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雲繼夢:華嚴經經首 第九卷  


華嚴經經首第九卷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今天要看的是經文第四頁,第四行。我們先看一段經文:

寶樹枝果,周回間列,摩尼光雲,互相照耀。十方諸佛,化現珠王,一切菩薩,髻中妙寶,悉放光明,而來瑩燭。」我們今天先看這一段,這個都是講佛境界中他的寶師子座。昨天我們跟各位介紹過了,在華嚴的寶師子座,那就是叫做普融無盡法界妙師子座,簡稱普融法界師子座。所以這個名稱你不用太在意怎麼念好,怎麼念都好。問題是這樣的一個師子座你感受多少,這個才是重要!那麼佛坐這個師子座,我們肉眼見不到。大概我們這樣跟各位用一個譬喻:劣應身的佛座叫做草地座,他鋪草蓆嘛,甚至於他成佛的時候,那個耶舍啊,一個商人吶,拖著一牛車的稻草啊,從那菩提樹下經過,看這個人修的好像很不錯,蠻斯文的,又很端莊,蠻有道氣的,跟他講,打個招呼。那個時候,這個比丘剛從定中出來,就跟這一位耶舍講,悉達多太子,他開口就說:「我是佛,我已經成佛!」這種人好大口氣,對不對?他可以講,你不能講。

今天又有個同修來:「師父,你約我來,幹什麼?」我吃飽太閒,我約你來幹什麼?「你昨天不是跟我約嗎?」你看到鬼啊,你不要以為你很厲害,你有什麼相應,你相應到我約你,可是我沒有相應到我約你啊,這個很痲煩,這個都是自以為有成就。不對!沒有那回事,你真成就的人,他很清楚。像你這個老是對焦對不正,這個很痲煩。我們知道你很認真,也很願意投入修行這個行列,但這不表示你就會成就喔,你要留意啊。很多人在道場供養、護持,等等,你要留意到,是真心不是欲望。我跟師父相應,誰跟你相應啊?你相應師父,聖爻一塊而已;你還要師父跟你相應,聖爻要兩塊才能發出聲響,不然怎麼會聖爻?只一塊你就想要擲出聖爻,沒有那回事。所以往往用你自己個人的欲望、好惡、想當然耳、一廂情願的,這種觀念都不對。你一定踏踏實實的,我們一直講說,你再想回來,你這樣修對嗎?我要怎麼證明我的對?你一直做這個工作,你自然就會進步了。你不要一直以為我已經到哪裡了,到哪裡是你以為的,你想像的,不是真的。所以真修行的地方,要從這個腳跟底下下功夫。所以古來大德都告訴我們,照顧腳下,沒有叫你照顧頭殼。你不要光是在大腦裡頭打轉,沒有用,照顧腳下。所以他才能夠成就,他能講,他在菩提樹下的那個成就,那是有前面的因緣吶,這我們也都常跟各位講過了。

所以耶舍啊,這個人是福報真大,佛成佛,他第一個來供養的。他也不知道成佛是什麼,他第一次聽到我是佛、我已成佛。他也不知道我得四果,他在想這四果大概水果那麼大吧,還是蘋果還是西瓜。好吧,你說你修行。他的習慣,印度民族的習慣,對於修行者他會供養。因為他剛好一牛車的稻草,他就抱一堆稻草,就鋪在那地上給他坐。可見那時候,釋迦牟尼佛在的時候,他成佛的那個時候,屁股座下的稻草大概沒幾根,他才再鋪上他的草座墊。

你要留意到,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從五位行法來看,五教:小乘教是用肉眼看,所以草座上,劣應身佛、劣應身圖,也就跟我們完全一樣,這叫劣應身佛。那麼勝應身佛的勝應身圖,那就比較殊勝了,那要用天眼看,天眼才看得到。那麼大乘始教他就要用慧眼看。你看一個一個就往上走了,大乘終教也是用慧眼看。那麼大乘頓教這個地方,他用的就是用法眼看,他看到法性圖、法性佛,你要看到這個部分。圓教,華嚴圓教是用佛眼看,那你才能夠看到這麼殊勝的普融無盡法界妙師子座,你才能看得到。換句話說,你沒有佛眼,根本看不到。我們從小、始、終、頓、圓來看,你就看到他有這種情況,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一步一步上來的這種狀況。那麼這裡既然是講佛眼所看的這種妙師子座,普融無盡法界,重重無盡、重重無盡的那種情況,我們應該從這裡去感受到,所以他講到「凡諸物相,備體莊嚴」。都不是我們這個世間你所了解的這種狀況,你所看到的這種狀況,因為他不是肉眼,他是要用佛眼看。

