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二淺釋(5)  


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誰是燈是見。何況分別非燈非見。

這道理亦是這樣,圓影和二個月,都是病眼所成,都是虛妄不真。故現在要憑什麼來說,誰是燈?誰是見?何況還要分別,不是燈,不是見呢?

圓影和二個月,皆是病眼所成都是虛妄。根身和器界,亦因見精妄動而生,所以亦屬妄影。吾人從無始以來,把自己的真見,墮在妄見中而不自覺。如能打破無明,知道一切境界都是虛妄,那麼這個能見之見精,亦不是真,這就叫作「見見之時」,真見見徹妄見的時候,能「見見」的,能見妄見的,自然不是妄,所以說:「見非是見」,真見不是這個妄見。

云何名為同分妄見。阿難。此閻浮提。除大海水。中間平陸。有三千洲。正中大洲。東西括量。大國凡有二千三百。其餘小洲在諸海中。其間或有三兩百國。或一或二。至於三十四十五十。

眾生有同分妄見,和別業妄見。別業妄見就是由惑現,加上業招,即造業受報。又好像在夢中,執為實有,妄生苦樂,這便是別業妄見。同分妄見,只是由惑現,沒有業感,好像迷惑有虛空,依空立世界。前文舉眚目燈影,有眚目才能見燈影,這就是別業妄見。現在舉惡緣災象,一國同見,彼國不見,這就是同分妄見。

什麼是同分妄見?就是眾生同惑現成的妄見。阿難!現在舉一國來作譬喻。在這閻浮提洲里(閻浮提在須彌山的南面,四大洲名,也就是南瞻部洲),除大海水,中間平原陸地上,有三千洲。正中大洲,是閻浮提中心點,自東而西,由南及北,估計大概有二千三百大國,其他小洲,亦在鹼水海中,其間洲之大者有三百國、二百國,洲之小者則有一二國。中者則有三十、四十或五十,不一定的。

阿難。若復此中。有一小洲。祗有兩國。唯一國人。同感惡緣。則彼小洲。當土眾生。睹諸一切不祥境界。或見二日。或見兩月。其中乃至暈適佩玦。彗孛飛流。負耳虹霓。種種惡相。

阿難!就在這閻浮提洲里,假若有一小洲,只有二國,所感果報不同。其中一國的人,因為同感惡緣,即災難不祥之事,為該國眾生同見。可是鄰國都不見,這都是由妄惑、妄業、妄現咎徵,只是應在這國,而不應在別國。好像最近美國東部,旋風為災,死傷數千人,而西南部全無事。此即應在東部,而不應在西南部也。

或者看見二個太陽或二個月亮,這皆是不祥之兆。古語說:「天無二日,民無二君」。在中國古代,夏朝桀王暴虐的時候,天空忽然出現二個太陽,夏朝因而滅亡,這便是凶兆。

其中乃至暈、適、佩、玦。惡氣環繞月亮叫做暈,黑氣遮蓋月亮叫適,白氣在旁邊叫佩,半環叫玦,這都是月的災象。中國歷史記載:月暈七重,漢高祖在平城受匈奴重圍之難。光芒遍射而長的星叫作慧,即掃帚星。芒氣四出而短的叫作孛星,從空中橫過的叫飛星,光象下注的叫流星,這是星辰的災象。如史載春秋時代,宋襄公不仁而兆星隕如雨。秦始皇殘暴而兆慧星偏出,這亦是不祥之兆。惡氣在太陽之上叫作負,在旁邊叫作耳,雨後對日有彩色叫虹霓,在早上出現的叫虹,晚上出現的叫霓,這些是屬於太陽的災象。總之,在太陽太陰附近出現異象,都屬不吉祥之事。

但此國見。彼國眾生。本所不見。亦復不聞。

古人說:「國之將興,必有禎祥;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又說:「一人有慶,兆民賴之。」這就是說:國家元首,如有福報,老百性亦受益;如無福報,老百姓亦受災殃。所以古代的君王,負責一國之興衰。亦即是同一時,同一地的人,同受相同的果報。

