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明如居士:吃茶去!


時間:2018/1/17 作者:頓解

唐朝高僧從諗禪師悟道後,晚年常住河北省趙州城的觀音院度化眾生,人們稱其為趙州禪師。據說有一次,有兩位出家人慕名來到觀音院參訪趙州禪師,向其請教參禪之法。趙州禪師問其中的一位:「你以前來過這裡嗎?」這位出家人說:「我是第一次來這裡,請師傅傳授參禪之法!」趙州禪師回答他說:「你先吃茶[1]去吧!」趙州禪師又問其中的另外一位:「你以前來過這裡嗎?」「我以前來過這裡!」「那好!你也吃茶去!」趙州禪師對他說。等這兩位出家人離開了,站在一旁的觀音院院主好奇地問趙州禪師:「師傅!他們兩個,一個以前沒有來過,一個以前來過,您為什麼都讓他們吃茶去呢?」此時趙州禪師嚴肅地叫了一聲:「院主!」院主趕緊答道:「我在!」趙州禪師對他說:「你也吃茶去!」

不少不懂佛法的人看了禪宗這則公案之後大惑不解:「誰不會喝茶呢?我喝了一輩子的茶,也沒有悟道,喝茶怎麼會悟道呢?趙州禪師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呢?」因為對「吃茶去」這三個字莫名其妙,所以有些愚昧無知的人開始胡亂地猜測其中的意思,有些狂妄傲慢之人甚至開始懷疑誹謗佛法。

其實,一個悟道的高僧不會不知道,即使一個白痴也會端起茶杯喝茶。但是,在禪師看來,這個世界上正在喝著茶的人沒有幾個是在真正地喝著茶。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絕大多數人在喝茶時,心裡(意根)會不由自主地生起各種各樣的念頭和情感。例如,茶剛到嘴裡,舌頭品到茶的味道時,意根立即就會開始評判茶味的好壞。如果茶的味道很好,意根中就會生起貪念並洋洋得意;如果茶的味道不好,意根中就會生起細微的嗔念並憂悲苦惱;有時人們雖然在喝茶,但心思全然不在茶上面,各種期盼、怨恨等妄想情慮會紛至沓來。總之,人們在喝茶時,意根總是閒不住,會生起各種念頭和情感,這些念頭和情感生起的時候,就會「俘虜」我們全部的注意力,籠罩我們的身心,使我們的生命染上它們的「色彩」。不僅如此,這些生起的念頭和情感還掩蓋了喝茶的真實感受,使得我們無法知道到底是誰在感受著茶水的味道、茶水的味道到底是怎麼回事。所以,很多人喝茶時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有的甚至喝了幾碗,連茶是什麼味道、怎麼下肚的都不知道。

實際上,趙州禪師教人「吃茶去」,是向人們倡導一種純淨的喝茶方法——你可以用手端茶杯、用舌頭品嘗茶的味道,但絕對不允許伴隨著喝茶的動作和舌根的品嘗,在意根裡面生起任何念頭或情感。如果邊喝茶邊起妄想、思慮和情感,並且被這些妄念、思慮和情感所籠罩,這不是趙州禪師所倡導的純淨的喝茶。所以,喝茶時如果沒有「閒事掛心頭」,內心一念不生、如如不動,或者通過覺照,深刻了達喝茶的人、喝茶的動作、茶及茶味等了不可得,這就是趙州禪師所說的「吃茶去」。所以,趙州禪師的「吃茶去」,和布袋和尚的「六根清淨方為道」以及慧開禪師的「若無閒事掛心頭」實際上說的完全是一回事,也即讓我們的「眼耳鼻舌身」這前五根在隨緣對境的時候,第六根(意根)不要妄動、不要生種種情、想、思、慮,要保持如如不動、恬靜安然,而要讓我們本具的覺性默默而自然地「放光」。

各位善男子、善女人!您曾經這樣喝過茶嗎?您能這樣喝茶嗎?如果您能這樣喝茶,那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前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曾經作過一首吃茶的禪詩:「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能夠按照趙州禪師所云,在喝茶時只是運用舌頭品嘗茶味,心中沒有任何雜念妄想伴隨喝茶而起,那麼這樣慢慢地持續喝幾碗或一壺,這個人內心就能深深感受心性的「至味」、領悟正在舌根門頭放光的覺性「真趣」。佛門的千經萬論,都是讓人們體驗心性的,只會背誦而不悟其理的人還不如好好通過趙州禪師所傳授的「吃茶」法門來體悟心性。

然而,遺憾的是,當許多沒有接受過禪定訓練的人試圖這樣去喝茶時就會發現,意根猶如一匹桀驁不馴的野馬,奔騰不息,剎那也難以停止。非獨喝茶是這樣,當我們的眼睛看到外境時,耳朵聽到聲音時,鼻子聞到氣味時,舌頭嘗到其它味道時,身體觸到軟硬冷暖時,我們的意根可謂雜念紛陳、情想紛飛,似乎根本沒有辦法停止活動!有時候,我們看起來心裡已經沒有任何妄念了,而事實上一些很微細的妄念正在心裡持續不斷地存在著,占據著我們的心靈,蒙蔽著我們的心性,而我們對這些細微的心念往往卻是渾然無知。

這就是我們長久沉淪於生死苦海的根本原因!無明的心念,也即內心的妄想執著,不停地活動著、持續著,猶如明鏡上的污垢,障蔽了我們本有的猶如明鏡般的佛性,而我們卻沒有學會停息或淨化內心妄想執著的方法。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內心的妄想執著不能息滅,所以無法知道六根門頭放光的覺性。如果我們能夠息下妄動的心,在任何一根門頭,都可以感受、體驗常住真心的妙用。

伴隨著喝茶所生起的種種煩惱心念,使我們處在種種煩惱痛苦之中,再也感受不到茶的美味;伴隨著喝茶所生起的種種分別念,使我們無法領悟舌根門頭的覺性。所以,喝茶時,息滅煩惱心念,可以使我們內心沒有痛苦;息滅各種分別念,可以使我們了悟心性。據說,諸佛的教導可以濃縮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這十二個字當中,而這十二個字又可以濃縮在「自淨其意」這四個字當中。息滅內心的煩惱心念,在內心培植善念,是「戒學」,這是暫時的「自淨其意」,也可以說是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歸結到自心的根本說法。息滅內心的各種妄想執著是「定學」,這是更加了義的「自淨其意」;而息滅內心的各種妄想執著之後,在六根門頭體驗覺性的無生無滅及其妙用,這是「慧學」,是最了義的「自淨其意」。「龍井甘碧螺味妙,觀音甜茉莉香飄,若無閒事茶邊生,杯杯皆是好味道。」讓我們觀察自心、訓練自心,並漸漸學會一念不生地吃茶!

[1]「吃茶」是方言,意思就是「喝茶」。

摘自《放生心語》(明如居士著)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