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益西彭措堪布: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二)


時間:2012/6/7 作者:心花怒放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2)

丁二、教誡修善 【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智者知已」,就是智者通過以上的開示,會了知「性空緣起」。也就是:以諸法無自性的緣故,空幻的因、緣一旦集聚,就絲毫不爽地現起果報。認識了這條法則後,應當在自己身、語、意上修習善業。以身業、語業、意業端正的緣故,所現的蘊、處、界等就都是端正的。由此見到自己的眾生都生起恭敬心和歡喜心。這樣就能攝化無量眾生,成為眾生利益安樂的所依。 丙二、舉證分二:一、諸善報由善業生二、諸惡報由惡業生 這是舉例證明:眾生身體的差別都是由自己的心造善惡業所感。引申開來,就要知道:苦樂的受用無不是由善惡業所生,上至諸佛的安樂、下至地獄裡感受一絲涼風的安樂,都無不是自己的心造作善業所感;上至阿羅漢身體上遭受的苦受、下至地獄被烈火焚燒的苦受,都無不是自己的心造作不善業所感。 丁一、諸善報由善業生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 龍王!你看佛的色身具足無量相好,這是由百千億福德所生。佛身相好莊嚴、光明顯耀,映蔽了在場的大眾。即使無量億大自在天和大梵天王聚集一起,他們身體的光明也在佛身光明的照耀下隱沒不現。凡是瞻仰如來光明身的人,無不目眩!(佛的色身超出一切聖凡,也是由於佛的福德最為圓滿。) 【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集善業福德而生。又諸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 你再看諸大菩薩,色身如此莊嚴清淨,這也都是由修集善業福德而生(不可能以心造惡能感得相好)。而且這法會裡,天龍八部等具大威勢的眾生,也無不是由善業福德所生,絲毫也不是以心造惡而生。 丁二、諸惡報由惡業生 【今大海中所有眾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種種想念,作身、語、意諸不善業,是故隨業各自受報。】 前半句是出示大海里水族無量惡報的差別。「所有」是指海中無數的水族;「形色粗鄙」,指這些水族像魚、鱉、蝦、蟹等,相貌醜陋;「或大或小」,指水族身體的形象大大小小,千差萬別,大的鯨魚能吞沒大船,小的微生物只有用顯微鏡才能見到。像這樣,水族的身體有無量無數的差別。 這些差別是怎麼來的呢?「皆由」以下是點明:這無數的差別都是由前世自己心上起了種種想念,造作身、語、意等種種不善業,由此就隨著各自的業力而受果報。意思就是:這些苦果每一點都是由自己造惡所感,絕不是善業所生。 丙三、勸修 【汝今當應如是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汝當於此正見不動,勿復墮在斷常見中!】 既然佛、菩薩、天龍八部等的色身都是由修集福德而生,那麼你現在也應當按這樣修學,也使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你應當對緣起律生起正見而不動搖,不要再墮入斷、常邪見中。 斷、常見有粗有細。