現在同一洲中,取二國作為比較。因一國不足以顯妄,二國同見天象有災,亦不足以顯妄。但是現在,只這一國看見災象,而第二國的人,非特不見,還復不聞。這便證明,一國皆見是同分,彼國不見是屬妄見。

阿難。吾今為汝。以此二事。進退合明。

阿難,我現在再為你以這二件事的因緣,二事即眚影及災象,或進或退,用種種道理,互相譬喻,來詳細顯明妄見的毛病。

阿難。如彼眾生。別業妄見。矚燈光中所現圓影。雖現似境。終彼見者。目眚所成。

阿難!好像那一類眾生,有了別業,即目生眚,就有了妄見,所以看燈光中,現出五色圓影。雖然好像眼前現出實在的境象,但詳細推究,徒是幻有,非實在的境象。這都是眾生目有眚病,故產生種種圓影之妄見。

眚即見勞。非色所造。然見眚者。終無見咎。

目有眚病的人,在視覺上就發生毛病,叫做勞相。看見五色圓影,並不是燈上之色,亦不是燈光所造之色,只是眚病所發出的勞相。然而能夠看見眚病之真見,本來是沒有病咎的,亦即是自己本有的見性,是從來沒有毛病的。

例汝今日。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

好像你今日用眼睛來看見山河國土以及一切眾生,這皆是無始以來,見病所成之影,和眚病所見圓影是一樣的,亦即是說:所見根身器界之相分,和能見的見分,都是根本無明妄動而成業識,轉本有之智光,成為能見的見分。於無相真理中,妄現所見的相分。所以要知道,見分和相分,都是根本妄見所造成。

見與見緣。似現前境。元我覺明。見所緣眚。覺見即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

「見與見緣,似現前境」:見就是見分。見緣就是所見相分。能見見分,和所見相分,似乎都清清楚楚地現在眼前的境分上。好像圓影和災難,看是實有,但終是眚病所造成,和我們本來覺性,是全無關係的。

「元我覺明,見所緣眚」:追尋根本,原是我們本來的真覺,墮在無明之中,遂起見相二分之妄。將覺明變為無明,見即轉相之見分,所緣即現相的相分。這個見是眚見,所以就有所緣而生出種種妄見和妄相,這都是由無明之力轉真見而成妄見。

「覺見即眚」:非但所緣之見是眚,而覺明所發之能見亦是眚,因為是依無明而生。無明是虛妄,沒有實體的,所以亦即是眚見。

「本覺明心,覺緣非眚」:我們這個本覺妙明真心,能夠清清楚楚地覺察到見分和相分兩緣都是虛妄。那麼既然能夠覺察到見相二緣之虛妄,就當然沒有眚病了。

覺所覺眚。覺非眚中。此實見見。云何復名覺聞知見。

「覺所覺眚,覺非眚中」:這個能覺得眚病之覺,即是真覺,當然沒有毛病,不會墮在眚病當中。

「此實見見,云何復名,覺聞知見」:既然沒有眚病,那就是真正能看見,見精帶妄之真見,亦即是妙明真心,怎可以叫作世間之見聞覺知呢?

我人不可執妄為真,亦不可將真作妄。如果認見聞覺知為心,則被所覆,不能看見精明覺體。應該知道真心離不開見聞覺知,亦不屬見聞覺知,才有超脫之一日。

是故汝今見我及汝。並諸世間十類眾生。皆即見眚。非見眚者。

佛對阿難說:因此你現在,看見我法相美好,又看見你自己身體,並諸世間、山河大地、十類眾生(本來十二類,除了無色無想不能看見,故存十類)。即凡聖以及依正世間所有一切,都是你見性中有妄見,所現之妄影。因為見有眚病,而不能夠看見眚病之真見。

如果自己迷惑未除,縱然能看見如來真相,依然是見帶眚病,所以說:『眼中猶有翳,空裡見花紅。'

彼見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見。

彼見,即能看見眚病之見,已經離開妄,故叫作真。純一無雜就是精。性非眚者,就是真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能為見相所依,但不為見相所變。它的真性是不墮眚妄之中,所以叫做非眚。既然不是眚,就不叫作見。

