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佛友文章,看到有一篇名叫《人人都能為美化環境做的66件小事》,文章寫得非常之好,可以說每字每句都是佛法中的修學法門,只要把文章中的選擇性的語氣改成戒律式的肯定語氣,此文便可為當代在家居士的「居士戒律」,學佛之人應該每字每句統統抄下來,作為早晚課的內容,時常檢點,終身奉行,非常之如法!佛教定義本來就是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如何檢驗自己修行是否有成就,與文章內容一對照,看自己做到了多少就一清二楚了。可惜這麼好的文章,自發表以來讀者甚少,遠不如那些神通感應之類的文章受重視,而所謂「放光動地」,又有什麼可稀奇的呢?只要肯踏踏實實修集諸善,日久功深,身體內的良知良能自然發動,何必刻意去求呢?佛法是平常之法、平淡之法,無非修一顆坦然平常之心而已,別無奢華,望同修從平實處下手,方不愧一佛之弟子。固寫此文,引起同修之重視,將原文轉帖如下,以備資鑒: 人人都能為美化環境做的66件小事文/黨 金 馬士雯 李梓鈺 杜 琳不燃燒廢紙、樹葉;少吃或者不吃口香糖;儘量用密封盒或瓶子裝食物,少用保鮮紙;採購食品時儘量選大包裝的和簡單包裝的;集中供熱;減少洗潔精的使用,可以用淘米水代替;遛狗時及時清理排泄物;不亂扔菸頭;少抽菸,不僅有利於自身健康,也有益於大氣層的健康;住酒店主動要求客房物品一客一換而不是一日一換;不用牙籤,非用不可時儘量避免木質的;用盆接水洗菜;用洗菜水沖廁所;淋浴時關掉水龍頭擦香皂;洗衣服時儘量少用會污染水源的洗滌劑(含磷),肥皂的洗滌效果也不差;日常生活使用充電電池;選禮物時拒絕過度包裝;購買有環保標誌的物品;多用電子郵件少用紙;隨手關電源,不讓家中的電器待電,徹底斷電可節電10%;去超市購物,用布袋;少用紙巾,繼續小時候隨身帶手帕的好習慣;用再生紙印名片;用陶瓷的、玻璃的杯子喝水,拒絕一次性紙杯;如果可以的話,用腳踏車和走路代替開車和坐車;科學用車,選購小排量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調低電視螢幕亮度;不用電腦時,以待機代替屏保;即使你經濟實力雄厚,也一定會有比穿著動物皮毛更好的保暖方法;關愛身邊的流浪貓或狗,不要傷害它們;列印自己看的資料可以用已使用過的紙的背面;就餐時儘量少用餐巾紙;空調保持在26攝氏度以上,減少氟的排放,保護臭氧層;出門提前3分鐘關空調;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提倡使用自帶餐具或消毒餐具;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用微波爐代替煤氣灶加熱食物;縮短淘汰電子產品的周期;廢舊電池要定點回收,不隨處丟棄;沒電的乾電池在摩擦之後還可以繼續使用一段時間;儘量避免抽油煙機空轉;不在公眾場合大聲喧譁;不浪費食物,選擇適量的食物,不剩飯;使用節水型的龍頭和抽水馬桶;在抽水馬桶的水箱裡放一個裝滿水的飲料瓶,每次使用可以省水約500毫升;將舊練習本中未用完的紙張裝訂起來,做草稿本;把裝修中剩餘的木頭、木屑送去造紙廠,減少砍伐樹木的數量;用紅茶水代替空氣清新劑,也可以殺滅空氣中的細菌;超市購物小票的背面正好用來記帳;報紙、雜誌以及商店的宣傳頁可以變身為廢物盒,放吃飯時的魚刺、骨頭或者瓜子皮等等;喝剩的啤酒可以用來澆花;蛋殼可以當做植物的肥料;殘留的茶葉或咖啡渣可以用來鋪在菸灰缸底部吸取氣味;用塑膠飲料瓶來做鞋撐,無論是皮鞋還是靴子都適用;舊報紙可以用來去除濕氣,放在長久不用的包或是櫥櫃裡;冰櫃里不要放太多的東西,將需要拿出來的東西一次取完,減少開冰櫃門的次數和時間;自然晾乾比用吹風機吹乾更有益於頭髮的生長;洗衣服的水可以用來拖地,淘米水可以用來護髮;在將塑膠袋扔掉之前打個結,防止它被風吹得漫天飛舞;少買不必要的衣服;走廊里醒目的廢紙,撿起來不費什麼力氣;儘量少用電梯,讓電梯門自動開關;給電熱水器包裹隔熱材料;出門隨身帶些小紙袋,放旅途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