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繼續講第三十四章(《佛說四十二章經》),處中得道。沙門夜誦迦葉佛遺教經,其聲悲緊,思悔欲退。佛問之曰:汝昔在家曾為何業?曰:愛彈琴。佛言:弦緩如何?對曰:不鳴矣。弦急如何?對曰:聲絕矣。急緩得中如何?對曰:諸音普矣。
這說明一個什麼故事呢?就說有一個出家的人,在晚上的時候,送迦葉佛的遺教經,送的時候他感觸良多啊,他的聲音非常的悲緊。當然了,悲緊過後,心裡頭就想有退心的想法,你說思退呀,思悔欲退。有這種想法以後,佛非常的慈悲就跟他說了,他說你往昔在家裡做什麼的?他說我是作為一個琴的生意,而且我自己非常的愛彈琴。那佛就說了,他說:你彈琴的時候,如果這個琴弦鬆了怎麼樣啊?鬆了就沒有聲音了。那把那個琴弦拉得很緊,怎麼樣啊?他說就會斷了,一斷的話,聲音也沒有了。他說:急緩適中怎麼樣呢?對方就說了,那諸音普矣,所有聲音都會發出來了。
修行要保持中道
這說明什麼呢?處中得道,我們中國人講,不偏不倚,太過鬆散了,那離道也遠,太急了離道也是啊,就像這個水一樣,慢慢地、慢慢地順著順流而下,不急不緩。就好像我們孵這個小雞,你看這個母雞孵小雞,如果急的話,能出來小雞嗎?不可以。時間到了,用的功夫到了,自然的小雞就會破殼而出啊,早也不行,晚也不行,就我們這個10月懷胎似的,這個剛剛好,就是說修行亦復如是啊,如果你太急了,勇猛精進了,一暴十寒,最終也沒有道。
但有人了,我懶懶散散,遇到也是無意義,所以我們遲緩適中啊。人家說了,處中得道啊,中才得道,不偏不倚,剛剛好。每天勇猛精進不懈怠,髮長遠心,自然而然,就跟這個聲音一樣,好像我們念佛也是一樣,只要我們不夾雜,我們好好念佛,髮長遠心,每天定時定刻,不要我們今天我念了很多,那明天我就不念了,那我後天又念了,後天、大後天又停頓了,那你說我們這個佛號怎麼能夠,人家說了,綿綿密密啊?怎麼能夠淨念相繼?怎麼能得道?
我們說了,這個念佛的時候,要身口意俱足啊。你把六根攝住,那你自己最後,與佛感應道交,自然去到西方極樂世界了。所以說不急不緩,是求佛求道的根本,也就是處中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