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 16歲出家,2005年擔任北京龍泉寺方丈。今年4月20日,出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同時任全國政協常委、全國青聯副主席等職務。
學誠法師
【對話動機】
從山間破舊小寺,到擁有高學歷僧團的「最強科研寺」,龍泉寺方丈學誠法師詳述龍泉寺10年間的發展之路。
佛教弘傳需與時俱進
新京報:龍泉寺有一批清華、北大等名校高材生皈依剃度,被稱為「最強科研寺」,它為何能吸引高學歷人才?
學誠法師:龍泉寺位於海淀區,和很多高校離得較近,一些對佛法感興趣的人經常來寺里訪問交流,其中有的人因緣成熟了,選擇出家。實際上來龍泉寺出家的人,各種學歷、閱歷的都有,每個人的善根和因緣並不與學歷掛鈎。
這個時代越來越趨於知識化和專業化,社會也需要高素質的僧人團隊。從全國佛教整體比例來看,出家人的學歷普遍偏低。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投入到佛教事業當中來。中華文化要走向世界,沒有人才,沒有傳播,怎麼走向世界?
新京報:有人質疑高學歷人才皈依剃度是消極避世,浪費了國家教育資源,你怎麼看?
龍泉寺山門。這裡吸引了很多北大清華的高學歷人士出家。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學誠法師:有人認為出家人比較消極,不做事,與世隔絕,實際上佛教是非常積極入世的。歷史上,大量高素質的出家人為中華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唐代出家為僧、尼須通過考試;清朝中葉後,因為戰亂,很多底層的人,乃至難民為求生或避債而出家,所以長期給社會造成出家人避世的錯覺。
現在國民文化素質普遍提高,如果出家人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沒辦法把佛教善的力量釋放到社會中去。現在正處於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需要包括佛教在內的中華文化走出去。高素質人才出家,正體現了他們的進取心和責任感。
新京報:你說過,「如果不利用高科技,佛法就傳不出去。」 龍泉寺建立了科技團隊,並有一群精通程式的義工,你為何如此看重高科技?
學誠法師:佛教是古老的、傳統的,但佛教徒是現代的。佛教徒和佛教應該接受和歡迎所有先進科學。我們應該把慈悲、平等、圓融等佛教智慧,用適應現代社會的方式傳遞出去。佛教的弘傳方式和方法需要恰當地與時俱進。
在這個時空因緣下,佛教要弘法、廣度眾生,就要利用高科技,利用現代傳媒的方法與手段,才能快速把佛法傳播出去。出家人不應拒絕新知,而要積極學習,掌握現代文化、科學,才能在心靈世界為社會大眾提供有效的幫助。
「網紅」僧人能幫許多人
學誠法師(左)正在指導弟子賢啟法師學修。賢啟法師是清華大學核能專業博士。
新京報:你2006年開通部落格,2009年起用中文、英文、法文等十種語言在網際網路上弘揚佛法,被譽為最會利用網際網路的法師,但很多人批評網際網路消解了嚴肅文化,你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該如何傳播佛法?
學誠法師:這個時代是網路時代,各行各業發展都要網路化,並像網路一樣連成一體,孤立肯定沒有力量。佛教若排斥網路,就沒有辦法去廣泛深入地影響社會。
網際網路只是一個信息載體,關鍵是怎麼面對它、如何選擇它。現在網上充斥著大量的負面、不實、垃圾信息,甚至有害信息,嚴重污染了現代人的精神空間。在這個信息海洋中,我們應該去傳播正面、積極、健康的信息,為人們提供淨化心靈、精神交流的平台。
新京報:佛教給人的印象是深山古寺、清淨,重在修行、參悟,你把網際網路引入寺廟,是否擔心會影響僧人清修?
學誠法師:佛教有許多面,有出世的一面,也有入世的一面。龍泉寺的僧人,並非外界傳說的那樣都是手機不離身的網路達人和科技高手。龍泉寺要求僧眾專心辦道,遠離世染。為保證清修,寺廟有非常嚴格的規定:用電腦、上網要申請;也不允許擁有手機,只有少數執事法師,因工作需要,才會由寺院配備。龍泉寺的僧團是有分工的,負責事業部門、需要上網的只是少數法師,絕大部分僧眾的學修不受網路影響。
新京報:你每天上網多久,主要使用哪些網際網路產品?
學誠法師:我平時上網主要是了解一些國內外時事,宗教界、佛教界大事,以及一些社會評論和輿論。現在除了部落格、微博、龍泉之聲傳統文化網,我還開通了微信平台。我們的動漫製作中心除了見行堂語系列的漫畫,還製作了很多卡通片、微電影,這些在網路上都能見到。
新京報:你怎樣看待「網紅」僧人,比如有2400多萬冬粉的延參法師?