粗的比如:認為一死永滅,造業沒有果報,這是落於斷見;認為眾生的狀況一成不變,生天就永遠是天,墮旁生就永遠是旁生,或者現在的狀況不能改變等,都是落於常見。細的比如:把因果看成實有,就落於常邊;看成無有,就落於斷邊。實際上空有不二,既不落常、也不落斷。 下面講一則公案: 宋朝王古居士,祖先七代都持不殺生戒,喜歡放生。到了王古時,忽然生起懷疑。有一天,他問小法華禪師:「以王古所見,不殺不放,一切都付之無心,可以嗎?」禪師厲聲說:「你錯了!怎麼能作斷空理解呢?面前的柱子也沒有心,幾根柱子救得了一個苦眾生嗎?」王古心裡大驚,從此發心放生一百萬。 王古認為殺生、放生都不做才是無心,他落於斷見。他不知道對於心前虛幻的緣起法既不能著有,也不能著無。利益眾生的事應當儘管去做,做的時候心裡不著相,才是不落斷、常二邊。 【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 上面「舉證」當中講到佛菩薩等的色身都是由修集福德而來。那麼怎麼修福德呢?方法是依靠福田來修,就像農夫要依靠田,在田裡播種、灌溉,才能收穫果實。 哪些是能生福德的福田呢?一切有情都是福田。依靠對有情以歡喜心恭敬承事,就能獲得福德。福田按照類別可以分成三種,就是恩田、德田和悲田(師長、父母對我們有大恩德,屬於恩田;三寶有無上功德,屬於德田;眾生有無量苦惱,屬於悲田)。在這三種福田裡以歡喜心、恭敬心供養、承事,就是在福田裡種福德。以種福德的緣故,將來就能跟在場的菩薩一樣,得到人天尊敬供養。 乙二、特示十善業道分二:一、示因行二、明果德 丙一、示因行分三:一、示一法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二、釋善法名義三、出善法體相 丁一、示一法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余聖眾。】 要知道,菩薩有一種法能截斷一切惡趣苦。(從「菩薩」兩字看出這是大乘的基礎法門。它的功效是能斷地獄、餓鬼、旁生等一切惡道的苦。)是哪一法呢?就是從早到晚都觀察我是不是安住在善法當中。「常念、思維、觀察」非常重要。「常念」,就是時時明記不忘,無一刻忘記,不能一下子就落在散亂、昏沉中或者貪嗔痴里。思維就是要想我現在應該怎麼來行善。如果這個憶念、思維、觀察善法常常在心裡有,那就一直是以心緣善、以心行善,日日夜夜心都投注在善法上,一生就成了晝夜行善的一生! 修行人就是以自己的心晝夜行善的人,就像商人常常想怎麼賺錢,以什麼途徑或方法賺錢,他是常念、思維、觀察賺錢。修行人就是常念、思維、觀察善法,修持善法。 比如早上起來,要觀察是不是處在善當中,吃飯時也觀察是不是安住在善當中,走路時又觀察是不是處在善當中;做事之前也觀察是不是處在善當中,做事期間還觀察是不是處在善當中,做完又觀察是不是處在善當中。總之,日夜觀察自己的身、語、意是不是處在善當中。如果在善當中,就對這個善作隨喜,使它進一步增長。如果處在惡當中,就立即把它轉成善心。 像這樣時刻觀察身語意三門,不容許有一毫不善夾雜在裡面,最後就會使惡業永斷,善法圓滿。有一個榜樣就是宋朝的趙康靖,他平時在身邊放瓶子和豆子。每起一個善念,就往瓶子裡投一顆白豆;每起一個惡念,就往瓶子裡投一顆黑豆。最初投的黑豆很多,後來黑豆逐漸減少。久而久之,善惡的妄念都不生起,瓶子和豆也就捨棄不用了,他的心已經修到了清淨無染的境界。 經文說「不容有絲毫不善夾雜」,這好比畫家要畫出莊嚴的佛像,需要每一筆都不出錯,不能有絲毫顛倒、錯亂。現在是畫自心的佛,就更不容許有絲毫不善夾雜。只有這樣做到純善,才是斷了惡業相續。 