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印祖故事:保護祠堂和學校,堅決取消聖量會(79)


時間:2018/1/10 作者:淨山

印光大師是陝西合陽人,清鹹豐十一年辛酉十二月十二日辰時(1862年1月11日晨)生於合陽赤城東村。自光緒七年辛巳(1881年)出家修行以後,再也沒有回過老家。誰沒有家鄉,誰不懷念家鄉?出家人也有自己的故鄉情。大師的著作如序、跋或書信等署名最多的就是古莘常慚愧僧釋印光,或伊尹躬耕處僧印光。古莘就是現在的合陽,合陽過去是商代賢相伊尹躬耕的地方,從兩個署名就可以看到大師對故鄉的殷殷情懷。

佛陀教導佛弟子要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印光大師作為近代佛門第一尊宿,正是踐履佛陀教導的楷模。他以平等大悲普遍教化全國弟子,普遍救拔全國劫難,當然對家鄉同樣關懷掛念,同樣盡力賑濟。大師按照佛陀的教導,儘可能地以財施、法施、無畏施幫助故鄉。

財施體現在千方百計幫助陝西救災。如:

民國十二年(1923年),為康寄遙賑災事,撥印書款一百元助賑。「秦民待賑孔殷,數十萬了不沾其實惠。縱大家少攢湊若干,豈能保其一出於為公之心,而不涉弊竇乎。則是秦民之定業所使也,可不哀哉。光亦秦民,聞此慘狀,能不痛傷。今將流通文鈔洋撥一百元,以作賑災之費。祈持字往本埠陳家浜太平寺,向真達大和尚處領之。」(文鈔三編卷四復康寄遙居士書)

民國十五年(1926年)4月到11月遭到長達8個月圍困。被圍期間,因病、飢餓而死的軍人逾萬。次年(1927年),陝西鄭子平居士為賑災事向大師求援,大師一向不募緣,將一弟子印文鈔(二千)及法雲寺大殿之款(一千),共撥三千元匯寄。同時還祈上海大慈善家王一亭居士為之設法籌集賑款。大師囑咐鄭居士說「汝我不曾一面,因陝民之苦,光以萬不能移用之錢,移之於賑。汝宜由此以培德,切莫因此而作弊。」(文鈔三編卷三復鄭子平居士書)

十九年(1930年)四月,大師在蘇州報國寺入關閉關,因聽說家鄉荒旱,以一千六百元,委託華洋義賑會辦事員,歸依弟子楊慧懋,親自送到老家赤城東村救濟。楊居士回到陝西扶風,稍有報告,具體怎麼辦的,大師沒有過問。

不過,大師行事,一秉大公無私之心,決不允許營私舞弊。對於辦理賑災事務的人總是諄諄告誡不可貪污。

辛未年正月(1931年2月),老家的侄子輩趙福雲,趙永貴到蘇州報國寺看望大師,了解到村里凋零不堪,感到不勝痛心。問及三分祠堂的情況,說現就祠堂內成立學堂,名印光學校,東西兩村的學生都在那裡就讀,智傑為教師。又說,新蓋了三間門房,名聖量會,村中賀保長,有幾桌人在此吃席,以此房系東西兩村人出錢蓋的,所以東西兩村的賀保長,議公事的時候,都到聖量會。大師問:

「為什麼東西兩村各家出錢,在我三分祠堂蓋官房,吃肉喝酒,議公事,取名為聖量會呢?」

趙福雲回答說:「十九年賑款一千六百元,分配給兩村各戶,保長見十抽一,得一百六十元,在趙氏祠堂前面蓋房,作東西兩村的官所。因為此錢又由法師您放賑得到的,所以用法師您的法名為名字。」

大師聽了,不勝嘆息說:「何得吾村發生此種規程。我以一千六百元賑兩村,兩村抽出我賑款十分之一,在我祠堂蓋房,作宴客議事之用,謂是他們自己蓋的,又名聖量會。是我聖量以一千六百元,引東西兩村占我祠地,我罪過大矣。」

大師作為學佛之人,不肯與人相爭,於是準備了二百元票,令趙福雲等帶回去,並寫信給東西村保長、鄉老及諸伯叔兄弟等,要求到家即通知兩村一切大眾,到城隍廟議事,將此款交給保長,鄉老等,作為村里蓋官房的費用,要求立即取消聖量會名目,除兩村學生讀書外,余均不許。此學堂系三分人肯作公益而立,不得謂此祠堂在兩村學堂地上。

大師的處理辦法,即維護了祠堂的莊嚴性質,又照顧了公益辦學,制止了保長等在祠堂吃肉喝酒、褻瀆先靈的行為,也制止了保長等假借大師名義做不如法事情的行為。

三月十三日,保長鄉老公函來,說已取消聖量會,二百元作學校基金會,所蓋之三間門房歸祠堂。

趙智雲居士也來信,大師回信說:「此事若非汝來,將永遠為公所吃酒肉處矣。人心太壞,以致災禍相聯。今麥田無望,尚須大家同心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以求甘霖速降,否則池水已無,井水亦減,則將渴死。果真至誠,當可得雨,以期早點種秋,尚可不至無秋可望,否則兩年不收,人將何賴。已於十三日,令弘化社寄文鈔十包,每包二部,尚欠分量,因加《了凡四訓》一本,此書文理極圓滿周到,為一切人所當詳讀之書。智俊前日,亦有信來,言其父曾習外道,伊光亦隨學,後閱所寄經書,乃不學其法,然尚有往來者,當漸為遠離。現今紙貴之極,印書之報紙,賤時二元三角一領(一領五百六張),今已五元多矣,尚日見漲價。當保貴經書,否則後來恐無力能得矣。送人時,亦當以此告之。又須令其恭敬,不可褻瀆。」

摘自:《印光法師的故事》作者:余池明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