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跟人對立即是福報,因為沒有怨恨。如果人家誤會,可以解釋,但不予爭論對立,時間長了慢慢他就覺悟了。如果你討厭我,對待我有仇一樣,我看到我躲開就是了。讓你,由你,三年後且看你,你修你的功夫,他造他的惡業,與你何乾?不予爭論就沒有衝突,等他醒悟過來會十分敬重你,厚德載物,如同與此。
諸位高僧大德們都提倡修忍辱,佛教中的忍辱法門,從淺到深,一共有五種層次,生忍、力忍、緣忍、觀忍、慈忍。一個修行之人,修忍辱時不要看忍辱的法相,一念中以為我是能忍,或者有我所忍受,這樣忍即離不開四相,即是世間忍。如果聞贊則喜,或者聞謗則怒,內心即會起波浪,我們離開四相,談何容易,所以應先漸修,再後可頓超。
修行中沒有天才生,縱然有頓根之人,亦是曾經習性良好。如欲求大徹大悟者,須用佛法薰習,每日的持戒、念經必不可少,如只是念而不懂其義,效果微弱,誦經義要悟圓解、通深解,在生活當中,不管好的壞的外境都能運用上去,那麼舉一心動一念,均是修行,學會運用,日久必有成就。
人的我執不容易斷,需先把事情看淡,即是有進步,越把問題淡薄越自在,即可漸漸的放下,不放於心。如四相空,談忍辱也是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