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他是國際知名導演也是一個禪修的詩人


時間:2017/10/26 作者:火鳳凰

文:白木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電影始於格里菲斯,止於阿巴斯。」法國電影大師讓-呂克·戈達爾曾這麼評價伊朗導演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日本導演黑澤明稱阿巴斯的作品「無與倫比」。作為導演的阿巴斯眾所周知,不過很多人不知道阿巴斯其實也是一個詩人。在我看來,阿巴斯的詩不亞於任何一個世界級大師的作品,他的詩是禪宗參悟式的,雖然短小,卻都是對自然與生命的通感,無一不是生命體驗,實證實修,耐人尋味,處處折射出佛理禪機。

偉大詩歌應當是自然,純粹,如泉水自涌。是天人借世間某個人的手示現而已。阿巴斯自己也說「好詩總是誠實與敏感的」。嚴羽在滄浪詩話里曾道:「禪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學者須從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義,若小乘禪,聲聞辟支果,皆非正也。」

這段話,有個最關鍵之處,就是「悟第一義」,這是古人論詩的最高境界,其實是佛理。如何是第一義?《楞嚴經》佛告大慧:「非言說是第一義,亦非所說是第一義。所以者何?謂第一義聖樂,言說所入是第一義,非言說是第一義。第一義者,聖智自覺所得,非言說妄想覺境界,是故言說、妄想不顯示第一義。……是故大慧!當離言說諸妄想相」。禪宗講究的是第一義諦,遠離一切妄想相、言說,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山河大地皆如來。

詩也是如此,從字面意義理解,詩,寺院語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而非是在語言與修辭上下功夫。我始終認為,詩歌是一種法器,寫詩是一種修行。

而事實上現在大部分詩人本末倒置,一直在語言上下功夫,始終不見心性。不知道什麼叫詩,也不知道怎麼寫詩。迷迷茫茫,卻始終找不到詩歌的根本。更如我們生活的城市一樣,無論你在海拉爾,還是在三亞,無論你是在呼倫貝爾,還是拉薩,反正都是高樓大廈,都是朝九晚五。我們連風花雪月都無法看見,哪還有什麼詩意可談。星空盡頭,月亮是什麼顏色?我們來看看阿巴斯眼裡的月亮:

秋天第一道月光

射在創上

震顫玻璃

白菊花

望著

滿月

對於月亮,問題是

下面那些人

跟一千年那些

是一樣嗎?

這首詩初看沒有什麼玄機,細細深入,卻有無限禪機,契同宋代《嘉泰普燈錄卷十八》那句偈子「千山同一月,萬戶盡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只不過是語境不一樣而已,從千江有水千江月這類偈子似的古語變成「對於月亮/問題是下面那些人/跟一千人那些人/是一樣嗎?」這種現代結構的短語。但是恰恰是這種語言的轉換,讓詩歌變得無限可能性。諸如禪修,一再追問。刨根問底「念佛是誰?」「拖死屍的是誰?」「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

今天

我賣掉果園

果樹知道嗎?

破瓶

盈滿了

春天的雨水

阿巴斯把詩性立在紙面上,栩栩如生地衝擊著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仔細尋去卻是無聲無痕,一月印千江,你說什麼都不要緊,要緊的是阿巴斯簡潔有效的詩性中最重要的三個部分:月——雨——雪——三者緊密相連,缺一不可。諸如祖師大德們說言:戒定慧。

多好啊

每個人都在走自己的路。

他這種對月亮追問的模式,儼然進入參禪狀態,我們可以想像他似乎進入眼觀鼻,鼻觀心的狀態,他自己說「想以某種方式讓那些熱情或者痛苦的時刻變成永恆。」古德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南懷瑾先生講過禪宗的方法之一就是挑起你的疑情,你說你有痛苦,那麼,痛苦從哪裡來?因為有我,你又是生命東西?肉體?肉體不是你。真正的我是心,心在哪裡?如此一步一步追問下去,大疑就是大悟,小疑就是小悟。

今夜

無月

海一片漆黑

岸也漆黑

我該等太陽

還是月亮?

碧岩錄第三則(大四八·一四二下):『馬大師不安,院主問:「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大師云:「日面佛,月面佛。」翻譯成現在的意思就是馬祖道一生病了,當家和尚前來問候:您最近身體怎麼樣了,馬祖回答「日面佛,月面佛」,沒病是這樣,有病是這樣,有病沒病都一樣。據佛名經卷七所載,日面佛壽長一千八百歲,月面佛壽僅一日夜,一千八百歲是佛,一晝夜也是佛。馬祖藉以此二佛道破無明之見,打消眾人之分別妄想,還至本來面目。

對於某些人來說

山頂是一個用來征服的地方

對那座山來說

那是下雪的地方。

阿巴斯自己認為「詩歌是一種心靈狀態。」我覺得他說提及的「心靈狀態」就是禪修,念即是心,觀即是心,察即是心,覺即是心。觀世音菩薩「反聞自性」即是心,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即是心。寫詩是心,拍電影是心,對文化的理解是心,眼睛是心,鼻子是心,耳朵是心,生活是心,工作是心,坐臥行立是心,參禪是心,念佛是心,持咒是心……在在處處都是心。

虛雲老和尚曾開示:「日來常有禪人來問話,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了此一心,本來是佛,直下無事,各各現成,說修說證,都是魔話。達摩東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眾生都是佛。直下認得此清淨自性,隨順無染。二六時中,行住坐臥,心都無異,就是現成的佛。」

阿巴斯簡介:

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Abbas Kiarostami,1940-2016),出生於德黑蘭,導演、劇作家、製作人、剪輯師。1989年,憑藉《何處是我朋友家》獲洛加諾國際電影節金豹獎;1997年,阿巴斯憑藉《櫻桃的滋味》贏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1999年,《隨風而逝》獲威尼斯電影節評審會大獎;2013年,《如沐愛河》獲亞洲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在伊朗,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被譽為「他那一代,或者那個世紀中最激進的伊朗詩人」,國內詩集譯本有《隨風而行——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詩集》、《一隻狼在放哨——阿巴斯詩集》兩種。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