過去我們造惡,是不覺悟才在惡業里打轉,現在覺悟了,就要堅定地斷惡,念念斷惡。這樣惡業日益減少,善業日益增加,就自然跟佛菩薩和聖賢親近,自然恆常不離佛菩薩和聖賢。 所謂的「不離」,就好比是河水染污了就現不出月亮的影像,淨除染污而變得清淨時,就恆時有水月顯現。同樣,日夜觀察自己的心,以這樣的覺察,遮止不善法產生,在做到沒有絲毫不善夾雜時,業行就得以清淨,以清淨的緣故,就恆常不離佛菩薩和聖賢。 以上這一段是說:菩薩有一個法能使諸惡永斷、善法圓滿,這一法就是從早到晚,行住坐臥,時時觀察自心,讓善法念念增長,不容許有絲毫不善夾雜。 丁二、釋善法名義 【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為什麼稱為善法呢?這是因為不論人天的善趣身、聲聞、獨覺的菩提乃至無上菩提,都是以此為根本而成就,因此稱為善法。相反地說,如果不具備這個根本,那麼修五乘的任何法都不可能成就。 通過這段開示就知道:稱為善法的原因是它成為五乘成就的根本。 丁三、出善法體相 【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瞋恚、邪見。】 上面講到以這個法是五乘成就的根本,所以叫做善法,那麼這個法是什麼法呢?這個法是十善業道。是哪十種善業道呢?就是能永遠遠離殺生、永遠遠離偷盜,乃至永遠遠離邪見。 「永離」這兩個字很重要。因為惡趣的根本就是殺生等的十惡,如果沒有遠離,即使身口上做很多、念很多,但心裡的殺、盜、淫乃至邪見,卻念念增長,這樣就是表面身口上做很多,心裡實際念念在增長惡趣業因,這樣做到臨終,只見惡趣現前,那時就後悔已晚!所以現在一定要在自己心上,把殺生這條連向惡趣的根一刀斬斷,又要把偷盜這條惡趣的根一刀斬斷,乃至把邪見這條連向惡趣的根一刀斬斷,只有這樣做到了永離十惡,才真正從心上斷除了惡趣。 舉清朝安士居士的事跡來說。他講述自己每次經過神祠時,都一定發願說:我從24歲起一直到臨終,在這期間,如果殺害一條魚蝦,乃至家中眷屬有一人傷害一隻蚊蟲、螞蟻,唯願尊神誅殺,迅雷擊碎我所著的書板(指《安士全書》);我從24歲起一直到臨終,如果我在河邊見到魚,仰面見到鳥,心裡不思救度,反而萌生殺機,也等同此誓;我從24歲起一直到臨終,如果夢中見人殺生,不能至心稱佛號、發起救度心,反而歡喜贊成此事,也等同此誓。像這樣發誓斷除殺生,這樣具有斷惡的心。以這個心攝持,遠離一切殺生,就是在修離殺生的善業。其它九種善業要依此類推來了知。 丙二、明果德分十:一、明離殺生功德二、明離偷盜功德三、明離邪行功德四、明離妄語功德五、明離兩舌功德六、明離惡口功德七、明離綺語功德八、明離貪慾功德九、明離嗔恚功德十、明離邪見功德 丁一、明離殺生功德 【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 「離殺生」,就是遠離一切傷害眾生性命的心理和行為。功德是能成就十種遠離苦惱的妙法。 「離惱」的意思是說,由於對一切生命都遠離了殺害的心,因此能夠恆時安住在仁慈當中,不論是身體、心情、晝夜的心態、臨終的心態以及和眾生相處,都遠離苦惱,常得安樂。 【何等為十?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 是哪十種離惱法呢?第一、對一切眾生普遍布施無畏。 奉行遠離殺生的善道,這是極為廣大的善心,包括對十方世界從地獄到諸佛之間一切種類的生命,都不起殺心,因此給一切眾生都帶來無畏。 比如佛世時,有一隻鴿子飛來,落在舍利弗的身影里,心裡還有恐懼,飛到佛的身影里就非常安穩,原因是佛已經斷盡了殺業習氣。