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淺釋(2)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無盡流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有相。發心顛倒。

又修耳根圓通之善男子,定力堅強,沒有外魔,而生心魔,心魔更難調伏。他欲窮眾生生滅的根元,觀察行陰幽清常擾動元,像水波浪,遷流不息,就生出計度,認為行陰為諸動的根元,色受想三陰現在雖已滅,將來必重生,遂墮入死後有相論。這是違背正理,依顛倒心而發出的顛倒論。

或自固身。雲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雲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回復。雲色屬我。或復我依行中相續。雲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

或者自己固守身形,百般養護,認為四大之色,皆是我身。或見我性圓融,遍含十方國土,說四大之色,皆在我裡面,我大色小。或見眼前之色,皆隨我迴旋往復,說色是屬於我,為我所有。或見我於行陰中遷流相續,行陰相續,我亦相續,說我在色裡面,色大我小。總之,皆妄自計度,認為死後有相。行陰如此,其他三陰亦是一樣。故在色、受、想、行四種陰里,輾轉循環計度,四四一十六,共有十六種相狀。

從此或計畢竟煩惱。畢竟菩提。兩性並驅。各不相觸。由此計度死後有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六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有相。心顛倒論。

從此推計,菩提煩惱,亦是一樣。菩提永遠是菩提,煩惱永遠是煩惱,兩者是並驅,不相違背,不相牴觸。因為妄計身後有相,所以墮落外道的邪見,迷惑菩提真性。這是第六種外道,創立五陰中,死後有相,依顛倒不正之心,而發出顛倒之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先除滅色受想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無相。發心顛倒。

又修耳根圓通之善男子,已得堅凝正心,魔不得便。因欲窮究眾生之生滅根元,觀察行陰常擾動元,見色、受、想三陰已滅,不復存在,認為是先有而後無,就生出妄想執著,以為死後必歸斷滅。這個人就墮入死後無相,成為斷滅外道,這是違背正理,依顛倒心而發出顛倒之論。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系。知其受滅。無復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受想。與草木同。

行者在定中,見到四大之色陰消滅,則身形就無所依附。觀察想陰消滅,則識心無所連繫。想到受陰亦滅,那麼色想二陰亦完全沒有連綴。色、受、想三陰既已消滅,縱有生滅之行陰,若無受想二陰,就沒有知覺,豈不是與草木相同!

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斷滅。

現在身中四陰,尚且無相可得,何況死後,哪裡還有諸相呢?因此勘校推測,死後一定無相。這樣循環推究,每一陰生前死後,皆是無相,則色、受、想、行四陰共有八種無相。由此推究計度,則涅槃、因果、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一切皆空,徒有虛名而無實質,究竟終歸於斷滅。

由此計度死後無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七外道。立五陰中死後無相。心顛倒論。

因為妄自計度死後無相,就墮落外道的邪見,迷惑菩提真性。這是第七種外道,創立五陰中死後無相,依顛倒不正之心,而發出顛倒之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行存中。兼受想滅。雙計有無。自體相破。是人墜入死後俱非。起顛倒論。

又修正定的善男子,已得堅凝正心,魔不能擾,故能窮究眾生生滅根元,觀察行陰幽清常擾動元。這時行陰未滅,區宇宛然,但色受想三陰已滅,故於未滅者妄計為有,而於已滅者妄計為無。以行陰之有,破三陰之無。以三陰之無,破行陰之有。這人就墮入死後俱非,生起顛倒的謬論。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

色受想三陰原先是有,但以定力破之,便成非有。在三陰未破之前,不能看到行陰,所以說觀無。等到三陰盡,行陰顯現,又可以看見行陰幽隱而遷流不息,所以說不無。

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死後有相無相。

像這樣反覆循環,由前觀後,由後觀前,窮盡色受想行四陰之界限,遂成為非有色受想行,非無色受想行等八種俱非相。隨便舉出一陰,做所緣之境,都說是死後非有相、非無相。

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又因觀行陰之性,遷流不息,生滅不實,而宇宙一切萬法之性,也是一樣遷變虛訛,沒有實在。因此心中就生出邪知邪見的妄悟,以為所有一切法,都是有無俱非,就有非有,說無非無,有無虛實,失卻把握。

由此計度死後俱非。後際昏瞢無可道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八外道。立五陰中死後俱非。心顛倒論。

由於妄計生前非有非無,死後俱非,以致後路昏茫,沒有實際結論,就墮落外道邪見,迷惑菩提真性。這是第八種外道,創立五陰中死後俱非,依顛倒心,而發出之顛倒謬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無。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七斷滅論。

又修正定的人,已得堅凝正心,魔不得便。故能窮究眾生生滅根元,觀察行陰幽清常擾動元時,於後後無。初「後」字指行陰在前三陰之後,次「後」字指行陰滅相,念念滅處,死後斷滅。就妄生計度,以為生人天七處(七處即人間、欲界、四禪和無色界等),死後亦皆斷滅,故墮入外道七斷滅論。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舍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銷滅。滅已無復。

