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4/30

佛子行三十七頌課程筆記

2010年11月12日 於台北

問答時間

一、頓悟還是漸修?問:有時候會有種突然了解的感覺,那是叫做頓悟嗎?還是要怎麼去形容?

答: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通常這都是有過程的,是日常所累積的點滴,最後水到渠成。就結果來看是頓悟,好像自己忽然了解,但沒有之前的累積,是不會有如此的結果。就結果來看是頓悟,就過程來看是漸修。無論世間或佛教的事情都只是過程,經過累積好像會有如頓悟般的剎那。我們之後去看,你會發現事情本來就是那麼容易,我幹嘛把它想得那麼複雜。

二、依靜處是佛子行

問:法師,你剛剛說一天中要找些時間讓自己平靜,可是平靜個五分鐘或十分鐘後,你還是要面對那些問題啊?

答:很好,沒錯啊!

問:可是清靜有什麼作用?放鬆而已啊?!

答:可以讓你有更清楚的力量去面對問題。

問:沒有啊,還是要去面對,只是短暫十分鐘脫離現況而已。

答:(一)所謂一天讓自己找時間平靜下來,不是要讓自己逃避,變成好像鴕鳥心態一樣。你們聽過張宇的歌嗎?〈趁早〉。拜託,聽說你們都會去KTV的,幹嘛這樣子。裡面有一段:「我可以永遠笑著扮演你的配角,在你的背後自己煎熬。如果你不想要,想退出要趁早,我沒有非要一起到老。」我常常覺得我們很多人都這個樣子在活著。我們常常都是這樣,躲在某個東西背後,笑著當某一個人的配角,為了工作,為了家庭等等,但其實自己的心中是很煎熬的。「在你的背後自己煎熬。如果你不想要,想退出要趁早,我沒有非要一起到老」我覺得有部分的佛教徒都是這個樣子,明明當義工已經很痛苦了,還要笑著去道場裡假裝自己是個快樂的菩薩,其實是個笑中帶淚的菩薩,是不是?

(二)我說的一天當中讓自己有些時間禪修,不是鴕鳥心態,而是暫時讓自己的心回到自己那個純淨的空間裡面去,或者你可以說那個是自己心中的真實狀態,是跟你自己最貼近的狀態。這有什麼好處呢?就是你會重新生起一種力量。你回到這個空間,你的心會逐漸升起寧靜的力量。確實,只禪修個一天兩天是沒有用的。當我們生起寧靜的力量,習慣寧靜的力量,你再回到紅塵裡面去,面對那些問題,或許在技術的層面上,還是沒有辦法解決,但是你的心境就不一樣了。並不是我們在禪修之後,那些問題在技術層面上就可以得到突破,有一些事情或許可以,但因緣不具足的時候,即使你的技術層面再怎麼圓融也是不行。

(三)當你的心逐漸安靜,你逐漸習慣了,你的心會生起一種很好的特質──智慧。當你運用智慧再去面對事情,那又不一樣了。所以,不是叫我們要像鴕鳥一樣,躲在一個牆的背後自己煎熬著,再出去笑著扮演某個人的配角。你們不覺得這詞寫得太好了嗎!

三、舍現世心佛子行

問:還有,第四頌講「常伴親友」,我們周遭不是親友,就是財,就是自己的身體,那還有什麼東西?

答:沒有啦,就是這些。

問:對啊,說要放下這些東西,那要怎麼放下?整天煩惱不是工作,就是親友、小孩,不然就是身體健康,就這些而已啊。人一生當中就只有這些而已啊。所以說要放下,怎麼可能放得下?

答:所以,我剛剛強調的是說,並不是我們就不要這些東西了,而是你要認清楚…

問:我知道你的意思,我要怎麼說,嗯,看開要怎麼看得開?明明就是一定要去處理的事情,你懂我意思嗎?怎麼可能看得開?

答:(一)所以,你要先看清楚,所謂「看開」、「放下」並不是說就不要跟它接觸了,也不是說遇到問題就不要去處理了,也不是說就不要讓事情更好,都不是這樣。這些都是消極的說法,是種誤解。有人會說,你們佛教說要放下,那我就什麼都不要了,要知道「放下」跟「放棄」是不一樣的!什麼叫做佛教的放下?就是剛剛我們說的親友、財富跟健康,因緣具足的時候,該你擁有的時候,你要用心的珍惜它。真的,你的家人,就像我說的:「相遇靠機會,相處靠智慧」。又像你的財富,有錢是福報,會用錢才是智慧。你可以在因緣具足的時候,讓所擁有的發揮更大的作用與利益。例如,你跟你的家人聚在一起,你是痴聚呢?愚痴地聚在一起,還是慢慢在學習慈悲與智慧,讓我們自己還有我們的家人更好?這都是家人聚在一起啊。你是越來越痛苦的在一起,還是越來越快樂的在一起,就看你的心怎麼去運作,是不是?這就是放下的第一部分,該你的,你就要去珍惜、面對此因緣;因緣不具足的時候,你也要勇敢放下它。

