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妙望法師:起念不同福有差異


時間:2018/6/19 作者:陳翠華

寺院常有一些現象,譬如在家菩薩來寺院廚房做義工,但不安心留下來用齋飯,而空著肚子回家吃。看似結緣惜福,深深想來是心有掛礙,有掛礙故。

想來是隨緣、隨喜之心轉念還轉的不夠圓滿,因此之緣起,以下文章做說明跟分享,願見聞者早日成就所有的菩提資量。

若有人佈施供養齋飯,受供養的人要用何種心態來接受呢?

佈施者為利益他人,布施自己的愛心去做所有的佛行事業,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善行。

不過,慈悲行善的同時,也要運用智慧去觀察、辨別其善惡真偽,及了解布施層次的差異,才能更進一步發揮布施的利益與價值。

今就著受供養的人來說,今天朋友要請你吃頓飯,這也算是你的福報了,而關鍵的差異性在於心境不同。

以接受應供這事來說,若你很高興,甚至態度上有賺到的感覺,當這類心情越是激昂,越是高興,那你所消耗掉的福報就越多。

若你對於這頓免費大餐,只是平平的心情,沒有各種正負面心情或態度,那你的福報就持平,相當於沒有消耗掉福報。

若你懷著感恩心,或者覺得自己承受如此禮遇,有著愧疚心。那你的福報不僅沒有減少,而且還增加了福報。而這樣的愧疚心也有消業障之功效。

若還因此發出大願心,或者感覺要回饋大眾,將來要報答他,或是利益大眾,那此心的果報不僅是福報而已,而且是大功德,而這樣的心,也是大菩薩之心了。

分享寺院用餐時的觀想法,佛制比丘,食存五觀,散心雜話,信施難消,凡受食時,當作此觀: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食物得來不易,需要許多人和其他條件共同成就,應有一份惜福和感恩之心。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接受食物供養時,檢討自己的德行,有否具足戒定慧叄學,藉此警醒精進修行,應保持一份慚愧之心。

叄、「防心離過,貪等為宗。」飲食為眾緣和合,須時時提防自己,不可貪戀食物的美味,應保持一份離欲之心。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食物為健身療病的藥物,並非為滿足口腹之慾,應有一份警覺之心。

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接受食物是為了成就道業,令色身可以繼續修行,應保持一份精進之心。

佛寺過堂用齋,領執的人用心處理,照顧大眾健康,接受供養的人應食存五觀,隨緣自在享用,不要挑剔,一切須在辦道上相應。總之、當接受供養時,懷著感恩心或發出大願心,本著濟拔眾生苦難的悲心,未來必能成就智慧圓滿的佛果,這就是你的菩提資糧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