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如何信解行證


時間:2018/5/10 作者:心愿

老法師說,比如經上常常告訴我們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沒有把這些相當成虛妄,念歸念,口舌滑過,嘴巴說一說這樣念過去而已。我們沒有把這個世間相當成虛妄,你知道嗎?我們還把它當成真的呢,難道不是嗎?別人講的話,你所看到的一切善惡境界,你都把它當成真的。別人講的話,好聽話、不好聽話。你所看到的善境界、惡境界,你喜歡的境界,你不喜歡的境界。你不是為了這些事情在那邊斤斤計較嗎?在那邊生氣跳腳嗎?在那邊嫉妒嗎?在那邊發脾氣嗎?

為什麼學佛人還這個樣子?因為你完全不信佛,你完全不相信人命呼吸間。因為你不相信佛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根本不相信。你相信了,你就會知道這些相都是虛妄的。也就是說,你周邊的所有這些表演給你看,統統是虛妄,沒有一個是真的。不管是好相壞相、善緣惡緣,你都要記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我曾經去請示老法師,我說,這個人很有福報,護法很多,也會講經說法。師父跟我講,師父很嚴肅的跟我講,親自跟我這樣說,他說,「夢幻泡影」,講話聲音還很重。第二點,我說,可是他護法很多,他很有名氣。師父說,沒有開悟什麼都假的。沒有開悟,你信心都不是真的。你開悟了,你就是相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沒有開悟,這些所有的世間相,你都不會把它當成虛妄,你還是會貪名逐利。

蓮池大師去參訪遍融禪師,問他怎麼修行。遍融禪師跟他講,「守本分」,不要貪名逐利,不要攀緣,明白因果,第五個「一心念佛」,就五個這麼簡單。遍融禪師跟他講,你做到這五個,你的境界會跟我一樣。蓮池大師旁邊的弟子說,這五個這麼簡單,還千里迢迢來問你,你只答這五個問題。蓮池大師說,你們不要輕忽這五句話,這五句話做到就開悟了。人家畢竟是有智慧的,有正法眼的、有智慧眼的一代高僧。

老法師說,你還把這些所有相當成真的,還是不肯放下。你放下,信解就出來,就信得深了,解得徹底了,那後面行證不用說。經上講得很清楚,幻相在前面不礙事,也就是說,世間事你不要太在意。幻相在前面不礙事,礙事是你的心裏面有問題。你的心裡真有這個相,那就痲煩,你著相了。你著相的話,那你就沒辦法放下。放不是把外面的相滅掉,我們現在人都是犯了這個毛病,把外面的事情放棄了、不做了、隔絕了。他認為這樣是什麼?這樣叫做滅掉。事實上沒有滅掉,相還在他心中。老法師說,放下不是放外面的相,把它滅掉,不是這個意思。是你心裡上那個相給它消滅掉,就是把你的執著消滅掉,讓你心裡永遠恢復清淨、平等、覺,就對了。

所以你如果不執著,那就是清淨、平等、覺。外面的境界相就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你為什麼會嫉妒?因為你放不下執著,你著這個相。別人成就的相,別人不成就的相。別人不成就的相,你幸災樂禍;別人成就的相,你嫉妒,你忿忿不平。你不了解這些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還把這些相當成真的,所以你才會嫉妒。那老法師現在教你,不是放棄外面這些相,是把你心中那個執著、那個著相,把它放下來。你就可以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別人怎麼成就,你還可以隨喜功德,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外面的境界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但是如果你起心動念了,你還是分別執著。那麼「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是白念了,不起作用。問題在這裡,那怎麼辦?你放不下那怎麼辦?老法師說,只有一個方法,你實在是放不下嫉妒,那只有一個方法,深入經藏。這個深入經藏,諸位要記住,老法師說,一本經就夠了,你選擇你自己喜歡的一本經。

這個問題我曾經請教過師父,師父,你說「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經千遍,其義自見」,是指哪一部經?老法師說,不一定,看你選擇哪一部經。當然你最好能夠選擇「淨土五經」,像胡小林老師,他是選《大乘起信論》,這是禪宗裡面,甚至大乘經典裡面的非常重要的一部論。老法師也讚嘆,這可以啊。那劉素雲老師是選《無量壽經》。末學是,我喜歡《金剛經》。我也請示過師父說,這樣可不可以?師父說,可以。師父也講過《金剛經》,他按照江味農居士那個《金剛經》的講義來講,在新加坡居士林講的。