那麼這個地方用了這個詞啊,「寶樹枝果,周回間列」,他又回到寶樹來,因為他不是講菩提樹,他是講師子座。師子座上還有寶樹、枝果,這個寶樹是用來形容的,也就是你用這些法,行法來建樹的這個寶座。這些跟各位談。生命改造的工程完全都是修法。修法很多,那個多啊,不是你修很多法門。我又念觀世音菩薩,然後再念《普門品》,這個叫觀世音菩薩法門。然後我念《大悲咒》,這下子完了,誦哪部經?它也是觀世音菩薩法門,可是你硬不說觀世音菩薩法門,你叫大悲法門。然後你又修十一面觀音咒,然後又完了,要誦哪一部觀音經?然後你又說它是十一面觀音法。十一面觀音法還是觀音法門。這些通通算起來,其實只有一個法門。只要你持咒、誦經,念佛、誦經,通通是同一個法門。包括《地藏經》、地藏菩薩聖號,還是同一個法門。因為用心法是一樣的,你知道嗎,用心法是一樣的。《彌陀經》、阿彌陀佛聖號,還是同一個法門,沒有離開。《藥師經》、藥師咒,然後藥師佛聖號,告訴你,同一個法門,還是一個法門,因為那個用心方法一樣。你會發現,用心方法不一樣的是什麼?

我來煮飯,煮飯用心法。你去注意喔,煮飯吶,你進大寮,要用心用到好,窮盡它。我來掃地,拖地板,這個用心法不一樣了,對不對?你去留意啊。你拖地板用心,要留意到別人的感覺,那個感覺,主要在哪裡啊?眼根的色塵跟腳底踩的觸塵那種感覺對不對?你煮飯吶,是舌根的、胃口的,是不是不一樣的地方?你要去留意到眾生的反應這一部分是不同的,留意到嗎?好,我出坡,我掃落葉,掃落葉是一種法門。所以法門不同是來自於事修上面,來自於事修,法門不同,不是來自於經典跟聖號,知道嗎?因為事修的不同,你用心的方法不同,那才是法門不同。我期望各位你把這一點弄清楚。

所以歷事練心吶,經過事情你才能練心嘛。你留意到,一個人,一個行者,假如他的模式養成以後,你去留意到,他做什麼事,他有一定的模式,這是成就者,他用一法可以對治一切法。他那一法叫什麼?叫正法。正法是理,對不對?以他的理應到事上,無事不合理,這個就是指成就者。你一個修行人有沒有成就,這是個很簡單的印證方法:我的理通了沒?通了,你每件事都能套用,這是一個關鍵處。那麼我每一件事運用,都能夠回到我的理來,那成就不成就已經不重要了,你已經超越過了。這個時候,當你很自在的時候,就是後面講的「摩尼光雲」那個「光雲」。因為「摩尼」是自在,自在起作用它像雲一樣,隨緣而示現叫做雲。什麼叫雲?你遠遠的看有,你走近了就不見了,有沒有感覺?遠遠看是一朵雲,你走上去看看,你只感覺到霧了,不是雲。雲吶,就是示現,隨緣示現叫做雲。光是作用,「摩尼光雲」就是自在的作用是隨緣示現的,他不執著的。有沒有?四個字,那你看看吧,我們是怎麼在運作的?所以當你真正到達那種程度,你就有可能很自在地隨緣示現而饒益眾生,這個就是他的作用。

