程當中,作為弟子誰都可以接受;而密宗非常甚深的一些意義,上師如果要給弟子傳授,實際上需要考核。比如密宗甚深大圓滿的法,這個弟子能不能聽?怎麼看呢?通過修五十萬加行作為試用期,到時候考核,通過的話就可以讓他聽。在依止過程當中,弟子如果懶惰,或者誠心不足夠,可能中間會退的。所以我覺得,修五十萬加行,也是上師觀察弟子的一個考核標準。

觀察上師其實很重要。有些人沒有了解上師,就先去聽法,先去受灌頂,先去依止、皈依等等,最後去觀察他的過失,這樣不太合理。首先應該是自己去觀察,就像我們世間當中,尋找一個合作單位、合作人,跟他交往之前,肯定要了解他的社會背景,他個人的身份等等方方面面,然後你才可以跟他簽協定、簽契約。同樣的道理,我們首先對這個上師合不合格做一系列的測試、觀察,通過不同方式來了解,他是不是真正有智慧?能不能幫助我從輪迴當中獲得解脫?或者我需要脫離心靈的痛苦,能否依靠他的智慧和能力、修行來解決?

至少對你所依止的這個上師去全面地了解,了解以後——我們在密法裡面叫作燕子入窩,燕子造窩的時候很會觀察,觀察完了以後,沒有任何懷疑地直接入窩。所以,你觀察完了以後,可以直接去依止善知識。

通過上師的一些外在的行為,可以觀察他內在的智慧和悲心。藏文當中有一個《十地經》的教證,就是說通過外面冒煙,知道哪個地方有火;通過水鷗,可以知道哪個地方有河水。同樣的,通過一個人的外表來觀察,包括他的語言、他的行為,能觀察一些聖者、菩薩的智慧和他內在的境界。我們如果善於觀察的話,其實很多上師是不是真正的善知識,是可以通過觀察知道的。

這是第五點。

6.觀察後要依止善知識

第六點,依止善知識。觀察完了以後,你要去依止。依止的時候,剛開始不要把上師看成佛一樣。

雖然在佛經裡面,佛陀告訴阿難說:你不要痛苦,我將來以善知識的形象來饒益你們、度化你們。正因為這樣,很多人不管是什麼上師,不管是假上師還是真上師,只要是「上師」,就把他當作是什麼金剛持佛,或者文殊菩薩、釋迦牟尼佛,還有各種所謂的法王、活佛,都覺得跟佛一模一樣、無二無別。也許他們是——如果他們有佛的境界的話,佛陀也說將來我會以善知識的形象來顯現;但是,有些人確實不要說是佛,連菩薩和阿羅漢的境界都沒有,甚至有些連世間比較高標準的智慧和悲心都沒有。

所以,依止善知識的過程當中,剛開始,你可以把上師當作你的朋友、你的老師,或者說你的上級領導來對待;到了一定的時候,上師的所作所為,甚至上師顯現一些不太如法的形象的話,你可能不會對他產生邪見。

以前1993年的時候,我去過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包括加拿大等等。那時候,看到創巴仁波切的一些弟子,對上師的那種信心,確實讓我有一種新的感覺,很感動。創巴仁波切好像是1987年圓寂的,我們去的時候,他已經離開好多年了,但是他的弟子們聽到創巴仁波切名號的時候,可以感覺到,他們整個都有一種很明顯的觸動,就好像被電擊一樣,或者說是一種很震撼、很震驚的感覺。我記得好像宗薩欽哲仁波切在《八萬四千問》裡面也講過,他最佩服那些弟子,本來西方人特別聰明,他們可能有時候也會看到上師的一系列過失,但那不但不會成為他們的障礙,反而他們更加起信心。確實書裡面說的我當時也有同感,我看到那些弟子對上師的真誠心,上師的法脈他們不斷地去弘揚——我前幾年去他的一些中心,雖然上師已經離開接近30年了,但是他們還在不斷地弘揚上師的教法和真理。這就是真正的一種依止的方法。

其實,有相當一部分西方人認為我們依止善知識的時候,特別恭敬和崇拜上師,是一種個人崇拜,不太認可,甚至還有各種議論和看法,但實際上這不是個人崇拜。人到達一定的境界——這個上師給予他的,也許是世間多少老師都無法比擬的,到了這種境界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的……包括西方的一些學者、科學家、醫生、老師……為什麼他們很多人對他們的上師有如是的恭敬心?實際上這裡面有甚深的意義。所以,西方的一些人所謂的個人崇拜,只不過是他們從小的一些教育理念和觀點不同導致的,應該有共同研究和探討的餘地。

第二個依止善知識的過程中我很佩服的,是索甲仁波切的一些弟子。我去過他們的一些佛教中心,同樣的,雖然索甲仁波切現在還駐世,但只要提起他的名字,下面的很多弟子都有特別不同的感覺,在他們的眼裡,上師超越了一些所謂的老師或他們公司的老闆,等等。包括當時索甲仁波切受到一些誹謗的時候,他真正的那些弟子知道上師對他們是怎麼樣智慧地引導、怎麼樣利益眾生、奉獻自己的一切。所以佛教當中觀察和依止善知識的方法,其實是需要非常高的智慧來抉擇的,並不是一種盲目的信心。