像這樣能永斷殺心,動物和我們接觸時,心態就很安穩,不生任何恐懼。 宋朝諸暨的縣令潘華,是個修行人,修普賢懺法。在他做官期間,禁止全縣捕魚。後來奉皇帝的詔令入朝做官。這天夜晚,夢到江河裡幾萬條魚哭號說:「長者走了,我們不免被人宰殺!」當時哭聲震天。潘華醒過來,覺得很奇異,就寫下《夢魚記》囑咐後來的官員。潘華心地仁慈,禁止全縣捕魚,讓全縣江河裡的幾萬條魚免除了遭殺的恐懼,能夠自由自在地生活。像這樣,遠離殺生,就能讓一切眾生得到安寧。 【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 如果能從心裡發誓:以後不論遇到什麼眾生,都不損害它的性命。能夠這樣恆時守持不殺生戒,就常常會對眾生生起慈心,常常安住在慈心當中。也就是每當遇到眾生時,唯一想到的就是給它安樂、不給它痛苦,這樣就是恆時住在仁慈的心當中。 造了殺生,被殺生的業習蒙蔽,慈心就發不出來。像獵人、屠夫殺多了生,見到眾生受苦時內心痳木不仁。眾生被千刀萬剮、活活地扔到油鍋里時,他的心是痳木的,這是他的良知被埋沒了。如果恆時遠離傷害眾生,心就會變得非常柔軟、慈愍,不用說親眼見到眾生被殺,就連聽到眾生慘叫、呼號,也於心不忍。 古時有位仙人,常坐在大樹下禪思入定。有一次,飛來一隻鳥栖息在他懷裡。仙人怕驚動鳥,結跏趺坐紋絲不動,一直到鳥飛到別處才起定。這就是對眾生有慈愛之心。 像這樣能常常慈愛眾生,眾生也會視我們為親人。從前華林禪師住在深山裡,地方官仰慕他的道德,披荊斬棘到深山裡來拜望他。見面之後,地方官問禪師:「您怎麼連個侍者都沒有呢?」禪師說:「有一兩個。」就叫:「大空!小空!」兩隻老虎從茅棚後吼著奔出來,地方官嚇得臉色都變了!禪師揮揮手說:「去去!這裡有客人,不要嚇壞他!」 還有唐朝的李長者想給《華嚴經》寫論。當時背著經走了二十里路,遇到一隻老虎在路上擋著。李長者摸著老虎說:「我要給《華嚴經》寫一部論,你給我找個地方!」就把經包放在老虎背上讓它背。老虎非常乖,在前面帶路,一直走到神福山下。那裡有個土龕,老虎在旁邊蹲下。長者進了土龕,老虎才離去。所以慈心能使猛獸變成溫順的侍者。 【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 嗔恚就是眾生不如你的意時,馬上就發怒,用口、或手持兇器想加害對方。能守持十善,恆時遠離殺生,就會生起尊重生命的善心,會想到對方具有佛性,怎麼能對佛殺害、污辱呢?對方是前世的父母,怎麼能對父母殺害、污辱呢?常常心懷尊重眾生的善心,就會斷除嗔恚。就像常不輕菩薩見到任何人時,都說:「汝當作佛,我不敢輕慢汝。」心裡生起了尊重生命的心,就能斷除一切嗔恚。 【四、身常無病;】 遠離殺生之後,身體能得到健康無病。嚴重的殺生毀壞眾生的命根,輕微的殺生也使眾生的身體受到傷害。既然已經使眾生的身心遭到了破壞,那就會在自己身上遭到多病的果報。相反來說,如果徹底遠離了殺害眾生,身體就不遭受病苦的折磨。很多多病的人通過長期放生,消除了疾病,也是一種證明。 【五、壽命長遠;】 內心遠離了殺生,就會得到長壽的善報。仁慈是生生不息的根本,就像果實里的仁,種在地里就從這個仁里生出萬物。有仁慈之心,充滿慈祥,會使萬物生長得更好,就像和風細雨滋潤萬物一樣。相反,懷有殺害之心,發出的就是摧殘生命的暴力,就會使生命受損害,這就像冬天的肅殺之氣一樣。所以心中沒有殺氣,不但不會損壞眾生的性命,而且不會損壞自己的性命,因此就能得到壽命長遠的善報。 以前有個比丘證到了六神通。他和一個沙彌同住,定中見到沙彌再過七天就決定死亡,因此讓他回家去看父母(意思是讓他死在自己家裡)。沒想到八天後,沙彌又回來了。