我們現在修行不是啦,第一個小器。為什麼小器?不想做事。大家都想,要發心吶就進大殿。大殿幹嘛?最好當殿主。殿主最好乾嘛?拿槌子。拿槌子幹嘛?可以打人吶。那個大磬槌不是令牌啊,你不要以為我拿著磬槌就表示我威風。不是說到大殿才叫修行,你要去做事,歷事練心,經過事情,你要知道怎麼用心。當你這個用心能夠擴大,窮盡你所做的那件事,基本上你的修行,行法已經成就了,基本上就得根本智啊。當你這個一窮盡再窮盡的時候,你拿來套用那個理,你會在裡面感受到那個理。無事不成理嘛,事一定有理的。你透過那個事一再的穿越,你會符合理,那個時候什麼理來,你的事都能印證。你不要在意說,我書要讀多少,佛經讀多少,那個叫佛里佛氣啊。

廣欽老和尚,他有沒有讀啊?但是他怎麼通啊?他就煮飯嘛,當水頭,水頭就負責挑水,現在不要你挑水,水龍頭一轉就有了,你根本不用挑。他古代沒有啊,從老遠的地方,河邊挑回來,有的還要挑上山去。他在挑水的時候,不像我們,苦啊,尤其是知識分子挑水,一肚子牢騷:「大學士挑水,和尚吃水,怎消得了?」一面挑一面詛咒:他們就是會撒嬌,所以不要挑水;我就是不會撒嬌,所以通通叫我挑水。你會有這些東西出來。真修行沒有這些。我要怎麼挑水?他就怎麼挑水,怎麼挑好。有一次被調,調當火頭,從水頭當火頭,火頭就是負責大灶,灶口,煮飯的時候要把木柴送進去。火頭,他負責撿柴劈柴。有一天,他就在那地方,木頭送進去的時候,「啪!」一聲,他開悟了。要我們在劈柴啊,一面劈一面三字經,一面劈就一面罵,你會開悟才奇怪。人家就劈柴就劈柴,專心劈,然後送上灶坑,就在那個時候,他開悟了,這叫入念佛三昧。他就只有念佛,他透過事情練心而成就。

你透過事情不練心,沒有用,你是世間人,這是世間人。透過事情練心,你不會練不要緊,我相信廣欽老和尚不會用心,但是他會置心一處,我就一直念佛嘛,劈柴也念佛,把木頭放在那叫什麼,砧,對不對?劈柴的砧,然後咔!劈下去。我們大概劈下去都倒過來,尖的不下去,粗的下來。然後拚命拉,拉起來,然後,砰!碰到自己的頭,因為什麼?技術不行又不用心。他一用心吶,技術就會很好,那一下手他會很準,因為他只有置心一處——念佛,其它都隨緣。也就在那個時候,一個火,到底是灶坑裡頭的木柴被火燒,啪!那個炸開來,還是他自己弄進去的時候,不小心撞到什麼,那不管。當下他開悟,這就置心一處啊。

你要真的處事那麼認真,你看公案你就跟著進去了,跟著進去了,他的法界你也進得去啊。問題是你只會問,他為什麼「啪」一聲就開悟?我「啪」下去你也不開悟?為什麼?因為你不歷事練心。你是置心一處還是善用其心?這是不一樣的,你真的做了,你自己就體會到。你不做那沒辦法。透過這個狀況,你才可以有寶樹枝果,你知道嗎?你要建設,在生命改造的工程裡頭,你有很多工程要進行,那些工程都是透過事情的鍛鍊,你的用心方法不一樣。

今天,各位都是高級人士,聰明能幹,你就更需要經歷很多事。假如今天你自己知道,我就是憨憨的,比別人稍微差一點,反應沒人家那麼快,那可以。你只負責一件事,那件事情你要做得很好。可是這件事情有一個除外,你不能用你喜歡的來挑。你光是做你喜歡做的,有些你不喜歡做的,那就不行。不管人家分配你什麼事,你去做。分配你的事情可能調來調去,你要接受人家的調度,以平常心去接受,這才有可能。我在做這件事,我就喜歡做那件事。你怎麼老是叫我做這件事,這個已經抱怨出來了,基本上不得成就,而且你會一直造業。你在做,我就做;你叫我做那個,我就過去做那個。那麼你置心一處,這是一種,你其它的都不管。

