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智宗法師:居家學佛的三條底線


時間:2018/4/2 作者:蔡工

居家學佛的三條底線

文:智宗法師

居家學佛的三條底線:在金錢上務必要堅守合理分配,量力而行的底線,要堅守學師不迷師,轉益多師的底線,不以努力程度論成敗,而以魅力指數做標準。

第一條:在金錢上務必要堅守合理分配,量力而行的底線

不學佛的、甚至不信仰任何宗教的人也都適用於這一條底線。

佛陀在2500年之前對在家人的財富管理問題提出的建議,在今天依然適用。

在《善生經》中佛為居士的財富分作四份:一分為飲食生活;一分為田業即營業資本;一分為儲蓄,預防意外之用;一分為投資之用。

在《雜阿含經》中佛建議居士的財富應該分為三種用途:一分是供養父母;一分是養育妻子兒女周濟鄰里朋友與窮人;一分是供養沙門,廣種福田。

在《涅般經》中則說,除個人生活需要外,要分成四份:一份供養父母妻子;一份補助屬下傭人;一份施給親屬朋友;一份奉事國家沙門。

貪心是大賊,衝動是魔鬼,貪心不是一種價值判斷,它是一種是能力判斷,在個人能力許可範圍內那叫追求,超出你的能力許可那就叫貪心。

超出你個人的支配財富、個人能力的支出,需要動用到家庭共有財產的時候,一定要爭取家庭其他成員的同意認可,沒被其他家庭成員認可私自挪用,就是犯了不告而取的盜罪,就是五戒當中的不偷盜戒。

第二條:要堅守學師不迷師,轉益多師的底線

修行必須要學師不迷師,轉益多師,我們在拜師父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假如有以下三種情形應速遠離:

第一種情形語言不通:不要為圖虛名,去拜法王活佛為師,如果語言不通,不能交流學習,法王活佛再厲害與你又有什麼關係。

第二種情形要求你不要以師徒相稱:而是以哥哥姐姐兄弟妹妹,甚至乾爹乾媽的這種稱謂出現的話,請速速遠離。稱謂是庸俗世俗的,而庸俗世俗的背後就是給自己今後突破底線傷風敗俗,開了一個口子,留下了一個前兆。

第三種情形不談佛法,只談前世後世:假如你和師父在一塊交流,他很少談佛法,只跟你談上輩子你是誰,下輩子你要投胎轉世做什麼,你如果離開我會受到什麼報應,注意啊,用恐嚇的手段來敲詐勒索你,這就是進行精神控制的一種特徵了,你已經遇到邪師了,請速速遠離。

第三條:在學佛的標準上我們務必要堅守不以努力程度論成敗,而以魅力指數做標準

每天磕多少個大頭,念了多少遍的經咒,讀了多少部的佛經,做了多少的善事,這些只是學佛的方式之一,不是你學佛的標準、目標。

學佛檢驗我們成功與否的標準是你的魅力指數有沒有得到增長。

我經常打這個比方,學佛不是做整容手術,它是做心臟手術,是把我們的一顆凡心換成佛心,改變我們的氣質氣場提升我們的魅力指數,讓我們生活圈子裡的其他人覺得你越來越可親,越來越可敬,越來越具有吸引力,這才是標準呢。

佛事是一種非常好的共修方式,給我們加持,讓我們堅持努力的一個修行方法,但在生活當中好多學佛的人,一遇到痲煩,遇到苦惱,就到廟裡做消災、超度、解冤孽等等的佛事,遇到問題,遇到痲煩,不知道通過反省反思去找產生問題痲煩的根源,找不到真正的根源所在,這是歸因錯誤。你做多少佛事解決不了現實問題,你解決不了自己的現實人生的困難痲煩,就永遠不會獲得佛法的幫助教益。

所以在這裡我們要注意:佛事不是我們解決生活中煩惱問題的關鍵所在做佛事只是一種輔助手段。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