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每天下午的五到六點之間就發低燒,或者很心煩。這個古人說是「日晡潮熱」,就說明他的腎氣不足。還有一些比方說腎氣不足導致到牙齦腫痛、口乾,晚上睡覺的時候老是出汗,那可以吃一點點知柏地黃丸,因為知母能夠滋陰清熱。
民國時候有一個姓施的國醫,他用的「藥對」,黃芪是補氣的,但是吃多了就會熱氣,所以他要開黃芪一定會稍微開一點知母,為什麼?剛好就一對,陰陽就相對了,開了知母以後,吃多久都不會容易熱氣,因為知母能夠滋陰清熱,黃柏能夠清瀉下焦之火,這是養腎去虛火的方法。如果一個人怕熱就是腎陰虛,腎陰虛就容易有虛火,如果怕冷就是腎陽虛。
養腎陽其實也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我們腎陽不足,腳老是冷的,陽氣不足,一個簡單方法是,你買一點艾葉,每一天用五克揉碎的艾葉填在肚臍裡面用膠布固定,一天換一次就可以了,很快腎陽氣可以提起來。藥師法門裡很注重肚臍,肚臍是神闕,我們沒有出生之前,先天就是依靠肚臍這個神闕跟母體交流、聯接,所以她是主張少吃藥,多用外敷。
比方說,有些人有高血壓,他那個高血壓是肝陽上亢引引起的,吃了很多藥也降不下來,他天天要吃西藥的降壓藥,吃久了就會傷肝腎,那怎麼辦呢?其實如果是肝陽上亢引起的高血壓也有一個外敷肚臍的方法,也是很簡單。你買一點吳茱萸,買一點川芎就可以了。每一天都用三十克吳茱萸、三十克川芎,把它們打碎混合在一起,用一個瓶子裝著(因為氣味會揮發掉,如果不裝的話),每一天你只要用五克就好了,每一天用五克填在肚臍裡面,然後用麝香壯骨膏給它固定貼著,如果是肝陽上亢引起的高血壓,這個方法比那個降壓藥還靈,很快就降下來了。但是如果是其他的就效果不大。
很多人是因為操心很多事情,肝陽上亢。肝陽上亢的人熱氣往頭上走,上身熱,下身冷,用這個方法就挺好,能夠頭腦清爽、腰腿有力,而且能夠降血壓,穩定血壓。
吳茱萸是非常好的,在下部它能夠溫腎,到中部能夠溫脾胃,到上能夠上煦心肺,吳茱萸能夠補益脾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而且能夠疏肝解郁,行氣、消脹、散寒、止痛。
川芎能夠活血,能夠入肝膽經和心包經,而且因為能夠活血,它是上行的、是動的,能夠把藥力引到頭頂上去,能上行頭頂、下達血海、外徹皮毛、旁通四肢,所以它是血裡面的氣藥。
這兩種結合起來就能夠治療高血壓,而且能夠健脾,吸收的功能增強了,脾的運化功能增強了,脾陽足了,肝氣就受約束,因為木克土,土反過來也能夠壓制過分旺的木,脾足了讓肝木就受約束,所以血就降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