一種是善用其心,去窮盡它、去圓滿它;一種是置心一處。大致上,書讀得少,而且又比較沒有積極性的人,溫馴的,聽候指揮的,那都是置心一處的行法,你要留意到。置心一處,那任何的噪聲你都不要理它,我只要安住在佛號、數息或者哪一個地方,對不對?這個叫置心一處啊。那你說,我不可能,人家孫悟空是七十二變,我差不多七百二十變,那我這個孫悟空我管不住,那你就用善用其心的方法。不管做什麼事你都投入,我要五年,可是他給我三年的時間,我還沒窮盡,不要緊,因為因緣如此嘛,對不對?我五年都窮盡了,他已經十年了還不調我走,那你就繼續做。那個基本的心性是隨緣,那麼隨著你的脾性、性格啊,因地叫性格嘛,那你就做到底嘛,你知道嗎,那發展的不一樣,沒關係,成就是你的。

那麼,你要懂得這一種,雖然我這輩子是置心一處,沒有辦法「寶樹枝果,周回間列」,但是你的樹啊,樹幹吶,你一定會很堅強,下輩子你再枝果周回間列嘛,對不對?你要留意到啊。你說,我這樣子,人家「寶樹枝果,周回間列」,我就一傻傻的,你就一傻傻的,你先把你的樹幹先養好。下輩子他自然吶,你就會聰明,才華橫溢,這就是不可思議嘛。你現在想:我要修什麼聰明才智,我要跟人家這樣子——十八般武藝……你追求這個追不到。所以你只要懂得那個心隨緣,你不要一直想,想要做你喜歡做的事。只要把這一點除掉,人家的安排我都做。我接納人家的意見,置心一處,你就會成就。基本上是這樣子。

所以你會發現到啊,置心一處的修法偏向於禪修;善用其心的修法偏向於密法。有沒有?已經出來了。所以我們還是那一句話,各位你要歷事練心,不要抱怨!很多人喜歡抱怨,到道場來是修法,離開道場,背後講是非,那你白修了,下輩子你還會再進道場,你還是一樣滿頭包,因為你造了是非的因。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不要抱怨,尤其不要背後抱怨,這是很重要。不要愛現,不要有好噁心,就是這個地方。真的修行我們常常問:什麼叫修行?我這樣做叫修行嗎?我修行是這樣做嗎?你帶著這些疑情下去,不成就是很不可思議的事。你倒過來,到處抱怨,到處是非,那個會成就啊,無有是處。你弄清楚,這種種狀況是不同的,所以這裡談到啊,修行的時候的一種脾性,有沒有?各位的脾氣啊、情緒啊,都有了。

好,那麼經過這兩個階段,不管你是置心一處到善用其心,這樣子過來了,佛是這些都走過了。我們因地在修行,你在哪個階段不知道,我們只是這樣告訴你那些階段性的,其實我是假設你已經是法身大士了,有沒有?這個不只法界大灌頂,這個已經是阿闍梨受職位灌頂了,你知道嗎?而且這些行法都跟各位交代得很清楚啊,你要修行馬上就可以著手,現在問題就是你都沒有準備,沒有任何的心理準備。你今天假如來說,我是要來求法的,這下子你法都已經……這叫什麼?大珠小珠落滿盤,你收穫很多;你假如說我只是來聽聽看,你就會說很好很好,回去什麼都沒有,因為通通掉光光,大珠小珠都掉下來,你一個也沒撿到,這是一個關鍵處。

那麼下面這一句「摩尼光雲,互相照耀」,剛才跟各位講了,「摩尼」是自在,饒益眾生的自在,光是作用,換句話說,他能夠很自在地饒益眾生,或者饒益眾生的自在性,讓眾生的自在性能夠顯揚出來,這叫光,摩尼光的作用。所以我們一般從主詞來講,就是佛陀啊,他有饒益眾生的這種作用,那麼隨緣示現,這個叫做「摩尼光雲」。這個字啊,文字的解釋,你要懂得他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否則你解不出來。

