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昌樂法師:經歷為什麼是修行呢?


時間:2018/6/8 作者:君合

昌樂法師

經歷就是修行。

經歷為什麼是修行呢?我們在實際的生活當中,沒有一個人不渴望自己年輕,沒有一個人不覺得年輕是個好事。可是這裡面反映出了,我們都害怕老。老看上去是時間問題,實際上是經歷問題,我們往往對一些小孩子、青年人的評價就是老氣橫秋。當一個人內心當中能夠將昨天所經歷的那些苦痛歡樂放下來,能夠比較坦然地面對今天的時候,這個狀態它實際上就是年輕的狀態。

也就是說年齡有兩層,第一層是身體在成長和衰老的過程當中。但是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除了有生理年齡之外,我們還生活在自己的感受和感知當中。除非有禪定的人,他有能力生活在身體年齡當中,他能感知到身體的衰老。據很多老人家說:60歲以後,一年一年不一樣;70歲以後,三個月三個月不一樣;90歲的人,一天一天不一樣。他的身體的衰老程度,他能感知得到。而年輕人身體體力旺盛,沒有能力感知這一點,我們是能力過剩型,所以感知不了這種經歷的變化,感知不了身體的變化。但是我們是感知什麼?感知經歷。

衡量一個人是否年輕的最重要的標誌,實際上是他心裡放了多少事。有的人,「唉……唉……」他唉聲嘆氣三個月以後,你看他的那個樣子,他的臉看上去就是一臉的霧霾、一愁莫展,你就會感覺到那個人與他的年齡實際上不相仿。有的老人家談笑風生,我上次看到一個90多歲的,像60歲,沒事兒,開朗,就是能夠比較好地把自己的經歷去處理好,坦蕩從容地面對自己的現在。

也就是說,老實際上是面對過去的經歷,被過去的經歷所束縛的人。失戀的人一下子會老,白毛女一下子就老了,因為她被脅迫著要嫁給一個她不願意嫁的人,所以她把自己的心思一下子扭曲成這種的狀態的時候,連頭髮都會變白。發者血之餘,說明氣血已經耗盡了。

也就是說,我們在自己成長的過程當中,如果大家要年輕,也就是要生活品質提高的話,一定要學會面對自己的過去,任何的成長都是從面對自己的過去開始的。看上去我們是為了走向將來,而走向將來的前提是面對過去。所以高曉松的《曉松奇談》的片段預告是:行萬里路,只為到內心深處。我們要真正走進自己的內心,就是要走向過去。

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也是,面對現在的人,要走向過去,一定要面對過去個性養成的那個階段,一定要走向過去經歷的內心。催眠實際上也是這個原理,打開心結。

所以任何一個人,特別在座各位,要面對自己成長的經歷,你一定要去回憶自己在曾經的成長階段,經歷的某些特殊的事情,是什麼使你的個性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比如說父母,我的父親對我的抱怨,使我變成這個樣子。我一直不了解我這個人為什麼這麼開朗?喔,原來是我的父親他比較開朗。我為什麼這麼極端?極端來源於被壓抑之後的叛逆。

那當我理解了這一點以後,我就對身邊的人和事,有了更大一些的寬容。因為我要化解自己極端的個性,最重要的不是讓自己變得柔和一點——我是個鋼,你沒有辦法把我變得柔和,我要把那個鋼,放到煉鋼爐裡面去回爐,軟化它——最重要的就是我要跟我父親達成和解。不是我去原諒他,當你想原諒他的時候,你心裡還沒有能夠原諒。而是你要去發現父親,原來是可愛的,原來真的是為你好的,只不過是他的方法可能有一些些問題。那有什麼關係呢?形成了現在獨特的你。

所以對我來說,我成長的很長一段時間,雖然是向佛學習,但是我的功課是原諒我的父親。對我來說,做夢最好的一點就是可以跟我父親坐下來聊天,對自己不滿意的一點就是在夢裡跟我父親吵架,就是這樣。

所以我們一定要很好地面對自己的過去,因為這能讓你發現自己的特點。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