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淨土宗教程第六編(十)03


時間:2019/5/13 作者:清淨心

第十九章行門

第三節淨業助行

3.大乘福(慧善)

大乘福凡有四句,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1)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是淨業修持的先決前提。菩提心的內涵與功能,前文多有闡發,茲不贅述。發菩提心能拓開吾人的心量,潛移默化地化解我執,降伏煩惱。儒家亦重視發心,孔子教育學生應「志於道,據以德,依於仁,游於藝。」②以天下為己任,弘毅剛健,死而後已。儒佛發心的目標有高下之別,然其激活潛能,希賢成聖的路向並無二致。

眾生髮菩提心的因緣,各各不同,或因慈心,或因恚心,或因施主,或因歡喜,或因煩惱,或因恩愛別離,或因怨憎匯合,或因親近善知識,或因惡友,或因見佛,或因聞法,或見法欲滅等。一般說來,娑婆眾生因挫折、困頓、疾病等負面人生體驗而發心念佛者居多,處在富貴得志順境中發心者較少。無論何種因緣,皆是多生多劫善根遇緣成熟的表現。

淨業行人志求淨土,應發大心,不求人天福報,願以念佛功德,回向法界眾生,一切怨親,同生淨土,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深信因果。

因果律是宇宙人生真相的高度概括,從類型上分,有世間因果與出世間因果二種。

其一,世間因果律即三世善惡因果報應。釋尊曉諭:世間諸眾生類:「不知為善,後受殃罰,故有窮乞、孤獨、聾盲、喑瘂、痴惡、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為善。其有尊貴、豪富、賢明、長者、智勇、才達,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積德所致。」①無量劫來,種現互薰的因果鏈,惟有五眼圓明的如來才能悉知悉見,天人或聲聞道眼所見亦不廣,凡夫肉眼所見極短,所以,凡夫眾生淺信因果尚不可得,冀其深信因果,殊為不易。世間因果律即有報通三世的含義,又有轉變由心的義理。前因定業,由命所運,乃凡夫被動消極之情形。苟能深知業由心造,命由心轉之理,立身修業,則前因不足恃,現因之善力轉變業力,改善命運,體現人的主體性與人性的尊嚴,此乃佛教因果律的深層義理。

其二,出世間因果,信願持名是出世間之因,九品化生淨土是出世間之果。如有人發信願心,執持名號,西方七寶池中,即時產一蓮萼,標名於上,如鏡現像,了了分明。一念如是,念念皆然,妙因妙果,因果同時,不可思議,皆不出一心。又當念佛時,無有別想,即是止;當念佛時,能了了分明,即是觀,一念中止觀具足,止是定因,定是止果;觀是慧因,慧是觀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故一句佛號,止觀並運,定慧等持,寂照同時,亦是深微因果之體現。

弘一上人將深信善惡因果報應與佛菩薩的靈感,作為取得佛教徒資格的必要條件。對因果的信心程度與當人智慧淺深呈正相關。淨業行人應深信世出世間二種因果,仰信佛語,以此規範吾人的行持,一絲不苟,如是不失為世間的道德君子,臨命終時,念佛往生,亦可增上往生的品位。

(3)讀誦大乘。

諸大乘經典,乃諸佛之母,菩薩之師,三世如來的法身舍利,九界眾生出離苦海的慈航。釋尊一代時教,悉皆從真如實相流出,具有逾時空的永恆價值。而對至圓至頓、易行難信的淨宗法門,不深入教海,難窺淨宗奧妙之萬一。讀誦大乘,深入法源,洞探諸佛之機,理路豁通,智慧眼開,即能催生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心,獲得持名往生之實益。由於讀誦大乘,久受薰習,亦能加速華開見佛,聽聞佛法,速證菩提。

站在淨宗的角度,讀誦大乘經典主要以淨宗五經為軸心,旁及《法華》、《華嚴》、《首楞嚴經》、《圓覺經》、《金剛經》、《涅盤經》,或專主一經,或此六經,輪番閱讀。

至於讀誦大乘經典的方法,印祖有一段精妙的開示:「若欲隨分親得實益,必須至誠懇切,清淨三業,或先端坐少頃,凝定身心。然後拜佛朗誦,或止默閱,或拜佛後端坐少頃,然後開經。必須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如是閱經,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證實相法,即根機鈍劣,亦可以消除業障,增長智慧,六祖謂:但看《金剛經》,皆能明心見性,即指如此看耳,故曰但能如此看。讀大乘經,皆能明心見性,豈獨《金剛經》為然。若一路分別,此一句是甚麼義,此一段是甚麼義,全屬凡情妄想,卜度思量,豈能冥符佛意,圓悟經旨,因茲業障消滅,福慧增崇乎?」①

印祖開示我們:對佛典不宜從研究入手,而應以至誠念誦或默閱入手,從自性慧光直覺悟解經義,不走邏輯推論的路子。如是誦經閱經,獲益甚巨。如智者大師誦《法華經》,寂爾入定,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圭峰大師讀《圓覺經》,豁然大悟;惠能六祖聽《金剛經》,契悟般若之宗等。淨業行人應仰循古德芳蹤,至誠閱讀淨宗經典,常得西方淨境的薰陶,久久轉業識心成如來藏,契證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之境界。

(4)勸進行者。

淨業行人以知恩報恩之心,勸導一切眾生,同入彌陀一乘願海,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其功德利益甚大。經雲: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淨宗念佛法門乃如來普度十方眾生的無上妙法,弘揚宣說此法,甚契如來本懷。釋尊為弘傳淨宗經典者授記:「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①

弘揚宣說念佛法門的方式不拘一格,或升座講經,或隨機勸化,或書寫佛號張貼,或播放佛號磁帶,或臨終開導助念等,總之,應以自行化他,以身弘法為原則。亦可善巧地藉助現代傳媒與高科技手段,用以提高弘布淨宗的效果。

綜上所述:淨業三福含攝五乘佛法的一切善行功德。淨業三福對世道人心的改善,意義深遠。現代如能人人奉行孝養父母,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自然會營造出一個風調雨順、祥和安樂的太平盛世。如能進一步奉行戒善與慧善,則娑婆穢土即可轉為人間淨土矣。淨業三福內具積極救世,利他服務的菩薩精神,於安邦治國、淨化人心,效用卓著。吾人應予以充分的重視與實施。在淨業修持上,淨業三福與往生的品位受用相關。多一分淨業,則多一分往生後的功德受用;少一分淨業,則少一分往生後的功德受用。因為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淨業所成,三福是淨業正因。所以,淨業行人在信願持名的前提下,應隨分隨力地修持淨業三福,祈願回向淨土,增上蓮品。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