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慈法法師: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藥師佛十二大願六]


時間:2011/9/1 作者:明華居士

第四天上午(錄音對應4-1)

1、喚醒我們的自覺自主打藥師七,慢慢的我們對藥師佛有一定的了解,直接從心地對他有一種感知,如來世尊所說的教言最主要是為了令眾生明了自心,明了自心之妙用,明了自心之莊嚴,要不然如來出世,像那些外道,像其他教講的有一個上帝或者什麼製造了人,或者建立了世界。

佛陀的教言告訴我們,一切世界由心所現,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法界中,像我們在這個共業的果報中,像我們現前的共業果報中,各個人的感知還是千差萬別的。那麼這個千差萬別是唯心,唯感知,唯所系?而表達。

昨天下午大石橋一帶、瀋陽、鞍山、海城都下了雪,今天太陽就出來了,陽光明媚。這一個世界,同樣的時間,上午下午,天氣的變化,冷暖的感知,我們的心情,個人的感知不同,有人不關注這些東西,下雪不下雪的,天氣不天氣的,有人在想自己的心事,有人在房間娛樂,打痲將,喝酒啊,可能不知道這個過程就過來了,有的人比較關注這些事情,有的人關注自己的感情,有的人關注自己的學習,有的人關注自己的享受。在這一天的時間中,人面臨的感知千差萬別,雖然同一個環境。

佛陀所說的教言主要是喚醒我們這種自覺自主,你能清晰辨別種種差別的這種廣大智慧。要是辨識不了,我們就有盲從性,有時會迷失自己這種自在的心智。

中國人的盲從是最厲害的。什麼就是一陣風,像文化大革命以後,中國人吃這個茶,練那個功,反正做什麼都一陣風一陣風的,說跳舞大家都去跳舞去了,說唱歌都唱歌去了,象運動性的,像潮水一樣的,很少有自主,自覺,了解為什麼這樣做的人。

象佛教開始放生,許多地方就去放生,大家都去放生,讀地藏經大家都去讀地藏經,有一陣念阿彌陀佛,就都念阿彌陀佛,說學密大家都要學密,但是幹什麼呢?很少人去問這個事情,這個好那個好,不斷的好,這個好究竟是什麼呢?很少了解自己心靈的需要。有一年練氣功,大小城市中的人都去練氣功去了,找感覺去了,氣功過去了,大家開始接觸宗教,宗教好,大家都來接觸宗教,宗教好在什麼地方呢?還是不知道,人云亦云的。

那麼現在我們接觸藥師經了,打藥師七,把藥師七佛請到這個道場裡面,藥師佛又好了,那他好在什麼地方呢?諸佛如來的教言究竟好在什麼地方呢?真在什麼地方呢?

這是我們每一個人要主動的,要有主觀意識,來審知他的好處,要有一個審觀的機會,不要盲從。盲從,後邊刮來什麼風,你還會隨著風去轉,那麼這樣我們真正的得自在解脫的機會是沒有的,是沒有真正的智慧,沒有辨識能力,分別執著是凡夫的作業,但要清晰了知是大家的方便。

藥師佛和阿彌陀佛之間有沒有差別呢?這些佛陀的差別是什麼?他表現在差別,為什麼要運用差別?他們沒有差別的地方是什麼?我們都要有個了解與認知,要不然大家學佛就有許多被動性,以後回到世俗中還是像世俗人一樣,沒有自在力,主動力,智慧力,方便力的這種自己掌握的法則。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要慢慢走出這種迷信、盲從,要逐漸深入了解一個法則,掌握這個法則,認知這個法則。

像我們在念「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帝莎訶。」有心的人就會問為什麼要這樣念呢?為什麼要用這個調子?它的緣起是什麼呢?他就會去考究這些,為什麼呢?他掌握一個方法要知道一個方法的來源。

2、善觀照自己念頭

我們學習藥師佛十二大願,藥師佛這種願的作用我們要了解,那就是一個源頭,源頭在於什麼地方呢?一切眾生的究竟源頭在心,在我們的心念,在我們心念的延續,要不了解這個心念的延續,你對第一個心念你就不在意。

我們每日中有的人一天打無量個妄想,有的人三念五念,有的人多生多劫可能就一個大願,兩個願,三個願。像我們知道在藥師七佛中有的佛就四個願、八個願,藥師佛有十二大願,釋迦文佛是五百大願,因為五百大願,釋迦佛才能來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百歲人生中度脫眾生。

