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如何發起厭離娑婆之心?(235-238)


時間:2018/6/21 作者:藎木

235、如何發起厭離娑婆之心?

娑婆世界具足三苦,八苦,無量諸苦。眾生迷昧,反以為樂,誠堪憐湣。若知此界之苦,則厭離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

吾人所居之世界,則具足三苦,八苦,無量諸苦,了無有樂,故名娑婆。梵語娑婆,此雲堪忍,謂其中眾生,堪能忍受此諸苦故。然此世界,非無有樂。以所有樂事,多皆是苦。眾生迷昧,反以為樂。如嗜酒耽色,畋獵摴蒱等,何嘗是樂。一班愚夫,耽著不捨,樂以忘疲,誠堪憐湣。即屬真樂,亦難長久。如父母具存,兄弟無故,此事何能常恆。故樂境一過,悲心續起。則謂了無有樂,非過論也。此世界苦,說不能盡。以三苦八苦,包括無遺。三苦者,一苦是苦苦,二樂是壞苦,三不苦不樂是行苦。苦苦者,謂此五陰身心,體性逼迫,故名為苦。又加以恆受生老病死等苦,故名苦苦。壞苦者,世間何事,能得久長?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道尚然,何況人事。樂境甫現,苦境即臨。當樂境壞滅之時,其苦有不堪言者,故名樂為壞苦也。行苦者,雖不苦不樂,似乎適宜,而其性遷流,何能常住,故名之為行苦也。舉此三苦,無苦不攝。八苦之義,書中備述。若知此界之苦,則厭離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若知彼界之樂,則欣求極樂之念,必勃然而起。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培其基址。再加以至誠懇切,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則可出此娑婆,生彼極樂,為彌陀之真子,作海會之良朋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914頁 初機淨業指南序)

236、怎樣發願才與佛願相應?

臨終定欲往生西方,即為人天王身,普利眾生之高僧身,決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發願,方能與佛之誓願相應。

當鬚髮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說碌碌庸人之身,不願更受,即為人天王身,及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大宏法化,普利眾生之高僧身,亦視之若毒荼罪藪,決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決定,則己之信願行,方能感佛。佛之誓願,方能攝受。感應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輪迴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74頁 復高邵麟居士書三)

237、往生西方的大根據是什麼?

信願為吾人生西方大根據。

往生淨土,固貴久修。然其所重,在乎決定不易之志願耳。彼終身念佛,心常冀人天福報者,縱令精進,因其心愿尚戀此娑婆,何得有生極樂之望乎?固知信願,實為吾人生西方大根據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684頁 復智圓居士書)

238、怎樣才能使信願二法當念圓具?

為了生死,則生死之苦,自生厭心,西方之樂,自生欣心。如此則信願二法,當念圓具。

至於念佛一事,最要在為了生死。既為了生死,則生死之苦,自生厭心,西方之樂,自生欣心。如此則信願二法,當念圓具。再加以志誠懇切,如子憶母而念。則佛力法力,自心信願功德力,三法圓彰,猶如杲日當空,縱有濃霜層冰,不久即化。(《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19頁 復徐彥如軼如二居士書)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