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曾國藩的修身之道


時間:2018/6/14 作者:佛意憐憫

晚清重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侯,被譽為「晚清第一名臣」、「官場楷模」。他力挽狂瀾扶晚清王朝垂而不死,在「同光中興」時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學問、文章兼收並蓄,實現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曾氏家族更是歷史上數得著的侯門望族,一百多年來沒有出現過「敗家子」,曾國藩繼承發揚儒家教育思想取得了巨大成功。

曾國藩作為一個政壇上的大人物,之所以區別於其他政客最為顯著的地方,是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煉,促進仕功的建立。

誠、靜、謹、恆來修身

曾國藩強調的自身修為要目光向內,即自我管理,是中國傳統的「修身治國平天下」的順序。修身與氣勢龐大的治國、平天下相比顯得簡單,事實是一旦真正實行起來,它遠比戰略困難得多。正人先正己,曾國藩上承三省吾身的教誨,下啟自我批評的風氣,時刻不忘修身養德。他的修身功課主要為誠、靜、謹、恆。誠為誠實、誠樸,為人表里一致。靜,指的是心、氣、神、體都處於安靜放鬆的狀態。謹,主要指言語和行動上的謹慎,不打誑語,不講無根據之話,不做無勝算之事。恆,指的有恆心,生活有規律,做事有毅力。

他從三十一歲起,給自己訂了個「日課冊」,稱為《過隙集》,「凡日間過惡,身過、心過、口過,皆記出,終身不間斷。」不但內心反省,而且努力改正。《過隙集》剛寫到第九天,他便猛省從前與某人結仇怨,錯在自己當初「一朝之忿,不近人情」,當晚他即到某人住處「登門謝罪」。長談之後,又請吃飯。從此前隙盡釋。自此曾國藩時時反求諸己,處處修德養望,在人格、聲望等幾方面,為日後的絕大事業作好了充分的準備。還有,他寫有,也不外出,不應酬,而深省內心,讀書寫字,這是積蓄能量的最好方式,每天都在練功,與古人所秉承的「功夫在詩外」一致。

許多人都認為人格修煉是空虛的東西,認為修身是虛無縹渺的東西,甚至還是迂腐的,但曾國藩一生的事業,修身才是他事業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曾國藩的修身,人格修煉對他事業有幫助,他靠人格的魅力成為卓越的領袖。有極高的威望,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投入到曾國藩麾下,幕僚多達三四百人,當時第一流人才都是出自他手下。野史記載,許多新科進士不願意履朝廷之任而願意進入兩江總督的幕府,曾國藩的一個手令就可以使他們千里趨之。

他如饑似渴讀很多實學的書,使他一生能夠遍兼五個部的部長。培養自己的聲望、知名度,當時沒有媒體,沒有電視,他靠什麼呢?靠詩文。三十歲時他自信詩已經達到很高的地步。在北京城裡的知識分子圈和他的家鄉湖南知識分子圈中建立了自己的聲望,回到湖南一呼百應。還有無數反映民生的奏摺,老百姓喜歡不喜歡?有政治之心的知識分子喜歡不喜歡?真正想為國家做一點事的官員也不會反對。這些奏摺副本在社會上廣為流傳,使得曾國藩建立了很高的社會聲望。

曾國藩為自己立下課程十二條:(即著名的曾國藩修身十二法)

主敬:整齊嚴肅,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讀史:念三史(指《史記》、《漢書》、《後漢書》),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保身:節勞、節慾、節飲食。

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有求深意是徇人。

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昧耽著,最易溺心喪志。

作字:飯後寫字半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課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積愈難清。

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治學篇

曾國藩曰「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古之精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為學之首要在立堅卓之志。(今有幾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

其二,「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已矣。諺曰『藝多不養生』,謂之不專也。」(雖有心博學而精深,卻總是淺嘗輒止)

第三,「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

有志、有識(既博且專)、有恆,治學之三要素。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

治學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修身篇

克己之學——反省自己

剛柔並濟——「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

講求清廉——「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欽,到處人皆敬重。」「蓋凡帶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風示僚屬,即以此仰達聖主。」

事事謹慎——三實:不說大話、務虛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

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貳。

三薄:幸災樂禍,一薄德也;逆命億數,二薄德也;臆斷皂白,三薄德也。

三知:知命,知禮,知言。

三樂:讀書聲出金石,飄飄意遠,一樂也;宏獎人才,誘人日進,二樂也;勤勞而後憩息,三樂也。

三寡:寡言養氣,寡視養神,寡慾養精。

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細思古人功夫,其效之尤著者,約有四端:曰慎獨則心泰,曰主敬則身強,曰求仁則人悅,曰思誠則神欽。慎獨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間須臾,內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齊嚴肅,內而專靜純一,齋莊不懈,故身強。求仁者,體則存心養性,用則民胞物與,大公無我,故人悅。思誠者,心則忠貞不貳,言則篤實不欺,至誠相感,故神欽。四者之功夫果至,則四者之效驗自臻。

以上編輯自網路資料,我最近閱讀曾國藩文集,深感文正公修身功夫了得,而自己讀來覺得很慚愧,缺點太多還自以為是,若不修德進業,空談高論而已,無益於身心,但長浮華。世上的農夫躬耕隴畝,而每一個都需要耕好這片心田,心靈的雜草需要慎獨,在慎獨中上無愧於天,下無愧於心。有哲人說過,能改變一個人命運的是他所遇見的人和所讀的書。無怪於巴菲特說,告訴我有怎樣的朋友,我就知道十年後你是誰。

立德、功、立名,三不朽也。仰慕往聖高賢,其臭如蘭,當為我等及後世千秋楷模。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