願望太多,我們慢慢變成妄想了,不能延續它,要是一個念你這一天能把握的很清晰,你就能活得很自主、自在。不相信你可以用這個方法,我這一天就念一個事情,其它的我都不念,我什麼也不念,來了我就懺悔,來了我就不理它,不隨它也不去壓抑它。

我就這一個念頭念一天,我看是什麼樣子,慢慢的,你就會心地很明亮,很自主,很安樂,你會很安樂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平時的妄想紛飛,妄念紛飛,很多是被迫的,別人這麼說的,我隨著別人的說話就跑了;別人這麼想的,我隨著別人的想法跑了;環境是這樣的,我隨著環境跑了。自己很難有一個自主的、清晰的、次序的、可以把握的、可以運用的念頭。

許多人都讀過《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勢至菩薩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彼佛教你什麼三昧?教我念佛三昧。那麼在無量劫以來,恆河沙劫以來的一個法則,大勢至菩薩一直相續下來。恆河沙,我們都知道印度有一條大河,象中國的黃河一樣,是一個國家的標誌,很寬,沙極為的細膩,十分細十分細,象無量恆河沙一樣的劫數,能有多長呢?一個河沙能有多少呢?不可稱說。大勢至菩薩就在這麼恆久的時間中來念佛。這麼一念,念佛持續下來。

所以「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為什麼能得正受呢?他念頭就簡單、明了、自主。沒有被迫性,沒有牽制性。若我們坐在這地方聽法,有一點動靜,你的心馬上就被牽動了,外面有一點動靜,耳朵隨著聲音就跑了,眼睛隨著景象就跑了,為什麼呢?你不知道自己的心念,怎麼來把握自己的心念,認識運用自己的心念。很多被迫性,被牽制性,不自主。

那我們能不能通過學佛變得自主起來呢,清晰起來呢?順利起來呢,安樂起來呢?佛法的確能給我們帶來自主、自樂、輕鬆、明亮。象今天的天空一樣明亮,象太陽一樣明亮,不再被蒙昧。

我們的念頭太多、太雜、太被迫、太被牽制。象我們念一個真言「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諦,莎訶。」你歡喜的、專注的念它一天一夜。你就知道許多念頭是沒意義的,許許多多的念頭都是妄想,它蒙蔽我們的心。

我們學藥師佛,藥師琉璃光如來影暢表里,光明遍照,功德巍巍。功德巍巍就是安住無疑。安住這種光明的心智,不記善了也不記惡了,不記是也不記非了。也不在無記中迷茫中丟失自己。明明了了,光光明明,自自在在的照耀著世間,那個心就象太陽一樣。

照亮覺知世間,不被世間所動搖,所牽制。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超日月光的心,就象我們昨天讀藥師佛第一大願、第二大願是一樣的,影暢表里,功德巍巍,大光普照。

這不是一個口號,是一個心裡的狀態,是一個智慧善巧者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

雜亂的、被迫的、分別的、被分別執蒙蔽的、這樣的心不正常,是一個煩惱的狀態,是一個不健康的狀態。慢慢的我們通過學佛把自己的心地清晰化,念頭清晰化、直接化,不再造作,不再蒙蔽,不再屈辱;不再受欺,不再欺辱他人。

佛教講直心道場,真心是法啊!

我們凡夫有情根本是在行於非法,妄想紛飛,非法法中多受其苦,不得自在力。

我們要看住自己的念頭,在禪堂里的人,說話頭提起來,他就會提一個話頭。象我們中國的禪堂一般一提就是「念佛是誰」?不可以作解,不可以作答,不可以作執著,只念話頭。前念不能生,後念不能滅,前念一生就有污染,後念一滅就斷滅頑空。「你在做個什麼?」這一段心就是話頭。就是所謂的清淨心,前念未生之時就是不動光明心,後念未滅就是妙用無窮。

3、要自尊不可自卑更不要自慢

我們作為一個學佛者,要知道方法雖然千差萬別,無外乎是令我們明心見性,無外乎是令我們隨順佛智,以知自心,隨順佛願,以抉擇自心。

不要認為自己是個老人、女人、男人、凡夫,是一個愚痴的人,或者說這樣就混過來的人。不要這樣認為,這樣就辜負了自己的一生,乃至辜負了自己的未來,丟失了自我最高尚的價值----就是成佛,運用佛法。自已去製造流轉。

