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古八德全書》廉的故事(一)


時間:2018/1/18 作者:大德曰生

陶妻泣富

春秋的時候,有個姓陶名答子的人,他在陶這個地方當了三年的官,聲譽並未因此而變好,而財富卻增加了三倍。他的妻子好幾次規勸他,他總是無法接受。

過了五年後,他的隨行車隊竟有百乘之多,當他辭官回到故里的時候,鄉親們還殺牛來迎接他,獨有陶妻卻是抱著兒子哭泣著。

陶母見到這種情形覺得很不吉祥,於是便生氣的怪罪陶妻,陶妻回答說:「先生在陶當官,結果家裡富有了,國家卻窮了,這是會被全國上下所唾棄的,如此敗亡的現象已經顯現,怎能叫人不擔憂呢?我情願與兒子一同躲避。」

陶母非常生氣,於是把陶妻給趕走了。過了一年,陶答子就因為犯罪而被誅殺了,陶母則因為年紀已老,所以幸免於難。陶答子死後,陶母一個人孤苦無依,陶妻知道後就主動回來奉養她。

各位讀者,錢財與名利是要害人的,並非要助人的。一個真有慈愛之心的人,他不需錢財與名利,一樣可以默默為人群服務;反之一個以為民服務為幌子,私下卻斂財求名的人,當其名不符實之時,也就是他敗亡之時,此點足可作為我們的借鏡。

少君卻妝

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姓鮑名宣的人,他的繼妻桓氏字少君。鮑宣家裡原本很貧窮,他跟著少君的父親讀書,桓父非常看重鮑宣,覺得他能吃得了苦。

桓父因此就把少君許配給鮑宣為妻,結婚之時桓家送了許多陪嫁的嫁妝,鮑宣看了覺得很不高興,於是就告訴少君說:「你從小生活在豪富的家庭里,自然習慣那些美麗的裝飾。而我從小就貧賤習慣了,實在不敢接受這些豪貴的嫁禮。」

少君因此就把隨嫁的奴僕和嫁妝都還給了娘家,並且改換粗布做的衣服,與丈夫駕著窄小的車子回到夫家拜見婆婆,從此每天親自汲水煮飯,做著一般婦人所做的粗活,鄉里的人知道後都非常的稱讚她。

各位讀者,古人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反儉難。一個習慣富貴生活的人,要再改成凡事都得自己做,這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少君能夠入境隨俗,捨棄自己的立場,一心跟隨丈夫,這真是難能可貴。

姚楊謝姊

南北朝的時候,北魏有一個女子姚楊氏,她是太監符承祖妻子的妹妹,她的家中很貧窮,沒有任何產業,所以生活非常困苦。

當符承祖受到文明太后的寵信,漸漸有了權勢,這時所有親戚都想去攀得一些好處,只有姚楊氏沒這麼想。她對姊姊說:「姊姊雖然擁有一時的榮寵,但比不上妹妹擁有無憂的快樂。」

姊姊要送她衣服,她都不接受,強迫她接受,她則告訴姊姊說:「家裡那麼貧窮,卻穿著如此華麗的衣服,這不是很奇怪嗎?」姊姊知道姚家生活困苦,因此派車去接她來一同享樂,但她並不上車,姊姊強迫她,她則哭著大聲說:「你想害死我嗎?」

後來符承祖失勢了,朝廷派人把她們姊妹捉去問罪,問罪之人看到姚楊氏所穿乃是破舊的布衣,於是就把她無罪釋放了。

各位讀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各有志,所以人各有命。無福而想享福者,與有福卻不願享者,乍看之下似乎同是無福之人,然相去卻是天壤之別,一個為利益之奴隸,一個天地拘他不得,此二者相去甚遠,此道理不可不知。

姚察辭練

陳朝的時候,有一個名為姚察的人,他從小就很善良,奉侍父母非常孝順,一生中蔬食布衣,五十餘年如一日。

他先後曾經擔任度支尚書和吏部尚書,為官之時從不與人交際。有一次,他的學生送他一匹南布和一匹花練。姚察則辭謝著說:「我平時穿著布衣,吃著蔬菜,對我已經足夠了,這些布對我來說都是沒用的。」從此就無人敢再送東西給他了。

大業二年,姚察在東都這個地方過世,他遺命家人以簡單的棺木來埋葬他就行了。他死的時候身無病苦,死後全身柔軟,臉上紅潤,就如同生前一般。

各位讀者,度支尚書掌管國庫所有用度,吏部尚書掌管全國所有人事升遷,姚察身任這兩個重要職務,卻能以儉約自律,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也因為他能如此惜福,因此無疾而終,毫無病苦,這不也是如是因,感得如是果嗎?這真是值得我們學習。(《古八德全書》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