學誠法師:網際網路是與大眾交流互動的一種非常好的方式,人們通過網際網路可以了解到佛法,獲得心靈的啟發,也可以在部落格、微博上提出他們在家庭、擇業等方面的困惑。我們通過網路給他們適當的關注、安慰和鼓勵,能夠幫助到很多的人。
新京報:你用動漫形式出版的《煩惱都是自找的》成為暢銷書,為何用這種形式傳佛法,效果怎樣?
學誠法師:能傳播出去才是好東西,不能傳播出去,東西再好,作用有限。傳播出去,還要大家容易懂,能夠漸入人心,才真正對生命、對社會有幫助。
太嚴肅的東西,大家往往有畏懼感,心生遠離;而無論東方還是西方,人們都對漫畫有著天生的親切感。時代不同,有人喜歡更親切的佛法,那就要有這樣的佛法。最近,《煩惱都是自找的》在中國國際動漫節榮獲金猴獎,這也說明我們的努力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寺廟應恢復清淨道場」
新京報:龍泉寺是為數不多向公眾開放修行的寺廟,有各種禪修班、法會,這為了什麼?
學誠法師:只有被現代人所歡迎和接受,佛教的正能量才能如涓涓細流一樣流淌到社會內部去。佛教需要用大眾喜歡的方式貼近社會、民生。
很早以前,我注意到北京高素質人才密集,但很少有對公眾開放的道場,就特別想在北京建立一個大道場,培養佛教人才。終於在龍泉寺實現了這一心愿。
新京報:龍泉寺不收香火費用,各類禪修班都免費,寺廟沒有經濟壓力嗎?
學誠法師:龍泉寺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十方信眾的支持。寺院不斷完善一些基礎設施,的確一直存在著資金缺乏問題。然而,龍泉寺有自己耕種的有機農場,僧眾平時吃穿住用比較簡單,所以自身開銷不大。只要大家能夠堅持戒律的行持,就能保證基本生存。
新京報:目前中國許多寺廟重視經營,比如少林寺,除了打造少林寺商業品牌,還在海外買地開設公司……你如何看待這些舉措?
學誠法師:在現代社會如何來保持和傳承宗教的基本教理、教義和宗教的基本精神,同時又能與現代文明相結合,是一個時代的大問題。這裡面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各地的寺院都在做各種嘗試,因為因緣條件不同,呈現的面貌也有所不同。
當今的宗教界存在「寺廟被承包」、「燒高價香」、「私設功德箱」等不良現象,這是唯利是圖的物慾文化對宗教界的腐蝕,影響很不好。
新京報:你認為寺院該呈現如何的狀態?
學誠法師:我覺得寺廟應該恢復清淨的道場,讓出家人能很好地持戒,安心辦道。比如龍泉寺僧團持金錢戒,對上網和手機的使用等進行嚴格管理,設立了種種規矩,就是為了這個目的。有了清淨和合的僧團,把寺廟的各種防範措施做到位,寺廟各種功能比較具足,各項事業才能較好發展。寺院的自身建設搞上去,才能夠把好的影響釋放到社會中。
青年人三大困惑:擇業、孤獨、家庭
新京報:佛教是一門出世的宗教信仰,你作為宗教領袖,又擔任全國政協常委、全國青聯副主席等諸多職務,兩種不同的身份發生過衝突嗎,你如何平衡這兩種角色?
學誠法師:佛教根植於社會,所以要從如何契合時代緣起、利益人類社會的角度來考慮其發展。發展佛教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利益廣大眾生。所以,我這兩種身份是不矛盾的。
在當今世界,國家和社會也都期許佛教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這是時代的主題,也是佛教的責任,佛教界應該積極契應這樣的使命,勇於擔當。
新京報:為何有很多高知、白領到龍泉寺來體驗修行?他們能從龍泉寺獲得什麼?
學誠法師:現代都市的白領,因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身心都比較疲憊。人要調整、化解自己內心的矛盾,宗教思想從人的內心出發,容易讓人接受。
龍泉寺對公眾開放,舉辦了IT禪修營、音樂禪修營、動漫藝術禪修營等,包括靜坐、行腳禪、農禪等體驗式課程,就是要讓大家體驗傳統的生活,讓躁動疲憊的心安靜下來。大家與出家法師、義工交流,學員之間也互相交流,在這種面對面的交流中,心扉就慢慢打開了。
新京報:你是全國青聯副主席,龍泉寺有很多青年義工,青年人向你傾訴得比較多的問題和困惑是什麼?你是如何開導他們的?