一切眾生,不明所見身界,皆是自心別業的妄影,本來無實,所以凡夫深生取著,二乘深生厭離,都不是解脫之道。應知惑業所現,妄體本空,就不會生執著,亦無可厭離,能這樣就終日對境,亦不會被境所轉。

阿難。如彼眾生同分妄見。例彼妄見別業一人。

阿難!好像那一國眾生,共同業力所現成的妄見,看見種種災象,例如那眚病人,獨自所看見的五色圓影一樣,即同分是妄,別業亦是妄。

一病目人。同彼一國。彼見圓影。眚妄所生。此眾同分所見不祥。同見業中。瘴惡所起。

一個人所見的圓影,是因眚病所現成。一國人共同所見的災象,所遭遇的天災人禍,都是共同業力的惡緣所發生。瘴惡所起和看見圓影,是一樣的道理。瘴惡就是眾生共同作惡業纏結虛空,障蔽日月星光,所以有種種不祥的災象。並非日月星辰自生災象,而是由眾生共同作惡業,所現果報。

俱是無始見妄所生。

見妄就是無始以來,一念不覺而有無明,而生妄境。由見妄故,就起攀緣的念頭,妄想取捨,而造惡業。故同分業和別分業,都是無始以來,真見墮在妄見中,而生出種種妄見。

例閻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並洎十方諸有漏國。及諸眾生。

又好像閻浮提內,三千洲中,以及四大海水,娑婆世界和十方有有漏國土,所有眾生。

同是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這所有有漏眾生,即末了生死眾生,本來都是無漏的妙明真心,本覺明體。因受了無明遮蔽,就幻現出種種虛妄見分,就變為見聞覺知。又幻現出種種虛妄相分,就成山河大地,以及一切萬象。既然以無明為因,惑業為緣,因緣和合,因此就成和合而妄生,和合而妄死。

為什麼叫妄生妄死呢?因本來無所生,因四大假和合而有生相,故曰妄生。本無所死,因和合而有生相,亦因和合而有死相,故曰妄死。

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則復滅除諸生死因。

上面所說依報和正報,依報是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正報是一切眾生。依報有成、住、壞、空。正報有生、老、病、死。什麼叫成住壞空?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一增一減,叫做一劫。從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身高減去一寸,壽命減去一歲,減到壽命十歲為止。然後再增,亦是每一百年,壽命增一歲,身高增一寸,增至八萬四千歲,這叫做一劫。一千劫叫做一小劫。廿個小劫成一中劫,四個中劫成一大劫。世界成的時候,要有廿個小劫。住亦是廿個小劫。空和壞亦是廿個小劫。四個中劫合起來就成一大劫。有正報上則有生、老、病、死。生死又有二種,一叫分段生死,一叫變易生死。分就是你有你份,我有我份。段就是你有你的形態,我有我的形狀,每人不同。凡夫有分段生死,二乘有變易生死。變易就是:念念遷流,念念生,念念滅。二乘證果者,已了分段生死,但變易生死還未了。生死是以無明為因,業識為緣,因緣和合,故有生死。

所以經文說:苦能離開別業妄見之惑業俱全的和合緣,和離開同分妄見之有惑無業的不和合緣,就能滅除二種顛倒的生死根本。

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既能了知同分別業二緣,緣屬虛妄,不執實有,就能滅除生死根本。生死因既然滅除,就能得到圓滿菩提,不生滅性的清淨本心,亦就是真心本覺,常住不變的自性。

阿難。汝雖先悟本覺妙明。性非因緣。非自然性。而猶未明如是覺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阿難!你雖然已經明白本覺妙明真心,不是因緣性,亦不是自然性。但還未明白這個本覺妙明真心,原非和合所生,亦不是不和合所生。因為非因緣,就不是從他生。非自然,就不是自生。非和合,就不共生。非不和合,就不無因而生。這證明覺元真心,是離諸生相,而且是清淨無染的。