(二)這個就是佛教講的放下,所以放下是很積極的。例如,你今天工作上有一件事情,你非常非常努力想要去完成這樣的任務,但是你的工作團隊不支持你的時候,你要放下還是放棄?如果是學習佛法的人,他會放下不會放棄,為什麼?他知道當下的因緣不具足,但是我又覺得這樣做很好,他也知道現在再怎麼煩惱,這件事情還是不會更圓滿,既然我再怎麼煩惱對這件事情也不會有幫助,我就暫時放下吧,不要活在那個煩惱裡面,我繼續充實我自己,找其它的機會,等待將來因緣具足的時候,我再去促成這件好事。

問:可是外界沒有辦法容許你到因緣具足的時候啊!?

答:(一)所以,不是要改變外界,是要改變自己的心,一直都是這樣子。就像我說的,我們的心要經常處在寧靜的空間,為什麼?你的心是可以很細膩的,那這有什麼好處?你的心會觀察到一些很細微的因緣。這個緣不是我之前跟你講的「有緣」的那個「緣」,不是,是你在團隊裡面,你會發現你只是團隊的一份子,也是家庭的一份子,是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有可能改變什麼嗎?除非你是老闆,就算你是老闆也都不一定可以改變。我聽過一位女強人,她現在沒有做了,她說她們公司的貪污很嚴重,從上到下幾乎每一層都貪。你說身為主管可不可以改變?可以去改變,但有沒有辦法一定可以改變呢?不一定。為什麼呢?因緣法嘛!你只是這個團隊裡比較大的因緣,但不可能是全部的因緣,這個世界沒有一個東西叫做全部的因緣,是不是?如此強大的美國有可能改變世界嗎?很難啊,也是有不甩他的。

(二)當我們的心夠細膩,我們會知道,真的是「因緣法」,我只是一個團隊裡面的其中一個因緣,我認為這件事情是有價值的,不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的利益。那麼,做為眾多因緣的一部分,我就運用我的條件去促成這件事情,我只是在完成我可以做的因緣,至於這件事情能不能成功,真的不是我們可以掌控的。真的是這樣。人生就是這樣,小至工作、家庭,大至整個社會,都是這樣子的。所以,我們很難如我們所願的去改變外在的世界,我們能做到的是改變對於這件事情的觀念與態度。所以,我覺得成功並不一定是我們在形式上去完成某一件事情,而是我們藉由我們的因緣去促成了某件事情,在我們的能力範圍內,我們真的盡力就可以了。至於其它的部分,真的不是我們一個人的因緣可以做到的。真的是這樣,我越長大越認識到是如此。當我們有這樣的認識後,你會重新去檢視:到底,什麼叫做成功?到底,什麼叫做圓滿?我們心中的觀念與態度轉化了,這其實就是在圓滿我們的心。

問:我現在覺得,我們人很容易隨著外界,你是小孩的時候,你就認真讀書;你是媽媽的時候,你就認真把小孩教育好,這都跟著這些角色跑,不是我們自己要過生活。而且,重點是自己要過什麼生活,自己也不知道…

答:所以,你要好好學佛。

問:這就好像是失去了自我,好像就是上班時間到了就上班,下班時間到了就下班,每天都很公式化。

答:(一)出家之後也可能是這樣啊。應該是這樣說,你心中會有一個認定,我們生命的價值是什麼,我們每一個人都不一樣。就像我之前上課說的,你選擇當一個好媽媽,把你的小孩子教育成人,然後對於社會有所貢獻。你認定了就好好去做,你就算不學佛也沒有什麼問題。我們寬廣一點去講是這樣子的。你覺得這是你生命最大的價值,我覺得這樣也很好啊。你如果覺得說我為什麼要當一個很有名的人,我覺得當一個平凡的人,把我的家庭照顧好,這樣也很好啊!我現在也覺得這樣很好啊!我以前不這麼覺得。

(二)重點就在於,第一,你覺得這是你認定很有價值的事情;第二,你要將這個價值再發揮得更大一點。你照顧好自己的生命,照顧好自己的家人,這不是太難的事情。我說過了,一隻烏鴉都可以做得到。我們可以重新檢視到底什麼叫做「快樂」,要怎麼讓這個快樂的感覺可以持續的久一點。要怎麼樣能夠有比較圓滿的快樂,這個就真的要學習佛法了。這是第一個角度。

問:真的學佛會快樂嗎?