比丘再入定觀察,發現他在回家的路上,見到流水要流入螞蟻洞時,急忙脫下袈裟攔住了水流。以這個救護螞蟻的善業,沙彌的壽命延長到80歲。 古代有個蕭震,少年時夢到有人告訴他壽命只有18年。他隨父親到四川去做主帥。四川官員認為主帥上任,大擺宴席。蕭震偶然走到廚房,見有人在用繩子捆牛,就問原因。有人說:「酒過三行,照例要進一道菜,叫『玉箸羹』。做法是取來母牛,烙鐵鑽母牛的乳房,牛乳凝固在筷子上作為食物。」蕭震急忙告訴父親,索回食牌,宣布永遠免除這道菜。這一年蕭震17歲,又夢到神人說:「你有陰德,不但免除了夭折,還能活到百歲。」後來果然享年90多歲。 【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 平時守持不殺生戒,就恆時有善神守護。《戒經》上說:受持五戒,有25位善神恆時保衛不離,不會遭遇各種災禍。不但能得到善神守護,還能得到聖賢守護。聖賢歡喜持戒的人,會常常佑護他。 比如南北朝的仙家陶弘景,他的徒弟桓愷得到飛升之後,有一天秘密降臨在他屋裡,對他說:「師父,你寫的藥書以水蛭、蚊虻為藥,雖然對世人有功——能治病,但傷害物命,天帝因為此事而震怒。」陶弘景就懺悔,用其它藥代替,另外寫了三卷藥書來贖罪。後來他到阿育王塔前受五戒,曾在夢中得佛授記,稱為「勝力菩薩」。臨終時用袈裟覆蓋身體,安祥而化。這就知道,持不殺生戒確實為聖賢守護。 【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 如果能徹底遠離傷害眾生的性命,內心沒有被殺生的罪垢染污,就恆時坦然自在,不但醒覺中恆時快樂,睡夢裡也常常安穩快樂。 相反,損害了眾生的性命,造了大的罪業之後,心裡就總是不坦然、不乾淨。會經常做惡夢,夢境裡現行各種惡業、顯現很多恐怖景象。醒覺時也由於惡業力的牽制,內心沉重、煩亂,在人群中難以心地泰然。 所以一定要知道:只要幹了壞事,就會失去內心的清淨、安詳。要想內心清白、晝夜安樂,就只有遠離一切損害眾生的心念和行為。 【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 有情都最愛惜自己的性命,如果殺害它的性命,就會引發它的怨恨。這股怨氣深藏在八識田裡,因緣一旦會合,就會來索命報復。所以殺生就要償命,這是無法逃脫的,這叫「等流果」。 如果我們遠離損害眾生的性命,跟任何眾生都不做怨對,已有的怨結就會解除、未結的怨結也不會結下。相反的方面也就知道:如果經常殺害眾生,跟無量眾生結下怨結,這個怨結會一直纏住你不放,不加倍償還,就沒辦法了脫。 明朝無錫有位余氏,20多歲就開始持齋信佛,但她很討厭螞蟻蒼蠅,見到就殺。到她72歲時,生了很重的病,大叫:「有無數螞蟻入到我口裡。」又叫:「有千萬隻蒼蠅飛來索命。」從這裡就知道,因果律是無法逃脫的,不論做哪種惡業,都會有惡報降臨。看起來72歲前,沒有任何反應,但這只是時辰沒到。時辰一到,就要由自己去承受悲慘的苦果。 【九、無惡道怖;】 如果造了殺生惡業,臨終就會顯現被殺的眾生前來索命,自己會在極度恐懼的心態中墮入惡趣。但沒有做過傷害眾生性命的事,臨終就不會有墮惡趣的恐怖。 《好生錄》裡說:古代杭州有個鄭某,開一家熟食酒店,殺的牲畜多種多樣。到他臨終時,很多牲畜前來索命,他口裡叫:「雞來!」兩個手臂就扇動,像雞被殺時翅膀撲地的樣子;又口裡說:「鵝來!」然後伸著脖子搖著手臂,喉嚨里「嘎嘎」地慘叫;又口裡說:「鱉來!」就像鱉那樣,頭和手腳收縮起來,做拘攣的樣子。凡是口裡稱某種動物,就做那種動物被殺的樣子,顯現這些惡相之後,就悲慘地死去。像這樣,殺生的人臨終會有墮入惡道的極大恐怖。