我常跟各位講,我講這些,為什麼這樣講,你可以記下來,這輩子可能趕不上了,下輩子再來,海雲法師的語言模式與思維模式足夠你去寫博士論文。現在你還不用,現在沒有人認識海雲法師,你要去寫這個東西也沒用,沒有學校會接受。因為有人來說他要寫博士論文,要我當指導,我說你最好不要講,你回去跟你的教授一講,你就完了。因為我們沒有知名度,學校要的是知名度,你沒有學位沒有文憑,學校不能要。這個要研究要等我死後,海雲法師已經掛掉了,往生極樂世界了,那時候你可以來研究這個,他不認識,可以,不要緊,那個法師已經走了,離開這個世間,那你可以研究。這個東西我跟你講,你不要看「摩尼光雲」四個字,我是這樣解釋的,為什麼這樣解釋,現在我這個腦袋裡頭要挖,我也挖不出來,裡面東西太多了,雜草叢生,等我死後你再慢慢去梳理,買幾根梳子慢慢去梳理,會弄出東西來。

他隨緣示現又饒益眾生的作用,隨緣示現你就知道他很多,對不對,而且不但隨緣示現,互不相同,他不但互不相同,他會互相撞擊。有時候這個來要誇獎,有時候那個來要把他罵一罵,這個叫作什麼,這就是互相照耀。有時候要三斧頭,有時候要九鐵棒,為什麼,互相照耀啊。有時候要獎勵,有時候要呵斥;有時候直說,有時候橫說;有時候廣說,有時候略說,這就是互相照耀,因為他隨緣示現。有的人來師父會一直點頭說:「對對對……很好很好……」;另外一個也同樣這樣講:「不對不對……,根本就不對,你就弄錯了。」你會說「他都對,我都不對」。他當然都對,你當然都不對,因為你不是他,這不一樣的。所以書生來,我們用書生的方法談,白丁來用白丁的方法談。我跟科學家講科學家的話,我跟企業家講企業家的話,對不對?那老粗來我要跟他講老粗的話。關鍵是在這裡。你不能拿他來看你啊,對不對?他貪嗔痴重,你是修戒定慧的,怎麼可以跟他一樣,是不是?你想想看。

所以一個受過戒的人來談的,跟一個沒受過戒的人來談的,不會一樣,對不對?一個已經修行的人,跟一個還未修行的人,我們談的怎麼會一樣呢。所以我們跟各位講說,你已經經過人格性矯正,又已經及格了,不但及格你又已經發心了,那這個……讓你不能吃不能睡,因為你已經發菩提心,要上菩提道,這個要嚴格訓練吶。那個現在正在享受福報,發心也別談,不過隨緣做做善事,那可以。不是我要他的錢,因為他要發心做善事,對不對?那我們就這樣隨緣。你這個時候要他什麼過午不食了,然後持五戒持八戒,他說最好不要,最好不要,所以你要隨緣,他這個時候因緣還沒到,我們跟他結善緣,給他種福田做功德。那這個因緣已經過了,已經開始要上菩提道了,你已經不是給他種福田做功德而已,這個時候要在菩提道上精進。他說我已經啟動了,啟動了不夠快,你從屁股就踢上去,叫他跑快一點,因為你已經要上高速公路了,不能時速低於六十公里;那他還沒有上路嘛,他還在羊腸小道里混日子過,那平安就好,你叫他超過六十公里一下子掉到崖下去,粉身碎骨,那不行啊。所以因為眾生的習性、種類不同,我們所談的不同,所以關鍵是在這裡,這個叫「互相照耀」。佛因應眾生的根器不同,而有不同的隨緣示現,所以叫作三十三應身,有沒有?這個就是指這個部分。

「十方諸佛,化現珠王」,十方諸佛都來了,「化現珠王」,「珠王」基本上就是眾寶之王。大陸有個城叫作統萬城,統萬城就是從西方要進入中原,有第一個城市,那時候這個城市好像西夏人,我記得好像西夏人建立的第一個城市。他說東方所有的城市都是我統治的,所以叫統萬城,現在只有一些當時建築物的地基而已,已經一千多年沒用了,那叫統萬城。那我們也有個統萬物,知道嗎?台北動物園園長就是統萬物,所有的動物都是他管的。這個珠王是統萬寶,一切寶是歸他管的,叫珠王,就摩尼寶珠的意思。

