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金剛心,四相橫超掃六塵。
無我無為無住性,慈悲智慧菩提真。
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典,浩瀚無邊。如果要概括佛教的所有精髓,應該是慈悲與智慧二者。佛陀四十九年說法一代時教,按照智者大師的分法可以分為五個時期:「華嚴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說般若,法華涅槃共七年。」佛陀當年菩提樹下成佛後先在定中為大菩薩講了二十一天《華嚴經》;出定後看眾生根基淺,所以先從小乘講起,講了十二年的阿含經;有了小乘的基礎,佛陀又講了八年方等類的經典;有了前面二十年的戒定基礎,第三個階段開始宣講般若類經典,講了二十二年;臨入涅槃前的最後七年講的《法華經》和《涅槃經》。華嚴時屬於實法;阿含時、方等時屬於權法;法華涅槃時屬於實法;般若時是權實並用,承前啟後,而且宣說時間最長。
般若類經典是大乘佛教的理論基礎,因而被歷代高僧稱之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般若思想也成為大乘佛教的共通思想。想要全面地了解佛教,就離不開般若經典。六百卷《大般若波羅密多經》主要講的是空慧。而《金剛經》可以說是六百卷大般若經濃縮的精華,所以如果能夠對《金剛經》有所了解,即能夠管窺見豹。
中國佛教有兩個特點,一是注重行持,尤重於從定發慧的體悟;二是習性好簡,不喜歡卷帙浩繁的經典。《金剛經》既重般若的證悟,卷帙又不多,恰好符合中國人的口味,所以在中國非常盛行。中國歷代對《金剛經》的註疏不可勝數,僅唐初就有八百家注之說,三論、天台、賢首、唯識各宗,都有註疏。由於其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般若智慧,禪宗對《金剛經》尤為推崇,並以之印心。總之,《金剛經》在中國佛教中有著非常特殊和重要的地位。今天藉助中佛協舉辦巡講的機會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學習《金剛經》的一些感悟。
在此懺悔我身口意所犯的一切惡念惡言惡行;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共戒惡修善,廣積陰德,得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