而且墮入惡趣後,還需要千生萬劫遭受慘烈果報。所以,造殺生罪業等於是把自己往地獄的油鍋里送。 相反的方面也知道:如果能徹底遠離殺生,不做任何損害眾生的事,臨終時就心安理得,不會恐怖墮入惡趣。 【十、命終生天;是為十。】 不造殺業的人心地清淨,到臨終時內心安穩,自然上升天界。相反造了殺生的惡業,內心沉重,就墮入惡趣。 古代的孫思邈真人在沒成仙時,出門遇到村裡的小孩抓了一條蛇,奄奄一息快要死去。孫真人就把蛇買放水中。後來他靜坐時,有個青衣人來請他。他跟在後面到了一座公府,就是世人所說的「水晶宮」。龍王請真人坐在上方,然後說:「我的小兒昨天出遊,不是先生幾乎死掉!」設宴款待後,拿出各種珍寶作為報謝。真人辭謝不受,對龍王說:「我聽說龍宮有很多秘方,傳給我救濟世人,不是比金玉好多了嗎?」龍王就傳給他玉笈三十六方。孫真人從此醫術更加精湛,後來證得仙果。 還有張提刑常常到屠宰場,用錢買放生命。後來臨終時對家人說:「我因為放生,積德深厚,現在天宮來接我,我要生天了!」隨後安然坐逝。 經書上講,天王以六齋日巡察人間,人所做的善事、惡事無不覺察了知。而且人行十善,諸天就能得勝;人造十惡,修羅就能得勝。所以天帝時時希望人間行善。有一人行善,飛天神王就會上報到天廷(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因此如果在世時行持十善,臨終就能上升天界。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十善業道是五乘法共同的基礎,大乘行者也必須行持。但是大乘行者行持十善,不是為求人天福報和小乘涅槃,而是為了莊嚴佛果,也就是想將來自己成佛時能顯現無量無邊的功德普度眾生。這是大乘菩薩念念不忘的事。 大乘菩薩恆時遠離殺害有情,而且把遠離殺生的功德回向無上菩提,將來成佛的時候,就得到隨心自在壽命。 佛的法身無始無終,是無量壽;報身有始無終,也是無量壽。化身的壽命能隨自己的心愿自在住持,這叫隨心自在壽命。也就是順應眾生的因緣化現色身時,想住世多久都隨心自在。這樣的微妙功德也是來自於因地遠離殺生! 假如還有殺業存在,也一定受這殺業的束縛,在業力成熟需要償命時,多住一秒鐘也沒有自在。比如龍樹菩薩還有宿世的殺業沒有清淨,結果用一根吉祥草就斷絕了性命。但是消盡了殺業,下至沒有一念殺生的業,這樣徹底遠離了殺業,就能對壽命隨心所欲地駕御,不論想住世百千萬年,還是只想短暫住世,都能夠自在實現。 丁二、明離偷盜功德 【複次,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 先解釋「可保信」。「保」是有保障,「信」是可信賴。因果律是公平的,靠巧取豪奪得來的東西,不屬於自己分內應得,也就一定會以各種因緣使它耗光。如果沒有夾雜偷盜的惡業,也就是在因上沒有任何巧取豪奪、不勞而獲、少勞多得等的心思和行為,只靠正當的付出來獲得,那所得到的財富、名譽、善緣、心情、辯才、受用等等就都是有保障的,不可能被破掉。所以我們修離偷盜這條善道,就會得到各種可保信的法。 【何等為十?一、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 要知道,凡是不義之財都無法久存,終究有一天會被五種因緣破散。也就是會被國家沒收、被盜賊搶奪、被水漂走、被火燒掉、被敗家子敗光等。相反,能修離偷盜的善道,而且隨分隨力地布施,那就能源源不斷地獲得。而這一切都是屬於你的,不可能被破滅。 如果對遠離偷盜做得非常清淨,不但遠離身口偷盜,下至一個偷盜的念頭都沒有;不但遠離偷盜,而且真心誠意地廣做布施,那麼將來所獲得的一切財富就都是有保障的,沒有一點會被破散,這就是真正地做保險。