作為一個學佛人一定要自尊,這不是慢心,是如實的自尊。珍惜自尊的機會就是每一個當下,珍惜自己生命中每一時刻的價值,就是每一個當下的真實,珍惜它。不要太多的造作與無意識的造作。使自己的行為簡潔起來,明快起來,透徹起來,省力起來,安樂起來,它就會愉快,就會充滿喜悅與光明。

作為一個人一生中太多的造作,太多的蒙蔽,太多的是非,太多的固執,太多的自許,太多的所知障,太多的相互傷害。我們把這些都去掉了,我們在這世間,不管是以什麼樣的身份,什麼樣的作業,什麼樣的時刻,你給人帶來的都是陽光、喜悅、安樂與寧靜。真正的作善知識。

我們這個藥師七很快就過去了,一晃就過去了,那我們真正的是不是學到法了呢?打七是不是打掉無始以來的妄想執著的塵垢了呢?把這些架子,捆綁我們的鎖鏈,真正解脫下來了呢?那樣是有意義的,是十分有意義的;是再多的精力、時間和生命都換取不來的,它真正是珍寶,是不可毀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珍寶,是出生一切功德的摩尼寶!

現在世間的人很多,真正能靜下來學佛的人少之又少,那我們在這少之又少的份中占了一份。我們是不是能真正的實踐運用佛法呢?所以在實踐佛法,學習佛法中,能真正的運用起佛法的人又少之又少,在這個少之又少的人中有沒有我們的成分呢?這裡還真需要我們每一個在座的菩薩認真的思維,認真的觀察。

作為一個學佛人,絕不可自卑,一定不要自慢。自卑,我們等於扼殺了自己父母所生身,扼殺了我們自己這一生的價值,扼殺了我們對社會、對家庭、對自身正確的審視,驕慢亦復如是。

那我們怎麼不落兩邊,恰當的,中道的,來運用自己的生命呢?還是說佛願,它表達了一個不偏於兩種邊見的中道的恰當的智慧的方法。我們時常會說這個人偏激,說話做事情偏激,這個偏激會給你帶來苦,帶來傾斜,使你摔跟頭,使你受到傷害,那麼中道正見會給你帶來安穩、平和、清晰、喜悅。那麼藥師佛的願望亦復如是。給我們啟迪了中道義。

我們看看藥師佛第三大願,來深入了解藥師佛的願望,我們昨天把第一二願,隨著藥師琉璃光如來世尊,世尊如是發願,我等亦如是發願,這世尊實際就是我們心智的成熟究竟健康的那種狀態。

4、十號具足稱念佛號

平時我們要把這十號記得清楚,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你要是在念佛的時候能把這十念誦一遍,你心就會十分的安穩,具足,不再浮燥。人心有的很浮燥,少得為足,自以為是,自輕自賤,要是把這十號念一念,自己的心是這樣具足的,如是安樂的,那可能我們就會方便一些。

有的人念佛念不出來味道,就可以用這種十號具足的念法來稱念佛號。好比說我們念阿彌陀佛,就念「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阿彌陀佛世尊」。那就感覺到十分有份量,你就不會再浮燥、輕飄地、溜口地把他念出來了。你就會念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阿彌陀佛世尊。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阿彌陀佛世尊……你就會感覺很有份量。

我們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真言亦復如是:「南無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薜琉璃缽刺婆,喝囉闍也,怛他揭哆耶,阿囉訶諦,三藐三勃陀耶,怛姪他,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諦,莎訶」。它前邊就是十號,南無薄伽伐帝,它把世尊放前面了,藥師琉璃光如來世尊,後面還是十號。

這不是偏贊之詞,是心地莊嚴,真實功德之相。我們心有時會浮啊,學佛,學著學著溜口了,學著學著感覺到無所謂了。你的心是不是具足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樣的心智安樂與抉擇呢?要是具足,那你真是大善者,安樂者。平時我們念佛若是一旦念溜了就可以這樣念一念,使自己的心智穩定下來,稱為十號具足稱念。