阿難。吾今復以前塵問汝。汝今猶以一切世間妄想和合諸因緣性。而自疑惑。證菩提心和合起者。

阿難!我現在再舉出世間的塵相來跟你說明:因為你還在執著,以為世間的一切,都是眾生的妄想心與四大和合,遂造成種種因緣性。因此而自己生起疑惑,以為是證菩提之心,亦從因緣而生,和合而起。當知世間是屬有生之法,當然從因緣和合而生。但菩提是無生法,所以不是從因緣和合所生。如果菩提是有生相,那就不得叫做菩提了。

佛為阿難詳細指出這真見,是證菩提的因地心。這心亦即如來密因,是從來不變的。不變自然不屬和合而生,所以不應自生疑惑。

則汝今者妙淨見精。為與明和。為與暗和。為與通和。為與塞和。

則你現在的妙淨見精,是與光明和合,還是與黑暗和合,是與能和合,還是與塞和合?

若明和者。且汝觀明。當明現前。何處雜見。見相可辨。雜何形像。

假若和明相和合,現在你看見光明,顯現在你面前,那麼何處雜和你的見相呢?見精是能夠分別的,究竟是雜何形象呢?

見精是屬內心,光明是屬外境。如果雜和在一起,亦應該可以辨出。好像朱紅色的顏料和白色的麵粉,摻雜在一起,朱色便失了深紅,麵粉失了純白,都為非紅非白。現在見相和明相,摻雜在一起,究竟作何色相呢?

若非見者。云何見明。若即見者。云何見見。

假若不是見精,怎能看見光明呢?如果說看見光明,就是見精,又怎麼可以把見精來看見見精呢?

凡說和的必定有二物,先相離而後相合,方成「和」的意義。現在如果見相和明相和合後,究竟是見抑不是見?如果和合後,明相不是見,那就無所見,怎能見到明?如果和合後,明相即是見相,既是見相,又怎能看見自己的見相呢?亦即怎能看見自己能見的自性呢?

必見圓滿。何處和明。若明圓滿。不合見和。

假若以為能見的自性是圓滿無缺,那又何必與光明和合?如果說光明是本來圓滿的,也就不需要和能見的自性和合在一起啊!

見必異明。雜則失彼性明名字。雜失明性。和明非義。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如果說能見的自性和光明是不同的,那麼摻雜在一起,當然失去它本來的樣子,亦失去見性和光明本來的名字。好像水和土摻雜在一起,就失去水和土的名字,轉叫做呢了。其實見性是屬有情識,光明是屬無情識,兩相混合,當然失去本有的名義。所以你認為和光明相和合的義理,是不對的。至於通和暗,以及群塞這次是一樣的道理。

複次阿難。又汝今者妙淨見精。為與明合。為與暗合。為與通合。為與塞合。

再則阿難,你現在還是認為妙明清淨見精,是和光明合,還是和黑暗合,是與通和合,還是與塞和合?

阿難前迷見性是因緣自然,現在又迷見性是和合相。故佛舉出種種譬喻,來破其顛倒。

現在很多人以為,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就生起狂妄心,認為人人已經是佛。那麼我亦就是佛,成佛哪有這樣容易?佛具三身四智,你有多少身?多少智?佛有五眼六通,你有多少眼?多少通?你是什麼佛?真是大言不慚!欲成佛是要認真照佛法去修行。釋迦佛是經過多少困難和時間,才能成佛?在雪山苦修六年,你現在連六天都不能,怎可說是佛,這都是狂妄顛倒!

若明合者。至於暗時。明相已滅。此見即不與諸暗合。云何見暗。若見暗時。不與暗合。與明合者。應非見明。既不見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假若說是與光明相和合,那麼到了黑暗的時候,已沒有光明,這個見精就不能與黑暗相和合。既不能與黑暗相和合,又怎麼能看見黑暗呢?如果說看見黑暗的時候,見精是不與黑暗相和合。那麼,與光明相合之時,也應該看不見光明。既然看不見光明,又怎可說與光明相和合的時候,知道是光明不是黑暗呢?由此可知黑暗、通達和壅塞,亦是一樣的道理。

