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從無盡意菩薩的五層法供養說無量無邊的供養功德福利


時間:2018/5/8 作者:定臻

第一層的法施供養,來自於瓔珞的表法

當無盡意菩薩聽到佛陀如此讚嘆觀世音菩薩,聽到觀世音菩薩的行持如此,他即聽懂了應該供養觀音的信息,也看到了眾生不解佛意的愚鈍,所以作為《普門品》的契機眾,他當仁不讓地站起來,要帶頭供養觀世音菩薩。

這就是大菩薩的作風了,佛陀你這樣說了,我馬上照辦;我沒有別的東西可拿,用代表權實合一的這串瓔珞供養。這時此串瓔珞就超越了錢財多少的範疇,對無盡意菩薩而言這串瓔珞就不是錢財物品了,所以自然他說「這是法施的供養」了。這是第一層的法施供養,來自於瓔珞的表法。

第二層的法施,為了利益大眾而啟問

為什麼用施字,他應該用「供養」的,佛陀也說「應該供養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到他這裡就改成「法施」了?在《普門品》無盡意菩薩是契機眾,因為由無盡意菩薩的啟問,才有了這一品的內容,所以無盡意菩薩此次問佛的問題,就已經含藏了法施的本意了。他難道不知道觀世音菩薩嗎?《地藏經》裡光目女遇到的羅漢就是後來的無盡意,他成羅漢那麼久,入菩薩位也相當久遠,難道和其他菩薩不熟?因為他在不眴佛國普賢如來座下,觀世音菩薩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座下,所以他們不怎麼見面?既然菩薩間很熟悉,為什麼還要問佛這樣簡單的問題?於是哪一尊大菩薩又不是三十二相救度眾生?《普門品》提到的所有內容,真的有無盡意菩薩做不到的嗎?他是為了大眾能聽聞、能了解、能有一個救度的方便,才啟問佛陀;所以啟問時的當初發心就已經是要施法與眾了。

第三層的法施,為眾生聽明白佛的意圖而作供養

各位看《地藏經》只有在最後的時候,佛陀才大段的讚嘆的了地藏菩薩,在其他品都是讚嘆兩句就被菩薩打斷了,為什麼啊?而在《普門品》裡就算講完了三十二應身,與會大眾中竟然沒有人站起來說:這位觀世音菩薩如此功德巍巍,我當真心讚嘆供養!沒有如《地藏經》那樣的熱烈場面。所以佛陀才多說一句啊「你們應該供養」汝等、汝等啊,這話說的心裡沉甸甸的,因為聽不明白佛陀的意思,佛都如此讚嘆不可思議方便之力了,竟然沒人站起來說「我要供養他,我要讚嘆他!」各位想一想:這一群聽眾是什麼狀態啊?就像我們看演出,到精彩處自發鼓掌、歡呼、流淚,不是台上演員要提醒我們要這樣配合,而是我們自動的理解了,感受到了,才會由心的去隨之而動。

可《普門品》進行到此,聽眾的反應並不樂觀,所以佛陀說「汝等應該供養」,無盡意菩薩理解,「即解」馬上就解下了瓔珞,這個時候這串瓔珞也並不再是無盡意菩薩一人的付出了,而是無盡意菩薩要為了眾生聽明白佛的意圖而配合演出,他要表演供養觀世音菩薩,給大家看佛是這個意思。作為契機眾,聽到佛陀講要供養,他馬上站起來做,這是第三層的法施。

第四層的法施,代表與會大眾供養觀世音菩薩

因為無盡意菩薩的供養是代表與會大眾供養的,也就是說他的這一串瓔珞是代表大會聽眾一起供養給觀世音菩薩的。這個時候對無盡意而言,他是供養觀世音菩薩;但無盡意菩薩對大眾而言,是無盡意菩薩用自己的瓔珞代替大家來供養觀世音菩薩了,所以這個施是因為他施與大眾了一個供養,所以才說這是法施。

第五層的法施,為眾生福德綿延無盡的供養

隨《普門品》的流傳,無盡意菩薩的這一個代表大眾的供養,就會伴隨每個聽聞到《普門品》的眾生了。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理解了無盡意菩薩是代表大眾供養觀世音菩薩,那麼我們聽聞如此,我們也當升起供養觀世音菩薩的心,也當如無盡意菩薩那樣馬上發心供養觀世音菩薩,並以此利樂其他眾生,促成福德綿延無盡的局面。奈何我們福薄業重,沒能參與如此盛大的法華法會,沒能如此親聞佛菩薩涓涓軟語,所以我們沒有在彼時供養觀世音菩薩;而當我們展開經文,無盡意菩薩的這個供養,也是代表我們在供養觀世音菩薩!這是無盡意菩薩對我們的法施了,佛經穿越三千年,一束溫暖直達心底。南無無盡意菩薩慈悲如此!南無觀世音菩薩慈悲如此!隨經文的傳遞,只要有人能讀懂無盡意菩薩的這個法施,也就是代表無盡意菩薩為他做了供養觀世音菩薩的事情。各位,我們聽懂這一節也能如此思維跟隨、也能發心想著「若我在場,也當如此供養!」就瞬間得了無量無邊的福德了。

這個供養雖然在三千年前就定格了,但無盡意菩薩說「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我今、我今、我今啊!就是我現在,而不再是三千年前的塵埃隔絕了,就是現在、就是當下這一刻、這一念、這一時,就是現在無盡意在供養觀世音菩薩,所以我也能如此一念,即合無盡意菩薩之意,即是被無盡意菩薩法施所潤養,即是被無盡意菩薩救護垂愛了。

所以讀懂經文的收穫頗豐,我們理解了這一層內容,是否在內心裡也涌動了供養觀世音菩薩的心念?是否也升起讚嘆無盡意菩薩救度眾生無盡綿延之意?所以會學佛的人,聽到這裡就會如此發心:我也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哪怕你舉一杯水、舉一個栗子,做一個施食或供養,你就瞬間得了如此無量無邊的利益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