答:會啊!這個我們再慢慢討論。我們現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你有沒有用心去做你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

問:沒有,從來沒有過。

答:那就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囉。要更用心啊!

問:是「被動」,不是「用心」。是被動才來用心,不是發自內心去做的。

答:(一)用你當例子。可能今天你不是很喜歡這份工作,你的主管有沒有在現場我也不知道?(眾笑)說不定,你也覺得再給你選一次,你也不想結婚,不想生小孩。我必須很不好意思的告訴你,這些事情已經沒有辦法改變了。小孩已經生了,婚已經結了,還結了不少年了,工作也做了蠻久的。OK,我們就要接受這些事情。所以說,我們所謂的學習佛法要得到快樂,並不是說我們就非得去改變外在的環境,如果可以改變,那當然最好啊,我們儘量去改變。但如果說那些重大的,例如說工作跟家庭,我們只能:第一個,面對它,第二個,接受它,第三個,既然我們沒有辦法改變,我可能還是會有煩惱,有煩惱我還是要面對這件事情,那我可不可以換另外一種方式?我可不可以不要用煩惱去面對這些事情呢?我用心好好去經營,然後在工作上,在家庭當中,想辦法讓大家不斷的進步。今天你已經找到一個進步的機會了,你已經接觸到佛法。雖然你現在還不是那麼肯定可以得到快樂,但是這沒有關係的。慢慢的,慢慢的,我們都會得到一些受用的。

(二)我們如何運用現在我們所無法抗拒的因緣,例如在家庭跟事業當中去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我覺得我們不要活得很無奈,想說這又不是我願意的。縱使我們再無奈,我們還是要面對這些因緣,一天過一天,是不是?這樣子對你來說,對整個團體來說,不會有什麼價值的。所以我覺得學習佛法的人要試著去創造出更多的價值。這才是菩薩厲害的地方。菩薩厲害的地方不在於用神通,用什麼很厲害的特異功能,把她的老闆變得不討厭了,把她的先生變得不討厭了,這個沒有什麼厲害的。菩薩的厲害在於老闆一樣很討厭,先生一樣跟你唱反調,小孩一樣跟你頂嘴,但你的心不會住在煩惱上頭,而且,還可以在你覺得不是那麼順的因緣當中,讓他們獲得慈悲與智慧的利益,這個才是菩薩厲害的地方。這個也是我們發願要去做的,如果事事都如你所願,我們幹嘛還要修行?釋迦牟尼佛也不用出家修行了,是不是?就是因為都不如我們的意,我們才需要修行啊。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需要修行「改變的力量」,但是,「改變的力量」是要用在自己的心上,不是用在改變外面上。我們要有這樣的認識。

(三)不可抗拒的因緣一定會有的,就是在這種不可抗拒的因緣中,我們要如何去創造更多無限的價值?這就是我常常講的那句話:利用有限的生命,創造無限的價值。就是這樣,這就是菩薩,這就是修行。這是我們需要去實踐的,當我們慢慢去做,願意這樣去實踐,你會慢慢發現,其實,這些因緣也不是那麼痛苦。家庭、工作、職場等等,其實我們面對它的觀念與態度慢慢轉化之後,你把這些當成是一種修行的環境,當作是一種學習的環境,這些事情就沒有那麼討厭了。就是這樣。這就如同我之前在講空性的時候,如果你的客戶真的那麼討厭,那應該所有遇到他的人都覺得他很討厭,偏偏就不是。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其實是我們心中的態度,學佛就是要轉化這個態度,這就是「改變的力量」。

(四)所以,什麼叫作舍現世心?就是轉化心中對它的態度,是不是?本來覺得這是我生命中的全部,是我生命中的唯一。慢慢的,你的心越來越開闊,你的心越來越貼近智慧,你就會發現,這不是我生命的唯一,而是我生命的過程,是我修行的功課。婚姻、家庭、工作等等,都是我修行的功課。我如何在必須要去面對的因緣當中去創造更多無限的價值呢?這就是我們要努力的啊,這樣的人生才精彩!不會覺得什麼都是公式化,所以囉,希望你可以這樣去認識,也可以這樣去發願。這樣生活就會過得更快樂、更精彩。

回向

最後,我們一起來回向,祝福這個世界中的所有生命,在面對不可抗拒的因緣時,都能夠找到快樂的價值。

吾以此善願眾生皆發真俗菩提心不住有寂得自在鹹成怙主觀世音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