「十方諸佛」,佛是眾聖之聖,萬王之王。所有的聖人當中他為最殊勝的聖人,所以說佛為珠王,你要弄清楚喔。所有一切東西的王,王是頭嘛,這個頭啊,所有每一項啊,都有一個頭,所有的頭抓出來的頭頭,那個頭就是佛,所以他是眾寶之王、眾聖之王。這是指這個意思,那麼它的形容詞是用這裡來形容。

「一切菩薩,髻中妙寶」,一切菩薩跟十方諸佛是相對的。所有的菩薩都好像我們頭頂上的這一個——你們女生不是喜歡這裡綁著嗎?這個髻,髻中妙寶。它是形容說頭是最寶貴的,上面放的寶,菩薩是指這個意思。這個都是用以形容諸佛菩薩為聖中之聖、王中之王、寶中之寶,是指這個意思。那麼用這兩個聖中聖、寶中寶來形容「悉放光明」,這些眾聖之聖放光明「而來瑩燭」,互相啊,這「瑩燭」就是照耀,互相照耀,和前面的意思一樣。不但這佛是摩尼光雲互相照耀,十方諸佛也是摩尼光雲互相照耀,一切菩薩也是一樣摩尼光雲互相照耀,是指這個意思。這第一句摩尼光雲互相照耀是指一個佛,十方諸佛是指所有的佛。那麼十方諸佛跟一個佛都是指我們講一千燭光,一切菩薩那就小一點,只要能發光以上的通通算。所以我們講佛是空中日月,菩薩是空中星宿。空中所有的星星都是菩薩,空中的日月那就是諸佛,是用這個來形容的。換句話說他們的摩尼光雲都一直的閃爍著,互相照耀。你看一個摩尼寶珠有這麼殊勝,你怎麼畫呢,你怎麼形容呢,這是法身世界才有的,化身世界沒辦法。

我們跟各位講極樂世界圖裡頭,那宮殿樓閣跟師子座,你自己仔細去看看,那畫就畫在那裡面,你現在沒有辦法說拿放大鏡看,你只有入定進到裡面去。這個定還不是九次第定,他一定要經過超越三昧,到達師子奮迅三昧以後。基本上這個經文裡面所講的是師子頻申三昧——三昧的大三昧一再一再地顯現,你才有可能,佛的境界是在這地方。我們跟各位談這個部分是告訴各位,佛境界的殊勝,他不是靜態的,他是動態的,而這個動態里,是指他在因地修行一直過來到這裡成就的狀況。

那我們也告訴各位,諸佛的淨土——佛的淨土是完美、真實、無缺憾的,他是真實的,又是止於至善的;菩薩的淨土是真實的,還沒到達止於至善。那這菩薩淨土有沒有比佛淨土來得殊勝呢,有沒有?他有一個殊勝,就是方便,用世間的話來講叫好用。知道嗎,好用,筷子好用就好,你不要用純金的,用鑽石做筷子那痲煩了,萬一鑽石吞下去……對不對?有些東西是好用就好,有些東西是要完美的。佛的境界、佛的淨土是完美的,你假如真的要那個樣子,你到那裡你就知道。可是你現在初發心的人不知道怎麼樣的話,那你就用圓融道一個,盡形壽下去,絕對往生!你放心,菩薩半路就把你撈起來,你不會有問題,這是最好用的淨土。你說:「哎呀,我這輩子業障深重,我怎麼敢到阿彌陀佛的淨土去呢?」那你放心,觀世音菩薩半路就把你接走了,因為他慈航普度啊。他的淨土很方便,因為很好用,所以眾生要踏上菩薩的淨土,他不是你要不要去的問題,是你只要有在修法他就接你了,這叫好用。佛的淨土是你要到某一個程度,因為他是完美的,你還有很多習氣你都很難去。菩薩那邊沒關係,你習氣你來吧,因為他好用啊。你要留意到,這就是佛淨土跟菩薩淨土的差別。

