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這樣修行才是唯一的成佛之道


時間:2018/1/12 作者:仁德

悲智雙運的修習才是圓滿成佛的一切因緣。這顆菩提心必須恆常經久精進串習,這是唯一成佛之道。具悲性的諸佛說,常觀修悲智雙運的菩提心,即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雙運觀修。

修學空性智慧有什麼益處?能成辦佛的法身。而修菩提心能成辦佛的色身。要成辦佛的法身及色身,行菩薩道時必須累積福德及智慧資糧,二者必須雙運才能成就自利法身及利他色身。

智慧法身由空正見成辦,但是空正見要成為智慧法身必須遠離一切所知障。空正見必須有強大的福德資糧為基礎,才能對治細微的所知障,否則長久觀修空正見也只能對治煩惱障,不能斷所知障。即空正見能成為所知障之對治力,還是煩惱障的對治力,要看是否有強大的福德資糧。這也是為什麼說由悲心滋潤,為了讓空正見成為所知障的對治力。

這裡說到福德資糧及智慧資糧必須雙運才能成辦佛陀的法身及色身。為什麼要悲智雙運?因為實際的基礎上有世俗及勝義二諦,世俗的緣起及勝義的緣起。世俗緣起即自他二者的痛苦及快樂,經過仔細觀察後了知能成辦究竟利益的就是菩提心,最有力量的資糧就是菩提心,沒有比菩提心更快速的積聚資糧。

勝義諦的緣起,因為緣起了解自性空,由了知自性空的智慧成辦法身。菩提心及空正見是存在之故,修學二者才能在果位獲得法身及色身。這就是基:二諦,道:二道,果:二身。因此,月稱菩薩在《入中論》中說:「世俗真實廣白翼,鵝王引導眾生鵝,後承善力風雲勢,飛度諸佛德海岸。」說必須智慧與福德雙翅配合,才有辦法越過凡夫地至佛地彼岸。

慈悲與智慧要一併修學,不只對修菩提心、菩薩行的弟子們很重要,對初學者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很多煩惱帶來的痛苦來自兩大因素:第一、把自己看成太重要,我愛執帶來許多不必要的疑慮與痛苦。當他人誇獎自己的優點,心中很高興;當他人背後說些傷害自己的話,立刻惱怒失望。因此過分的興奮與沮喪,心中起伏不平,情緒不能穩定,處事就不能很理性,隨著情緒化而走,就會有很多痛苦。

第二,面對著任何境,光是看到境的好壞並不會起貪瞋,即看到好的境不一定會生貪,看到壞的境不一定會生瞋,諸佛菩薩也會看到好的境、壞的境啊!為什麼凡夫對好的境起貪,壞的境起瞋?是因為不只是單純看到境,而且增添了它的好與不好。為什麼呢?因為它看成真實的好或真實的壞,再加上是執真實的我去看,因此就有了貪瞋的基礎。因為是真實的好,就認為是百分之百好,於是產生追求,瞋心也是如此。因為執真實存在,所以無法了知實相,偏頗地去看事物的好壞,因由錯誤的概念,而造成痛苦及複雜的問題。

對一位初學者來說,真正要減少自己的痛苦,就要很理性的思惟自他之間的利害。思惟自己有那麼重要嗎?儘量思惟我愛執的過患,觀愛他心的功德,觀修菩提心。

當我們面對境時,儘量思惟好壞是真實的嗎?經由空性思惟,讓我們了知:所有的對境是緣起如幻,由無始來執實的習氣,執為自性存在,因此所見與實際存在是不符合的。

當你對空性的認識越深,煩惱就會越少,因為煩惱由執實而來。因此反覆思惟菩提心和空正見的內涵,對初學者在日常生活中,是有極大幫助;否則,所想只是為了自己,心胸變成很狹窄,一旦有人讚嘆就高興,有人損惱就失望沮喪,生活在這種起伏不定的情緒中,會有很大壓力,這是極痛苦的。

如果心能寬廣面對一切事物,不把自己看得很重要,而是為他人而活,那麼生命是有意義的。文/尊者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