或計四洲六欲天處身滅:或初禪天的欲盡滅;或二禪天的苦盡滅;或三禪天的極樂滅;或四禪天和四空天的極舍滅。這樣循環推測,窮盡四洲、六欲天(共二際);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際);再加四空外(一際),總共七際,皆歸寂滅。現前的總要消滅,滅後必不再生。

由此計度死後斷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九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斷滅。心顛倒論。

因此妄自計度,死後必歸斷滅,就墮落外道邪見之中,迷失菩提真性。這是第九種外道,創立五陰中死後斷滅,由顛倒心而發出顛倒的邪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有。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五涅槃論。

又修正定的善男子,已得堅凝正心,魔不能擾,故能窮究眾生生滅根元,見行陰幽清常擾動元,念念遷流,相續無間。因見無間斷,便妄執後必是有,既在有上妄生計度,這人就墮入外道的五種涅槃論。

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以二禪。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

或者妄執欲界即六欲天,為轉生死成涅槃之處。因修定人這時已是想盡行現,圓定發明,初得天眼,能觀見六欲天界光明清淨,超乎日月,遠離人間的穢濁,所以心生歡喜愛慕,就認為這就是涅槃真境。或者以初禪天,離生喜樂地,苦惱不逼為現在涅槃。或者以二禪天,定生喜樂地,憂愁不逼為現在涅槃(經文上初禪無憂,二禪無苦,可能抄寫時倒置之誤)。或者以三禪離喜妙樂地,極之喜悅,得大隨順為現在涅槃。或者以四禪舍念清淨地,苦樂雙亡,三災不及,故不受輪迴生滅為現在涅槃。

迷有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上面五處,皆屬有漏,現在妄執五處皆是涅槃,這是將有漏天,誤解做無漏涅槃,還以為是最安穩之處,最清淨之所依地。這樣循環觀察,妄執五處是無上的究竟極果。

由此計度五現涅槃。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十外道。立五陰中五現涅槃。心顛倒論。

由是妄計現在五處都是涅槃,都可以享受寂滅之快樂,不樂待將來,遂墮落外道邪見,迷惑菩提真性。這就是第十種外道,創立五陰中五現涅槃,從顛倒心發出顛倒謬論。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狂解。皆是行陰用心互動。故現斯悟。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前。以迷為解。自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

阿難!以上十種邪見,皆是因修行禪定時,被行陰所覆蓋,以致禪觀與妄想,交戰於心中,互為勝負。故了生這些狂妄見解。只因眾生素來都是頑蠢糊塗,又不知自量,本身原是凡夫,豈能一下子就得成佛?因此一遇著這些境界,反迷惑為已經悟解,認為已經證果,已經登聖位,造成大妄語口業,將來必會墮落無間地獄。

汝等必須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護。銷息邪見。教其身心。開覺真義。於無上道不遭枝歧。勿令心祈得少為足。作大覺王清淨標指。

你們必須在我滅度後,將如來這些話,轉告末法時代的眾生,使他們能普遍覺察,徹底明白這些道理。不要使心魔自造深重罪業。當保持他們的禪定,護持他們的道業,消除他們的邪見,使彼心身開朗,明白真實義理,於求無上佛道之途中,不走迂曲歧路,不使他們心中有所祈求,得少為足。要做個大覺的法王,標榜人天的清淨規範,作為成佛的指南。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條然隳裂沉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

現在講識陰始終之相。

阿難!這個修正定的善男子,行陰已破盡,則世間二十類眾生,共同生滅所依的根元,清幽擾動的相狀,就會忽然消滅。補特迦羅,譯作「數取趣」,數數作業,數數趣果。業指有漏罪業,因行陰作業牽引識陰,投生而受果報,故行陰為識陰酬償宿業之脈絡。脈絡是深沉難見、微細難知,是生命的樞紐。今行陰破,則脈斷命絕,感應懸絕。感應即因果,從此因亡果喪,不再受生。

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此則名為識陰區宇。

涅槃天即眾生不生不滅之真如佛性,以前為五陰所覆蓋,故輪迴生死,如處長夜。今行陰盡,識陰顯,自性將放光明,就如雞鳴五更,已見東方曉色,曙光初升。這時六根虛明寂靜,不再隨著六塵境界,賓士放逸。內根外塵打成一片,湛然光明,內不見根,外不見塵,已達入無所入,要塵兩亡之境。這時識精自然顯露,所以就明白十二類眾生,各自受命的元由。至此唯一識精元明,沒有行陰生滅業因,故不再牽引受生,互相感召之果報。唯見十方世界同一識性,更無他物。真精妙色,真妄和合之幽秘識陰,已不再沉隱而得顯現。但這只是已得六解,仍未亡一之境界,即不得大明,只是初曉。因仍為識陰所蔽,叫做識陰區宇。

若於群召已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鄰互用清淨。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

若於十二類眾生,業果不再互相感召受生,而得到同是一個識體,再精進正定,運用金剛智之力,消滅六根門戶的局限,使成為一圓融清淨寶覺,則開合成就,一根能為諸根用。不獨眼能見還能聞;耳、鼻、舌等也一樣。六根有如鄰舍相通,可以互相使用,了無障礙。十方世界和自己身心,如晶瑩無疵的琉璃,內根外境,渾然圓融,清淨明徹,這就是識陰已盡的境界。眾生因識陰覆蓋,故於無同異中,熾然成異,同異失準,相織妄同,故名命濁。今識破真現,這人就能超越命濁。反觀識陰的來由,實是罔象虛無(罔是似有,像是似無),非有非無,虛幻不實,顛倒妄想以為根本。