神的淨土不可靠,因為他也是虛妄的。我們這個世界是神所創造的世界,你就知道,人心隔肚皮啊,,事情沒碰到你都不知道,看起來本來是好像不錯的人,怎麼遇到事情以後變成這個樣子。為什麼?因為隔著肚皮你不知道他心裡想什麼,因為這裡面有很多的欲望、很多的妄想。這是神所創造的世界,是娑婆世界,它是虛幻的,它是不真實的,所以叫作五濁惡世。菩薩淨土啊,他是一個性德成就,其它還沒。那這個性德只要你相應,他就通通接了。你還有缺點不要緊,慢慢來,他在那邊會幫你雕琢,所以你要留意到,這個叫作「互相照耀」。

在佛法中,這裡面還有一個理論,就是佛佛平等,佛與眾生也平等,對不對?佛跟菩薩平等不平等?應該平等吧,對不對?是平等啊,平等沒有錯,本體平等,事相不平等。事相就是不平等,你說平等平等,是人性平等,人體不平等。有的人八十公斤,有的人四十五公斤,就差了一倍,對不對?四十公斤的人兩個人重量才等於一個人重量。同樣都那樣吃,為什麼兩個不平等?事相上就是不平等,沒有為什麼。本體上是平等,人性的尊嚴是平等,這個沒有錯。可是他先出生他就是爸爸,我後出生我就是兒子,我是從他生出來的,當然我就叫兒子。你不能說:「哎,爸爸我們兩個平等平等,明天換你叫我爸爸好了。」可以嗎?這有為法沒辦法,它就是這個樣子。這個也不是不平等,它就是這個樣子。圓的是圓的,方的是方的,你說我們兩個應該平等平等吧,不平等啊。所以你要留意到,事相上有這種狀況,這個是佛菩薩當中示現給我們看的,他不是說上帝跟天使的關係,不是。那個是有真正嚴格的次第、階次問題。佛菩薩沒有階次問題,他只是示現的相、狀不同,形狀不同,這樣而已。形狀不同不表示他們有次第,你要留意,他是不同,但不是說他有次第,知道嗎?所以諸佛菩薩在示現的時候,他會不讓你看到他原來的樣子。

有個故事,台灣人這邊很流行,當然嘉慶皇帝跟李勇,他們不是微服出巡遊江南嗎?游江南,當然嘉慶君跟李勇在江南也認識了很多朋友。認識朋友了,好了,那麼大家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嘉慶君就跟李勇倒酒了,別人不知道嘛,對不對?他倒,別人都沒事,倒到李勇,李勇就……又不能講,怎麼辦?你是皇帝,我是保鏢,那怎麼辦?所以他就……兩個手指頭趕快跪拜,跪拜,跪拜。皇帝給你倒酒你要趕快跪下去,可是我又不能跪啊,跪下去人家就知道了。人家一定問,你為什麼跪他,你又不能講他是皇帝,這時候怎麼辦,他就手……謝謝……。然後晚上就跟皇上說:對不起啊,你突然間給我倒酒,我不知道,所以我用手跟你對不起、對不起,謝謝!謝謝!所以現在人家跟你倒茶,你說謝謝、謝謝,有沒有?這就是方便,對不對?一個示現,一個方便。

那有些東西他是不講,因為他不能講,他要隱他的身,隱他的形象,因為眾生會造業,所以佛來不跟你說佛,布袋和尚最清楚了。他不是大菩薩嗎,他就示現一個憨憨的、老是被欺負的、一個胖肚子的、一個像野和尚一樣。為什麼?他在教化眾生,他只有到他要走的時候才跟這周遭的幾個人講:「彌勒真彌勒」,真彌勒只有這一個;「我時時示世人」,示現給世人看;「世人就不識」,世間人就不認識我,講完他回家了。人家說原來他是彌勒佛,他走了,不然他在世的時候多少人欺負他,對不對?你不能給他們造業,因為他不知道不算。知道了,那就痲煩了。