所以,只是找一家保險公司並不可能得到保險,只有在自己身上斷除偷盜,才是做真實的財富保險。 舉一個例子來說: 明朝儀真縣有個金某,在鎮上經營當鋪。當時出現盜賊,把鎮上富人的財產洗劫一空,只有金某的當鋪太平無事。官府懷疑他和盜賊相通。後來逮捕了盜賊。官府審問為什麼不搶金家。盜賊說幾次去搶,都見他家屋頂上有無數金甲神守衛,所以不敢侵犯。官員不信,又叫來鄰居詢問。鄰居們都說:「確實事出有因。金某平時行善積德,其它店鋪出輕入重,只有他出入公平;而且,他估物寬、期限遠,凡是親戚、鄰居、年老貧窮的人,都破例免去利息;又在冬天免去冬衣的息,夏天免去夏衣的息,每年如此。上天保佑好人,所以有吉神保佑。」縣令聽完對金某非常讚賞。 像這樣,做人不虧欠而且不斷地付出,心裡沒有造任何偷盜的惡業,那所得到的財富就是誰也無法侵犯、奪取的。 【二、多人愛念;】 與人交往時,沒有騙人、奪人的心。做任何事都只盡本分,不求非分的所得。這樣不論在哪裡生活、工作,大家都會喜愛你。這是自然的道理。 反過來說,不想付出只想獲得,這是盜心;付出很少,卻想得到很多,也是盜心;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卻占為己有,也是盜心。這樣做損人利己的事,當然會遭到別人唾棄。 【三、人不欺負;】 這是說我們不論在何時何地,都只憑自己的付出來獲得。這樣沒有做欺負人、奪取人的事,別人就不會欺負你。 【四、十方讚美;】 遠離偷盜,就能得到十方諸佛菩薩、聲聞緣覺、諸天善神的讚美。 凡是善行都得到十方聖賢的讚美,凡是惡行都被十方聖賢呵責。所以不要認為行善寂寞,沒有人給我鮮花掌聲。能遠離偷盜就和十方聖賢的心相通,就得到十方聖賢的讚美,這是殊勝的榮譽。 【五、不憂損害;】 盜取別人的財富就是損壞別人的受用,使他的身心、家庭等受到損害。這樣做了害人的事,內心也會擔憂被別人損害。 有這樣一件事。這是在康熙的某年,天氣很乾旱,崑山地方有一對夫婦出來戽水。忽然間雷雨大作,當場丈夫被雷震死。丈夫平時為人誠實,大家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妻子私下裡嘆氣說:「只是為了十八斤肉!」大家爭著問她。她說:「去年冬天運米進城,船停在岸邊,看見空船上有一塊肉,沒有人取。我丈夫趁機趕緊開船回來,用秤一稱,有十八斤。這塊肉是岸上一戶富人家的,他家的仆女放在船上準備洗肉,因為有事暫時離開。等她回來,肉已經不見了。富人家的主母就用鞭子打她,一失手把她打死了。富人家的丈夫說這樣一定會破家,就和妻子大鬧。結果妻子一氣之下,就上吊自殺了。今天被雷打死就是這個緣故。」 像這樣,如果做偷盜讓別人的身心受損害,比如破產、破家、生病、死亡等等,這樣讓別人遇害,自己的心也不會安寧,終有一天要受因果律的懲罰。 相反也就知道,如果遠離偷盜,絲毫不損害別人,心裡就不憂慮會遭因果報應。就像唐朝的杜順和尚,把鞋子曬在照顧不到的地方,有人擔心放在那裡會被人偷掉。杜順和尚說:「我無量劫來從沒偷過人家一文錢,我不怕有人偷我的鞋子。」 【六、善名流布;】 比如你在公司、單位里做事,從不拿公家一分錢,也不浪費任何一點財產,做什麼都寧可虧自己也不虧公家。而且對待任何人,都保持不欺負、不霸占的原則。這樣你的善名就會在人群中流傳,即使多年以後,和你相識的人想起你、談起你,都會說:「你是個好人!」 【七、處眾無畏;】 如果侵占別人的所得或者竊取別人,這樣做了虧心事,就怕別人揭露,處在眾人中內心會恐懼不安。如果不做偷竊,沒有做虧心的事,在大眾中就心無畏懼。 