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4/18

1287經:本經敘述何謂「正士」、何謂「正士法」。

在現實生活中,與什麼樣的人相處,又如何相處,我相信我們都很關心這個話題。《佛說吉祥經》中有這樣一段話,叫「遠離愚痴人,親近智慧者,供養於應供,此真勝吉祥。」這四句話,便是大體上概述了我們應該與智慧人多親近,而與那些愚痴者要保持一定距離。所謂的「智慧者」,乃與「善者」大體同意;所謂「愚痴人」,並不是腦瓜很愚笨,而是指那些喜歡作惡且自以為是的不善者,或者稱其為「小人」。諸葛孔明先生的「親君子,遠小人」,不僅是為君之道,也是處世本則。至於現實中有時竟屢屢出現「遠君子、親小人」之行徑,大約小人也有其合理存在的理由與空間。時下教導人如何為人處世的著作很多,比如說如何與領導或者小人打交道,如何防範小人之類。然而為人處世乃是一門大學問,豈是文字的東西所能說得清楚的?當我們讀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書中從另一角度談論了海瑞與戚繼光,才知曉二人所以為悲劇性人物的箇中原由。對於這些近於野史之類的評說,只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事實上,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大約占到了99%吧),都是充當了「事後諸葛亮」的角色。

在本經之中,天人問佛:「與何人同處?復與誰共事?知何等人法,名為勝非惡?」佛陀回答也只有四句:「與正士同游,正士同其事;解知正士法,是則勝非惡。」這裡的核心是何謂「正士」。一般而言,正士乃菩薩之異稱,即離卻迷執邪見,正見法理而求正道之大士(《佛光大辭典》)。但從本經的偈中所述內容來看,天人所問的大約是世間諸法,即如何與人打交道,該與什麼樣的人相交對自己更有好處。於是佛陀談到了世間人與正士同游同事,並且了知正士之法,便可以得到幫助,即擇善從之,擇不善而改之。故而此處的正士,可以理解為泛指修行人。既然將正士等同於菩薩覺得等級太高,那麼此處的「正士」總要具備一些標準。首先,正士具備「知善別惡」功能,這是最基本的要素。其次,正士須具備正知正見乃至正念,這便是我們常說的「八支正道」。倘若知見不正,縱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也是沒有半點用場,弄不好是才學越高越糟糕。當今出家法師之中學歷普遍提高,我個人越來越意識到,學歷達標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學佛的基點在於知見與信仰,若知見不正或信仰不堅定,那等於將大廈建於流沙之丘。「有德無才僧中寶」,正是強調了「德」的極端重要性。正士的第三個標準,即具備一以貫之的宗旨和堅定不移的信念。這個信念,便是度己,還要度人。第四個標準,便是正士要具備高超的方便智慧,其中包括對法的取捨、對治心性煩惱的路徑乃至度人的權巧等等。根據我個人的理解,能達到上述四種標準的人,便可以稱之為正士;此人所行之法,便可以稱之為正士法。(4.2.)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