所以我們跟你講,不跟你講說開悟沒開悟,給你講開悟就痲煩了。佛菩薩要真開悟啊,可是你知道眾生說:怎麼證明你開悟?你真開悟我當然服你,我跟你跪五百拜都沒問題,問題是怎麼證明你真開悟?你沒開悟我五百拜就白拜,對不對?我不能白拜,你給我看看。這下子就造業了,因為你有疑嘛,你對這個已開悟的人有疑,所以所有已成就的人,絕對不會告訴人家說他開悟了,他成就了,不會的。為什麼要跟你講呢?真開悟不講也開悟嘛,對不對?我講出來只是給你造業啊。你會說,你給我看看嘛,看看你怎麼開悟。要怎麼樣,我給你看,這是透明的,是嗎?開悟是這樣嗎?不然怎麼給你看呢?可是眾生就有這種好奇,因好奇而造業,諸佛菩薩認為是害了眾生,傷害眾生,所以他不示現。因此三十二相教化眾生,就在這個地方自在出入,互相照耀。

我們在這裡你要留意到,修行人跟你世間人不一樣。世間人是用大腦推理的,就像我們很多同修,我說:「你發心嘛,來幫道場把組織制度給弄起來。」他說:「對啊,不過我要看清楚你們是怎麼弄的。」就是沒制度才要你來,給你看清楚再下手,那給你弄清楚了以後,就不用你來了。就是因為現在還沒制度,那你能,你就來幫個忙,你就「好,我參與!」去幫忙才把它架構起來。這裡面有一個重點就是,你要了解這個屬性——我們修行人,一群修行人的屬性。

跟你講,有很多地方很好架構,不是修行的地方,沒有法的地方最好架構。人一進來就編個號碼,把你當作一個號碼、一個東西這樣去擺一個位置,你很樂意被人家這樣擺位置。人家一直教你某一句話,你就一直背那句話,有沒有?這樣你知道嗎?不要點頭啦,你不知道。有沒有去看人家訓練狗?「乖——乖——」,它蹲下去餅乾給它吃。再來「乖——乖——」,它又蹲下去,餅乾再給它吃。你一直給它吃幾次,你再跟它講「乖、乖」,它也就跪下去了,等著吃餅乾了。因為你是一再地在這一種人家把你當動物一樣的訓練,你接受那個訓練,那你永遠就「乖、乖」,跪下去,餅乾吃一個。你不叫「乖、乖」我就不坐下去,你一直要叫「乖、乖」就坐下去了。把你當動物一樣的訓練,這個是最容易的。所以任何的組織單位要想成長壯大不要把人當人,要把人當狗這樣訓練,那一群狗就會很壯大。

可是修行的地方不一樣,他是把人當人。但是這些人又很痲煩,這些人修行還沒成就。所以當你把他當人的時候,他以為他是鬼,然後自作主張,不聽命令,耀武揚威,這個就出來了,人的惡劣習氣就出來了,這裡也一樣。因為有這樣的情況,因為我是修行人,都在爭對不對。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你只要爭對不對,就不對;你一定要圓融,按照這個組織的制度,人家怎麼來,你就怎麼接受命令去做。可是我們發現,修行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人家告訴你怎麼去做,你就有一堆意見,表示你對,這個都不是,都沒有辦法。

因為你要知道組織有一個體制,尊重你,那你應該在歷事的時候練心。可是我們發現,修行人是最不守規矩的,不按照組織體制來,就這樣子。隨便看到人,每一個人,也不管他職務高低大小,通通把人家當工友一樣、當婢女一樣,叫著就做,這個是痲煩的事。所以要是認為你是個修行人的話,那你就更應該要謙虛,做任何事情,要跟人家交代一個什麼事,一定要注意到體制的問題。這是一個很重要……這是根本戒律。

佛陀說以戒為師是什麼,你按照制度來,走入制度的區塊里,你要修行就很快;但是當你不走入制度的這個區塊,基本上你是犯戒的。所以按照制度的標準來運作,就是遵守戒律;不按照制度的標準來運作,你就是犯戒。戒律不是說過午不食,一定吃飯要怎麼樣啊,吃什麼吃什麼,不是,你要照著制度來,不按照制度沒有辦法運作。

這個就是我們所講的:你要怎麼修行,你自己要看你的心。但是這個還算是粗的,到微細的時候你就難看了。這是一個基本,我們在談到佛菩薩狀況,大家應有的幾個基本認識。好,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