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年輕人中,信佛的不少。他們讀佛經,去寺院靜修,這些活動給他們帶來精神的安寧和平靜。然而,他們往往也有困惑,覺得一回到工作和生活中,修行時獲得的寧靜會被打破。 一位年輕人就把這種困惑告訴我,她說:總感覺社會上正業很少,包括自己從事的行業、所做的工作都是如此。這個時候就很困惑,對這些工作倒是做還是不做?應該怎麼做? 我的回答是: 一、眼下的工作不理想,這是要清醒面對的實際。 若有更好的選擇當然好,若一時沒有理想選擇也不要急於求變。不能奢望簡單地換一下工作就會改變一切。尤其不要有理想化的想法。不異想天開。要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耐心去做,同時堅守正道,最終會有機會發展。 二、解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最難的工作問題,首先是學會減壓,適當地提高工作效率,調整目標等等。 不可因過高的目標而造成焦慮。要學會心平氣和。是的,心平氣和是要修煉和學習的。六祖《壇經》講:「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須修禪」,就是此謂。 三、一定要明白,入世和出世都不可搞「花拳繡腳」,不可把事物簡單化、理想化。 對修佛也不可執著。要順其自然。否則,廟寺會成為日常焦慮生活的避風港,避幾日好像很好很清淨,一出來面對凡俗世界更加畏懼、更不適應。如此循環永不得解脫。 四、禪宗講「即心是佛」,是講對自己不要拿捏。 完全不拿捏了,就成佛了。 許多人不懂這一點,每日拿捏自己。修禪修佛,若不得法,有時也會成為一種高級拿捏。我常建議喜歡靈修的年輕人,不要迴避生活中不能迴避的問題。要捨得用些時間和精力解決自己最難面對的生存問題、工作問題。解決一點是一點。要善於琢磨,包括與朋友親人商量,反覆嘗試,都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生存問題和工作問題有所解決了,人會鬆弛。靈修有好處,但有時靈修活動跑得過多,消耗了時間與精力,回到生活中反而更焦慮。 五、要審視自己內心的各種目標。 人活於世,有各種責任、義務和追求。要養家活口,要報答父母,要證明自己,要成就理想婚姻,要生兒育女還要使子女出色,這些都會變為目標。有目標是不錯的,但目標過高便成自我迫害。說穿了,任何高目標都是「貪」,這個「貪」的「根本煩惱」不去掉,一切修佛都成「花拳繡腳」;天天念佛讀經,也抵不了一個「貪」的地獄果報。 目標一放鬆,人頓時解脫。 六、微笑面對世界是根本大法。 現在人們只把微笑做成了應酬世界的商業性假笑。真正的微笑是從心底漾出來的。當你對人、對世界有怨氣,內心有焦慮,有貪嗔痴時,不會有這種微笑。若能真正自自然然地微笑面對世界,離佛就不遠了。 以上幾點,概括了當代人生活與修為的基本要點。 如能領會並照做,定有福報。 要順其自然,放鬆心態;放棄任何高目標,耐心,不急躁,平和,微笑;面對現實,不理想化,不執著,不偏執,堅持中道。這樣做了,機會、變化、前途均在其中了……那是自然而然就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