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傳印法師:世界眾多,分四大種類


時間:2014/10/24 作者:信願居士

土,即世界,為眾生所依居處。眾生為正報,世界(土)為依報。眾生不能離開所居世界,既有正報,必有與之相當的依報,所以,說依報便包含了正報。如所謂佛國土、佛世界,便意味著即為諸佛菩薩。乃至如所謂地獄世界,便意味著地獄中受苦眾生。

世界眾多,大類為十。這種種世界,都是由於眾生的同、別二業所成。同業亦稱共業,亦稱引業;別業亦稱滿業。同中有別,別中有同,同別互緣,安立剎網。因為染淨業緣不同,世界的淨穢差別,無量無邊,非言可窮。

略而言之,為四種土:一、常寂光土;二、實報無障礙土;三、方便有餘土;四、凡聖同居土。

以四土攝十界,則是:常寂光土,是佛世界;實報無障礙土,是菩薩世界;方便有餘土,是聲聞、緣覺世界;凡聖同居土,是六道眾生的六凡世界。

(一)常寂光土

常,即法身;寂,即解脫;光,即般若。此之三德,互為融攝。三德皆常,性無遷故;三德皆寂,離塵勞故——不受塵勞影響;三德皆光,極明淨故。此種境界,名秘密藏,乃是清淨法身所游居處。從主體的「智」來說,名之曰「身」;從客體的「理」來說,名之曰「土」。然而,這不過是從凡夫能夠理解,故作此說。其實際,此境界中並無什麼主體、客體的分別,乃是身土一如,非有二相。

此身土一如、三德圓明、理智不二的常寂光,猶如水的濕性,雖然沒有各各別異的特徵,可是,卻實實在在地周遍於各各別異的世界之中。其各各別異的世界,離此常寂光性體以外別無安立之處。須知!

(二)實報無障礙土

由於全性起修,全修合性,所以稱性所感而得此真實果報。色心自在,心物圓融——心能轉物,塵剎互含,地上大士之所游居。地上大士者,為破無明、見法身的分證即佛地位的大菩薩,為圓教初住菩薩以上,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菩薩,別教初地至十地以及等覺菩薩。身能現土,土能現身,不違法性,勝妙莊嚴,如同《大方廣佛華嚴經》蓮華藏世界、法界安立海所明。

(三)方便有餘土

超出欲、色、無色之三界以外的三乘聖眾——聲聞、緣覺、菩薩,未斷塵沙無明者,修方便道——七方便道:五停心,別總相念,暖、頂、忍、世第一法位者之所游居。

因修七方便道,超脫三界,所以叫作「方便」。為何稱為「有餘」呢?

此方便有餘土人,但離分段生死,未免變易生死,但斷除了見惑與思惑,未能斷除根本無明的別惑,所以叫作「有餘」。以此修七方便道而斷盡三界內枝末無明的見思惑,而由於有三界外的別惑,即根本無明未能斷除,故稱方便有餘土。

方便有餘土中眾生的成分是:四教(藏、通、別、圓)中已斷見思惑的聖人。三藏教的兩種人:聲聞、緣覺(已斷見思惑故);通教中三種人:聲聞、緣覺及六地以上菩薩;別教三種人:十住、十行、十回向;圓教一種人:十信。這九種人,純是菩薩種性,雖有聲聞,而非定性,但斷同惑——見思惑,故稱聲聞。

(四)凡聖同居土

三界(欲、色、無色)九地(四空、四禪及五趣雜居地共為九地)二十五有,主要是凡夫有漏的善業、不善業和即有漏禪定功夫之所招感。所謂「有」,即有業報、有生死之謂。

而聖人也來同居者:有兩種聖人,一是實聖,二是權聖。

實聖:謂此人原來是凡夫,由其業力,牽生此界。生來這世界以後,因修道的力量,證得或聲聞、或緣覺(辟支佛)、或菩薩果位,轉凡成聖了。

權聖:謂此聖人,他的本際或為常寂光土之佛,或為實報無障礙土之菩薩,或為方便有餘土的聖人,因為他有大悲願力,哀愍眾生,與此世界眾生有緣,欲來度化之,示生於此世界,非由業力牽生。

有這兩種聖人同居此土,故名凡聖同居土。

除常寂光佛土惟實(佛)無權(聖),實報無障礙土、方便有餘土中皆隨其因緣,而有權聖示現,化導諸聖人、諸菩薩。

四土的淨穢、橫豎理論等分別,於此從略。若欲求知者,可參閱蕅益大師著《梵網經玄義》等。

如上四土並非互為隔礙地並立著,不可按常情理解為四土分別存在於四個地方。須知,四土其實是互為融攝著的。四土是唯心所現,心無分劑,心無邊界,所以四土互為圓融。「常寂光」在何處?若人果能一念承當,與佛相應,那麼,當下即是!乃至地獄世界亦然。

所以說:貪瞋痴等煩惱心起,即成三途世界;四攝六度、慈悲喜舍心起,便是菩薩、諸佛世界。

佛經云:「心淨則國土淨。」這是從理性而言。理性是一切法即一切事物、事相的根據。《華嚴經》言:「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三界萬法即事相,心、識即理性。又說:「心如工畫師,能造諸世間,五陰及國土,無法而不造。」所以,三界萬法等一切世界國土,皆無不都是理性的,即心識的具體的顯現。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