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亭法師:華嚴經 淨行品 講義 第五卷  


華嚴經淨行品講義第五卷

南亭法師

若在厄難,當願眾生,隨意自在,所行無礙。十一願。

「厄難」,範圍甚廣,諸如王難、盜賊難、水火難、毒蛇猛獸難、山行迷路難。如果我們不幸,遇到以上的諸難之一,將有喪身失命之虞。雖然如此,我們別忘記一切眾生。我們「願」一切「眾生」,能「隨」你們自己的「意」願,「自」自「在」在,所行之處,一切均無障礙。但這不是憑你嘴說、心想的,要大家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才能如願。

第二、出家受戒時,有十五願。

舍居家時,當願眾生,出家無礙,心得解脫。十二願。

「居家」,就是在家人。因受佛法的薰陶,而有脫離塵俗的思想。那麼,他就應該作出家的準備。因緣成熟的時候,削髮披緇,投入寺廟而依僧安住了。一人出家,一人得到解脫,多人出家,豈不多人得到解脫。所以我「當願眾生」,和我一樣,也來出家。然而出家有什麼好處呢?「出家無礙,心得解脫」。礙,就是障礙。在家人如果家庭環境好,那麼,穿的、吃的、交際應酬、家事、國事,一輩子理不了;家庭環境不好呢,所見到的是妻子啼飢、兒女嚎寒,你得作牛作馬,為妻子謀衣謀食,這不就是障礙嗎?出了家,不娶妻生子,那就沒有這些障礙了。沒有了這些障礙,我的心理上也就得到解脫而專心一志為佛法了。

入僧伽藍,當願眾生,演說種種,無乖諍法。十三願。

十三、十四、十五之三願為出家之方便。「僧伽藍」是梵語,譯雲眾園。僧伽,本來譯為和合眾,此處去了和合二字,就稱為眾。花園、菜園、果園、樹園,皆可稱園,園者,範圍的意思。住僧眾的地方名為眾園,等於中國的寺、廟、庵、堂。僧眾住的地方,清靜無染,唯有修學佛法,解脫自在。我既得到一個安身立命的好去處,我發心「當願眾生」,大家皆能夠「演說種種無乖諍法」。「無乖諍法」,就是六種和合,也就是同住的規約。六和合是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遵、見和同解、利和同均。有此六條規約,大家同住,事理一味,就不會有競爭的事發生。乖者,乖違。

詣大小師,當願眾生,巧事師長,習行善法。十四願。

我們既住在僧團里,理應修學。然而傳道、授業、解惑的師父是誰呢?是大小師,所以說「詣大小師」。「詣大小師」,就是去大小師的住處。佛在世時,佛是大師,和尚是小師。佛滅度後,說戒和尚、羯摩、教授是大師,七尊證是小師。「詣大小師」者,請益受教也。「巧事師長,習行善法」:師長,就是大小師。我們既然親近受業,就要循規蹈矩,是謂巧事。「習行善法」,籠統的說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

求請出家,當願眾生,得不退法,心無障礙。十五願。

前兩偈似乎還在準備階段,這一偈才算正式出家。「求請出家」:當你選擇了你所敬仰的師父而要求其度你出家時,這在佛世及佛滅後的若干世紀中,要在僧團中作一白三羯摩的法事。得到眾僧的允許,你才能跟你的和尚出家。當我出家時,同時要發願,願度一切眾生,皆發心出家。出家而後,可以獲「得不退法」而使「心無障礙」。「不退」者,不中途退悔。按:不退有三:一、位,二、行,三、念。1天台宗還有四教的不同。2凡事「靡不有初,鮮克有終」3。有始、有終,才能有所成就。然而在律部中允許三次出家,三次還俗,這是眾生的業障。出家要精勤自勵,始能「心無障礙」。

脫去俗服,當願眾生,勤修善根,舍諸罪軛。十六願。

「俗服」:世俗所穿的服裝,形式雖然隨各國的風俗,大致是統一的。但是在顏色上,尤其是女人,未免紅紅綠綠、鮮艷奪目。在佛教徒是不合法的。當我們「脫去俗服」時,我要「當願眾生」和我一樣,我們應該「勤修善根,舍諸罪軛」。「善根」:最少禮佛一拜、念佛一聲,都是善根。「舍諸罪軛」:軛音厄,架在牛、馬頸上半三角形的橫木。過去時用馬駕車、用牛耕田。這個橫木架在牛、馬頸項上,你得要拚命地拖和拉。善、惡是我們行為上極端不同的兩面。行善,則上升;行惡,則下墮。善惡因果昭然若揭,聽不得你自由。所以我們要捨去惡法而勤修善業。

剃除鬚髮,當願眾生,永離煩惱,究竟寂滅。十七願。

「剃除鬚髮」是佛教的制度,也是初出家時必須履行的第一道義務。在家人講究儀容,所謂「美鬚眉」。出家人也講究相貌莊嚴。釋迦牟尼佛不是有三十二相嗎?諸如眉如秋月、兩耳垂肩,這是多生多劫修因的結果,不是人工修飾。鬚髮長了、多了,藏垢納污;修飾、洗沐,花費時間,妨礙道業,所以要剃除清淨。在剃除時,我要發願,願一切眾生「永離煩惱,究竟寂滅」。鬚髮糾纏不清,所以將它代表了煩惱,其實祗是煩惱的一部份。俗語說「三千煩惱絲」,也許受了佛教的影響。去除了煩惱,可以得究竟寂滅。究竟寂滅,就是涅槃、菩提(待續)。

【注】

1.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十八:不退有三:一位不退,七住已上。二證不退初地已上;三念不退八地已去;今此近希位不退故。若約圓教當位,從信入住得位不退。

2.天台四教:指天台宗之判教。天台宗之教相判釋,有化法四教與化儀四教二類:以佛說法之內容(化法),分為藏、通、別、圓等四教。以佛說法之形式(化儀),分為頓、漸、秘密、不定等四教。

3.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第二十一:「罽賓禪師即耶舍三藏疏。世人靡不有初等者,本即毛詩王注周易亦用此言,靡無也,鮮少也,克能也。」其原文出自《詩經》大雅?盪之什?盪,文意言國運初始,無不隆盛,而甚少能善其終也。相關文章

南亭法師南亭法師著:釋教三字經講話南亭法師著:六道輪迴的問題南亭法師講述:十善業道經講話(三)南亭法師講述:十善業道經講話(二)南亭法師講述:十善業道經講話(一)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