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原創

克制心魔:以靜制動


時間:2018/3/17 作者:夷希微

心魔對治法:以靜治動

我們想像這樣一個生活情景:

假如自己是一個喜歡唱歌的人,身邊也很多這樣的朋友。有一天,朋友叫你唱歌,你跟著去了,很開心,享受到了唱歌的樂趣。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又叫你了,你又跟著他去了…… 慢慢的,你已經沉迷了這種樂趣,以至於朋友不叫你,你都會主動拉著朋友一起…………

當有一天,你覺得應該停下來了,做更加有意義的事情了。便不再接受朋友的邀請了。第一次,朋友拉你去,你心中有波瀾,想去又不想去。最後拒絕了,朋友只好說,「那下次吧」。你說「好的」,到了下次,你的朋友又來邀請你,你可能拒絕,也可能答應。如果你答應了,你又走入了上一次的循環。如果你拒絕了會怎樣呢? 你的朋友會心想,「真沒勁,上回都說好了」,到了第三次,你朋友再次來邀請你,你還是拒絕了。這次你的朋友會怎麼想呢?「這傢伙,叫了幾次都不給面子,下次再也不叫他了」 就這樣,恭喜你,以後朋友不再叫你唱歌了,你也因為慢慢沒人找你唱歌把這個興趣愛好捨棄了。

心魔又何嘗不是如此?你心中有這種想法,心魔就來鼓動你。你隨從他的意思了,就陷入了惡性循環。一次又一次的拒絕他,他也就不想來找你了,你自己也能慢慢的擺脫這個壞習慣。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故治病當以攝心為主。我們改正不良習慣,首先還得要修正自己的心態。從古至今,那一顆清靜心是修心養心最重要的關鍵,欲修身心靈,首入一靜,《大學》有云:「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太上《清靜經》言: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諸葛孔明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如何才能培養好清靜心呢?首先就是要知足!人懂得知足,就不會盲目的向外貪求,心就能定下來。心安定下來之後呢,身心也就靜下來了,這個時候你可以感受到靜的力量了,那是一種和諧的力量,一種沉澱下來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夠幫助我們恢復身心,與正道相匹配。然後我們就能在靜中有所感悟和體會,從而得到智慧。佛家的戒定慧和大學裡的這段話其實是一個意思。所以我也慢慢有感悟,不同教派之間道理是相通的,只是語言和形式有所區別罷了。

古聖先賢是很有智慧的,早已經把大道用通俗的語言揭示出來了,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嚴格遵守,認真實踐,必將從傳統文化中獲益。身安為富,心安為貴。這是我要一再強調的觀點。身心安樂了,衣食夠用就是我們內心富貴的標準,如果非要比別人地位高,比別人財富多才算富貴的話,那這種富貴只能是窮盡一生也難以達到的。

名利,我們追求到了,才發現也不過如此;追求不到,只能徒增煩惱,反而錯過了很多美好的瞬間。

所以,面對外在的干擾,我們最關鍵的就是要保持內心的堅定。不理會外在的鼓動和騷擾,多堅持幾次,自然而然就戰勝了,也就得以擺脫惡性循環了。

點我打賞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