我也勸大家有時間下去念佛可以這樣念一念,因為這十號大家都比較熟悉,每天我們讀經都會讀到,基本上經典中這十號都是要讀的,「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阿彌陀佛世尊」。這樣念幾遍,十遍、二十一遍,你就心裡踏實,再來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會感覺到有份量。做事情要有個份量,沒有份量,人就很浮飄的把它做下去了,做完了一帶而過。

5、當下當念運用自心的具足與安樂

我們讀一讀藥師琉璃光如來世尊的第三大願: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我們隨藥師琉璃光如來發第三個大願,我們看看這個願望就特別的實際了。

我們讀第一個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曜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眾生如我無異。這樣就是法界心,普照法界,光明法界,令一切眾生覺知法界的本心。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功德巍巍,身善安住,幽冥眾生得度脫,予眾生光明。

第三個願就不單是給光明了,令一切眾生,所受用者,無所乏少。

我們要有正解,正知,那我們對這個願望呢,你說藥師佛發這樣的願,他做菩提時,智慧方便,令我們沒有任何乏少,那我什麼都要。給我個世界,給我車子,給我房子,我念藥師佛讓他給,我缺這個、缺那個、什麼都缺,那這樣是什麼呢,這不是大願了,是你的索要了,索取了。

你一定要看看佛陀世尊為什麼發這樣的願?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就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他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呢?以無量無邊的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令別人得,予有情以這樣的方便,以智慧方便,令眾生無所匱乏。

我遇到幾個修藥師法的,在藏地受黃財神灌頂的,修藥師法幹什麼呢,為了現世的發財。受黃財神灌頂是想發財。幹什麼呢,因為「眾所需要,隨願所得。」他就記住這句話了。

你不相信可以做做試驗,你念藥師佛所發的第三個大願,「我以種種方便,欲令眾生無所乏少」,你可以做,象我們真正的想供藥師佛,成藥師佛這樣的願,你在供佛修藥師法的過程中,你會具足無量無邊的福德,你可以做,可以實踐,是欲令眾生無所乏少,而不是自己無所乏少。若是令自己無所乏少,那跟佛願沒有關係,跟強盜的心念是一樣的。

佛陀就是一個廣大的布施者,世間的安慰者、給予者、真正的具足者,他為什麼具足呢?他欲令一切眾生得到滿足故,所以他自身是具足的,這一點我們若是轉不過來,不光沒有學到佛法,反而學到一個貪心,學到一個丟掉自心清淨具足的這個最安樂處。

我們發第一大願就知道我們的心本來是光明的,具足的。你掙有再多的錢,再多的事情,也是為了滿足安慰自己的心,你不知道你的自心本來是安穩的,具足的,你若當下當念就運用這個具足與安樂,不需要無量無邊的造作,那你就可以做一個廣大的布施者,具足方便善巧的布施者,可以予一切眾生種種物取,乃至自己的手足頭目。

有人說布施很難的。我們讀過世尊因地,釋迦牟尼佛的因地,以身飼虎。世尊在因地做了無量無邊身心的布施,與一切有情結真實的因緣,拿自己的生命給世間人做布施,饑荒年來做大身魚跳出水面,跳到岸上,讓大家來切割他的身體,來食肉,做大蟒蛇讓蟲蟻食他的肉,讓人剝他的皮,這是為了布施,不惜一切方便。

我們凡夫眾生是不可能想像得到的,因為我們沒有發起這樣的心,所以佛以無量無邊的智慧方便,令眾生無所乏少,什麼方便呢?就是布施啊!自我捨棄的布施,大概我們初發心菩薩中這樣的想像是不可能的,是不敢想像的!

我出家的時間很多人都問過我,怎麼出的家?有家庭沒有?他們問你有家庭有孩子的,你怎麼做的?我說可能是布施吧,這是比較好的說法,怎麼布施的呢?給人嘛,我其它不能說給人,這家是給人了,反正是罈罈罐罐,看都不看全部都給人了,你若出家這些東西都不能要,因為你若是有一分的眷戀就走不出來,工作肯定是布施了,過去熟悉的環境肯定也要布施掉,自己所有的社會生活也要布施掉。

你能不能布施呢?說都比較容易一些,真正布施,要真正很有力量的推動,才可以做得出來,像我們來學佛陀世尊這樣的大願,以此為方便欲令有情,得以無所乏少,那就是廣大的布施。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