學誠法師:還有很多青年人通過部落格、微博和我互動交流,問題多是精神層面的,以下幾類問題比較多,第一,擇業問題,第二,人們遠離家鄉擇業,內心容易產生孤獨和疏離感。第三是家庭問題,比如父母不和等。
很多時候是我引導大家思考和認識什麼才是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什麼才是有價值的人生,讓內心的力量得到培養。
新京報:你有困惑嗎?若有,你是如何化解的?
學誠法師:困惑,佛教講即是「無明」,就是沒有「智慧」。我們因為沒有智慧而起各種煩惱。出家人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斷除無明煩惱,用佛法去斷。佛教里有系統講述斷除無明煩惱的理論與實踐方法。當然,在面對現實問題時,無明煩惱還是會起來,這時候正是考驗和強化自己佛法修行的機會。我出家以後,按照佛法里的方法修行,讓內心保持清明和安寧。
探訪
「中國科研最強寺廟」如何煉成?
低沉的英語閱讀聲,肅穆的佛殿,數十名披著袈裟的法師,十幾名金髮碧眼的外國人,近百名年輕的義工。這有些「錯位」的場景是龍泉寺「五一」法會多語種分會的一幕。用英語閱讀的是佛經《楞嚴經》。
與京城富麗堂皇的雍和宮、法門寺等著名寺廟相比,龍泉寺有點「寒磣」,古老破舊的山門狹窄難容一輛小車通過,院內僅有的四間拜佛小殿堂也有些破舊。
但用心觀察,你會發現龍泉寺獨特之處,公共小廣場公示板上貼著招募影視動漫製作義工、多語種翻譯義工等告示;在寺內數字圖書館,用手機就可以查找要借閱的書;寺廟的門禁系統使用指紋識別,僧人刷指紋即可進入。
這是座古老和現代結合的寺院。
「學霸」僧團改造寺院
2004年,禪興法師追隨方丈學誠法師來到龍泉寺,一起入寺的,包括禪興法師,僅五位法師。
10年間,龍泉寺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寺廟,成為「中國科研最強寺廟」,「學霸寺廟」,坊間戲稱其為「極客聖地」。
龍泉寺有一支讓外界好奇的高學歷僧團。2004年追隨學誠法師入龍泉寺的五名法師,其中三位名畢業於清華大學,一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
禪興法師說,如今龍泉寺僧團擴大到100多人,約有一半以上法師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其中5位書記法師中兩人是清華大學博士:除了他,另一位賢啟法師是清華大學核能專業博士。普通法師中也不乏名校畢業生身影,賢宇法師柳智宇畢業於北大數學系,賢超法師畢於北大物理系,賢威法師是中科院博士。
禪興法師是大藏經整理項目的負責人。該項目組6名骨幹成員均是名校畢業。「整理佛教經典需要高素質人才來做。」
參與大藏經整理項目的賢宇法師柳智宇2010年入龍泉寺,他曾取得國際數學奧賽金牌。「柳智宇邏輯思辨能力很強,腦子很聰明,非常適合整合佛法、義理。」禪興法師說。
除了典籍整理,禪興法師說,高學歷人才還參與寺廟的各方面建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力學博士賢立法師參與了廟宇的設計、製圖、監工等工作。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賢信法師設計和維護龍泉寺官網「龍泉之聲」,目前已有上千萬點擊量。
最具網際網路思維的寺院
2011年,全球最大中文IT社區CSDN舉辦移動者開發大會,在一群西裝革履的網際網路大佬中間,身著黃色僧袍的僧人滿口網際網路術語,談論最新技術潮流,引發了圍觀。
這位僧人就是龍泉寺的賢信法師,「一開始他們以為我走錯門了,後來才發現我確實是來參會的。」賢信法師笑著說。僅2013年,龍泉寺就參加了9次各類技術開發大會。
賢信法師2009年進入龍泉寺,之前他曾在一家IT公司做程式設計師。進入龍泉寺後,為方便僧眾學習佛法,義工住宿等,他設計了多個程式。
賢信法師頻頻與IT圈人才互動,國內一些知名網際網路公司也組團來龍泉寺參觀,交流網際網路技術,一些投緣的IT人才主動成為龍泉寺義工。龍泉寺信息技術組逐漸名聲在外。賢信法師說,有不少IT界大名鼎鼎的工程師來龍泉寺禪修。
賢信法師介紹,龍泉寺對僧團的管理依然遵循清規戒律,但在弘法方面非常現代化。龍泉寺新的建築都安裝了音頻和視頻設備,覆蓋網路;開會可以使用網路會議、電話會議,聯絡北京、外地和外國的不同會場。遇到重大法會,人比較多,可以同時開闢數個分會議室現場直播主會場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