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故事

印祖故事:怕父母與人口角,受欺負隱忍不發(1)


時間:2017/11/14 作者:淨山

印光大師法名聖量,字印光,別署常慚愧僧,陝西郃陽縣(今合陽縣)趙陳村人,俗姓趙,名紹伊,字子任。父秉綱公,年高德劭。母張氏,慈和淑慎,並為鄉里所推敬。兄弟三人,長名折桂,字從龍;次名秋桂,字攀龍;師最少,名丹桂,字紹伊,號子任。大師生於清鹹豐十一年辛酉十二月十二日辰時,即公元1862年1月11日晨。

郃陽是古代的有莘國,為任聖伊尹躬耕的地方,父母給大師取名為紹伊,寄託了讓兒子效法賢相伊尹的期望。大師初生六個月的時候,眼睛生病達半年之久,老人們都以為他不能見天日,結果還是痊癒了。大師性格果毅,天資聰慧,幼由父兄教授儒書。讀書之外,親自灑水掃地,學習乾農活,繼承勤儉樸厚的家風,養成肅恭仁讓的素質。

印光大師童年時,家裡是與同姓聚族而居的。每到秋收完畢後,村里必請戲班子演戲答謝神靈,這是村裡的慣例。一天,戲還沒有開始,大師提前拿一把椅子放在戲台前面數十步的居中地點,打算占個好位置坐下來看戲。村里同姓某人,性格粗暴,也要占中間的位置,他向大師厲聲喝問:「這把椅子是誰放的?」大師回答說:「我」。話音未落,那個人就打了大師兩耳光,將大師的椅子拋到幾尺之外。大師頓時感到頭痛欲昏,眼花亂燦。但恐怕父母愛子心切,與對方釀成口角,所以忍痛吞聲,不敢告訴父母。大師從經歷這件事情之後,更加懂得自我努力,待人接物更加謹慎,不敢稍有疏忽。過幾年大師長大成人,由於品德優秀,很受村里父老鄉親的喜歡。那位脾氣暴躁的人在路上遇到大師,也笑著招呼說:「請到我家來坐坐。」大師也笑著答應。

大師生平不曾告訴別人這件事。在1937年的時候,大師弟子彭孟庵在靈岩山寺避難,他的兒子與同宿舍姓郎的孩子因為小事鬧意見。大師就把他叫到跟前講了自己的經歷。告訴他說:我固然示弱,示弱又有什麼妨礙呢!希望你學我的示弱,不可以把新名詞之競爭二字,奉為神聖不可侵犯。」不久大師又撰寫了一篇《人字發隱》的文章,闡明人以贊天地之化育、繼往聖、開來學為德能。人的德能有仁、忍、任、盡四個方面。仁慈惻隱,自利利他,故名為人。忍勞忍苦,擔當柱地撐天的事業,故名為人。力任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做到沒有歉缺,故名為人。盡儒教倫常之道以敦倫,盡佛教心性之道以證心,故名為人。(見彭孟庵:印光大師軼事二.載《印光大師永思集》)

附錄1:人字發隱

(民二十七年為一弟子說)

人為倮蟲之長,身不過數尺,壽不過數旬,竟與高厚悠久莫測之天地,並稱三才,其義何屬。須知才者,德能之稱。天以普覆萬物,生成化育為德能。地以普載萬物,含養滋培為德能。人以贊天地之化育,繼往聖,開來學為德能。設無人之德能,則天地之德能猶有所憾。由得人參贊繼開之德能,俾天地之德能,圓滿充足,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人與天地並稱三才者,此也。人之德能,大端有四。人者,仁也。仁慈惻隱,自利利他,故名為人。人者,忍也。忍勞忍苦,擔當柱地撐天之事,故名為人。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俾無所歉缺,故名為人。(此八事,匹夫匹婦皆能為之。此乃參贊化育,繼往開來,撐柱天地之大事。若一疏忽,或亡一二,或八字俱亡,則成冒名之偽人,非與天地併名三才之真人矣。若能類推,則希聖希賢,學佛學祖,有餘裕矣。)人者,盡也。盡儒教倫常之道以敦倫,盡佛教心性之道以證心,故名為人。人之義,大矣哉。願一切同倫,各各擔荷人之四義,豈獨吾國之幸,實天下萬國之深幸也。或曰,汝作此說,汝能一一無憾否。答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悲我之一一有憾,冀一切同倫一一無憾,以免一一同倫,臨壽終時,猶有如我無窮之深悲也。君不見未曾有因緣經,野乾說法,天帝釋拜聽乎。使盡大地人皆為天帝釋,亦不至不許野乾開口,君何得固執人我相而責我乎。我知過矣,後不再說。(載《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

作者:余池明 摘自:

《印光法師的故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