阿難當知。是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

現在講識陰十種邪執。

阿難當知,這修圓通正定的善男子,已經窮盡有生滅的行陰幽清常擾之動相,已趨澄靜,再精進用功,至識陰顯現,要歸還一真法界,本元覺地之際。這時識陰寂滅之性雖現前,但其真精妙用尚未能圓照法界。

能令己身根隔合開。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吻。能入圓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因所因執。娑毗迦羅所歸冥諦。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現在雖能使自身的六根隔礙消溶,自由開合互相為用,還能與十方各類眾生,同一見聞覺知。覺知既然相通吻合,就能證入圓妙覺元之識陰性體。這時假若以所入的圓元,妄立為真常的實境,安穩的歸依處,便生出狂勝的見解,這人就會墮入因所因執。既識陰本非真因,而執為真因,就與娑毗迦羅(譯作黃髮外道)所執的「冥諦」為究竟歸依處一樣,成為他們的伴侶,迷惑菩提佛果,亡失正知正見真正智慧。

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歸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種。

這是識陰第一種邪執,非因計因,妄立所得的心,成為所歸的果位。去本修圓通日遠,與涅槃城,即常樂我淨、寂滅場地,背道而馳。本是佛子,今反入生死路,墮落外道冥諦之家。

阿難。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歸。覽為自體。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一類流出。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能非能執。摩醯首羅。現無邊身。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阿難!又修圓通之善男子,已破行陰生滅遷流之相,於識陰寂滅之性雖現前,但其精真妙明,尚未能圓照法界。若於行破識顯時,妄執識陰為究竟安穩之歸依處,攬為自體,還認為是妙覺明性,以為盡虛空遍法界,十二類眾生皆於我身中識體流出。識體為能流出,世界眾生為所流出,我能生眾生,眾生不能生我,便生出這種狂勝邪解。這個人就墮入能非能執,如摩醯首羅(譯大自在,或大我慢,是色界頂天。有三眼、八臂手執白拂,騎大白牛,優遊自在,還能現無邊眾生身形)。此修行人成為大自在天的伴侶,迷惑佛果菩提,誤入魔道,亡失正知正見。

是名第二立能為心。成能事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圓種。

這是識陰第二種邪執,立識陰為能生因心,十方眾生為所生,成為事相的實果。離本修圓通日遠,與涅槃城背道而馳。本是佛子,今反入生死路,生到大慢天,妄執遍圓種族。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歸有所歸依。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鹹其生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滅。安住沉迷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常非常執。計自在天。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又修圓通的善男子,已滅盡行陰生滅遷流之相,這時識陰寂滅之性雖現前,但其精真妙明,尚未能圓照法界。若於行破識現時,執識陰為究竟安穩之歸依處,懷疑自己之身心,皆從識陰中流出,十方虛空亦從它生起,就妄執此處為真常身,作無生滅解。不知識陰乃是不生滅與生滅,真妄和合識,必需破此和合識,滅相續心,去妄存真,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才能返回自性,常住真心。現在識陰尚未破盡,尚在生滅中,而早計為真常。不但迷惑不生不滅的真心,亦不明生滅的妄性。反安住沉迷於這妄境,生出狂勝邪解。這個人就會墮落於識陰為常,我及眾生為非常的邪執中,成為自在天(即欲界天)波旬魔王之伴侶。自在天執自己為能生,萬物為所生,能生者常,所生者非常。迷惑佛果菩提,誤入魔道,亡失正知正見。

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計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圓種。

這是識陰第三種邪執,建立識能生我的身心為因,是我之歸依處,把生滅之識,認作真常身之虛妄果,離本修圓通日遠,與涅槃城背道而馳。本是佛子,反入生死路,生於顛倒種族。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知。知遍圓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遍知。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知無知執。婆吒霰尼。執一切覺。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又修圓通的善男子,已破行陰生滅遷流之細相,這時識陰寂滅之性雖現前,但其精真妙明,尚未能圓照法界。若於所知的識陰,見其性是廣大周遍,由此妄立邪解,以為萬物既由其性產生,人與萬物又同出一流,則十方草木,當然與人無異,應當屬於有情。草木可以為人,人死還可為草木,不分有情無情,皆屬有知,如是生出狂勝邪解。古人說「人非草木,熟能無情」,現在這人將本無情的草木執為有情,就墮入知實無知的邪執中,和婆吒、霰尼,這兩種外道都執一切有情無情,皆有知覺,成了他們的伴侶,迷惑佛果菩提,亡失正知正見。

註:婆吒,譯作避去,幼為牧童時與毗舍離王子同遊戲,王子戲將其身為榻而睡其上,童歸訴其母。母云:彼將來為王,故不可與爭,應離去,故立名。霰尼,譯作有軍。有軍人氣概。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