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宏圓法師:包容眾生成就我們自己


時間:2017/12/19 作者:修心

我們可以試著這樣來理解般若的意思,就是通達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套用得圓融無礙、恰到好處,如果這樣講般若的含義,還稍微能表達它的一點的意思,簡單地講,般若就是妙智慧或者真心。妙智慧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世間的聰明,我們叫世智聰辯,也不是外道有漏法修得的智慧,而是含有無漏法之聖意的無上妙智,是宇宙間真正的大智慧,它是自性中本具的無漏智,完全由真心流露出來,是離過絕非、是真實、是純淨無染、是唯正無邪的。

如果我們世間聰明的話,那我們這個般若智慧怎麼可以理解呢,就是一個了達宇宙人生真相的、由清淨本性所流露出來的智慧。我們世間的哲學,是建立在我們這個三維的,這麼一個基礎上的哲理,而這個佛法的真理,是建立在十法界的真理,超越世間法的,是知無所知、是沒有窮盡的、是真心實相的妙用。而我們世間的智慧,是所知、是分別,就是我們的所知和經驗、和意識的這種積累。這種所知的積累、經驗、意識,那它繼而就是分別,分別就是最壞的妄心。我們把這個來作為一種聰明,其實如果你要是再加以分別、再加以執著的話,它就變成我們的障礙了,影響了我們清淨智慧的這種顯露,所以它又稱為所知障。

知無所知,我們說我們的般若智慧知無所知,不是像傻瓜、呆子一樣,對什麼事情都無動於衷,而是不加以分別取捨,對好壞、長短、是非了了分明,只是對好的不愛不取,對壞的不憎不厭,隨緣。

曾經有個讀《金剛經》的居士來找我,給我大談般若智慧,跟我說了,師父,學了以後還要把它忘記,我說那既然要忘記它,為什麼還要學呢?不是多此一舉嘛。你學了再去忘,這又多了一層分別心,又多了一層的執著心,我們只是不在心裡留下任何的痕跡就對了。不用取捨的心,因為這些好壞,無非是你的妄心分別,都是夢幻泡影,了不可得。既然是夢幻泡影了不可得,又何必被假象所惑,隨著外境而去妄動呢。就像我們古人,在唐朝的時候,都是圓盤大臉稱為美女,形容唐玄奘的母親圓盤大臉,形容楊貴妃圓盤大臉,非常有福報,美人,我們現在叫美女。而我們現在形容蛇精臉,下巴整的非常尖,稱為這種是美女,其實這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事物的本身並沒有一個好與壞,美和醜也沒有一個好與壞,之所以有個好與壞,完全是由於人的生活習慣、人的喜好厭惡,而形成的妄想之見所導致的這種分別。如果將這個習氣消除,妄想沒有了,我們試想一下,哪還有一個美與醜、那還有一個好與壞呢!都是我們個人的習慣、習氣,繼而加以分別的,然後就形成了執著是好還是惡。好的,我們就想得到、拚命地索取;厭惡的,我們就生嗔恨心,造種種的業,我們就是這樣,都是我們自己的分別。

有人會說,東西沒有好壞,這個人總有好與壞吧?我們見到好多的人無惡不作,還有的人老老實實與人為善,這是我們世間人的好與壞。是的,人的行為的確有好有壞之分,佛教也勸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因為人的行為不同,造就了一切眾生的正報和依報等等方面的不同。同樣生活在世間,有的人大富大貴,有的人窮困潦倒,有的人兒孫滿堂,有的人孤獨終老。那這些苦樂貧富的背後,都遵循著一條因果定律,所以佛經中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今生的環境和遭遇,所受的這個果報,都是我們前世所造的因。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今生的所作所為,就是你後世的果報。這其中的因緣果報,雖然極其錯綜複雜,但是正像人們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樣的規律是不變的。我們都是自因自果自作自受,好的果報也是自作自受,壞的同樣也是自作自受,因緣果報絲毫不差。利人就是利己,害人其實也是在害自己。

我們看,過去殺業重,感得身體多病多災,壽命短促,說明雖然你剝奪了別人的生命,其實你也在剝奪你自己的生命。所以我們應該,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雖然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會遇到一些惡人,我們不要去厭惡他,也不要去蔑視他,更不要去傷害他,能勸,我們就勸他改惡向善,不能勸,我們也生起這種禮敬的心、尊重的心,而絕不去傷害他。

曾經有居士來找我,說師父,你看這個人總是跟我過不去。我就跟他說了,那他怎麼不跟我過不去呢?這是因為,你們前世你們的因緣,因緣法裡面大家都是平等的,他跟你過不去,你明白了因緣法,你知道了是我前世我做過對不起他的事,我們結了惡緣,現在我用這種平等心、慈悲心我來給他化解,我來忍讓,這樣就是隨緣消舊業,我們沒有一點怨恨的心。同時,我們還要生起這種憐憫慈悲的心,不要去怨恨任何的眾生,沒有無緣無故的果,都是我們前世自己造的。如果你要是明白這個道理了,你是不會怨天尤人的,你會生活的非常坦然的,沒有任何的怨恨,都是我們曾經造的,是不是。同樣,別人為什麼能夠一帆風順,而我們為什麼就會遇到這些災難?這不都是我們自己所造的因緣嘛,我們自己所感來的果報。

用這種心態去處世去生活,那我們的心量就大,我們就能容忍各種各樣的眾生,同時成就了我們,我們心量大,不就成就了我們自己了嘛。所以我們一定要從真理方面來分析事物,不要去只看眼前、只看眼前的現象,如果只看眼前的現象,這樣我們就活在目光狹窄、心量非常小、自私自利的狀態當中。包括我們今天學佛了,誰又會化解這些冤讎?每個眾生都找每個眾生的理由,都是別人不對,沒有一個人來問自己,這就是我自己的業障。世間有句實話,哪個廟都有屈死的鬼,而師父給這句話的改變,哪個廟都沒有屈死的鬼,就是這樣,沒有冤的,一個冤的都沒有,都是我們曾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們在受我們的果報,我們自己造的因,我們現在正在受果,我們一定要用一種,隨緣消舊業這種坦然的心態來處世。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