老法師說,一部經就夠了,不要再去找別的。這部經要深入,怎麼個深入法?天天念、天天讀,不要去想這個經義是什麼意思。天天聽,聽也不要去想。聽上一千遍、念上一千遍。你聽經也可以,聽一千遍、兩千遍、三千遍。讀一千遍、兩千遍、三千遍。老法師說,一千遍是小悟,兩千遍是大悟,三千遍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說,人會開悟,這是古老的方法。古老的方法非常有效,你不用古老的方法,你就沒有辦法達到這個境界。遵守古老的方法,叫持戒。一心去聽、一心去讀,這叫修定。如果你信心生不出來的話,你信解不夠深的話,念佛不夠真切的話,那你就從這個地方下手。讀經千遍、聽經千遍,其義自見。因為你讀一千遍,你一心去聽、一心去讀,這叫修定。你遵守這個方法叫持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到一定的程度你就豁然大悟,你就跟妙理相即不二了,那你就發慧了,這叫做悟入,這才重要。

佛陀要告訴我們的開示悟入佛知佛見,你就悟入了。那你就可以信解行證,行證就是悟入,這個重要。每天在日常生活當中,那是什麼?你信解行證以後呢?你悟入以後呢?悟後起修,在哪裡修?在日常生活裡面修,日常生活裡面的待人處事,接受考驗。看你能不能夠降伏境界,就是須菩提尊者在《金剛經》問佛陀那句話,「云何降伏其心」,你有沒有辦法降伏你這個妄心,降伏你的嫉妒心,「云何降伏其心」。境界要來考驗你,比如有人拿好東西來供養你,你有沒有起歡喜心?你有起歡喜心就錯了。有人來陷害你、來羞辱你,你會不會生氣?你一生氣又壞了,禁不起考驗。也就是說,你完全沒有定功,你沒有悟入。

所以遵守這個古老的方法,叫持戒。一心聽經、一心讀經,這叫修定。天天這樣去做,做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就豁然大悟,這個叫悟入、叫發慧。那你悟入以後怎麼辦?你要在境界中接受考驗。那你接受不了考驗,為什麼你禁不起考驗呢?你還是信得不夠深,你還是不相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還是把它當成真的,你才禁不起考驗。

老法師說,所有現象是假的,你何必還是把它當成真的?他說,連歌利王割截佛陀的身體,也不是真的。所以忍辱仙人的心裡沒有動,他沒有起瞋心。你割截,他心沒動,他成佛了。他禁得起考驗,他沒有起瞋心。我們小小的一個考驗,馬上就被境界轉。一樁不如意的事情,要生氣了好幾天,你說這冤不冤枉?遇到一樁好事也要高興,高興了好幾天,這不行的。境界風一動,你完全不及格,做不了主。一定要修到,境界風動我不動。這就是六祖大師《壇經》裡面講,風動,幡動,仁者心動。你要修到善境界、惡境界,喜歡的境界、不喜歡的境界,境界風一吹,你寂然不動,我不動。我不動不是壓的,你還是有聽,有在看。你不是我壓著,我不要看、我不要聽,不是喔,你還是要看要聽,但是心不動,那是真不動,那你就成功了。

那有人說,那我受傷害呢?傷害就傷害吧,傷害就讓他傷害吧。老法師說,傷害就讓他傷害嘛,為什麼?假的相,不必當真的。我們的錢被騙去了,錢是假的,不是真的。到這個世間來沒有帶一文錢來,到死的時候也沒有帶一文錢走。何必當真呢?我們的產業被他霸占,送給他吧。我有跟他有,有什麼分別?沒有分別。老法師說,經上說,捨得更多就得得愈多。你為什麼不捨呢?因為你對佛的話不相信。老法師說,你試試看,你舍了以後,後面還更多,來的比你舍的還更多,愈施愈多。舍財得財富,舍法得聰明智慧,無畏施者得健康長壽。你為什麼不肯舍?

所以老法師說,別人向你要,那是有緣人,過去生跟你有緣,你就給他吧,歡歡喜喜地給他。他要是無理奪取呢?你也給他。我們命里有的決定不會減少,真的是愈施愈多。他拿去以後,老法師說,跟各位講,那個人命里有的就這麼多,不會增長。那個人命里要是沒有的話,他得到之後,得到你這個財以後,他一定會害病、會遭橫禍,把這些錢花掉,也得不到。他拿去享受什麼?去害病當醫藥費。他這種享受的方法,他沒有福,所以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所以老法師說,人沒有放下輪迴心,你就脫離不了輪迴的關係,老法師這一段開示得非常地好。如何信解行證?如何放下來?如何真正信得深?如何相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老法師用最笨的方法,教你一心聽經、一心念經,「讀經千遍,其義自見」。用這樣去持戒、修定、發慧,最後悟入,你就可以做到信解行證,然後我再加上,我引用蓮池大師的「人命在呼吸間」。那我們從這一段裡面,我們就可以真正得到利益。那麼你就可以,『人有一言一行之善』,你就會表揚他,你就會去讚嘆他。不但成就你本人的「令名」,你的美名、你的善行,而且你也可以引動別人的善念。而且『彼傳此勸』,就是能夠讓善產生循環,傳播勸導,讓更多人效法這個善行,這是人生一件大事、樂事。為什麼要掩蔽別人的善行?同時也是這樣來勉勵大家。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一八七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