第三位善知識,就是上師如意寶晉美彭措。我想很多他的傳承弟子對他的尊重心、感恩心,應該都來自他的智慧和加持,包括我本人在內。只要聽到上師如意寶的名稱——晉美彭措,這個時候,我們成千上萬的傳承弟子,心裡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無形的觸動,有一種力量。再過幾天,是我們上師如意寶圓寂13周年,他離開了這麼長時間,可是我們對他的懷念、對他的感恩……因為對他的想念,可能很多弟子都經常在夢中見到上師的尊顏、聽到上師的教誨。

我剛才講了我們上師如意寶,講了一些佛教的比較專業性的依止善知識的方法以後,也許我們今天在座的一些學術界的人,就是academic(學者)——有些藏族學生讀成「阿可達美」——他們不一定承認,覺得我們佛教徒太個人崇拜、偶像崇拜。實際上不是這樣的。為什麼一個人能影響這麼多人?一個人能影響這麼多時代?其實它裡面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

以前講過,密勒日巴聽到瑪爾巴羅扎名號的時候,他有一種特別不可思議的感觸。我自己說不上這樣的,很慚愧。但是,我原來還沒有出家、在學校的時候,我們有一個藏文老師,他經常抽菸,邊上課邊抽菸,還一邊拿著茶杯喝茶,還戴著一個狐狸帽,但是他課教得非常好。他有次在課堂上提到說:「現在的有些所謂的上師,我不太承認,但據說在色達的一個山溝裡面,有個堪布晉美彭措,他經常給五六十個出家人講經說法,我非常佩服他。」

當時聽到上師如意寶名號的時候,的確是——可能我現在說,你們不一定相信——有特別大的一種震撼。怎麼講呢,當時心裏面……就好像電腦裡面的那種……有一種「咯噔」的感覺。後來到佛學院的時候,我剛好23歲。那個時候,滿腹都是一些傲慢心、煩惱,自己什麼都不懂,現在覺得很慚愧。然後就依止善知識,第一次見到了上師。之後上師不斷地給予我有形、無形的智慧。雖然我現在還是非常普普通通的人,但是在人生當中,任何人也沒有辦法與上師相提並論,他給予的這種智慧、力量,世界上所有的人,包括父母在內,不一定能給予。

7.獲得上師的智慧

第七點,獲得上師的智慧,有兩種途徑:第一種,如理如實地去依止,系統地學習,按次第地去依教奉行,跟著上師的要求去學習一些經論、知識。還有一種呢,通過一些祈禱、恭敬心、一些承侍來獲得上師的意傳加持,也就是說上師相續當中所有的功德原原本本、一字不漏地全部——就是我們所謂的滿瓶傾瀉般融入自己的相續,獲得上師的意傳加持,或者說上師真正的攝持和傳承,可以這樣講。當然還有修上師瑜伽,還要經常觀修——我都經常念上師如意寶的祈禱文,祈禱文當中有「晉美彭措」幾個字,每次念到這裡的時候,自己感覺任何咒語都沒辦法代替,它有更強的一些力量。包括走路也好,任何時候念這個祈禱文,不管是遣除違緣也好、認識心性也好,很多方面都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就是獲得了上師的加持。

《般若經》、《現觀莊嚴論》裡面有一種叫作是「內善知識」,實際上自己的包括正念、悲心、信心這些都叫作是內善知識。按照密宗的一些說法,把自己的心跟上師的智慧融為一體,修成這種境界的話,這叫作是自己的覺性善知識。獲得上師所有的加持,自己的心跟上師的智慧無二無別的時候,可以隨心所欲地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

傳授《聖大乘金子經》

我這個《依止善知識》的課就算圓滿了。好像時間稍微超了一點,古人說「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吧?但是我還有比這個更有價值的金子給你們。

這個《聖大乘金子經》是前一段時間翻譯的,裡面內容很簡單,就是講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的時候,和阿難尊者的一個對話。

阿難問菩提心怎麼修。佛陀說菩提心自性清淨像金子一樣,雖然是金子,但是工匠依靠它可以做種種殊勝的裝飾品。然後佛陀把這個道理以偈頌的方式宣說:菩提心的自性是清淨的,精勤自他二利,觀修無實的空性,信解智慧因——就是生起智慧的因,這麼一個道理。意思就是說,勝義菩提心像金子一樣永遠沒有任何改變,是清淨的;世俗菩提心呢,緣佛果的智慧,也就是我們說的智慧緣菩提。智慧緣菩提就是觀空性,然後對無生的道理生起信解,產生佛陀的智慧;然後用悲心來觀無量的眾生,自他都可以從輪迴中獲得解脫,所以用悲心來緣眾生。《聖大乘金子經》裡面講到了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

今天是特殊的日子,作為新年的開始,我把這麼一個特別珍貴的「金子」免費地送給你們,作為新年禮物,謝謝你們!

主持人:

非常感謝仁波切在新年的第一天給我們精彩的開示以及珍貴的傳承!

在佛法修持的這條道路上,善知識是至關重要的引路人,是善知識開啟了我們內在的智慧與慈悲,是善知識令我們悟入心的本性,是善知識教我們契入生命的真諦!祈願如佛經中所說,在新的一年,每個人的心中都能生起金子般的菩提心。

再次感謝仁波切!祝大家新年快樂!

索達吉堪布2017.01.01第12次UC雙語開示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