【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 如果能遠離偷盜,不論在財富、壽命、身體的精力、內在的安樂、辯才等受用上,都會具足不缺。這可以給自己算一筆帳,只要做了偷盜,就在福德上大有虧損;而守持遠離偷盜的善道,就會分分秒秒中增長福德;然後儘量地布施奉獻,就會增長得更多、更快。福德修集得深,財富受用也就變得越來越好,壽命也會延長,身體也會具有精力,內心恆時具足安樂,不會覺得空虛。而且心地光明,演說正法時,有口若懸河、自在無礙的辯才。 【九、常懷施意;】 這也可以做試驗。比如以前給別人做事,付出一份力想得到兩份回報,這是少勞多得的心,屬於盜心;或者該付出的勞動,卻想方設法偷懶閒散,也是盜心;或者以勢力欺壓別人,該多給的少給,也是盜心。現在轉過來,讓私心、盜心儘量減少,而且多去付出。比如給人辦事,事事都求多一點付出,這樣就是學厚道。能夠按這樣養成賢善的習性,就常常懷有奉獻的善心。有奉獻的意樂,將來一生會受用不盡。 【十、命終生天;是為十。】 如果一生當中遠離偷盜的惡業,臨終時就非常坦然、安詳,回想一生的行為清白,就會在安樂中上升天界。 下面講一個例子: 五代時有一位竇燕山,從小死了父親,母親把他撫養成人。他到30多歲還沒有子嗣。有一天,夢見去世的祖父對他說:「你前世造了很重的惡業,所以今生不但沒有孩子,而且短命。你應當及早行善,努力地多做些善事,或許可以轉變業力。」他醒來之後,把祖父的話記在心裡。從此立志行善。 有一次竇家有一位僕人,偷了他兩萬銀錢,因為害怕被發現,就寫了一張債券,綁在自己女兒手上。債券上寫明:「永賣此女,償還所欠銀錢。」之後就逃走了。竇燕山心生憐憫,把債券燒毀,而且囑咐妻子撫養好女孩,到女孩成人後,給她嫁一戶好人家。 又有一年的新年,他到廟裡拜佛時,撿到白銀十兩、黃金兩錠。第二天他到廟裡守候失主。等了半天,見一個人哭著自言自語地走來,就過去詢問他。那人說:「我父親被匪徒綁劫,即將處死。我向親友借了白銀、黃金,準備贖回父親,可是一摸錢袋,黃金白銀都沒有了,這樣我父親難免一死。我昨天曾經到這裡拜佛,不知道是不是丟在這裡。」竇燕山知道他是失主,就把金銀如數地還給他,還送他一筆路費。 竇燕山一生做的善事很多,比如:親友辦喪事沒有錢買棺材,就出錢幫助安葬;有女子不能出嫁的,也出錢資助。又借錢給窮人作為做生意的資本,由他養活的有幾十家。為了救濟別人,他生活非常儉樸,絲毫不敢浪費。每年的收入,除了生活費外,其餘的財物都用來救濟別人。另外建了四十間書院,購書幾千卷,聘請老師來教育子弟,還為貧家的子弟代交學費,這樣造就了不少人才。 有一天,他又夢見祖父說:「這幾年你積了不少陰德,天帝給你延壽三紀(延長36年),而且你命終就會升天。」從此,竇燕山更加努力地行善積德。後來他官做到諫議大夫。 有一天夜晚,他在和親友談笑中坐著走了。享年82歲。 竇燕山就是典例。他遠離偷盜行持布施,結果延長了壽命36年,而且常常發布施的善心,盡己所能地幫助別人。他不僅生前善名流布,而且死後流芳百世。他一生行善,臨終走得非常安詳。像這些都是行善的力量所致。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如果修遠離偷盜的善業目的不是為求人天福報和小乘果位,而是回向成就無上佛果,那以後成佛時就會證得清淨大菩提的智慧。 菩提智慧,人人本具,只是被煩惱障蔽而無以顯發。如果能堅定地行持十善業道,使身口意的惡業逐漸遠離,最終遠離一切客塵時,就會顯發大菩提普照萬法的智慧。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