根本明暗是二,見性是一。明暗是有生滅,見性是無生滅。有生滅和無生滅是不能相合的。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覺元。與諸緣塵。及心念慮。非和合耶。

阿難又向佛說:「我現在再三思惟,這妙覺元明之見性,本來就是清淨之體,跟那些塵相——明和暗、通和塞及心念思慮等即六處識心,確實亦漠不相關,那就不互相和合吧!」這裡阿難不敢用決定辭,只用似是而非來請問。

佛言。汝今又言覺非和合。吾復問汝。此妙見精非和合者。為非明和。為非暗和。為非通和。為非塞和。

見性是不生滅,阿難用有生滅來比較不生滅是不對的。故佛說:「你現在又懷疑到你的妙覺真心,與世間的一切,是不相和合嗎?」我再問你:「你的見精是不與明相和合?不與暗相和合?不與通相和合?還是不與塞相和合?」

若非明和。則見與明。必有邊畔。汝且諦觀。何處是明。何處是見。在見在明。自何為畔。

假若不與明相和合,那就見精和明相,必有一條邊際隔開。你不妨慢慢地觀察,何處是明相?何處是見精?在見精和明相兩者之間,以何處作為它們的界限?

阿難。若明際中必無見者。則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畔云何成。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阿難!如果光明的這一邊,必定沒有見精在見,那麼光明與見精,就會如風馬牛之不相及,各走極端,自然不會知道光明所在之處。處尚不知,怎能知道他的界限?界限不成立,那麼你之不相和合的道理,也不會成立。由此也知道,暗和通,及諸群塞,亦是一樣的道理。

又妙見精。非和合者。為非明合。為非暗合。為非通合。為非塞合。

上面之合,是混合之意。現在之合,是合在一起。

阿難!又若這妙明見精不是和合的話,那麼,是不與明和合,不與暗和合,不與通和合,還是不與塞和合?

若非明合。則見與明。性相乖角。如耳與明。了不相觸。

如果不和明在一起,那麼見性和明相,便成乖背不相立。一屬性,一屬相,各不相干。好像耳朵和明相,了無關係,不相接觸;耳朵是不能分別明暗的。

見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理。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見精尚且不知道明相所在的地方,它怎能分別暗與不暗,和合與不和合的道理呢?由此可知暗與通,及諸群塞,亦是一樣的。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

阿難!你還未明白所有一切外邊浮塵境界,一切幻化相。幻是不實在,化是變化,忽有忽無。看上去如實有,其實都是虛幻的名相。當處出生,依幻而生,也隨處滅盡——亦依幻而滅盡,沒有實體可得。然而其性則真,都是從常住真心,妙覺明體所生。但由真起妄,由妄就生出見分和相分。

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像這樣的道理,乃至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

五陰:色、受、想、行、識,也就是五蘊。

六入: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六根。

十二處: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和意根,再加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和法塵。

十八界:六根、六塵,再加上六識。根塵相對便生出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

這種種色法心法,都是從因緣和合,虛妄而生;因緣不和合,就虛妄而消滅。

心色諸法,唯心所現,所以佛告阿難:「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心中所現物。」又說:「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俱屬依他起性,依他似有,觀相實妄,於本無生滅中,妄見生滅。如果執實有,則成遍計所執性。如果能了知依他起性是虛幻的,遍計所執性亦是本來虛妄的,那麼當下即是圓成實性了。

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

因迷惑的緣故,所以完全不能知道身心世界,如生滅去來之相,本來都是如來藏性,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

如來藏:即眾生同具本覺之性體。此性隱沒而不顯現,只是含藏在眾生心中,所以稱作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即藏性之德相。本無去來,叫作常住。不屬迷悟,叫作妙明。本無生滅,叫作不動。無處不遍,叫作周圓。含這四種德相,就稱為妙真如性。

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在常住真心,妙明性體,即在如來藏性,真如性裡面,求去和來、生和死,那是不可得的。迷時便有去、來、生、死。覺悟了,認識自己本來面目,常住真心妙明性體,就能了生脫死,哪還有什麼去來生死可找呢?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